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垃圾處理系統(tǒng),更具體的說是涉及一種垃圾分類、回收、處理一體化智能循環(huán)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所生產出來的商品的種類和數量越來越多,而在商品的使用之后就會產生垃圾,由于商品的種類繁多,那么其使用之后所產生的垃圾的種類也十分的繁多,而不同種類的垃圾之間的處理方式是完全不同的,例如廢棄電池的處理和餐廚垃圾的處理方式就完全不一樣,因此在處理垃圾的過程中對垃圾進行分類就顯得尤為重要。
而現有的采用的對垃圾進行處理分類的方式是通過在正常的垃圾桶的位置上將普通的垃圾桶設置成多個進行分類的垃圾桶,在人們進行扔垃圾的過程中對垃圾進行分類投放如此來實現一個垃圾分類的效果,然而由于人們扔的過程中一般不會怎么去在意自己扔的垃圾是否扔到對應的桶里,如此就很容易出現垃圾扔錯桶的情況,這樣還是無法很好的實現一個垃圾的分類存放,同時由于垃圾的較臟的特性,一般情況下人們在發(fā)現自己垃圾扔錯桶的時候也不會出現將垃圾撿回重新放入到對的桶內,因此上述方式還是不能夠很好的實現垃圾的分類回收,而且現有的垃圾分類回收以后并沒有對垃圾進行及時處理,然而現有的垃圾分類的方式僅僅是將餐廚垃圾進行集中存放,因而餐廚垃圾由于其水分含量大的特性在其長時間的放置以后就會出現腐爛發(fā)臭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很好的對垃圾進行分類回收以及對餐廚垃圾進行及時處理的垃圾分類、回收、處理一體化智能循環(huán)系統(tǒng)。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垃圾分類、回收、處理一體化智能循環(huán)系統(tǒng),包括:
智能垃圾分類機,該智能垃圾分類機設置在垃圾投放點上,所述智能垃圾分類機包括積分卡、智能機和設置在智能機一側的若干個垃圾回收桶,所述積分卡發(fā)放到需要投放垃圾的用戶上,其內存儲有用戶信息和用戶積分,所述智能機用于讀取積分卡上的用戶信息,并記錄用戶信息對應用戶投放垃圾時的選擇類別并輸出對應的垃圾投放數據包;
智能垃圾回收處理平臺,該智能垃圾回收處理平臺包括積分兌換處理系統(tǒng)和餐廚垃圾就地處理系統(tǒng),所述積分兌換處理系統(tǒng)與智能機通信連接,還與用戶進行人機交互,用于接收智能機輸出的垃圾投放數據包,并根據數據包內的內容對用戶積分進行修改以及根據用戶需求進行商品兌換,所述餐廚垃圾就地處理系統(tǒng)與智能機通信連接,用于接收智能機輸出的垃圾投放數據包,并根據數據包內的垃圾類別進行二次分類,分類出餐廚垃圾,并對餐廚垃圾進行及時處理。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智能機包括機身、均設置在機身上的讀卡機和二維碼打印機,所述讀卡機和二維碼打印機均與機身通信連接,所述讀卡機用于讀取積分卡內用戶信息和用戶積分發(fā)送到機身內,所述二維碼打印機用于打印粘貼到外部投放垃圾袋上的帶有用戶信息二維碼條紙,所述機身內具有垃圾類別選擇模塊,所述垃圾類別選擇模塊用于與垃圾投放用戶人機交互,并將用戶選擇的垃圾類別信息加入二維碼條紙內,在投放垃圾時,用戶通過讀卡機刷積分卡,然后通過垃圾類別選擇模塊選擇垃圾類別,二維碼打印機打印出含有用戶信息、垃圾類別的二維碼條紙,用戶把二維碼條紙貼到垃圾袋上投入到垃圾回收桶內;
所述積分兌換處理系統(tǒng)包括云服務器、社區(qū)終端、垃圾回收站、兌換商店、用戶終端以及管理員終端,所述社區(qū)終端、垃圾回收站、兌換商店、用戶終端以及管理員終端均與云服務器通信連接,所述餐廚垃圾就地處理系統(tǒng)設置在垃圾回收站內,所述社區(qū)終端設置在智能機的機身內,用于接收機身內的用戶信息和用戶積分,并將用戶信息和用戶積分傳輸到云服務器內進行存儲,所述垃圾回收站回收垃圾回收桶內貼有二維碼條紙的垃圾,并讀取二維碼條紙內的用戶信息和垃圾類別信息,并將上述信息發(fā)送到云服務器內,云服務器將用戶信息和垃圾類別信息打包成數據包發(fā)送到管理員終端,所述管理員終端設置在垃圾回收站內,所述管理員終端在接收到數據包以后判斷垃圾類別是否正確后給與用戶積分進行加分,所述用戶終端用于與用戶人機交互,提供用戶查詢積分功能和兌換積分功能,其中,在用戶需要兌換積分時,用戶終端發(fā)送兌換信號到云服務器內,云服務器與兌換商店通信,選出對應商品并扣除用戶積分內對應商品的積分,之后將新的用戶積分發(fā)送到云服務器內,云服務器將用戶積分返回給用戶終端和管理員終端。
