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型的測力傳感器彈性體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S型的測力傳感器彈性體,其包括應變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凹槽。第一通孔位于應變孔的上方且在縱向Y上貫通測力傳感器彈性體,第一通孔包括第一主孔以及自第一主孔傾斜向上延伸到傳感器彈性體的第一側邊的第一延伸孔。第二通孔位于應變孔的下方且在縱向Y上貫通測力傳感器彈性體。凹槽自第一側邊向傳感器彈性體的內部延伸以用于安裝電路板。凹槽的頂面在豎直方向上高于第一主孔的底面。第一通孔的設計充分利用了彈性體空間,在同樣外形尺寸的彈性體上,可以增大放置電路板孔的面積,因此可以節(jié)省彈性體材料約25%,降低傳感器整體高度。本實用新型的彈性體結構簡單,易于制造,尤其適用于小容量數字式傳感器。
【專利說明】
S型的測力傳感器彈性體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S型的測力傳感器彈性體,屬于測力傳感器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市場上S型測力傳感器按輸出信號類型可分為模擬信號傳感器和數字信號傳感器,這些傳感器內部都有組成橋路的電路,電路板尺寸有大有小。模擬傳感器電路一般包括橋路和補償部分,數字式傳感器電路除橋路外,一般還包括電源、A/D轉換電路、信號處理電路等,電路板尺寸也因此增大。為了放置電路板,一些廠家通過增大S型的測力傳感器彈性體體積或者用兩塊電路板放置在彈性體不同位置再用線束連接來實現(xiàn),前者增加了傳感器體積、重量,后者增加了彈性體機械加工和傳感器制造的難度。因此,設計一種空間利用率高、能放置較大電路板的彈性體很有必要。
【發(fā)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緊湊的S型的測力傳感器彈性體,根據彈性體受力情況,充分利用彈性體空間,來滿足放置較大電路板的要求。
[0004]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S型的測力傳感器彈性體,其包括應變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以及凹槽。第一通孔位于應變孔的上方且在縱向Y上貫通測力傳感器彈性體,第一通孔包括第一主孔以及自第一主孔傾斜向上延伸到傳感器彈性體的第一側邊的第一延伸孔。第二通孔位于應變孔的下方且在縱向Y上貫通測力傳感器彈性體。凹槽自第一側邊向傳感器彈性體的內部延伸以用于安裝電路板,凹槽的頂面在豎直方向上第一主孔的底面Co
[0005]優(yōu)選的,所述第二通孔包括第二主孔以及自第二主孔傾斜向下延伸到傳感器彈性體的第二側邊的第二延伸孔,所述第一主孔和第二主孔的中心軸均與第一端部的端面相平行。
[0006]優(yōu)選的,所述凹槽的底面在豎直方向上不低于第二主孔的橫軸。
[0007]優(yōu)選的,所述第一延伸孔的高度小于第一主孔的高度。
[0008]優(yōu)選的,所述第二通孔向右水平延伸到傳感器彈性體的第二側邊,且孔的高度是不變的。
[0009]優(yōu)選的,所述第一延伸孔為自第一主孔的左上方向上傾斜延伸,所述第一延伸孔為弧口向下的弧形。
[0010]優(yōu)選的,所述傳感器彈性體為長方形。
[0011]優(yōu)選的,所述第一通孔以應變孔的中心為中心旋轉180度后與第二通孔重合。
[0012]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S型的測力傳感器彈性體,其包括主體部、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和凹槽。第一端部與主體部部分連接,第一端部和主體部之間設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包括第一主孔以及自第一主孔傾斜延伸到傳感器彈性體的第一側邊的第一延伸孔。第二端部與主體部部分連接,第二端部和主體部之間設有第二通孔。第一端部、主體部和第二端部形成S型。凹槽自第一側邊向內部延伸以用于安裝電路板。在測力傳感器彈性體的受力方向上,凹槽的頂面較第一主孔的底面C更靠近第一端部的端面。
[0013]優(yōu)選的,所述第一延伸孔自第一主孔向第一端部的端面逐漸靠近延伸。
[0014]第一通孔的設計充分利用了彈性體空間,在同樣外形尺寸的彈性體上,可以增大放置電路板孔的面積,因此可以節(jié)省彈性體材料約25%,降低傳感器整體高度。本實用新型的彈性體結構簡單,易于制造,尤其適用于小容量數字式傳感器。
【附圖說明】
