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發(fā)明涉及家電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抽屜組件以及具有該抽屜組件的冰箱。
背景技術:
:冰箱是人們生活中常用的家電設備,其內部通常都設置有抽屜組件,來用于儲存食物或者其他物品,以使得儲存的物品能夠保持恒定低溫。其中,現(xiàn)有冰箱的最底部抽屜位置較低,用戶使用最底部抽屜取放物品時,需要彎腰或者下蹲,操作不便利,非常影響用戶的使用體驗。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新的抽屜組件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技術實現(xiàn)要素:本發(fā)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抽屜組件,旨在解決現(xiàn)有的底部抽屜操作不便的問題。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出的抽屜組件包括:抽屜,所述抽屜用于儲存物品;多組行走升降機構,所述行走升降機構相互間隔設置且分別與所述抽屜連接,其中,所述行走升降機構均包括:滑軌,多組所述行走升降機構的所述滑軌的延伸方向均相互平行;支架,所述支架設置于所述滑軌上且能夠沿所述滑軌的延伸方向滑動;連桿,所述連桿的第一端鉸接于所述支架上且第二端鉸接于所述抽屜上;驅動件,所述驅動件驅動所述連桿相對于所述支架與所述連桿的鉸接處樞轉,以帶動所述抽屜升降。優(yōu)選地,所述抽屜設置于兩組所述行走升降機構之間,所述抽屜的相對側壁上均設置有安裝板,所述連桿的第二端鉸接于所述安裝板上。優(yōu)選地,所述安裝板均包括基板以及從所述基板彎折延伸出的彎折板,所述基板固定于所述抽屜的側壁上。優(yōu)選地,每組所述行走升降機構的所述連桿均包括間隔設置的第一支桿以及第二支桿,所述第一支桿的第一端鉸接于所述支架上且第二端鉸接于所述基板上,所述第二支桿的第一端鉸接于所述支架上且第二端鉸接于所述彎折板上。優(yōu)選地,每組所述行走升降機構均還包括位于所述彎折板與所述基板之間的輔桿,同一組所述行走升降機構的所述第一支桿與所述第二支桿分別與同一所述輔桿鉸接,所述輔桿與所述滑軌的延伸方向平行。優(yōu)選地,所述連桿均包括直桿以及與所述直桿的一端平滑過渡連接的曲桿;所述直桿與所述支架鉸接且所述曲桿與所述抽屜鉸接;各所述直桿均相互平行。優(yōu)選地,所述驅動件為伸縮桿,所述伸縮桿的第一端與所述支架鉸接且第二端與所述連桿鉸接,以驅動所述連桿相對于所述支架與所述連桿的鉸接處樞轉。優(yōu)選地,所述伸縮桿為氣體支撐桿、氣缸或者液壓缸。優(yōu)選地,所述抽屜組件還包括能夠相互鎖緊的鎖舌與鎖止件,所述鎖舌設置于所述滑軌與所述抽屜中的一者上且所述鎖止件設置于所述滑軌與所述抽屜中的另一者上。另外,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冰箱,其包括箱體、設置于所述箱體上的箱門、用于對所述箱體內部進行制冷的制冷系統(tǒng)以及設置于所述箱體內的如上所述的抽屜組件。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中,相互間隔設置的多組行走升降機構分別與抽屜連接,并共同對抽屜進行支撐和升降操作,以保證抽屜在移動過程中的平穩(wěn)性。在使用時,抽屜先沿滑軌滑出,以防止抽屜上方的部件對抽屜的升起產生干涉,然后通過驅動件驅使連桿樞轉,以帶動抽屜升起,從而能夠提升底部抽屜的使用便利性,改善用戶的使用體驗。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示出的結構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抽屜組件在收縮狀態(tài)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中的行走升降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抽屜組件在伸出狀態(tài)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3中的行走升降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抽屜組件在升起狀態(tài)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圖5中的行走升降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7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行走升降機構的分解示意圖;圖8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行走升降機構的原理圖。