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餐廚垃圾就地處理系統(tǒng)包括智能餐廚垃圾桶和餐廚垃圾就地處理裝置,所述智能餐廚垃圾桶內設有液位檢測裝置,所述液位檢測裝置包括外殼、液位傳感器和設置在外殼內的信號發(fā)送電路以及設置在智能餐廚垃圾桶上的聲光報警器,所述液位傳感器與信號發(fā)送電路耦接,所述信號發(fā)送電路與聲光報警器耦接,所述液位傳感器包括浮球和擺動開關,所述擺動開關與信號發(fā)送電路耦接,所述浮球固定在擺動開關的操縱桿上,所述擺動開關固定在外殼內,其操縱桿從外殼內穿出,伸入到智能餐廚垃圾桶內,當擺動開關的操縱桿被擺動時,信號發(fā)送電路發(fā)出信號到聲光報警器,聲光報警器報警。
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信號發(fā)送電路包括計時芯片和或門u1,所述或門u1具有第一輸入端、第二輸入端和輸出端,所述計時芯片與第一輸入端耦接,所述擺動開關與第二輸入端耦接,所述輸出端與聲光報警器耦接。
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餐廚垃圾就地處理裝置包括預分選裝置、粗破碎裝置、脫水裝置和生物發(fā)酵裝置,餐廚垃圾通過預分選裝置輸入,通過預分選裝置分選后進入到粗破碎裝置內破碎,后通過脫水裝置脫水后進入到生物發(fā)酵裝置發(fā)酵,最后從生物發(fā)酵裝置輸出,所述脫水裝置包括一級擠壓脫水裝置、二級擠壓脫水裝置和三級甩干脫水裝置,所述一級擠壓脫水裝置與預分選裝置連接,在餐廚垃圾預分選之后進行一級脫水,所述二級擠壓脫水裝置與脫水裝置連接,將破碎后的餐廚垃圾進行二級脫水,所述三級甩干脫水裝置與生物發(fā)酵裝置連接,將發(fā)酵后的餐廚垃圾進行三級脫水。
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一級擠壓脫水裝置和二級擠壓脫水裝置均包括脫水外殼以及設置在脫水外殼內的擠壓機構,所述脫水外殼側壁上開設有進料口和出料口,所述進料口與預分選裝置連接,用于接收預分選裝置輸出的分選后的餐廚垃圾,所述出料口與粗破碎裝置連接,用于輸出經過脫水后的餐廚垃圾到粗破碎裝置內,所述擠壓機構包括擠壓板和驅動擠壓板在脫水外殼上下來回運動的驅動組件,所述驅動組件包括驅動液壓缸,所述擠壓板的一端固定在驅動液壓缸推動桿的端部上,所述脫水外殼呈中空圓柱狀,所述驅動液壓缸固定在脫水外殼的上端,該脫水外殼的下端呈半球狀,在其上面開設有漏液孔,所述漏液孔內設有防止餐廚垃圾通過的篩板,所述出料口設置在脫水外殼半球狀的端部上,并靠近漏液孔設置。
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脫水外殼的內壁上開設有螺旋槽,所述擠壓板側面上設有滑塊,所述滑塊可滑移的嵌入到螺旋槽內,當驅動液壓缸驅動擠壓板在脫水外殼內上下滑移時,滑塊沿著螺旋槽滑移,驅動擠壓板旋轉,所述擠壓板的下端面上設有呈倒圓臺狀的擠壓塊,所述擠壓塊的上端面與擠壓板的下端面固定連接,所述擠壓塊的側壁上設有擠壓沿,所述擠壓沿在擠壓塊的側面上從上端面到下端面呈螺旋狀延伸。
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三級甩干脫水裝置包括脫水殼體和可旋轉的設置在脫水殼體內的脫水桶以及驅動脫水殼體旋轉的旋轉組件,所述脫水殼體上設有進料管和出料管,所述進料管設置在脫水桶的上方,所述出料管的一端連接至脫水桶的下端上,所述旋轉組件包括若干個在脫水殼體的內壁上呈圓周分布的驅動齒輪以及設置在脫水殼體外壁上的驅動電機,所述驅動電機的轉軸通過軸承穿過脫水殼體與一個驅動齒輪同軸固定連接,所述脫水桶的外側壁上設有呈環(huán)狀的旋轉導軌,所述旋轉導軌的下側面上開設有輪齒,所述旋轉導軌搭在若干個驅動齒輪上,其下側面的輪齒與驅動齒輪相嚙合。
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脫水桶包括內桶和同軸套在內桶上的外桶,所述內桶與外桶之間相互連通,所述旋轉導軌設置在外桶的外側壁上,所述外桶的下端開設有出水口,所述出料管的一端穿過外桶的下端與內桶的下端固定連接,并與內桶的內部相互連通,所述內桶與外桶之間夾設有吸水海綿。
