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實驗輔助裝置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野生嚙齒動物的轉移裝置。
背景技術:
嚙齒動物由于體型小、繁殖力強,生長發(fā)育快等特點被廣泛用于廣泛用于藥理、毒理、藥效及行為學實驗中,是當代生物醫(yī)學領域科研、教學的模式生物之一。然而實驗室用嚙齒動物(比如C57BL/6、BALB/c品系小鼠,Sprague Dawley、Wistar品系大鼠)大都由由少數(shù)祖先繁殖而來。這些動物經(jīng)過上千代自交、近交,基因的雜合性已非常罕見。因此,很多表型,生理行為反應等(比如性吸引、領地守衛(wèi)、尿蛋白含量等)在實驗室品系中大大弱化甚至消失了。從野外捕捉并在室內(nèi)繁殖2-3代的半野生嚙齒動物,逐步成為生物學尤其是行為學研究領域的首選實驗動物。這些半野生狀態(tài)的嚙齒動物一方面能排除野外經(jīng)歷的影響(實驗室標準化養(yǎng)殖),另一方面能保持基因的雜合性。
然而飼養(yǎng)野生嚙齒動物面臨很大的挑戰(zhàn)。首先,野生嚙齒動物大多比較兇猛,很難被控制,在轉移、換窩過程中很容易逃竄或咬傷飼養(yǎng)員;其次,這些野生動物常攜帶有未知病菌,因此不易直接接觸。比較安全的轉移方法是麻醉后用長柄火鉗夾取。然而,動物的麻醉藥物耐受量存在個體差異,很難被準確預測,并且麻醉對實驗動物的身體傷害很大且工序繁瑣,耗時較長。因此,迫切需要一種操作簡單、能安全將野生嚙齒動物轉移到飼養(yǎng)籠的方 法。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解決現(xiàn)有技術和實際情況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野生嚙齒動物的轉移裝置,包括主箱體、網(wǎng)蓋、單向閥門、套管及帶松緊繩的透氣黑布袋,所述主箱體上部開口,所述網(wǎng)蓋蓋在所述主箱體開口上部,所述主箱體的側面下部設有一圓孔,所述套管與主箱體上圓孔緊密連接,所述套管內(nèi)設有單向通過閥,所述透氣黑布袋與所述套管之間用松緊繩捆綁連接。
所述單向閥門只允許動物離開箱體;單向閥通過螺絲固定于套管中間。
優(yōu)選地,所述主箱體為長方體,長×寬×高為:50cm×50cm×110cm;材質為鍍鋅白鐵皮。
優(yōu)選地,所述網(wǎng)蓋為鐵絲網(wǎng),大小能蓋住箱體上表面,鐵絲網(wǎng)孔徑大小4目左右。
優(yōu)選地,所述圓孔的直徑為5cm。
優(yōu)選地,所述套管表面有一圈用于將透氣黑布袋牢固地套管上的凹痕,所述套管材質為鍍鋅白鐵皮。
優(yōu)選地,所述套管長度為4cm。
優(yōu)選地,所述透氣黑布袋大小為長15cm,寬8cm,材質為黑帆布;該布袋有兩條松緊繩,第一條松緊繩用于把該黑布袋牢固地固定到連接通道;第二條松緊繩用于待動物進入布袋內(nèi)后扎緊該布袋。
本實用新型能方便地將野生嚙齒動物轉移到飼養(yǎng)籠中,對所轉移動物刺激小,安全可靠,是做野生嚙齒動物實驗非常有用的工具。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野生嚙齒動物的轉移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詳細介紹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公開了一種野生嚙齒動物的轉移裝置,包括主箱體1、網(wǎng)蓋2、單向閥門3、套管4及帶松緊繩的透氣黑布袋5。
上述網(wǎng)蓋2,大小能蓋住箱體上表面即可,其主要作用是防止動物逃竄。把動物從捕捉籠或待更換的飼養(yǎng)籠中釋放到主箱體內(nèi)后,要及時蓋上網(wǎng)蓋,以防止動物跳出箱體。
上述主箱體的高度不低于110cm,主要考慮到野生大鼠具有非常強的跳躍能力(成年褐家鼠垂直彈跳高度能達到100cm)。
上述套管長度不要太長(<5cm),以免動物躲在套管中,套管直徑要與箱體的通過孔相匹配,二者形成無縫連接;套管中央固定一個單向通過閥,以防止通過的動物重新返回到箱體內(nèi);該套管末端要有一圈凹痕,以固定與其連接的黑布袋。
上述黑布袋主要用于轉移動物。因此該布袋要足夠結實,同時具有一定的柔韌性和透氣性。動物鉆進布袋后,迅速扎緊第二道松緊繩7,同時松開第一道松緊繩6,把裝有所捕獲動物的黑布袋5放到飼養(yǎng)籠中,合上飼養(yǎng)籠蓋,小心地用長鑷子松開第二松緊繩,釋放該動物到飼養(yǎng)籠中,最后小心地用鑷子把黑布袋從飼養(yǎng)籠蓋邊緣縫隙取出,合緊飼養(yǎng)籠蓋,整個轉移過程就完成了。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nèi),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