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茶葉萎凋設備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茶葉萎凋設備,包括呈立方體狀且內部中空的遮蔽箱體,風扇,加熱元件和篩網;遮蔽箱體呈縱長延伸設置,并僅在其縱長延伸方向的一個端部設置所述風扇,遮蔽箱體頂部開口,并在遮蔽箱體的頂部開口處設置所述篩網,遮蔽箱體的頂部靠近風扇處設置橫梁,橫梁下方吊設有加熱元件,加熱元件位于同一垂直平面內。通過本實用新型,可同時對數(shù)量較多的新鮮茶葉進行萎凋操作,提高了茶葉萎凋設備對新鮮茶葉的高效率的萎凋處理,同時,由于加熱元件呈垂直狀態(tài)布置,因此即使有茶葉碎屑掉落,也不會堆積在加熱元件的表面,提高了該茶葉萎凋設備的安全性與使用壽命。
【專利說明】
_種茶葉萎調設備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萎凋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茶葉萎凋設備。
【背景技術】
[0002]新鮮茶葉在采摘之后需要使用萎凋設備進行萎凋處理。萎凋處理是制作茶葉的第一道工序,在不改變茶葉品質的基礎上使新鮮茶葉中的水分快速蒸發(fā),并呈現(xiàn)枯萎狀態(tài),提高茶葉的制作效率。
[0003]傳統(tǒng)的茶葉萎凋設備采用風扇垂直向放置于不銹鋼篩網上的新鮮茶葉吹風,并在風扇的出風路徑上設置加熱元件,以將吹向新鮮茶葉的冷風進行加熱,從而提高對新鮮茶葉的烘干萎凋效率。
[0004]然而現(xiàn)有技術中的茶葉萎凋設備由于結構的限制,導致對新鮮茶葉的萎凋效率較低,同時萎凋后的茶葉在萎凋過程中會產生很多的小碎肩,這些碎肩會對風扇及加熱元件造成損傷,導致現(xiàn)有技術中的茶葉萎凋設備的使用壽命較低。
[0005]有鑒于此,有必要對現(xiàn)有技術中的茶葉萎凋設備予以改進,以解決上述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公開一種茶葉萎凋設備,用以實現(xiàn)對新鮮茶葉的高效率的萎凋處理,并提高使用壽命。
[0007]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茶葉萎凋設備,包括:呈立方體狀且內部中空的遮蔽箱體,風扇,加熱元件和篩網;所述遮蔽箱體呈縱長延伸設置,并僅在其縱長延伸方向的一個端部設置所述風扇,所述遮蔽箱體頂部開口,并在所述遮蔽箱體的頂部開口處設置所述篩網,所述遮蔽箱體的頂部靠近風扇處設置橫梁,所述橫梁下方吊設有加熱元件,所述加熱元件位于同一垂直平面內。
[0008]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遮蔽箱體內部形成一個傾斜面,所述傾斜面面向風扇設置。
[0009]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傾斜面與水平面的夾角為20度?30度。
[0010]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遮蔽箱體在反向于風扇的另一端端部開設有活動開閉的窗
□ O
[0011]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窗口包括平行設置的導軌以及被導軌所卡持的金屬板。
[0012]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篩網為一體式篩網或者分段式篩網。
[0013]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篩網的孔徑范圍為1.0mm?2.5mm。
[0014]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加熱元件包括電磁加熱管、電阻加熱管或者紅外加熱管。
[0015]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本實用新型,可同時對數(shù)量較多的新鮮茶葉進行萎凋操作,提高了茶葉萎凋設備對新鮮茶葉的高效率的萎凋處理,同時,由于加熱元件呈垂直狀態(tài)布置,因此即使有茶葉碎肩掉落,也不會堆積在加熱元件的表面,提高了該茶葉萎凋設備的安全性與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茶葉萎凋設備的立體圖;
[0017]圖2為隱去篩網后的茶葉萎凋設備的俯視圖;
[0018]圖3為圖1所示出的茶葉萎凋設備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結合附圖所示的各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但應當說明的是,這些實施方式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根據這些實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結構上的等效變換或替代,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0020]請參圖1至圖3所示示出的本實用新型一種茶葉萎凋設備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在本實施方式中,該茶葉萎凋設備,包括:呈立方體狀且內部中空的遮蔽箱體10,風扇20,加熱元件30和篩網40。該遮蔽箱體10采用SUS304制成。遮蔽箱體10呈縱長延伸設置,并僅在其縱長延伸方向的一個端部設置所述風扇20,遮蔽箱體10頂部開口,并在遮蔽箱體10的頂部開口處設置所述篩網40,所述遮蔽箱體10的頂部靠近風扇20處設置橫梁11,所述橫梁11下方吊設有加熱元件30,該加熱元件30位于同一垂直平面內。優(yōu)選的,該橫梁11活動的裝配在遮蔽箱體10的頂部,從而通過該橫梁11可對加熱元件30與風扇20之間的距離進行適應性調節(jié),從而靈活的調節(jié)通過加熱元件30的熱空氣的溫度。
[0021 ]如圖1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該遮蔽箱體10內部可整體呈中空結構,風扇20接通電源后向遮蔽箱體10內部吹入空氣,空氣經過加熱元件30的加熱處理后向上垂直流動。待萎凋處理的新鮮茶葉放置在篩網40上,從而通過向上垂直流動的熱空氣對篩網40上的新鮮茶葉進行萎凋處理。具體的,篩網40為一體式篩網或者分段式篩網,并優(yōu)選為分段式篩網。分段式篩網可對不同大小的新鮮茶葉進行同時萎凋處理,提高了該茶葉萎凋設備的對不同茶葉在萎凋作業(yè)中的適應性。