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內桶由若干個固定在吸水海綿上,并相互間隔的呈圓周分布的桶片構成,所述內桶的每個桶片上均為磁性金屬片,所述外桶的內壁上相對于桶片的位置上均設有電磁鐵,所述電磁鐵與驅動電機電連接,當驅動電機通電旋轉時,電磁鐵產生磁力與桶片相斥,當驅動電機停止旋轉時,電磁鐵產生磁力與桶片相吸。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通過智能垃圾分類機的設置,就可以有效的將用戶在扔垃圾的時候,將用戶扔垃圾的選擇的類別進行記錄和存儲,如此為了后期智能垃圾回收處理平臺對于用戶分類垃圾的正確與否就能夠提供一個有效的依據,如此很好的實現了一個監(jiān)督人們垃圾分類投放準確與否的效果,而通過積分卡和智能垃圾回收處理平臺的設置,就可以有效的通過積分的方式來對于人們分類投放垃圾的正確與否進行評定,以督促人們分類投放垃圾,而通過智能垃圾回收處理平臺內的商品兌換的設置,可以有效的增加人們獲得積分的積極性,避免出現積分無效的問題,而通過餐廚垃圾就地處理系統(tǒng)的設置,就可以在垃圾回收以后對餐廚垃圾進行及時有效的處理,避免出現餐廚垃圾堆放導致的腐爛發(fā)臭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為智能垃圾回收處理平臺的系統(tǒng)框圖;
圖2為本發(fā)明的智能垃圾分類機的整體結構圖;
圖3為智能餐廚垃圾桶內的液位檢測裝置的整體結構圖;
圖4為信號發(fā)送電路的電路圖;
圖5為本發(fā)明的餐廚垃圾處理裝置的外觀圖;
圖6為本發(fā)明的餐廚垃圾處理裝置的結構框圖;
圖7為圖5中一級、二級擠壓脫水裝置的剖視圖;
圖8為圖7中的爆炸圖;
圖9為三級脫水裝置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所給出的實施例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的詳述。
參照圖1至9所示,本實施例的一種垃圾分類、回收、處理一體化智能循環(huán)系統(tǒng),包括:
智能垃圾分類機a,該智能垃圾分類機a設置在垃圾投放點上,所述智能垃圾分類機a包括積分卡、智能機a1和設置在智能機a1一側的若干個垃圾回收桶a2,所述積分卡發(fā)放到需要投放垃圾的用戶上,其內存儲有用戶信息和用戶積分,所述智能機a1用于讀取積分卡上的用戶信息,并記錄用戶信息對應用戶投放垃圾時的選擇類別并輸出對應的垃圾投放數據包;
智能垃圾回收處理平臺b,該智能垃圾回收處理平臺b包括積分兌換處理系統(tǒng)b2和餐廚垃圾就地處理系統(tǒng)b1,所述積分兌換處理系統(tǒng)b2與智能機a1通信連接,還與用戶進行人機交互,用于接收智能機a1輸出的垃圾投放數據包,并根據數據包內的內容對用戶積分進行修改以及根據用戶需求進行商品兌換,所述餐廚垃圾就地處理系統(tǒng)b1與智能機a1通信連接,用于接收智能機a1輸出的垃圾投放數據包,并根據數據包內的垃圾類別進行二次分類,分類出餐廚垃圾,并對餐廚垃圾進行及時處理,在使用本系統(tǒng)進行垃圾分類、回收以及處理的過程中,首先需要將智能垃圾分類機a設置在垃圾投放點上,在投放的時候用戶就需要先將積分卡供智能機a1讀取,智能機a1就會讀取到積分卡內所存儲的用戶信息和用戶積分,然后用戶便可以進行垃圾的投放,智能機a1記錄用戶投放垃圾所選擇的類別,然后輸出一個垃圾投放數據包給智能垃圾回收處理平臺b,在智能垃圾回收處理平臺b回收垃圾以后,便會判斷用戶投放的垃圾的種類與垃圾類別的選擇是否準確,并且根據這個檢測結果對用戶信息內的用戶積分進行修改,如此便能夠很好的將用戶積分與用戶分類投放垃圾的準確與否掛鉤起來,然后通過積分兌換處理系統(tǒng)b2內的積分兌換功能,能夠實現積分的有用性,將積分與實體商品掛鉤起來,如此便能夠有效的增加人們獲得積分的積極性,避免積分存在的用處無法體現,無法很好的督促人們進行垃圾分類的問題,而在智能垃圾回收處理平臺b的回收垃圾以后,就會對垃圾進行準確的分類,然后將餐廚垃圾通過餐廚垃圾就地處理系統(tǒng)b1進行就地處理,如此便可以避免餐廚垃圾堆放導致的腐爛發(fā)臭的問題。
