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配電柜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具有三重散熱功能的戶外用電力配電柜。
背景技術:
配電柜中的電力元件在工作時會散發(fā)較多的熱量,因此需要良好的散熱系統(tǒng)。目前的散熱裝置一般是依靠散熱孔來進行散熱,為了防止異物從頂板落入電力配電柜中,所以頂板上散熱孔的孔徑以及數(shù)量有一定的限制,這就會導致散熱較慢,使得電力配電柜的熱量一直處于聚集的狀態(tài),從而對電力配電柜內部的元器件造成影響,并使工作狀態(tài)不穩(wěn)定,且單純地散熱孔散熱不足以將電力柜中的熱量散發(fā);在戶外使用的配電柜不具有很好的防雨能力,導致電氣元件受潮損壞,影響使用。
因此,需要提供一種新的技術方案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有效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具有三重散熱功能的戶外用電力配電柜。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具有三重散熱功能的戶外用電力配電柜,所述具有三重散熱功能的戶外用電力配電柜包括柜體、位于所述柜體右側的進氣裝置、收容于所述柜體內的過濾裝置、位于所述過濾裝置左側的導熱裝置、位于所述柜體上方的進水裝置、設置于所述柜體上的冷卻裝置、位于所述柜體下方的噴水裝置,所述柜體上設有位于其上表面的第一通孔、位于其左表面的第二通孔、第三通孔、位于其下表面的第四通孔、位于其右表面的第五通孔、位于所述柜體下方的第一管道、設置于所述第一管道上的第一閥門、位于所述柜體下表面的第六通孔及位于所述柜體左表面的第七通孔,所述進氣裝置包括第二管道、設置于所述第二管道上的第一風機、位于所述第一風機下方的第一支架,所述過濾裝置包括擋板、位于所述擋板右側的第一過濾網(wǎng)、位于所述第一過濾網(wǎng)下方的第一彈簧、位于所述第一彈簧下方的第一海綿塊及位于所述第一海綿塊下方的第二彈簧,所述導熱裝置包括導熱板、位于所述導熱板下方的第一支撐桿,所述進水裝置包括第三管道、設置于所述第三管道上的第一水泵、位于所述第一水泵右側的第二支架及設置于所述第三管道上的第二閥門,所述冷卻裝置包括封閉板、位于所述封閉板下方的封閉框、設置于所述封閉框內的第二過濾網(wǎng)、位于所述柜體左側的第四管道、設置于所述第四管道上的第四閥門、位于所述第四管道下方的第五管道、設置于所述第四管道上的第五閥門、位于所述第五管道下方的第六管道及設置于所述第六管道上的第六閥門,所述噴水裝置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上方左右兩側的第二支撐桿、位于所述第二支撐桿之間的水箱、位于所述水箱左右兩側的限定桿、位于所述水箱上方的第七管道、設置于所述第七管道上的第二水泵及位于所述第二水泵左側的第三支架。
所述第一管道呈豎直狀,所述第一管道的上端對準所述第四通孔且與所述柜體的下表面固定連接。
所述第二管道呈水平狀,所述第二管道的左端對準所述第五通孔且與所述柜體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架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與所述第一風機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與所述柜體的右表面固定連接。
所述擋板呈長方體且豎直放置,所述擋板的下表面與所述柜體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過濾網(wǎng)呈長方體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過濾網(wǎng)的左表面與所述擋板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過濾網(wǎng)的右表面與所述柜體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彈簧呈豎直狀,所述第一彈簧的上端與所述第一過濾網(wǎng)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彈簧的下端與所述第一海綿塊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海綿塊呈長方體,所述第一海綿塊的右表面與所述柜體的內表面滑動連接,所述第一海綿塊的左表面與所述擋板的右表面滑動連接,所述第二彈簧呈豎直狀,所述第二彈簧的下端與所述柜體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彈簧的上端與所述第一海綿塊下表面固定連接。
