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曲軸曲拐夾角的檢測裝置及檢測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檢測方法的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曲軸曲拐夾角的檢測裝置及檢測方法。
背景技術:
曲軸曲拐夾角是指相鄰發(fā)火的兩檔連桿頸與主軸頸三個中心線在垂直平面內形成的夾角,是一個空間的角度。成品曲軸在檢測平臺上無法直接測得曲拐夾角偏差,測量過程比較麻煩,測量步驟較為繁瑣,測量結果的精確性比較低。
發(fā)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xiàn)有的曲軸曲拐夾角測量方法步驟繁瑣以及精確性低的不足,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曲軸曲拐夾角的檢測裝置及檢測方法。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曲軸曲拐夾角的檢測裝置,包括測量平臺、支撐托架、夾角測量裝置、百分表和測量表架,測量平臺上設有3只支撐托架,測量平臺一端上方設有夾角測量裝置,百分表通過測量表架固定在測量平臺上。根據本發(fā)明的另一個實施例,進一步包括支撐托架上設有調節(jié)螺栓。根據本發(fā)明的另一個實施例,進一步包括夾角測量裝置上設有夾緊螺栓和測量基準面?!N曲軸曲拐夾角的檢測方法,其特征是,其檢測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曲軸校平一建立測量基準一測量并記錄一計算偏差并且驗證。根據本發(fā)明的另一個實施例,進一步包括在曲軸校平時,將3只支撐托架放置在測量平臺上,3只支撐托架中的其中2個分別設置在曲軸的第I和第9檔位置,另外I個放置在曲軸的第5檔位置,然后放好曲軸,將曲軸轉動2周,利用百分表以測量平臺為基準,通過調整支撐托架的調節(jié)螺栓將曲軸的第I、第5以及第9檔主軸頸調整到相同高度。根據本發(fā)明的另一個實施例,進一步包括在建立測量基準時,首先用百分表及輔助對表裝置、厚度標準塊將第I位連桿頸的中心調整到與主軸頸的中心線等高,其次在曲軸小端安裝夾角測量裝置,將夾角測量裝置的I個測量基準面調整到水平,然后通過夾角測量裝置的夾緊螺栓進行鎖緊,將此時的第I位連桿頸的最高點位置設為測量基準O位。根據本發(fā)明的另一個實施例,進一步包括在測量并記錄時,將第I位連桿頸最高點位置時的百分表調整到O位,然后在檢測平臺上移動百分表,分別測得第2、第7及第8位的連桿頸的最高點,按高于第I位的連桿頸的為正,低于的為負,進行讀數和記錄,然后將曲軸連同夾角測量裝置按逆時針方向轉動90°,將夾角測量裝置的測量基準面調整到水平,同樣的分別測得第3、第4、第5以及第6位的連桿頸的最高點,進行讀數和記錄。根據本發(fā)明的另一個實施例,進一步包括在計算偏差并且驗證時,根據曲軸的發(fā)火順序及以上測量過程列出相鄰發(fā)火檔位直線偏差計算公式,根據曲軸偏心距計算出夾角偏差與直線偏差的關系,最終計算出夾角的直線偏差值,再轉換成角度偏差值,將直線偏差值或角度偏差值按代數進行累加,累加的和為O,驗證計算結論是正確的。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這種曲軸曲拐夾角的檢測裝置結構簡單、緊湊并且合理,裝配方便快捷,連接可靠,大大提高了曲軸曲拐夾角檢測的可靠性,同時這種曲軸曲拐夾角的檢測方法同樣適用于不同規(guī)格型號的曲軸,解決了檢測平臺上無法測量空間夾角的難題,易于使用推廣。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一步說明。圖I是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 圖2是本發(fā)明曲軸安裝后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fā)明曲軸安裝后的左視圖。圖中I.測量平臺,2.支撐托架,3.夾角測量裝置,4.百分表,5.測量表架,6.曲軸,7.主軸頸,8.連桿頸,21.調節(jié)螺栓,31.夾緊螺栓,32.測量基準面。
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I是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一種曲軸曲拐夾角的檢測裝置,包括測量平臺I、支撐托架2、夾角測量裝置3、百分表4和測量表架5,測量平臺I上設有3只支撐托架2,測量平臺I 一端上方設有夾角測量裝置3,百分表4通過測量表架5固定在測量平臺I上,支撐托架2上設有調節(jié)螺栓21,夾角測量裝置3上設有夾緊螺栓31和測量基準面32。這種曲軸曲拐夾角的檢測裝置結構簡單并且合理,裝配方便快捷,連接可靠,大大提高了曲軸曲拐夾角檢測的可靠性和精確性。如圖2是本發(fā)明曲軸安裝后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發(fā)明曲軸安裝后的左視圖,一種曲軸曲拐夾角的檢測方法,其檢測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曲軸校平一建立測量基準一測量并記錄一計算偏差并且驗證。在曲軸校平時,將3只支撐托架2放置在測量平臺I上,3只支撐托架2中的其中2個分別設置在曲軸6的第I和第9檔位置,另外I個放置在曲軸6的第5檔位置,然后放好曲軸6,將曲軸6轉動2周,利用百分表4以測量平臺I為基準,通過調整支撐托架2的調節(jié)螺栓21將曲軸6的第I、第5以及第9檔主軸頸7調整到相同高度;