[0015]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0016]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S型的測力傳感器彈性體的立體圖。
[0017]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S型的測力傳感器彈性體的主視圖。
[0018]圖3為圖2的進一步的主視部分剖視圖。
[0019]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S型的測力傳感器彈性體的另一實施例的主視圖。
[0020]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S型的測力傳感器彈性體的另一實施例的主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1 ]現(xiàn)在將詳細參考附圖描述本發(fā)明的實施例。
[0022]參見圖1至圖3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的方向是測力傳感器彈性體如圖所示放置時所能看到的方向,其中,橫向X、縱向Y和軸向Z如圖示意。a為第一主孔31的橫軸,b為第二主孔41的橫軸。
[0023]本實用新型的S型的測力傳感器彈性體100包括主體部5、第一端部I和第二端部2。第一端部I與主體部5部分連接,第一端部I和主體部5之間設有第一通孔3,第一通孔3包括第一主孔31以及自第一主孔31傾斜延伸到傳感器彈性體的第一側邊6的第一延伸孔32。
[0024]第二端部2與主體部5部分連接,第二端部2和主體部5之間設有第二通孔4。所述第一端部1、主體部5和第二端部2形成S型。
[0025]主體部5上設有應變孔51。應變孔51內用于放置應變計。第一通孔3位于應變孔51的上方且在縱向Y上貫通測力傳感器彈性體100。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延伸孔32自第一主孔31傾斜向上延伸到傳感器彈性體100的第一側邊6。第二通孔4位于應變孔51的下方且在縱向Y上貫通測力傳感器彈性體100。第二延伸孔42自第二主孔41傾斜向下延伸到傳感器彈性體100的第二側邊7。凹槽61自第一側邊6向傳感器彈性體100的內部延伸以用于安裝電路板7。
[0026]測力傳感器彈性體100自其上表面11向下延伸設有第一螺紋孔12,測力傳感器彈性體100自其下表面21向上延伸設有第二螺紋孔22。第一螺紋孔12和第二螺紋孔22同軸設置,第一螺紋孔12和第二螺紋孔22用于和其它部件相連,以用于傳遞力。
[0027]當外力經第一螺紋孔12和第二螺紋孔22加載到測力傳感器彈性體100上時,應變孔51發(fā)生變形,粘貼在應變孔51中的各應變計輸出電壓,經電路板7輸出一個與外力成比例的電信號,完成測力輸出。
[0028]為了增加凹槽61的安裝高度,凹槽61的頂面在豎直方向上高于第一主孔31的底面c,凹槽61的底面在豎直方向上不低于第二主孔41的橫軸。采用本實用新型的S型的測力傳感器彈性體100,由于第一延伸孔32的設計在不減少測力傳感器彈性體100強度的情況下充分利用了測力傳感器彈性體100空間,尤其適用于小容量數字式測力傳感器,使用同樣大小的電路板,比傳統(tǒng)設計的彈性體高度低,因此可以節(jié)省彈性體材料約25%。
[0029]第一延伸孔32的孔高度小于第一主孔31的孔高度。第一延伸孔32為自第一主孔31的左上方向上傾斜延伸。第一延伸孔32為弧口向下的弧形。第二延伸孔42為自第二主孔41的右下方向下傾斜延伸,第二延伸孔42為弧口向上的弧形。
[0030]第一通孔3以應變孔51的中心為中心旋轉180度后與第二通孔4重合。
[0031]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例,本實施例中的測力傳感器彈性體100與第一實施例中的測力傳感器彈性體100的區(qū)別是第一主孔31和第二主孔41的形狀略有不同。
[0032]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三實施例,其與第一實施例的測力傳感器彈性體的不同在于,第二通孔4向右水平延伸到傳感器彈性體的第二側邊7,孔的高度是不變的。
[0033]在本實施方式中,測力傳感器彈性體100為長方形。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很容易知道,本實用新型的測力傳感器彈性體100也可以為圓柱形或者其它形狀。
[0034]本領域技術人員可顯見,可對本發(fā)明的上述示例性實施例進行各種修改和變型而不偏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因此,旨在使本發(fā)明覆蓋落在所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技術方案范圍內的對本發(fā)明的修改和變型。