所述導熱板呈長方體且水平放置,所述導熱板的左表面與所述柜體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導熱板的右表面與所述擋板的左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撐桿設有兩個,所述第一支撐桿呈長方體且豎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撐桿的下端與所述柜體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撐桿的上端與所述導熱板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撐桿的下端設有貫穿其左右表面的第一凹槽。
所述第三管道的下端對準所述第一通孔且與所述柜體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支架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與所述柜體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一水泵固定連接。
所述封閉板呈傾斜狀,所述封閉板與所述柜體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封閉板的下端設有第二凹槽,所述封閉框的橫截面呈L型,所述封閉框與所述柜體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封閉框的上端與所述封閉板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過濾網(wǎng)呈長方體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過濾網(wǎng)的左端與所述柜體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過濾網(wǎng)的右端與所述封閉框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四管道呈水平狀,所述第四管道的右端對準所述第二通孔且與所述柜體的左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五管道呈水平狀,所述第五管道的右端對準所述第七通孔且與所述柜體的左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六管道的右端對準所述第三通孔且與所述柜體的左表面固定連接。
所述底板呈彎曲狀,所述第二支撐桿設有兩個,所述第二支撐桿呈豎直狀,所述第二支撐桿的下端與所述底板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支撐桿的上端與所述柜體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水箱呈空心的長方體,所述限定桿設有兩個,所述限定桿呈長方體且水平放置,所述限定桿的一端與所述第二支撐桿的側面固定連接,所述限定桿的另一端頂靠在所述水箱的側面上。
所述第七管道呈豎直狀,所述第七管道的上端對準所述第六通孔且與所述柜體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七管道的下端延伸至所述水箱內,所述第三支架呈L型,所述第三支架的一端與所述柜體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支架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水泵固定連接。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yōu)點:
本實用新型具有三重散熱功能的戶外用電力配電柜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能夠對配電柜進行較好的散熱,散熱效果顯著,可以對柜體內的電氣元件起到較好的保護作用,保持柜體內適宜的環(huán)境。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具有三重散熱功能的戶外用電力配電柜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具有三重散熱功能的戶外用電力配電柜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具有三重散熱功能的戶外用電力配電柜包括柜體1、位于所述柜體1右側的進氣裝置2、收容于所述柜體1內的過濾裝置3、位于所述過濾裝置3左側的導熱裝置4、位于所述柜體1上方的進水裝置5、設置于所述柜體1上的冷卻裝置6、位于所述柜體1下方的噴水裝置7。
如圖1所示,所述柜體1呈空心的長方體,所述柜體1豎直放置,所述柜體1上設有位于其上表面的第一通孔11、位于其左表面的第二通孔12、第三通孔13、位于其下表面的第四通孔14、位于其右表面的第五通孔15、位于所述柜體1下方的第一管道16、設置于所述第一管道16上的第一閥門17、位于所述柜體1下表面的第六通孔18及位于所述柜體1左表面的第七通孔19。所述第一通孔11、第二通孔12、第三通孔13、第四通孔14、第五通孔15、第六通孔18及第七通孔19呈圓形且與所述柜體1的內部相通,所述第四通孔14設有兩個,且分別位于所述柜體1下表面的左右兩側。所述第一管道16設有兩個且分別位于所述柜體1下方左右兩側,所述第一管道16呈豎直狀,所述第一管道16呈豎直狀,所述第一管道16的上端對準所述第四通孔14且與所述柜體1的下表面固定連接,使得所述第一管道16的內部與所述柜體1的內部相通。所述第一閥門17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管道16內水的流量。