在建立測量基準時,首先用百分表4及輔助對表裝置、厚度標準塊將第I位連桿頸8的中心調整到與主軸頸7的中心線等高,調整后各曲拐的方位如
3
6
7 2 —^ 3 1所示,其次在曲軸6小端安裝夾角測量裝置3,將夾角測量裝置的I個測量基
I J
5
準面32調整到水平,然后通過夾角測量裝置3的夾緊螺栓31進行鎖緊,將此時的第I位連桿頸8的最高點位置設為測量基準O位;
在測量并記錄時,將第I位連桿頸8最高點位置時的百分表4調整到O位,然后在檢測平臺I上移動百分表4,分別測得第2、第7及第8位的連桿頸7的最高點,按高于第I位的連桿頸8的為正,低于的為負,進行讀數和記錄,然后將曲軸6連同夾角測量裝置3按
權利要求
1.一種曲軸曲拐夾角的檢測裝置,包括測量平臺(I)、支撐托架(2)、夾角測量裝置(3)、百分表(4)和測量表架(5),其特征是,測量平臺(I)上設有3只支撐托架(2),測量平臺(I) 一端上方設有夾角測量裝置(3),百分表(4)通過測量表架(5)固定在測量平臺(I)上。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曲軸曲拐夾角的檢測裝置,其特征是,支撐托架(2)上設有調節(jié)螺栓(21)。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曲軸曲拐夾角的檢測裝置,其特征是,夾角測量裝置(3)上設有夾緊螺栓(31)和測量基準面(32)。
4.一種曲軸曲拐夾角的檢測方法,其特征是,其檢測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曲軸校平一建立測量基準一測量并記錄一計算偏差并且驗證。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曲軸曲拐夾角的檢測方法,其特征是,在曲軸校平時,將3只支撐托架(2)放置在測量平臺(I)上,3只支撐托架(2)中的其中2個分別設置在曲軸(6)的第I和第9檔位置,另外I個放置在曲軸(6)的第5檔位置,然后放好曲軸(6),將曲軸(6)轉動2周,利用百分表(4)以測量平臺(I)為基準,通過調整支撐托架(2)的調節(jié)螺栓(21)將曲軸(6)的第I、第5以及第9檔主軸頸(7)調整到相同高度。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曲軸曲拐夾角的檢測方法,其特征是,在建立測量基準時,首先用百分表(4)及輔助對表裝置、厚度標準塊將第I位連桿頸(8)的中心調整到與主軸頸(7)的中心線等高,其次在曲軸(6)小端安裝夾角測量裝置(3),將夾角測量裝置的I個測量基準面(32)調整到水平,然后通過夾角測量裝置(3)的夾緊螺栓(31)進行鎖緊,將此時的第I位連桿頸(8)的最高點位置設為測量基準O位。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曲軸曲拐夾角的檢測方法,其特征是,在測量并記錄時,將第I位連桿頸(8)最高點位置時的百分表(4)調整到O位,然后在檢測平臺(I)上移動百分表(4),分別測得第2、第7及第8位的連桿頸(7)的最高點,按高于第I位的連桿頸(8)的為正,低于的為負,進行讀數和記錄,然后將曲軸(6)連同夾角測量裝置(3)按逆時針方向轉動90°,將夾角測量裝置(3)的測量基準面(32)調整到水平,同樣的分別測得第3、第4、第5以及第6位的連桿頸的最高點,進行讀數和記錄。
8.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曲軸曲拐夾角的檢測方法,其特征是,在計算偏差并且驗證時,根據曲軸的發(fā)火順序及以上測量過程列出相鄰發(fā)火檔位直線偏差計算公式,根據曲軸偏心距計算出夾角偏差與直線偏差的關系,最終計算出夾角的直線偏差值,再轉換成角度偏差值,將直線偏差值或角度偏差值按代數進行累加,累加的和為0,驗證計算結論是正確的。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檢測裝置及檢測方法的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曲軸曲拐夾角的檢測裝置及檢測方法。其檢測裝置包括測量平臺、支撐托架、夾角測量裝置、百分表和測量表架,測量平臺上設有3只支撐托架,測量平臺一端上方設有夾角測量裝置,百分表通過測量表架固定在測量平臺上;其檢測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曲軸校平→建立測量基準→測量并記錄→計算偏差并且驗證。這種曲軸曲拐夾角的檢測裝置結構簡單、緊湊并且合理,裝配方便快捷,連接可靠,大大提高了曲軸曲拐夾角檢測的可靠性,同時這種曲軸曲拐夾角的檢測方法同樣適用于不同規(guī)格型號的曲軸,解決了檢測平臺上無法測量空間夾角的難題,易于使用推廣。
文檔編號G01B5/24GK102840816SQ20121037154
公開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9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9月29日
發(fā)明者張玉玲, 程敢峰, 楊善偉, 蔡慧慧 申請人:南車戚墅堰機車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