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毛片基地免费,国产国语一级毛片,免费国产成人高清在线电影,中天堂国产日韩欧美,中国国产aa一级毛片,国产va欧美va在线观看,成人不卡在线

一種加熱組件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126474閱讀:311來源:國知局
一種加熱組件的制作方法與工藝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阻加熱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加熱組件。



背景技術:

電加熱器是指利用電能達到加熱效果的電器,按加熱方式的種類來區(qū)分,大可分為電磁加熱、紅外加熱和電阻加熱。電阻加熱器廣泛應用于生活及工業(yè)中,尤其是烤箱、熱水器、浴室內(nèi)的加熱裝置等廣泛使用。

目前常用的一種電阻式加熱結構,其加熱絲為彈簧狀,通過多個支撐板固定后安裝在兩側板之間,且兩側板均由鐵質(zhì)材料制成。由于加熱絲受熱后膨脹,且電阻絲與電阻絲之間或電阻絲與側板之間容易發(fā)生短路現(xiàn)象。不利于使用的安全性,此外,由于多個彈簧狀的電阻絲平行設置,使得電阻絲公布過于緊密,不利于將電阻絲上熱量的傳導,容易使局部溫度過高,加熱不均勻。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基于背景技術存在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加熱組件。

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加熱組件,包括第一側板、第二側板、第一繞板、第二繞板和電阻絲;

第一側板與第二側板平行設置,第一側板的第一端與第二側板的第一端通過頂板連接,第一側板的第二端與第二側板的第二端通過底板連接;

第一繞板上設有第一孔排和第二孔排,第一孔排和第二孔排的長度方向與第一繞板的長度方向一致;第一孔排上的孔沿所述加熱組件的第一端到第二端的方向依次記為N1、N2……Ni(i>1);第二孔排上的孔沿所述加熱組件的第一端到第二端的方向依次記為M1、M2……Mi(i>1);

第二繞板上設有第三孔排和第四孔排,第三孔排和第四孔排的長度方向與第二繞板的長度方向一致;第三孔排上的孔沿所述加熱組件的第一端到第二端的方向依次記為P1、P2、……Pi(i>1);第四孔排上的孔沿所述加熱組件的第一端到第二端的方向依次記為Q1、Q2……Qi(i>1);第一孔排與第三孔排對應,第二孔排與第四孔排對應;

電阻絲從第一繞板的外側穿過Nj(其中,j<i)孔,從第二繞板的內(nèi)側穿過Qj孔,電阻絲從第二繞板的外側繞到第一繞板的外側,并從第一繞板的外側穿過Mj孔后,再從第二繞板的內(nèi)側穿過Pj孔;穿過Pj孔的電阻絲繞第一繞板的外側穿過N(j+1)孔,成“8”字盤繞;

第一側板、第二側板、第一繞板和第二繞板均由云母材料制成。

優(yōu)選的,第一側板上設有多個第一支撐孔,第一支撐孔在第一側板的長度方向上均勻分布;第二側板上設有多個第二支撐孔,第二支撐孔在第二側板的長度方向上均勻分布;第一支撐孔與第二支撐孔一一對應,支撐板穿過第一支撐孔和第二支撐孔且其相對的兩端分別與第一側板和第二側板連接。

優(yōu)選的,第一繞板的第一側設有多個第一卡槽,第二側設有多個第二卡槽;第一卡槽的數(shù)量、第二卡槽的數(shù)量、第一孔排上孔的數(shù)量、第二孔排上孔的數(shù)量均相等;電阻絲的圈數(shù)與第一卡槽的數(shù)量相等,且一一對應;電阻絲的圈數(shù)與第二卡槽的數(shù)量相等,且一一對應,每圈電阻絲,均穿過對應的第一卡槽和對應的第二卡槽。

優(yōu)選的,第二繞板的第一側設有多個第三卡槽,第二側設有多個第四卡槽;第三卡槽的數(shù)量與第四卡槽的數(shù)量、第三孔排上孔的數(shù)量、第四孔排上孔的數(shù)量均相等;電阻絲的圈數(shù)與第三卡槽的數(shù)量相等,且一一對應;電阻絲的圈數(shù)與第四卡槽的數(shù)量相等,且一一對應,每圈電阻絲,均穿過對應的第三卡槽和對應的第四卡槽。

優(yōu)選的,第一卡槽、第二卡槽、第三卡槽和第四卡槽均為鋸齒形槽。

優(yōu)選的,每圈電阻絲上設有四個卡接部,所述的卡接部為折角結構。

優(yōu)選的,所述卡接部的角度為小于90°,且角尖向外。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加熱組件,通過由云母材料制所成的第一側板和第二側板平行設置,并在第一側板與第二側板之間設置相互平行的第一繞板和第二繞板,第一繞板上設有第一孔排和第二孔排,第二繞板上設有第三孔排和第四孔排,電阻絲穿過第一孔排上的孔、第二孔排上的孔、第三孔排上的孔和第四孔排上的孔,并形成8字形盤繞結構。每圈電阻絲依次穿過對應的第一孔排上的孔、對應的第三孔排上的孔、對應的第四孔排上的孔和對應第二孔排上的孔。如此,可提高電阻絲的盤繞長度,提高加熱效率。由于第一側板、第二側板、第一繞板、第二繞板均由云母材料制成,由于云母材料的耐高溫性能好,能夠保證加熱組件的質(zhì)量。此外,由于云母材料的絕緣性能好,能夠防止電阻絲與第一側板或第二側板接觸而產(chǎn)生的短路現(xiàn)象,提高使用安全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A向剖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公開的第一繞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公開的第二繞板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具體實施例進行詳細描述。

