1.一種用于冷卻電氣元件的熱交換器,用于冷卻電氣元件(2),其特征在于,包括:
管道(100),沿著長度方向延伸形成,在預定位置彎曲以與布置在上側面局部區(qū)域的電氣元件(2)的高度方向的兩側面相接,并且在內部使熱交換介質流動;
第一集水槽(210),結合固定于所述管道(100)的長度方向的一側端部;
第二集水槽(220),結合固定于所述管道(100)的長度方向的另一側端部,且被布置成在所述管道彎曲的狀態(tài)下沿長度方向與所述第一集水槽的中心相隔預定距離;
入口管(310),形成于所述第一集水槽(210),并使熱交換介質流入;
出口管(320),形成于所述第二集水槽(220),并使熱交換介質流出。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冷卻電氣元件的熱交換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于冷卻電氣元件的熱交換器(1)中,所述入口管(310)及出口管(320)被布置成在寬度方向上以所述第一集水槽(210)的中心線為基準而非對稱。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冷卻電氣元件的熱交換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入口管(310)和出口管(320)中,連接到所述第一集水槽(210)或第二集水槽(220)的一側截面的橫向直徑(W1)形成為大于縱向直徑(W2),另一側截面形成為具有比所述第一集水槽(210)和第二集水槽(220)的高度更大的直徑的圓形。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冷卻電氣元件的熱交換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于冷卻電氣元件的熱交換器(1)中,兩端結合到所述第一集水槽(210)和第二集水槽(220)的所述管道(100)在高度方向上從所述第一集水槽(210)和第二集水槽(220)的中心偏心而結合。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冷卻電氣元件的熱交換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道(100)包括彎曲的位置向外側突出形成的弧形部(110),以使彎曲的位置的高度形成為比放置所述電氣元件(2)的位置的所述管道(100)之間的間距更高。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冷卻電氣元件的熱交換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于冷卻電氣元件的熱交換器(1)中,所述管道(100)沿寬度方向相隔預定距離而形成多個。
7.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電氣元件冷卻模塊,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道(100)包括:
第一管道(101),沿著長度方向延伸形成,且與所述電氣元件的高度方向的兩側面緊貼,所述電氣元件布置于所述第一管道(101)的在預定位置彎曲而彼此相向的面之間;
第二管道(102),與所述第一管道沿寬度方向相隔預定距離而并排布置,并且作為被彎曲而與所述電氣元件的兩側面相接的面之間的距離的元件插入間距與所述第一管道不同。
8.一種用于冷卻電氣元件的熱交換器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組件由如權利要求1至7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用于冷卻電氣元件的熱交換器(1)以及電氣元件(2)形成,
所述電氣元件(2)以使高度方向的兩側面與所述管道(100)相接的方式被組裝。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冷卻電氣元件的熱交換器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于冷卻電氣元件的熱交換器組件(3)在所述管道(100)為兩列的情況下,在由相鄰的所述管道(100)彼此相隔而形成的內側空間布置所述電氣元件(2)的元件固定部(21),在外側空間布置所述電氣元件(2)的電源部(22)。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冷卻電氣元件的熱交換器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于冷卻電氣元件的熱交換器組件(3)包括與相鄰的所述管道(100)沿寬度方向相隔預定距離的間隙,所述間隙形成為突出形成于所述電氣元件(2)的寬度方向的一側的元件固定部(21)的長度的至少2倍。
11.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冷卻電氣元件的熱交換器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道(100)的寬度(Tw)形成為小于或等于所述電氣元件(2)的寬度(Cw)。
12.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冷卻電氣元件的熱交換器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用于冷卻電氣元件的熱交換器組件(3)中,在所述管道(100)沿著寬度方向相隔預定距離而形成多個的情況下,插入到各列的所述管道(100)的電氣元件(2)的高度彼此不同。
13.一種電氣元件冷卻模塊,其特征在于,
電氣元件冷卻模塊(10)包括:
如權利要求1至7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用于冷卻電氣元件的熱交換器(1);
下部板(30),布置在所述用于冷卻電氣元件的熱交換器(1)的下側面;
上部板(40),布置在所述用于冷卻電氣元件的熱交換器(1)的上側面,并與所述下部板(30)結合而向所述用于冷卻電氣元件的熱交換器(1)施加預定壓力;
外部殼體(50),在內部收容所述用于冷卻電氣元件的熱交換器(1)、下部板(30)及上部板(40)。
14.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電氣元件冷卻模塊,其特征在于,
所述電氣元件冷卻模塊(10)還包括在所述上部板(40)和管道(100)之間的空間的沿高度方向的具有彈性的彈性部件(60)。
15.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電氣元件冷卻模塊,其特征在于,
所述彈性部件(60)與所述管道(100)對應地沿長度方向延伸,
所述彈性部件(60)以使兩側以沿寬度方向的中心線為基準而對稱的方式從兩側端部以鋸齒形彎曲而形成。
16.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電氣元件冷卻模塊,其特征在于,
所述電氣元件冷卻模塊(10)通過所述入口管(310)及出口管(320)而與所述外部殼體(50)的外側連通,
所述外部殼體(50)上形成有使所述入口管(310)和出口管(320)插入而向外側突出的第一結合孔(51)及第二結合孔(52)。
17.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電氣元件冷卻模塊,其特征在于,
所述電氣元件冷卻模塊(10)中,在所述入口管(310)和第一結合孔(51)之間、所述出口管(320)和第二結合孔(52)之間安裝有密封部件(53)。
18.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電氣元件冷卻模塊,其特征在于,
所述電氣元件冷卻模塊(10)包括:
固定支架(400),用于連接所述用于冷卻電氣元件的熱交換器(1)和外部殼體(50)。
19.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電氣元件冷卻模塊,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支架(400)與所述第一集水槽(210)、第二集水槽(220)、管道(100)、入口管(310)、出口管(320)中的至少一個結合。
20.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電氣元件冷卻模塊,其特征在于,
所述電氣元件冷卻模塊(10)在所述用于冷卻電氣元件的熱交換器(1)的管道(100)為兩列的情況下,在相鄰的所述管道(100)沿寬度方向彼此相隔而形成的內側空間布置有所述電氣元件(2)的元件固定部(21),在外側空間布置有所述電氣元件(2)的電源部(22)。
21.如權利要求20所述的電氣元件冷卻模塊,其特征在于,
所述電氣元件冷卻模塊(10)中,所述上部板(40)在對應于所述管道(100)的位置布置成兩列,
在所述上部板(40)的彼此相鄰的側面形成有與所述元件固定部(21)結合的元件結合部(42)。
22.如權利要求21所述的電氣元件冷卻模塊,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部板(40)包括第二板結合部(41),所述第二板結合部(41)形成在與形成于所述下部板(30)的寬度方向的兩側面的第一板結合部(31)對應的位置,從而與所述第一板結合部(31)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