如圖1所示,所述進氣裝置2包括第二管道21、設置于所述第二管道21上的第一風機22、位于所述第一風機22下方的第一支架23。所述第二管道21呈水平狀,所述第二管道21的左端對準所述第五通孔15且與所述柜體1的右表面固定連接,使得所述第二管道21的內部與所述柜體1的內部相通。所述第一風機22與電源電性連接,使得外界的空氣進入到所述第二管道21內。所述第一支架23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23的一端與所述第一風機22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架23的另一端與所述柜體1的右表面固定連接。
如圖1所示,所述過濾裝置3包括擋板31、位于所述擋板31右側的第一過濾網(wǎng)32、位于所述第一過濾網(wǎng)32下方的第一彈簧33、位于所述第一彈簧33下方的第一海綿塊34及位于所述第一海綿塊34下方的第二彈簧35。所述擋板31呈長方體且豎直放置,所述擋板31的下表面與所述柜體1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過濾網(wǎng)32呈長方體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過濾網(wǎng)32的左表面與所述擋板31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過濾網(wǎng)32的右表面與所述柜體1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彈簧33呈豎直狀,所述第一彈簧33的上端與所述第一過濾網(wǎng)32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彈簧33的下端與所述第一海綿塊34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海綿塊34呈長方體,所述第一海綿塊34的右表面與所述柜體1的內表面滑動連接,所述第一海綿塊34的左表面與所述擋板31的右表面滑動連接,所述第一海綿塊34擋住所述第五通孔15。所述第二彈簧35呈豎直狀,所述第二彈簧35的下端與所述柜體1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彈簧35的上端與所述第一海綿塊34下表面固定連接。
如圖1所示,所述導熱裝置4包括導熱板41、位于所述導熱板41下方的第一支撐桿42。所述導熱板41呈長方體且水平放置,所述導熱板41的左表面與所述柜體1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導熱板41的右表面與所述擋板31的左表面固定連接,所述導熱板41采用導熱材料制成。所述第一支撐桿42設有兩個,所述第一支撐桿42呈長方體且豎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撐桿42的下端與所述柜體1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撐桿42的上端與所述導熱板41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撐桿42的下端設有貫穿其左右表面的第一凹槽421,所述第一凹槽421呈長方體狀。
如圖1所示,所述進水裝置5包括第三管道51、設置于所述第三管道51上的第一水泵52、位于所述第一水泵52右側的第二支架53及設置于所述第三管道51上的第二閥門54。所述第三管道51的下端對準所述第一通孔11且與所述柜體1的上表面固定連接,使得所述第三管道51的內部與所述柜體1的內部相通。所述第一水泵52用于將水抽入到所述第三管道51內。所述第二支架53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53的一端與所述柜體1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支架53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一水泵52固定連接。所述第二閥門54用于控制所述第三管道51內水的流量。
如圖1所示,所述冷卻裝置6包括封閉板61、位于所述封閉板61下方的封閉框62、設置于所述封閉框62內的第二過濾網(wǎng)63、位于所述柜體1左側的第四管道64、設置于所述第四管道64上的第四閥門65、位于所述第四管道64下方的第五管道66、設置于所述第四管道64上的第五閥門67、位于所述第五管道66下方的第六管道68及設置于所述第六管道68上的第六閥門69。所述封閉板61呈傾斜狀,所述封閉板61與所述柜體1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封閉板61與所述柜體1的內表面形成封閉空間,所述封閉板61的下端設有第二凹槽611。