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種用于黑臭水治理的連續(xù)層流轉換加氧與生物強化集成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連接的生化反應器、空氣泵、太陽能發(fā)電系統(tǒng)以及人工生物浮島;
其中,所述生化反應器內部設有曝氣裝置,所述曝氣裝置連接于所述空氣泵的排氣口,所述空氣泵的電源輸入端連接于所述太陽能發(fā)電系統(tǒng)的電源輸出端;所述生化反應器通過拉繩懸掛于所述人工生物浮島下面的水體中;所述太陽能發(fā)電系統(tǒng)包括太陽能電池板,所述人工生物浮島包括UPVC框架,所述UPVC框架頂部鋪設有用作載體的尼龍網,所述尼龍網的表面種植有水生植物;所述尼龍網上還設有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上固定有防水箱,且所述第二基板固定有太陽能電池板,且所述第二基板與太陽能電池板之間的傾角基本與當地緯度一致。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黑臭水治理的連續(xù)層流轉換加氧與生物強化集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化反應器的四周還罩設有圓筒形的反應器外殼。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黑臭水治理的連續(xù)層流轉換加氧與生物強化集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應器外殼由聚丙烯構成;所述反應器外殼的高度為2000-2500mm,直徑為400-500mm;所述反應器的側面和上面具有用于進水和出水的多個網眼。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黑臭水治理的連續(xù)層流轉換加氧與生物強化集成裝置,其特征在于,多個所述網眼的孔徑為20mm,相鄰兩個網眼之間的間距為50mm。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黑臭水治理的連續(xù)層流轉換加氧與生物強化集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化反應器的側面與上面之間的連接方式為法蘭連接;所述拉繩設于所述生化反應器外殼的兩側。
6.如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用于黑臭水治理的連續(xù)層流轉換加氧與生物強化集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化反應器的內部填充有正方形的聚氨酯填料,所述聚氨酯填料的邊長為2-3cm;所述填料負載有活性污泥。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黑臭水治理的連續(xù)層流轉換加氧與生物強化集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陽能發(fā)電系統(tǒng)還包括蓄電池、充電控制器及逆變器;所述太陽能電池板電線連接于所述充電控制器的一端,所述充電控制器的另一端電線連接于蓄電池的一端,所述蓄電池的另一端電線連接于所述逆變器的輸入端,所述逆變器的輸出端與所述空氣泵連接。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黑臭水治理的連續(xù)層流轉換加氧與生物強化集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氣泵、蓄電池、充電控制器及逆變器設置于防水箱內。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黑臭水治理的連續(xù)層流轉換加氧與生物強化集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陽能電池板的下端通過轉動的不銹鋼管和鉸鏈與所述第二基板連接,其上端通過垂直于所述第二基板的不銹鋼支架固定,所述水生植物繞設于所述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的周側;所述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的高度設定為20-30cm。
10.如權利要求7-9任一項所述的用于黑臭水治理的連續(xù)層流轉換加氧與生物強化集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氣裝置為具有穿孔的曝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