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主要涉及藍牙音箱,具體為一種充電線內嵌的藍牙音箱。
背景技術:
1、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手機成為人們生活中的必需品,為了便于人們生活,人們發(fā)明了許多手機周邊產品,其中就有藍牙音箱,藍牙音箱是一種以藍牙連接取代傳統(tǒng)線材連接的音響設備,通過與手機平板電腦和筆記本等藍牙播放設備連接,達到方便快捷的目的。
2、現有的藍牙音箱充電線通常要么直接連接在藍牙音箱上或者通過usb接口方式插接在藍牙音箱上,但是無論哪種充電線都是暴露在外側,這樣容易對充電線造成磨損,長時間的使用磨損會造成充電線的損壞,而可以插拔的充電線雖然可以存放進行保護,但是也會出現遺忘或者與其他充電線放置在一起出現互相纏繞的情況,這些情況都會降低充電線的壽命。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針對現有技術解決方案過于單一的技術問題,提供了顯著不同于現有技術的解決方案,主要提供了一種充電線內嵌的藍牙音箱,用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現有藍牙音箱這世界連接的充電線一直暴露在外側容易磨損出現損壞,同時插拔的充電線存放容易出現遺忘和與其他充電線纏繞的情況,這些情況都會降低充電線的壽命的技術問題。
2、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3、一種充電線內嵌的藍牙音箱,包括音箱主體,所述音箱主體一側開設有出音口,所述音箱主體一側設置有門體,所述音箱主體內部設置有纏繞軸,所述音箱主體內部設置有充電線纜,所述充電線纜一端設置有插接頭,所述纏繞軸用于收放充電線纜和帶動插接頭伸出或收入音箱主體內部,所述門體與纏繞軸之間設置有傳動組件。
4、優(yōu)選的,所述充電線纜一圈一圈纏繞在纏繞軸上方,所述充電線纜一端與音箱主體連接,所述充電線纜一端設置有插接頭。
5、優(yōu)選的,所述傳動組件包括轉動桿,所述轉動桿轉動連接在音箱主體內部,所述轉動桿一端固定安裝有第一平齒輪。
6、優(yōu)選的,所述門體與音箱主體滑動連接,所述門體一側開設有第一齒槽,所述第一平齒輪與第一齒槽相嚙合。
7、優(yōu)選的,所述音箱主體內部轉動連接有螺紋桿,所述螺紋桿與轉動桿之間套設有皮帶輪組,所述螺紋桿上螺紋套接有移動塊。
8、優(yōu)選的,所述纏繞軸一端與移動塊轉動連接,所述纏繞軸另一端固定安裝有第二平齒輪,所述音箱主體內部開設有第二齒槽,所述第二平齒輪與第二齒槽相嚙合。
9、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打開門體,門體通過傳動組件會帶動纏繞軸轉動向外移動,纏繞軸將充電線松開,并且纏繞軸向外移動將插接頭送出音箱主體內部,將插接頭從纏繞軸上取下就可以進行充電,不使用時,關閉門體,門體通過傳動組件會帶動纏繞軸轉動收進音箱主體內部,纏繞軸將充電線纜一圈一圈纏繞在纏繞軸上進行存放,并且插接頭也被收入內部,門體也將音箱主體開口關閉,這樣不僅方便使用,同時也方便存放充電線纜,不使用時不會出現打結、磨損和遺忘的情況,增加了充電線纜的壽命。
10、以下將結合附圖與具體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的解釋說明。
11、附圖說明
12、圖1為本實用新型正面立體結構示意圖;
13、圖2為本實用新型背面立體結構示意圖;
14、圖3為本實用新型門體打開狀態(tài)結構示意圖;
15、圖4為本實用新型剖視結構示意圖;
16、圖5為本實用新型內部結構示意圖;
1.一種充電線內嵌的藍牙音箱,包括音箱主體(1),所述音箱主體(1)一側開設有出音口(2),其特征在于:所述音箱主體(1)一側設置有門體(3),所述音箱主體(1)內部設置有纏繞軸(4),所述音箱主體(1)內部設置有充電線纜(5),所述充電線纜(5)一端設置有插接頭(6),所述纏繞軸(4)用于收放充電線纜(5)和帶動插接頭(6)伸出或收入音箱主體(1)內部,所述門體(3)與纏繞軸(4)之間設置有傳動組件。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充電線內嵌的藍牙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充電線纜(5)一圈一圈纏繞在纏繞軸(4)上方,所述充電線纜(5)一端與音箱主體(1)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充電線內嵌的藍牙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組件包括轉動桿(9),所述轉動桿(9)轉動連接在音箱主體(1)內部,所述轉動桿(9)一端固定安裝有第一平齒輪(8)。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充電線內嵌的藍牙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門體(3)與音箱主體(1)滑動連接,所述門體(3)一側開設有第一齒槽(7),所述第一平齒輪(8)與第一齒槽(7)相嚙合。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充電線內嵌的藍牙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音箱主體(1)內部轉動連接有螺紋桿(10),所述螺紋桿(10)與轉動桿(9)之間套設有皮帶輪組(11),所述螺紋桿(10)上螺紋套接有移動塊(12)。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充電線內嵌的藍牙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纏繞軸(4)一端與移動塊(12)轉動連接,所述纏繞軸(4)另一端固定安裝有第二平齒輪(14),所述音箱主體(1)內部開設有第二齒槽(13),所述第二平齒輪(14)與第二齒槽(13)相嚙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