作為改進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所述智能機a1包括機身a12、均設置在機身a12上的讀卡機a11和二維碼打印機a13,所述讀卡機a11和二維碼打印機a13均與機身a12通信連接,所述讀卡機a11用于讀取積分卡內用戶信息和用戶積分發(fā)送到機身a12內,所述二維碼打印機a13用于打印粘貼到外部投放垃圾袋上的帶有用戶信息二維碼條紙,所述機身a12內具有垃圾類別選擇模塊,所述垃圾類別選擇模塊用于與垃圾投放用戶人機交互,并將用戶選擇的垃圾類別信息加入二維碼條紙內,在投放垃圾時,用戶通過讀卡機a11刷積分卡,然后通過垃圾類別選擇模塊選擇垃圾類別,二維碼打印機a13打印出含有用戶信息、垃圾類別的二維碼條紙,用戶把二維碼條紙貼到垃圾袋上投入到垃圾回收桶a2內;所述積分兌換處理系統(tǒng)b2包括云服務器b21、社區(qū)終端b22、垃圾回收站b23、兌換商店b24、用戶終端b25以及管理員終端b26,所述社區(qū)終端b22、垃圾回收站b23、兌換商店b24、用戶終端b25以及管理員終端b26均與云服務器b21通信連接,所述餐廚垃圾就地處理系統(tǒng)b1設置在垃圾回收站b23內,所述社區(qū)終端b22設置在智能機a1的機身a12內,用于接收機身a12內的用戶信息和用戶積分,并將用戶信息和用戶積分傳輸到云服務器b21內進行存儲,所述垃圾回收站b23回收垃圾回收桶1b2內貼有二維碼條紙的垃圾,并讀取二維碼條紙內的用戶信息和垃圾類別信息,并將上述信息發(fā)送到云服務器b21內,云服務器b21將用戶信息和垃圾類別信息打包成數據包發(fā)送到管理員終端b26,所述管理員終端b26設置在垃圾回收站b23內,所述管理員終端b26在接收到數據包以后判斷垃圾類別是否正確后給與用戶積分進行加分,所述用戶終端b25用于與用戶人機交互,提供用戶查詢積分功能和兌換積分功能,其中,在用戶需要兌換積分時,用戶終端b25發(fā)送兌換信號到云服務器b21內,云服務器b21與兌換商店b24通信,選出對應商品并扣除用戶積分內對應商品的積分,之后將新的用戶積分發(fā)送到云服務器b21內,云服務器b21將用戶積分返回給用戶終端b25和管理員終端b26,在使用本系統(tǒng)進行垃圾分類回收的過程中,在用戶需要投放垃圾的時候,首先用戶需要使用積分卡放到機身a12上的讀卡機a11上,讀卡機a11就會讀取這個積分卡上的用戶信息,以及這個用戶所對應的用戶積分,然后垃圾類別選擇模塊跳出垃圾類別選擇界面,然后用于在選擇了垃圾類別以后,二維碼打印機a13將蘊含有用戶信息和社區(qū)終端22編號以及垃圾大類信息的二維碼條紙打印出來,然后用戶將這個二維碼條紙粘貼到需要投放的垃圾上,然后扔入到垃圾回收桶a2內,如此便有效地完成了垃圾的分類的提示和投放的記錄,之后垃圾回收站b23就會將垃圾回收桶a2內的垃圾運回回收站,然后在回收站進行拆除和處理,在拆除和處理的過程中,需要掃描垃圾上的二維碼,讓二維碼所蘊含的用戶信息、社區(qū)終端b22編號以及垃圾大類選擇信息傳輸到云服務器b21內,云服務器b21再把這些信息傳輸到管理員終端b26內,管理員就會通過管理員終端b26查看這些信息,然后同時根據實際的垃圾回收站b23內的垃圾情況判斷垃圾分類是否正確,若正確給予這個垃圾對應的用戶信息的用戶積分進行加分,若錯誤,則不加分或是減分,如此完成了一個垃圾的投放和積分的計算過程,有效的保證了積分獲取的準確性,而通過用戶終端b25的設置,用戶就可以通過這個用戶終端b25查看自己的積分,然后通過用戶終端b25發(fā)出積分兌換操作,然后通過兌換商店b24將用戶想要的產品兌換給用戶,同時扣除相應的積分,如此能夠有效的增加用戶獲得積分的積極性,如此很好的實現了一個督促用戶進行垃圾分類投放的效果,本實施例中的用戶信息為用戶編號,用戶終端b25、管理員終端b26均為pc機,社區(qū)終端b22為內置在機身a12內的pc機,而云服務器b21可以采用阿里云等服務器,兌換商店b24可以選擇淘寶店,垃圾回收站b23則是現有的垃圾回收站點,比如在將系統(tǒng)運用到一個小區(qū)中,首先云服務器b21內存儲有小區(qū)中所有人員的基本信息,以及將每個人員進行編號,然后根據編號發(fā)放積分卡到每個人手上,例如編號為3的用戶a,云服務器b21內就會存儲用戶a的姓名和地址,然后在這個用戶a的姓名和地址數據內加上用戶積分,假設用戶a的積分為0,那么在云服務器內編號3的積分卡等于用戶a的姓