所述封閉框62的橫截面呈L型,所述封閉框62與所述柜體1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封閉框62的上端與所述封閉板61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封閉框62與所述柜體1的內表面及封閉板61形成封閉的空間。所述第二過濾網(wǎng)63呈長方體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過濾網(wǎng)63的左端與所述柜體1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過濾網(wǎng)63的右端與所述封閉框62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四管道64呈水平狀,所述第四管道64的右端對準所述第二通孔12且與所述柜體1的左表面固定連接,使得所述第四管道64的內部與所述柜體1的內部相通。所述第四閥門65用于控制所述第四管道64內水的流量。所述第五管道66呈水平狀,所述第五管道66的右端對準所述第七通孔19且與所述柜體1的左表面固定連接,使得所述第五管道66的內部與所述柜體1的內部相通。所述第五閥門67用于控制所述第五管道66內水的流量。所述第六管道68的右端對準所述第三通孔13且與所述柜體1的左表面固定連接,使得所述第六管道68的內部與所述柜體1的內部相通。所述第六閥門69用于控制所述第六管道68內氣體的流量。所述封閉板61與所述封閉框62采用導熱材料制成。
如圖1所示,所述噴水裝置7包括底板71、位于所述底板71上方左右兩側的第二支撐桿72、位于所述第二支撐桿71之間的水箱73、位于所述水箱73左右兩側的限定桿74、位于所述水箱73上方的第七管道76、設置于所述第七管道76上的第二水泵77及位于所述第二水泵77左側的第三支架77。所述底板71呈彎曲狀,放置將其放置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所述第二支撐桿72設有兩個,所述第二支撐桿72呈豎直狀,所述第二支撐桿72的下端與所述底板71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支撐桿72的上端與所述柜體1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水箱73呈空心的長方體,所述水箱73的橫截面呈凹字形,所述水箱73放置在所述底板71上。所述限定桿74設有兩個,所述限定桿74呈長方體且水平放置,所述限定桿74的一端與所述第二支撐桿72的側面固定連接,所述限定桿74的另一端頂靠在所述水箱73的側面上。所述第七管道76呈豎直狀,所述第七管道76的上端對準所述第六通孔18且與所述柜體1的內表面固定連接,使得所述第七管道76的內部與所述柜體1的內部相通,所述第六通孔18位于所述導熱板41的下方,所述第七管道76的下端延伸至所述水箱73內。所述第二水泵77與電源電性連接,所述第二水泵77可以使得所述水箱73內的水被抽入到所述第七管道76內,然后通過第六通孔18噴到導熱板41的下表面上。所述第三支架77呈L型,所述第三支架77的一端與所述柜體1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支架77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水泵77固定連接。
如圖1所示,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雙重散熱功能的戶外電力配電柜使用時,首先將柜體1內部的溫度較高時,可以啟動第一風機22,使得外界的溫度較低的空氣進入到所述第二管道21內,然互經(jīng)過第一海綿塊34的過濾后進入到所述第一海綿塊34的上方,然后再經(jīng)過第一過濾網(wǎng)32的過濾后進入到所述柜體1內部,從而可以防止雜質進入到柜體1內,并且可以起到降溫的作用。然后打開第六閥門69,使得柜體1內部原有的熱空氣經(jīng)過第六管道68排出。當此種散熱方式不夠明顯時,可以將第三管道51的上端放置在水池內,然后啟動第一水泵52,使得水池內的水經(jīng)過第三管道51進入到所述封閉板61的上方,然后經(jīng)過第二凹槽611進入到所述封閉框62內,并且經(jīng)過第二過濾網(wǎng)63的過濾。由于封閉板61及封閉框62采用導熱材料制成,使得進入到所述封閉框62內部及封閉板61上方的水可以吸收柜體1內部的熱量,當吸收完畢后,打開第四閥門65及第五閥門67,使得封閉框62內的水經(jīng)過第五管道66排出,所述封閉板61上方的水經(jīng)過第四管道64排出,從而可以盡快的將吸收熱量的水排出。當上述方法散熱效果依然有限時,可以啟動第二水泵77,使得水箱73內的水被抽入到所述第七管道76內,然后經(jīng)過第六通孔18噴到導熱板41上,使得導熱板41降溫,進而可以吸收導熱板41上方的熱量,然后水經(jīng)過第一凹槽421向兩側流動,然后經(jīng)過第四通孔14進入到所述第一管道16內,打開第一閥門17使其排出,從而起到降溫的目的。至此,本實用新型具有三重散熱功能的戶外用電力配電柜使用過程描述完畢。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以所述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