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高效能風機止漏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風機結構,尤指利用其墊圈與風罩于導風口處的相互卡掣,并于墊圈另一側所設的阻擋空間配合其孔徑較小的風扇邊緣,以達到降低風扇運作旋轉時產生氣流竄流的噪音量。
背景技術:
鼓風機通過風扇抽取氣流后,經由風扇葉片的旋轉導引、加速而形成較強勁的風量向外吹出,可以形成大量的氣體流通,因此鼓風機也被應用在許多機構上,例如冷氣機、抽油煙機、中央空調系統、冷卻系統或吸塵器、吹風機等各式機構,都是利用鼓風機可以送出大量氣流,形成送風的效果,以供輔助送風的應用;而一般使用的鼓風機,利用馬達驅動風扇,由風扇抽取外部的風氣后,經過風扇的扇葉擾流、加速旋轉,再將強力風流向外送出,為了供風扇順利抽取外部的空氣,通常在風扇的中心側邊加裝導流的風筒,且風筒都是呈喇叭狀,以風筒小徑處接近風扇、另一側大徑開口向外,以通過大徑開口處引入外部空氣,經過小徑處集中送至風扇的扇葉中,但因風筒的小徑處與風扇的扇葉間,形成有間隙,以致空氣在進入風扇時,受到風扇加速的引導、容易朝向間隙處流竄,造成空氣在鼓風機內四處竄動并提高其互相碰撞的機會而產生噪音,對于應用鼓風機的機體而言,因受到極大噪音的困擾。因此,要如何解決上述現有的缺失,即為從事此行業(yè)的相關廠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發(fā)明內容故,實用新型設計人有鑒于上述的問題與缺失,乃搜集相關資料經由多方評估及考量,并利用從事于此行業(yè)的多年研發(fā)經由不斷試作與修改,始設計出此種高效能風機止
漏裝置。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高效能風機止漏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傳動裝置、墊圈及導風罩,其中該基座具有中空狀的外殼體,且外殼體前側壁具有朝外的開口,該開口朝外側凸伸有L形狀的固定座,而外殼體上端設有對外開通的出風口,外殼體內設有風扇,且該風扇的開口設為風扇邊緣;該傳動裝置設置于基座的外殼體,該傳動裝置包括有馬達、傳動部及轉軸,該馬達連設于傳動部一側,且傳動部另一側設有帶動風扇旋轉的轉軸;該導風罩為呈喇叭狀的立體中空結構,一側朝外設有大口徑的入風口,另一側小孔徑靠近風扇處設有導風口,再在靠近入風口的外側壁面設有向外延伸供組裝于基座的固定座的支撐架;該墊圈裝設于導風罩的導風口外側,且一側朝向風扇設有供風扇邊緣伸入以防止回流風量流竄的阻擋空間。[0011]該墊圈所設的阻擋空間的圈徑大于風扇邊緣圈徑。[0012]該馬達一側連設有傳動部,該傳動部以皮帶輪組、齒輪組或鏈輪組帶動穿設于轉 軸的風扇轉動。[0013]該外殼體上的固定座與導風罩朝外側邊所設的支撐架能夠相互定位,且定位方式 是螺釘鎖固、鉚釘鉚合或是焊接。[0014]與現有技術相比較,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本實用新型具有的優(yōu)點在于利用墊圈 與導風罩的導風口處相互卡掣,并于墊圈的阻擋空間配合風扇邊緣以達到降低氣流竄動形 成碰撞及使其出風口的出風量增加,并可降低鼓風機內部氣流所產生的噪音。
[0015]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側視剖面圖;[0016]圖2是本實用新型圖1A部分的局部放大圖;[0017]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側視分解剖面圖;[0018]圖4是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側視剖面圖;[0019]圖5是本實用新型圖4B部分的局部放大圖。[0020]附圖標記說明1-基座;11-外殼體;112-固定座;110-出風口 ;12_風扇;111-開 口 ;121_風扇邊緣;2_傳動裝置;21_馬達;222_驅動皮帶;22_傳動部;223_從動皮帶 輪;221-主動皮帶輪;23_轉軸;3_導風罩;31_入風口 ;33_支撐架;32_導風口;4-墊圈; 40-阻擋空間;5-固定元件。
具體實施方式
[0021]為達成上述目的及構造,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手段及其功效,茲繪圖就本實 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詳加說明其步驟與功能如下,以利完全了解。[0022]請參閱圖1、圖2、圖3所示,分別為本實用新型的側視剖面圖、圖1A部分的局部放 大圖及側視分解剖面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本實用新型包括基座1、傳動裝置2、導風罩3、 墊圈4及固定元件5,其中[0023]該基座I有外殼體11,而外殼體11前側壁設有朝外的開口 111,并于開口 111朝 外側各凸伸有呈L形狀的固定座112,且于外殼體11的上端設有對外開通的出風口 110,并 于外殼體11內部設有風扇12,而于風扇12開口設為風扇邊緣121。[0024]該傳動裝置2由馬達21、傳動部22及轉軸23所組成,其中傳動部22由主動皮帶 輪221、驅動皮帶222及從動皮帶輪223所組成。[0025]該導風罩3為喇叭狀的立體中空結構,于靠近風扇邊緣121的小孔徑為導風口 32, 而另一端則設有大口徑入風口 31,再于靠近入風口 31的外側壁面上設有向外延伸供組裝 于基座I的固定座111的支撐架33。