附圖標號說明:標號名稱標號名稱10抽屜11安裝板111基板112彎折板20行走升降機構21滑軌22支架23連桿231第一支桿232第二支桿24驅動件26輔桿30鎖定機構31鎖舌32鎖止件本發(fā)明目的的實現(xiàn)、功能特點及優(yōu)點將結合實施例,參照附圖做進一步說明。具體實施例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需要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諸如上、下、左、右、前、后……)僅用于解釋在某一特定姿態(tài)(如附圖所示)下各部件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運動情況等,如果該特定姿態(tài)發(fā)生改變時,則該方向性指示也相應地隨之改變。另外,在本發(fā)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其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shù)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至少一個該特征。在本發(fā)明的描述中,“多個”的含義是至少兩個,例如兩個,三個等,除非另有明確具體的限定。并且,本發(fā)明各個實施例之間的技術方案可以相互結合,但是必須是以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能夠實現(xiàn)為基礎,當技術方案的結合出現(xiàn)相互矛盾或無法實現(xiàn)時應當認為這種技術方案的結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發(fā)明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抽屜組件,旨在解決現(xiàn)有的底部抽屜操作不便的問題。如圖1、圖3和圖5所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抽屜組件,其包括抽屜10以及多組行走升降機構20,抽屜10用于儲存物品,行走升降機構20相互間隔設置且分別與抽屜10連接。其中,如圖2、圖4、圖6和圖7所示,行走升降機構20均包括滑軌21、支架22、連桿23、以及驅動件24,多組行走升降機構20的滑軌21的延伸方向均相互平行,支架22設置于滑軌21上且能夠沿滑軌21的延伸方向滑動,連桿23的第一端鉸接于支架22上且第二端鉸接于抽屜10上,驅動件24驅使連桿23相對于支架22與連桿23的鉸接處樞轉,以帶動抽屜10升降。在上述實施例中,相互間隔設置的行走升降機構20分別與抽屜10連接,并共同對抽屜10進行支撐和升降操作,以保證抽屜10在移動過程中的平穩(wěn)性。在使用時,抽屜10先沿滑軌21滑出,以防止抽屜上方的部件對抽屜10的升起產生干涉,然后通過驅動件24驅使連桿23樞轉,以帶動抽屜10升起,從而能夠提升位于底部的抽屜10的使用便利性,改善用戶的使用體驗。其中,抽屜10設置于兩組行走升降機構20之間,如圖1、圖3和圖5所示,抽屜10的相對側壁上均設置有安裝板11,連桿23的第二端鉸接于安裝板11上。設置安裝板11可以避免連桿23的樞轉對抽屜10的儲物功能造成影響,也能夠提升抽屜10的強度,并且還便于連桿23的安裝。在優(yōu)選的實施例中,如圖7所示,安裝板11均包括基板111以及從基板111彎折延伸出的彎折板112,基板111可通過緊固件(例如,螺釘或者螺栓等)固定于抽屜10的側壁上,以便于拆裝。另外,為了提升抽屜10在升降過程中的平穩(wěn)性,并合理優(yōu)化行走升降機構20的空間布置,參見圖6至圖8,每組行走升降機構20的連桿23均包括間隔設置的第一支桿231以及第二支桿232,第一支桿231的第一端鉸接于支架22上且第二端鉸接于基板111上,與此同時,第二支桿232的第一端鉸接于支架22上且第二端鉸接于彎折板112上。第一支桿231和第二支桿232分別鉸接于基板111和彎折板112上,有助于分散第一支桿231和第二支桿232樞轉時對安裝板11產生的作用力,以降低安裝板11的疲勞強度。在優(yōu)選的實施例中,在同一組行走升降機構20中,以第一支桿231與安裝板11的鉸接點為第一鉸接點,以第二支桿232與安裝板11的鉸接點為第二鉸接點,以第二支桿232與安裝板11的鉸接點為第三鉸接點,以第二支桿232與支架22的鉸接點為第四鉸接點,依次連接第一鉸接點、第二鉸接點、第四鉸接點與第三鉸接點,可以形成平行四邊形,即,第一支桿231、第二支桿232、安裝板11與支架22共同組成圖8所示的平行四連桿機構,以使得抽屜10在升降過程中始終保持平穩(wěn)狀態(tài),從而能夠防止抽屜10發(fā)生傾覆。在其他的實施例中,第一支桿231和第二支桿232的數(shù)量可以分別為多個,生產者可以根據(jù)實際需求和空間大小,設置多個連桿23來提升抽屜10的穩(wěn)定性。