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石墨浮坩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石墨浮坩堝。
背景技術:
石墨坩堝具有良好的熱導性和耐高溫性,在高溫使用過程中,熱膨脹系數小,對急熱、急冷具有一定抗應變性能。對酸,堿性溶液的抗腐蝕性較強,具有優(yōu)良的化學穩(wěn)定性。在冶金、鑄造、機械、化工等工業(yè)部門,被廣泛用于合金工具鋼的冶煉和有色金屬及其合金的熔煉。并有著較好的技術經濟效果。在鍺晶體生長工藝中,使用石墨坩堝,在鍺晶體生長過程中除了加熱、保溫系統(tǒng)夕卜,石墨坩堝的使用對于晶體的生長有很大的影響,實際生產中石墨坩堝從單坩堝、雙坩堝、懸浮坩堝有系列的演變,但現有石墨坩堝的浮坩堝沒有角度設計,浮坩堝的放置和取出 都不方便,不利于提高生產效率。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解決上述不足,提供一種易于放置和取出的石墨坩堝的浮坩堝。實現本實用新型目的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石墨浮纟甘禍,包括石墨浮纟甘禍本體,石墨浮坩堝底部;所述石墨浮坩堝本體為圓筒狀,其內壁與石墨浮坩堝的軸向成夾角。上述石墨浮坩堝,內壁與石墨浮坩堝的軸向成夾角為3° 5°。上述石墨坩堝,內壁與石墨浮坩堝的軸向成夾角為3°。本實用新型具有積極的效果(I)結構簡單,加工方便;(2)石墨浮坩堝的內壁與坩堝的軸向成一定夾角,能夠實現浮坩堝的方便放置與取出;(3)提高單晶鍺的生產工藝。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內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據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其中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軸向剖切示意圖。其中I石墨浮坩堝本體,2石墨浮坩堝底部,3內壁,a夾角。
具體實施方式
見圖I,本實用新型具有石墨浮樹禍本體I和石墨浮樹禍底部2 ;石墨浮樹禍本體I為圓筒狀,石墨浮樹禍的圓筒狀本體內壁直徑為456mm,外壁直徑為516 mm,其內壁3與石墨浮坩堝的軸向成夾角a為3°。以上所述的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進行了進一步詳細說明,所應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石墨浮樹禍,包括石墨浮樹禍本體(I ),石墨浮樹禍底部(2);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浮坩堝本體(I)為圓筒狀,其內壁(3)與石墨浮坩堝的軸向成夾角a。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石墨浮坩堝,其特征在于內壁(3)與石墨浮坩堝的軸向成夾角a為3。 5。。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石墨坩堝,其特征在于內壁(3)與石墨浮坩堝的軸向成夾角a 為 3。。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石墨坩堝,包括石墨坩堝本體,石墨坩堝底部;所述石墨坩堝本體為圓筒狀,其內內壁與石墨坩堝的軸向成夾角。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加工方便;石墨坩堝的內壁與坩堝的軸向成一定夾角,能夠實現浮坩堝的方便放置與取出。提高單晶鍺的生產工藝。
文檔編號C30B35/00GK202792950SQ20122049349
公開日2013年3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5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9月25日
發(fā)明者吳建洪 申請人:常州市立新石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