[0026]該墊圈4裝設于導風罩3靠近導風口 32處外側,并與其外側壁面互相卡掣,而另 一側朝向風扇12設有供風扇邊緣121伸入以防止風量流竄的阻擋空間40。[0027]由圖中可清楚看出,上述的構件在組裝時,先由基座上I的外殼體11前側壁開口 以外所設固定座112與導風罩3外側壁面向外延伸的支撐架33利用固定元件5結合,再由其馬達21運轉,以帶動傳動裝置2中所設的主動皮帶輪221,再由主動皮帶輪221帶動驅動皮帶222,而驅動皮帶222再帶動從動皮帶輪223,使其穿設于轉軸23另一側的風扇12作旋轉運動。而上述基座I的外殼體11上所設固定座112與導風罩3的支撐架33間,可以利用固定元件5,如螺釘、鉚釘等進行鎖固或鉚合的組裝,或者利用焊接方式予以固接。又,上述傳動裝置2的傳動部22,除了以皮帶輪組帶動之外,也可利用齒輪組或鏈輪組帶動其穿設于轉軸另一側的風扇12作旋轉運動。請同時參閱圖4、圖5所示,分別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側視剖面圖及圖4B部分的局部放大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其風扇12作旋轉運動時,抽取其外部大量空氣由其導風罩3的入風口 31進入,且引導流動至導風罩3另一側的導風口 32,并順風扇12的旋轉導流風向,送出外殼體11所設的出風口 110,另,有墊圈4 一側所設的阻擋空間40配合其風扇邊緣121以阻擋由風扇邊緣121及導風口 32之間隙所流竄的風量,經阻擋的流動風量再次順著引導風向流出其出風口 110,以達到降低其回流而竄入風扇12的回流風流與從導風口 32進入的吸入風流,發(fā)生流竄碰撞機會,以達成可降低噪音的功效,并增加其出風口 110的出風量。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上述為一種高效能風機止漏裝置于實際運用時,為確實能達到其功效及目的,故本實用新型誠為一實用性優(yōu)異的創(chuàng)作。以上說明對本實用新型而言只是說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理解,在不脫離權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可作出許多修改、變化或等效,但都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高效能風機止漏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傳動裝置、墊圈及導風罩,其中 該基座具有中空狀的外殼體,且外殼體前側壁具有朝外的開口,該開口朝外側凸伸有L形狀的固定座,而外殼體上端設有對外開通的出風口,外殼體內設有風扇,且該風扇的開口設為風扇邊緣; 該傳動裝置設置于基座的外殼體,該傳動裝置包括有馬達、傳動部及轉軸,該馬達連設于傳動部一側,且傳動部另一側設有帶動風扇旋轉的轉軸; 該導風罩為呈喇叭狀的立體中空結構,一側朝外設有大口徑的入風口,另一側小孔徑靠近風扇處設有導風口,再在靠近入風口的外側壁面設有向外延伸供組裝于基座的固定座的支撐架; 該墊圈裝設于導風罩的導風口外側,且一側朝向風扇設有供風扇邊緣伸入以防止回流風量流竄的阻擋空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高效能風機止漏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墊圈所設的阻擋空間的圈徑大于風扇邊緣圈徑。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高效能風機止漏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馬達一側連設有傳動部,該傳動部以皮帶輪組、齒輪組或鏈輪組帶動穿設于轉軸的風扇轉動。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高效能風機止漏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外殼體上的固定座與導風罩朝外側邊所設的支撐架能夠相互定位,且定位方式是螺釘鎖固、鉚釘鉚合或是焊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高效能風機止漏裝置,其包括基座、傳動裝置、導風罩及墊圈,而傳動裝置主要由馬達、傳動部及轉軸所組成,并利用馬達帶動其傳動部的主動皮帶輪,并帶動驅動皮帶、從動皮帶輪及轉軸,使穿設于轉軸另一側的風扇旋轉,而導風罩上的支撐架與外殼體前側壁所設的固定座相互定位,并有墊圈與導風罩靠近導風口處的外側邊相互卡掣,且于墊圈另一側的阻擋空間與風扇邊緣配合阻擋回流風流入,不但可達到降低回流風與流通的風量的流竄碰撞,且使出風口的出風量增加,而降低的風流碰撞也可減少其形成的噪音。
文檔編號F04D29/66GK202833324SQ20122034774
公開日2013年3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17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7月17日
發(fā)明者蕭億振 申請人:恒馳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恒馳環(huán)保設備有限公司, 恒馳環(huán)保設備(南京)有限公司, 承發(fā)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