名加地址同時積分為0,然后在用戶a需要投放一個餐廚垃圾的時候,其需要走到智能機a1的前面,然后將積分卡放到讀卡機a11上,讀卡機a11便會讀取到編號3,然后用戶a需要通過垃圾類別選擇模塊選擇垃圾類別,假設其選擇了垃圾類別為餐廚垃圾,這時二維碼打印機a13就會打印出二維碼,用戶a需要將這個二維碼貼到餐廚垃圾上,然后將餐廚垃圾整袋扔入到垃圾回收通12內,這樣就完成了垃圾的投放,然后在垃圾回收站拿到這袋垃圾的時候,首先掃描這個二維碼,就會獲取到信息是編號3、小區(qū)編號x和類別是餐廚垃圾,然后垃圾站的工作人員打開垃圾袋,發(fā)現確實為餐廚垃圾,然后一袋餐廚垃圾積分為300,那么就可以通過管理員終端b26這臺電腦將云服務器b21內的編號3的用戶積分修改為300,如此用戶a便獲得了300的用戶積分,這時用戶a可以用自己家的電腦與云服務器21通信,通過云服務器b21提供的終端端口將自己的電腦變?yōu)橛脩艚K端25進行登錄,那么此時用戶a便可以查到自己已經有300的積分了,當用戶a想要兌換商品的時候,只需要點擊顯示在電腦屏幕上的兌換商品按鈕,兌換商店窗口就會彈出來,兌換商店窗口內就會顯示出每個商品所需要的積分,例如用戶a需要兌換清風紙巾,那么此時的清風紙巾為300積分,這樣在用戶a點擊兌換以后用戶a的積分就會扣除300積分,然后清風紙巾通過快遞或是送貨上門的方式到達用戶a的家里,如此很好的實現了一個用戶a的垃圾投放積分的獲得和兌換,在其整個過程中,用戶a只需要在投放垃圾的時候選對類別就可以獲得紙巾,如此便可以大大的增加用戶a投放垃圾的時候選對類別的積極性,如此很好的實現了一個督促人們進行垃圾分類投放的效果。
作為改進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所述餐廚垃圾就地處理系統(tǒng)b1包括智能餐廚垃圾桶b11和餐廚垃圾就地處理裝置b12,所述智能餐廚垃圾桶b11內設有液位檢測裝置b111,所述液位檢測裝置b111包括外殼b1112、液位傳感器b1111和設置在外殼b1112內的信號發(fā)送電路b1113以及設置在智能餐廚垃圾桶b11上的聲光報警器,所述液位傳感器b1111與信號發(fā)送電路b1113耦接,所述信號發(fā)送電路b1113與聲光報警器耦接,所述液位傳感器b1111包括浮球b13和擺動開關b14,所述擺動開關b14與信號發(fā)送電路b1113耦接,所述浮球b13固定在擺動開關b14的操縱桿上,所述擺動開關b14固定在外殼b1112內,其操縱桿從外殼b1112內穿出,伸入到智能餐廚垃圾桶b11內,當擺動開關b14的操縱桿被擺動時,信號發(fā)送電路b1113發(fā)出信號到聲光報警器,聲光報警器報警,在垃圾回收站b23將垃圾回收以后,就會將餐廚垃圾扔到智能餐廚垃圾桶b11內進行暫時存儲,在餐廚垃圾放入到智能餐廚垃圾桶b11內以后,液位檢測裝置b111就會不斷的檢測智能餐廚垃圾桶b11內的液位,當智能餐廚垃圾桶b11內的液位大于液位閾值的時候,就表示此時的餐廚垃圾已經滿了,需要及時處理,因此通過聲光報警器和信號發(fā)送電路b1113的設置,就可以有效的實現在餐廚垃圾滿了以后,提醒垃圾回收站b23內的工作人員及時的對餐廚垃圾進行處理,如此可以有效的避免餐廚垃圾存放過多漏出來導致腐爛發(fā)臭的問題,而通過液位傳感器b1111的設置,就可以有效的實時檢測到智能餐廚垃圾桶b11內的液位,在其檢測液位的時候,若是當液位到達智能餐廚垃圾桶b11內的最高液位的時候,浮球b13就會因為餐廚垃圾液位浮力的作用下上臺,就會帶動擺動開關b14的操縱桿進行擺動,如此擺動開關b14就會從原來關著的狀態(tài)轉換成打開狀態(tài),這樣就可以輸出一個信號到信號發(fā)送電路b1113內,如此實現了一個當液位高度達到閾值的時候,有效的檢測出來并輸出信號的效果。