進一步地,每組行走升降機構20均還包括位于彎折板112與基板111之間的輔桿26,同一組行走升降機構20的第一支桿231與第二支桿232分別與同一輔桿26鉸接,輔桿26與滑軌21的延伸方向平行。具體地,輔桿26與連接第一鉸接點和第三鉸接點的連線平行,同時也與連接第二鉸接點和第四鉸接點的連線平行,從而使得輔桿26能夠對第一支桿231、第二支桿232、安裝板11與支架22共同組成平行四連桿機構進行輔助支撐,以提升行走升降機構20的強度。而且,在優(yōu)選的實施例中,輔桿26位于基板111與彎折板112之間,在抽屜組件安裝完成后,輔桿26隱藏于安裝板11內,以使得產品更加美觀。在上述各實施例中,連桿23均可以包括直桿以及與直桿的一端平滑過渡連接的曲桿,參見圖6和圖7,直桿與支架22鉸接且曲桿與抽屜10(具體為安裝板11)鉸接。在優(yōu)選的實施例中,所有的直桿均相互平行,所有的曲桿的傾斜方向和彎曲弧度相同,從而保證所有的連桿23能夠以相同的角度和速度樞轉,以使得抽屜能夠平穩(wěn)升降。其中,為了驅動連桿23的樞轉,可以采用多種驅動方式,例如,通過電機驅動第四鉸接點的鉸接軸轉動,并使第二支桿232與該鉸接軸固定連接,從而使得第二支桿232能夠跟隨第四鉸接點的鉸接軸的轉動而轉動?;蛘撸趦?yōu)選的實施例中,參見圖6,驅動件24可以為伸縮桿,伸縮桿的第一端與支架22鉸接且第二端與連桿23鉸接,以驅動連桿23相對于支架22與連桿23的鉸接處樞轉。當需要使抽屜10升起時,伸縮缸伸長,驅動第二支桿232樞轉,以使得第二支桿232與支架22之間的夾角增大,第二支桿232逐漸呈豎立狀態(tài),抽屜10到達高位。當需要使抽屜10下降時,伸縮缸收縮,驅動第二支桿232反向樞轉,以使得第二支桿232與支架22之間的夾角減小,第二支桿232逐漸接近水平狀態(tài),抽屜10到達低位。其中,伸縮桿可以為氣體支撐桿、氣缸或者液壓缸等,只要能夠提供伸縮動力即可。氣體支撐桿以高壓惰性氣體為動力,在整個工作行程中支承力是恒定的,并具有緩沖機構,避免了到位的沖擊,并且還有安裝方便,使用安全,無需保養(yǎng)等優(yōu)點。進一步地,為了使抽屜10在收縮時,能夠保持在收縮狀態(tài),使抽屜僅在需要打開時才會升起,抽屜組件還可以設置鎖定機構30,其包括能夠相互鎖緊的鎖舌31與鎖止件32,鎖舌31設置于滑軌21與抽屜10中的一者上且鎖止件32設置于滑軌21與抽屜10中的另一者上。其中,參見圖6,在優(yōu)選的實施例中,鎖舌31設置于滑軌21上,而鎖止件32設置于安裝板11上。當抽屜10處于收縮狀態(tài)時,鎖舌31與鎖止件32能夠相互鎖定,而在抽屜10需要升起時,鎖舌31與鎖止件32相互解鎖釋放,以使得氣體支撐桿能夠發(fā)揮作用。以下通過對抽屜組件的具體工作過程進行描述,來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進行進一步說明。參見圖1和圖2,圖中的抽屜組件處于收縮狀態(tài),鎖舌31與鎖止件32相互鎖定。在使用時,需要先拖動抽屜10,使支架22沿滑軌21滑動到圖4所示位置,即,使抽屜組件處于伸出狀態(tài)。待鎖舌31與鎖止件32相互解鎖釋放后,氣體支撐桿逐漸伸長,驅動第二支桿232樞轉,以使得第二支桿232與支架22之間的夾角增大,第二支桿232逐漸呈豎立狀態(tài),抽屜10到達高位,抽屜組件處于升起狀態(tài)(參見圖5和圖6),以方便用戶取放物品,即使是從底部抽屜取放物品,用戶也不需下蹲。而在物品取放完成后,反向操作抽屜組件,即可使得抽屜回到原來的收縮位置。另外,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冰箱,其包括箱體、設置于所述箱體上的箱門、用于對所述箱體內部進行制冷的制冷系統(tǒng)以及設置于所述箱體內的如上所述的抽屜組件。其中,箱體分為冷藏室和冷凍室,且冷藏室位于冷凍室的上方,上述抽屜組件位于冷凍室的最下方,兩組滑軌21分別設置于冷凍室的側壁內表面上,從兩側對抽屜10進行支撐。由于受冰箱內部空間的限制,滑軌21可優(yōu)選為伸縮滑軌,從而使滑軌21能夠收縮在有限的空間內,并且在使用抽屜10時又能夠滑出盡可能遠的距離。由于該冰箱采用了上述所有實施例的全部技術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實施例的技術方案所帶來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贅述。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發(fā)明的專利范圍,凡是在本發(fā)明的發(fā)明構思下,利用本發(fā)明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變換,或直接/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
技術領域:
均包括在本發(fā)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內。當前第1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