【主權項】
1.一種S型的測力傳感器彈性體,其包括: 應變孔(51); 第一通孔(3),所述第一通孔(3)位于應變孔(51)的上方且在縱向Y上貫通測力傳感器彈性體,所述第一通孔(3)包括第一主孔(31)以及自第一主孔(31)傾斜向上延伸到傳感器彈性體的第一側邊(6)的第一延伸孔(32); 第二通孔(4),所述第二通孔(4)位于應變孔(51)的下方且在縱向Y上貫通測力傳感器彈性體; 凹槽(61),所述凹槽(61)自第一側邊(6)向傳感器彈性體的內部延伸以用于安裝電路板,所述凹槽(61)的頂面在豎直方向上高于第一主孔(31)的底面(C)。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S型的測力傳感器彈性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4)包括第二主孔(41)以及自第二主孔(41)傾斜向下延伸到傳感器彈性體的第二側邊(7)的第二延伸孔(42),所述第一主孔(31)和第二主孔(41)的中心軸均與第一端部(I)的端面(11)相平行。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S型的測力傳感器彈性體,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61)的底面在豎直方向上不低于第二主孔(41)的橫軸(b)。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S型的測力傳感器彈性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孔(32)的高度小于第一主孔(31)的高度。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S型的測力傳感器彈性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4)水平延伸到傳感器彈性體的第二側邊(7),且孔的高度是不變的。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S型的測力傳感器彈性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孔(32)為自第一主孔(31)向上傾斜延伸,所述第一延伸孔(32)為弧口向下的弧形。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S型的測力傳感器彈性體,其特征在于:所述傳感器彈性體為長方形。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S型的測力傳感器彈性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3)以應變孔(51)的中心為中心旋轉180度后與第二通孔(4)重合。9.一種S型的測力傳感器彈性體,其包括: 主體部(5); 第一端部(I),所述第一端部(I)與主體部(5)部分連接,所述第一端部(I)和主體部(5)之間設有第一通孔(3),所述第一通孔(3)包括第一主孔(31)以及自第一主孔(31)傾斜延伸到傳感器彈性體的第一側邊(6)的第一延伸孔(32); 第二端部(2),所述第二端部(2)與主體部(5)部分連接,所述第二端部(2)和主體部(5)之間設有第二通孔(4)所述第一端部(1)、主體部(5)和第二端部(2)形成S型; 凹槽(61),所述凹槽(61)自第一側邊(6)向內部延伸以用于安裝電路板,在測力傳感器彈性體的受力方向上,所述凹槽(61)的頂面較第一主孔(31)的底面(c)更靠近第一端部(I)的端面(11)。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S型的測力傳感器彈性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孔(32)自第一主孔(31)向第一端部(I)的端面(11)逐漸靠近延伸。
【文檔編號】G01L1/00GK205691268SQ201620555355
【公開日】2016年11月16日
【申請日】2016年6月7日 公開號201620555355.1, CN 201620555355, CN 205691268 U, CN 205691268U, CN-U-205691268, CN201620555355, CN201620555355.1, CN205691268 U, CN205691268U
【發(fā)明人】周青, 徐修祝
【申請人】梅特勒-托利多(常州)精密儀器有限公司, 梅特勒-托利多(常州)測量技術有限公司, 梅特勒-托利多(常州)稱重設備系統(tǒng)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