作為改進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所述信號發(fā)送電路b1113包括計時芯片b15和或門u1,所述或門u1具有第一輸入端、第二輸入端和輸出端,所述計時芯片b15與第一輸入端耦接,所述擺動開關b14與第二輸入端耦接,所述輸出端與聲光報警器耦接,通過計時芯片b15的設置,就可以有效的進行計時的作用,在工作人員將餐廚垃圾倒到智能餐廚垃圾桶b11內的時候,首先需要對計時芯片b15進行復位,然后計時芯片b15便開始計時,當計時芯片b15計時達到計時時間的時候,計時芯片b15就會輸出一個信號到或門u1的第一輸入端內,如此或門u1就會輸出一個信號到聲光報警器內,使得聲光報警器報警,或是在擺動開關b14輸出信號的時候,聲光報警器進行報警,如此便可以實現一方面在餐廚垃圾放置時間快要到達腐爛期限的時候,智能餐廚垃圾桶b11進行報警,或是智能餐廚垃圾桶b11快滿的時候進行報警,如此便可以有效的避免餐廚垃圾放置時間過長,或是餐廚垃圾過多漏出來導致的腐爛發(fā)臭的問題,其中本實施例中的計時芯片b15可以采用555定時芯片來完成,或門u1由或門芯片74hco2來完成,計時芯片b15的復位則采用設置一個按鈕來實現,將這個按鈕設置在智能餐廚垃圾桶b11的外壁上,并與計時芯片b15的復位引腳連接。
作為改進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所述餐廚垃圾就地處理裝置b12包括預分選裝置b121、粗破碎裝置b122、脫水裝置b123和生物發(fā)酵裝置b124,廚余垃圾通過預分選裝置b121輸入,通過預分選裝置b121分選后進入到粗破碎裝置b122內破碎,后通過脫水裝置b123脫水后進入到生物發(fā)酵裝置b124發(fā)酵,最后從生物發(fā)酵裝置b124輸出,所述脫水裝置b123包括一級擠壓脫水裝置b1231、二級擠壓脫水裝置b1232和三級甩干脫水裝置b1233,所述一級擠壓脫水裝置b1231與預分選裝置b121連接,在廚余垃圾預分選之后進行一級脫水,所述二級擠壓脫水裝置b1231與脫水裝置b123連接,將破碎后的廚余垃圾進行二級脫水,所述三級甩干脫水裝置b1233與生物發(fā)酵裝置b124連接,將發(fā)酵后的廚余垃圾進行三級脫水,本實施例中的預分選裝置b121為現有技術中的分揀機,例如擺動式分揀機,因而其具體結構和工作原理不再贅述,之后就會進入到一級擠壓脫水裝置b1231進行一級脫水,將廚余垃圾表面和內壁的一些水分進行有效的去除,使得廚余垃圾能夠很好的進行破碎,避免水分過多導致的破碎過程出問題,之后將脫水后的廚余垃圾轉入到粗破碎裝置b122,利用粗破碎裝置b122的破碎作用,將脫水后的廚余垃圾進行破碎成粉末,本實施例中的粗破碎裝置b122為現有技術中的破碎機,例如廚余垃圾破碎機,利用其內的破碎輥的破碎作用可以有效的實現一個破碎成粉末的作用,因而具體內容本實施例中不再贅述,之后將破碎后的廚余垃圾粉末輸入到二級擠壓脫水裝置b1232內,由于廚余垃圾由原來的塊狀被破碎成粉末,那么其內部的水分就會流出來,如此通過二級擠壓脫水裝置b1232的設置,就可以有效的將這個水分進行進一步脫水,為后期生物發(fā)酵做好準備,之后經過二級脫水的粉末就會進入到生物發(fā)酵裝置b124內,利用生物發(fā)酵裝置b124的發(fā)酵作用,使得粉末最后變成肥料粉末,本實施例中的生物發(fā)酵裝置b124結構為設置一個發(fā)酵罐,粉末輸入到發(fā)酵罐內,然后在發(fā)酵罐內投放em菌種,發(fā)酵時,將em菌種投放到發(fā)酵罐內的粉末上,如此實現生物發(fā)酵制肥,由于em菌種在發(fā)酵的過程中會產水,因而會導致后面發(fā)酵完成的肥料水分含量較多,因此本實施例中采用三級甩干脫水裝置的作用,便可以對最后的肥料粉末進行最后脫水,基本去除掉肥料粉末內的水分,使得肥料粉末后期的儲存和運輸過程中避免腐爛的問題,通過以上過程便能夠很好的實現了一個將廚余垃圾轉換成肥料粉末的效果,由于上述對于廚余垃圾進行脫水處理的過程中,是通過擠壓脫水和甩干脫水的方式,因此并不需要像現有技術中一樣,需要24小時不間斷的反復加熱處理,一方面有效的增加了廚余垃圾就地處理的效率,另一方面大大的減少了能耗,同時還減少了運行所產生的費用,同時本實施例中采用一級、二級為擠壓脫水的方式,主要是在前期廚余垃圾所蘊含的水分較多,因此采用擠壓脫水的方式,可以快速有效的對廚余垃圾內的大量水分進行脫水,而在經過發(fā)酵之后的肥料粉末,其內蘊含的水分較少,且通過擠壓的方式已經難以脫出,因此本實施例中將三級脫水修改為甩干脫水的方式,就可以有效的將肥料粉末內蘊含的少量水分進行有效的脫水了,其中本實施例中的一級擠壓脫水裝置b1231、二級擠壓脫水裝置b1232和三級擠壓脫水裝置b1233所脫出來的水就會進入到一個現有的油水分離機內進行油水分離,在分離后進行后續(xù)處理,并且本實施例中的物料的輸送均是通過螺桿輸送的方式來實現。