如圖1-2所示,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A向剖視圖,包括第一側板1、第二側板2、第一繞板3、第二繞板4和電阻絲5。

第一側板1與第二側板2平行設置,第一側板1的第一端與第二側板2的第一端通過頂板6連接,第一側板1的第二端與第二側板2的第二端通過底板7連接。具體實施時,第一側板1上設有多個第一支撐孔12,第一支撐孔12在第一側板1的長度方向上均勻分布。第二側板2上設有多個第二支撐孔13,第二支撐孔13在第二側板2的長度方向上均勻分布。第一支撐孔12與第二支撐孔13一一對應,支撐板14穿過第一支撐孔12和第二支撐孔13且其相對的兩端分別與第一側板1和第二側板2連接。在使用過程中,由于云母材料在長時間受熱的情況下容易變軟,通過多個支撐板14可保證第一側板1、第二側板2、第一繞板3、第二繞板4的強度。

第一繞板3上設有第一孔排8和第二孔排9,第一孔排8和第二孔排9的長度方向與第一繞板3的長度方向一致。第一孔排8上的孔沿所述加熱組件的第一端到第二端的方向依次記為N1、N2……Ni,其中i為大于的整數(shù)。第二孔排9上的孔沿所述加熱組件的第一端到第二端的方向依次記為M1、M2……Mi。如圖3所示,圖3為本實用新型公開的第一繞板的結構示意圖,第一繞板3的第一側設有多個第一卡槽15,第二側設有多個第二卡槽16。第一卡槽15的數(shù)量、第二卡槽16的數(shù)量、第一孔排8上孔的數(shù)量、第二孔排9上孔的數(shù)量均相等。電阻絲5的圈數(shù)與第一卡槽15的數(shù)量相等,且一一對應。電阻絲5的圈數(shù)與第二卡槽16的數(shù)量相等,且一一對應,每圈電阻絲,均穿過對應的第一卡槽15和對應的第二卡槽16。如此,可通過第一卡槽15和第二卡槽16對電阻絲進行卡緊,能夠保證將電阻絲固定,并使相鄰的兩圈電阻絲設置一定的距離,防止相鄰的兩圈電阻絲之間相互接觸。

第二繞板4上設有第三孔排10和第四孔排11,第三孔排10和第四孔排11的長度方向與第二繞板4的長度方向一致。第三孔排10上的孔沿所述加熱組件的第一端到第二端的方向依次記為P1、P2、……Pi其中,i為大于1的整數(shù)。第四孔排11上的孔沿所述加熱組件的第一端到第二端的方向依次記為Q1、Q2……Qi,其中,i為大于1的整數(shù)。第一孔排8與第三孔排10對應,第二孔排9與第四孔排11對應。如圖4所示,圖4為本實用新型公開的第二繞板的結構示意圖,第二繞板4的第一側設有多個第三卡槽17,第二側設有多個第四卡槽18。第三卡槽17的數(shù)量與第四卡槽18的數(shù)量、第三孔排10上孔的數(shù)量、第四孔排11上孔的數(shù)量均相等。電阻絲5的圈數(shù)與第三卡槽17的數(shù)量相等,且一一對應。電阻絲5的圈數(shù)與第四卡槽18的數(shù)量相等,且一一對應,每圈電阻絲,均穿過對應的第三卡槽17和對應的第四卡槽18。如此,可通過第三卡槽17和第四卡槽18對電阻絲進行卡緊,能夠保證將電阻絲固定,并使相鄰的兩圈電阻絲設置一定的距離,防止相鄰的兩圈電阻絲之間相互接觸。具體實施時,第一卡槽15、第二卡槽16、第三卡槽17和第四卡槽18均為鋸齒形槽。所述卡接部的角度為小于90°,且角尖向外。每圈電阻絲5上設有四個卡接部,所述的卡接部為折角結構。如此,通過鋸齒形槽與卡接部的相互配合,保證可將每圈電阻絲5固定在相應的第一卡槽15、第二卡槽16、第三卡槽17和第四卡槽18內(nèi)。

電阻絲5從第一繞板3的外側穿過Nj孔,其中,j<i。電阻絲5從第二繞板4的內(nèi)側穿過Qj孔,電阻絲5從第二繞板4的外側繞到第一繞板3的外側,并從第一繞板3的外側穿過Mj孔后,再從第二繞板4的內(nèi)側穿過Pj孔。穿過Pj孔的電阻絲5繞第一繞板3的外側穿過Nj+1孔,成“8”字盤繞。如此,通過“8”字形盤繞,可增加電阻絲5的密度,且使電阻絲的分布更加均勻,同時,能夠減小所述加熱組件的體積,節(jié)約空間。通過8字形盤繞能夠提高電阻絲的穩(wěn)固性。

第一側板1、第二側板2、第一繞板3和第二繞板4均由云母材料制成。由于云母材料具有較好的耐熱性及良好的導電性能,能夠保證第一側板1、第二側板2、第一繞板3和第二繞板4在使用的過程中均具有較高的強度,同時還能防止因電阻絲與側板接觸而導致的短路現(xiàn)象。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nèi),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實用新型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

當前第1頁1 2 3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