[0022]在本實施方式中,由于將遮蔽箱體10設置成臥式的結構,因此可在遮蔽箱體10頂部的開口處設置面積較大的篩網40,因此可在一次萎凋處理中可對更多數(shù)量的新鮮茶葉同時進行萎凋處理,大大提高了該茶葉萎凋設備的工作效率。在本實施方式中,該篩網40的孔徑范圍為1.0mm?2.5_,并具體為1.5_。同時,該加熱元件30包括電磁加熱管、電阻加熱管或者紅外加熱管,并更優(yōu)選為電磁加熱管。電磁加熱管具有加熱溫度均勻,安全性較高的優(yōu)點。同時,在本實施方式中,該加熱元件30位于同一垂直平面內,且加熱元件30的面積占該遮蔽箱體10內部的橫截面面積的20 %,且該加熱元件30均勻的分布在該遮蔽箱體1內部的呈縱長延伸設置的中空通道內,從而提高了由風扇20向遮蔽箱體10內部吹入的空氣進行加熱的均勻性,提高對新鮮茶葉的萎凋效果。
[0023]優(yōu)選的,該遮蔽箱體10內部也可呈部分中空結構,并在遮蔽箱體10的內部形成一個傾斜面13,所述傾斜面13面向風扇20設置。經過加熱元件30加熱后的熱空氣在傾斜面13的引導下,可更加順利地向上流動,以穿過篩網40后對放置在篩網40上的新鮮茶葉進行萎凋處理。具體的,該傾斜面13與水平面的夾角為20度?30度,并最優(yōu)選為28度。
[0024]結合圖3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該遮蔽箱體10在反向于風扇20的另一端端部開設有活動開閉的窗口 12。窗口 12包括平行設置的導軌121以及被導軌所卡持的金屬板122。當調下金屬板122時可形成呈矩形的通孔120。該窗口 12與風扇20分別設置在遮蔽箱體10沿其縱長延伸方向的兩端端部。金屬板122可在導軌121的夾持下調節(jié)擦窗口 12的所形成的通孔120的開口幅度,并可通過該窗口 12對遮蔽箱體10內部殘留的殘渣、臟物、碎肩進行清理,并具有調節(jié)向上流動的熱空氣氣流大小的作用,并可根據茶葉萎凋的不同階段,調節(jié)該窗口12的開閉幅度,提高茶葉萎凋的質量。
[0025]需要說明的是,本實用新型所示出的該茶葉萎凋設備不僅可對新鮮茶葉進行萎凋處理,還可對果品,例如枸杞、桂圓、葡萄、杏子、李子等水果進行快速高效烘干,以制成相應的果干。
[0026]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詳細說明僅僅是針對本實用新型的可行性實施方式的具體說明,它們并非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藝精神所作的等效實施方式或變更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0027]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
【主權項】
1.一種茶葉萎凋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呈立方體狀且內部中空的遮蔽箱體(10),風扇(20),加熱元件(30)和篩網(40);所述遮蔽箱體(10)呈縱長延伸設置,并僅在其縱長延伸方向的一個端部設置所述風扇(20),所述遮蔽箱體(10)頂部開口,并在所述遮蔽箱體(10)的頂部開口處設置所述篩網(40),所述遮蔽箱體(10)的頂部靠近風扇(20)處設置橫梁(11),所述橫梁(11)下方吊設有加熱元件(30),所述加熱元件(30)位于同一垂直平面內。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茶葉萎凋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箱體(10)內部形成一個傾斜面(13),所述傾斜面(13)面向風扇(20)設置。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茶葉萎凋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傾斜面(13)與水平面的夾角為20度?30度。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茶葉萎凋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箱體(10)在反向于風扇(20)的另一端端部開設有活動開閉的窗口(12)。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茶葉萎凋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口(12)包括平行設置的導軌(121)以及被導軌所卡持的金屬板(122)。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茶葉萎凋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篩網(40)為一體式篩網或者分段式篩網。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茶葉萎凋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篩網(40)的孔徑范圍為1.0mm ?2.5mm 0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茶葉萎凋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熱元件(30)包括電磁加熱管、電阻加熱管或者紅外加熱管。
【文檔編號】A23F3/06GK205671404SQ201620385134
【公開日】2016年11月9日
【申請日】2016年4月29日 公開號201620385134.4, CN 201620385134, CN 205671404 U, CN 205671404U, CN-U-205671404, CN201620385134, CN201620385134.4, CN205671404 U, CN205671404U
【發(fā)明人】董俊生
【申請人】董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