作為改進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所述一級擠壓脫水裝置b1231和二級擠壓脫水裝置b1232均包括脫水外殼b311以及設置在脫水外殼b311內的擠壓機構b312,所述脫水外殼b311側壁上開設有進料口b3111和出料口b3112,所述進料口b3111與預分選裝置b121連接,用于接收預分選裝置b121輸出的分選后的廚余垃圾,所述出料口b3112與粗破碎裝置b122連接,用于輸出經過脫水后的廚余垃圾到粗破碎裝置b122內,所述擠壓機構b312包括擠壓板b3121和驅動擠壓板b3121在脫水外殼b311上下來回運動的驅動組件b3122,所述驅動組件b3122包括驅動液壓缸b4,所述擠壓板b3121的一端固定在驅動液壓缸b4推動桿的端部上,所述脫水外殼b311呈中空圓柱狀,所述驅動液壓缸b4固定在脫水外殼b311的上端,該脫水外殼b311的下端呈半球狀,在其上面開設有漏液孔b5,所述漏液孔b5內設有防止廚余垃圾通過的篩板b51,所述出料口b3112設置在脫水外殼b311半球狀的端部上,并靠近漏液孔b5設置,在一級擠壓脫水裝置b1231和二級擠壓脫水裝置b1232進行擠壓脫水的過程中,首先通過進料口b3111將廚余垃圾輸入到擠壓板b3121與脫水外殼b311下端之余,然后驅動液壓缸b4就會伸長其推動桿,將擠壓板b3121向下壓,那么擠壓板b3121就會將廚余垃圾向下壓,就可以對廚余垃圾進行一個擠壓的作用,這樣廚余垃圾表面和內部的一些水分就會被擠壓出來,通過脫水外殼b311下端上的漏液孔b5有效的將這些水分引導出去,之后出料口b3112將脫水后的廚余垃圾輸送出去,如此很好的實現了一個擠壓脫水的效果,而通過篩板b51的設置,就可以有效的避免在脫水的過程中廚余垃圾被擠壓到漏液孔b5內,導致后面脫水的過程中脫出來的水有雜質的問題。
作為改進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所述脫水外殼b311的內壁上開設有螺旋槽b6,所述擠壓板b3121側面上設有滑塊b7,所述滑塊b7可滑移的嵌入到螺旋槽b6內,當驅動液壓缸b4驅動擠壓板b3121在脫水外殼b311內上下滑移時,滑塊b7沿著螺旋槽b6滑移,驅動擠壓板b3121旋轉,所述擠壓板b3121的下端面上設有呈倒圓臺狀的擠壓塊b8,所述擠壓塊b8的上端面與擠壓板b3121的下端面固定連接,所述擠壓塊b8的側壁上設有擠壓沿b81,所述擠壓沿b81在擠壓塊b8的側面上從上端面到下端面呈螺旋狀延伸,通過螺旋槽b6和滑塊b7的設置,可以實現在驅動液壓缸b4伸長其推動桿將擠壓板b3121下壓的時候,利用滑塊b7沿著螺旋槽b6滑移進而實現在擠壓板b3121下壓的過程中擠壓板b3121旋轉擠壓的效果,使得擠壓的力度更大,能夠更好的將水分從廚余垃圾內擠壓出來,而通過擠壓塊b8的設置,在擠壓的過程中就會不斷的將廚余垃圾向脫水外殼b311的側壁擠壓,如此能夠更好的避免廚余垃圾被壓入到漏液孔b5內,進而導致的脫出來的水內蘊含有雜質的問題,同時也可以減少脫水過程中廚余垃圾對于篩板b51的擠壓壓力,避免脫水過程中廚余垃圾將篩板b51壓壞的問題,而通過擠壓沿b81的設置,可以進一步加強旋轉擠壓的力道,使得廚余垃圾的脫水更加的充分,因而相比于現有技術中采用單純的電機帶動絲桿的方式,本實施例的擠壓力道更大,相對于現有技術中采用單純的液壓缸帶動的方式,本實施例擠壓過程為螺旋擠壓,擠壓力道更大,同時還能夠將廚余垃圾向脫水外殼b311的內壁上擠壓,避免漏液孔b6處的壓力過大導致的篩板b51損壞的問題。
作為改進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所述三級甩干脫水裝置b1233包括脫水殼體b331和可旋轉的設置在脫水殼體b331內的脫水桶b332以及驅動脫水殼體b331旋轉的旋轉組件b333,所述脫水殼體b331上設有進料管b3311和出料管b3312,所述進料管b3311設置在脫水桶b332的上方,所述出料管b3312的一端連接至脫水桶b332的下端上,所述旋轉組件b333包括若干個在脫水殼體b331的內壁上呈圓周分布的驅動齒輪b3331以及設置在脫水殼體b331外壁上的驅動電機b3332,所述驅動電機b3332的轉軸通過軸承穿過脫水殼體b331與一個驅動齒輪b3331同軸固定連接,所述脫水桶b332的外側壁上設有呈環(huán)狀的旋轉導軌b3321,所述旋轉導軌b3321的下側面上開設有輪齒,所述旋轉導軌b3321搭在若干個驅動齒輪b3331上,其下側面的輪齒與驅動齒輪b3331相嚙合,通過脫水殼體b331和脫水桶b332的設置,就可以有效的實現一個旋轉甩干脫水的效果,而將旋轉組件b333設置成驅動電機b3332和驅動齒輪b3331,在脫水桶b332旋轉甩干脫水的過程中,是通過多個驅動齒輪b3331共同去承接住旋轉導軌b3321,如此脫水的時候,脫水桶b332的旋轉更加的穩(wěn)定,相比于采用在脫水桶b332下方直接設置一個電機帶動的方式,由于脫水桶b332旋轉的過程中采用多方位支撐,所以就更不容易出現脫水桶b332擺動的問題,脫水效果比現有技術中的脫水桶效果更好。
作為改進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所述脫水桶b332包括內桶b3322和同軸套在內桶b3322上的外桶b3323,所述內桶b3322與外桶b3323之間相互連通,所述旋轉導軌b3321設置在外桶b3323的外側壁上,所述外桶b3323的下端開設有出水口b33231,所述出料管b3312的一端穿過外桶b3323的下端與內桶b3322的下端固定連接,并與內桶b3322的內部相互連通,所述內桶b3322與外桶b3323之間夾設有吸水海綿,由于最后的肥料呈粉末狀,其內的水分含量也不是很多,因此假如同現有技術中一樣直接在脫水桶b332的桶壁上開設漏水孔的方式,會導致在脫水的過程中肥料粉末被大量甩出的問題,這樣無法實現有效的脫水,因此本實施例中采用內桶b3322和外桶b3323的設置,就可以在脫水的過程中肥料在內桶b3322內隨著內桶b3322高速旋轉,內桶b3322內的肥料所蘊含的水就會被甩向外桶b3323,在水被甩向外桶b3323的時候,水會被吸水海綿吸收,而肥料粉末則無法被吸水海綿吸收,如此實現一個給肥料粉末脫水的效果,且脫水的過程中肥料粉末不會被甩出。
作為改進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所述內桶b3322由若干個固定在吸水海綿上,并相互間隔的呈圓周分布的桶片構成,所述內桶b3322的每個桶片上均為磁性金屬片,所述外桶b3323的內壁上相對于桶片的位置上均設有電磁鐵,所述電磁鐵與驅動電機b3332電連接,當驅動電機b3332通電旋轉時,電磁鐵產生磁力與桶片相斥,當驅動電機b3332停止旋轉時,電磁鐵產生磁力與桶片相吸,通過將內桶b3322設置成桶片,可以實現內桶b3322的直徑可以變大變小,當內桶b3322的直徑變大的時候,內桶b3322與外桶b3323之間的間隙就會變小,如此便會擠壓吸水海綿,使得吸水海綿所吸附的水有效的被擠出來,如此避免吸水海綿吸飽水導致的脫水效果降低的問題,而通過將桶片設置成磁性金屬片,然后在外桶b3323上設置電磁鐵,如此在脫水桶b332不旋轉的時候,即不需要進行脫水的時候,電磁鐵吸附磁性金屬片擠壓吸水海綿,將吸水海綿內的水擠出,在脫水桶b332旋轉的時候,電磁鐵排斥磁性金屬片,將磁性金屬片向外推出,保持吸水海綿的體積,如此有效的實現保持吸水海綿的吸水性,進而保持脫水桶b332的脫水效果,在本實施例中可以設置一個h橋電路和反相器的方式來實現在驅動電機b3332通電運轉的時候,電磁鐵產生排斥力,在驅動電機b3332停止運轉的時候電磁鐵產生吸力,連接方式如下,將h橋電路內的所有開關管的控制端與反相器的輸出端連接,將反相器的輸入端連接到驅動電機b3332的接線柱上,然后將電磁鐵連接到h橋電路的輸出端,如此實現一個利用h橋電路控制流過電磁鐵的電流方向,繼而實現驅動電磁鐵產生吸附力或是排斥力的效果。
綜上所述,本實施例的垃圾分類、回收、處理一體化智能循環(huán)系統(tǒng),通過智能垃圾分類機a的設置就可以有效的將人們投放垃圾時選擇的垃圾類型進行記錄,然后通過智能垃圾回收處理平臺b內的積分兌換處理系統(tǒng)b2的設置,就可以有效的對人們投放垃圾類型的準確與否進行評判和處理,并且通過兌換商品的方式增加人們獲得積分的積極性,有效的促進了垃圾的分類回收,而通過餐廚垃圾就地處理系統(tǒng)b1的設置,就可以有效的對餐廚垃圾進行就地處理,避免餐廚垃圾腐爛發(fā)臭的問題。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僅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凡屬于本發(fā)明思路下的技術方案均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