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醫(yī)療器具,具體涉及一種支氣管插件,主要用于成人和兒童胸腔手術中隔離肺所需的單肺通氣。
背景技術:
由于微創(chuàng)技術的迅猛發(fā)展,越來越多的胸腔手術需要單側肺通氣,目前,單肺通氣常采用雙腔支氣管導管進行隔離,雙腔氣管插管因管徑較粗,操作難度大,容易造成呼吸道并發(fā)癥,另外,對于嬰幼兒來說,由于其呼吸的氣管較細,不能插入較粗的插管,現(xiàn)行產品中也有單腔支氣管插管,但這種單腔支氣管插管既要實現(xiàn)雙向通氣,又要實現(xiàn)單向通氣的話,在支氣管內必須增加一個氣囊,用于封堵支氣管實現(xiàn)單向通氣,目前這種插管內徑都大于6.5mm,小于6.5mm的管內無法裝入氣囊,也就無法生產,最終導致嬰幼兒患者無管可用;不能滿足臨床需要,因此有必要研發(fā)一種操作簡單容易、易于生產制造,臨床并發(fā)癥少,而且能滿足不同年齡段患者單肺通氣需求的氣管插管。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問題在于提供一種既能雙肺通氣,又能單肺通氣,導管內徑有3.0mm-10.0mm之間不同型號,可以同時滿足成人和嬰幼兒使用的支氣管插管。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單腔雙氣囊支氣管插管,包括氣管導管、導管接頭、氣管套囊、支氣管導管、支氣管套囊、氣管套囊充氣閥和支氣管套囊充氣閥,氣管導管上設有刻度,所述氣管套囊與支氣管套囊之間的氣管導管一側設有一個氣管導管側孔,所述支氣管套囊內的支氣管導管上設有支氣管導管側孔,支氣管導管側孔上設有彈性膜,所述彈性膜在支氣管套囊充氣的情況下可向內凹陷緊貼支氣管導管的內壁,從而封閉支氣管導管,所述氣管套囊與氣管套囊充氣管連通,所述支氣管套囊與支氣管套囊充氣管連通。
進一步,所述氣管導管的內徑為3.0-10.0mm,由于將目前單腔支氣管插管在導管管腔內設氣囊改成在主支氣管套囊內導管壁上設計側孔并應用彈性膜進行封閉,所以支氣管可以做的更細,內徑小于6mm時用上目前單腔支氣管插管是難以實現(xiàn)的。
更進一步,所述主支氣管套囊內的側孔為橢圓形或圓形,橢圓形或圓形更有利于彈性膜在主支氣管套囊充氣時向導管內下陷,有效封堵導管遠端。
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是:由于將現(xiàn)有的單腔支氣管插管內設氣囊改成了氣囊內導管側孔上覆蓋固定彈性膜的結構,降低了制造難度,并且使用單腔雙囊達到單腔三囊的肺隔離效果,可以將插管做內徑做成3.0mm-10.0mm等不同規(guī)格,滿足不同年齡段患者單肺通氣所需,不但可以有效降低插管對病人的傷害,還能大幅降生產難度,本發(fā)明既可用于單側通氣,還可以用于雙側通氣,最重要的是能同時滿足成人和嬰幼兒胸腔手術中單肺通氣使用,大大提高了通用性能。
附圖說明
圖1為單腔雙氣囊支氣管插管在支氣管套囊未充氣時的示意圖。
圖2為單腔雙氣囊支氣管插管在支氣管套囊充氣后的的示意圖。
圖3為單腔雙氣囊支氣管插管采用彈性套管方案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導管接頭,2、氣管導管,3、氣管套囊充氣管,4、壓力顯示球,5、氣管套囊充氣閥,6、支氣管套囊充氣閥,7、支氣管套囊充氣管,8、氣管套囊,9、氣管導管側孔,10、支氣管導管,11、支氣管套囊,12、支氣管導管側孔,13、彈性膜,14、彈性套管。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1,本發(fā)明的單腔雙氣囊支氣管插管,包括氣管導管2、導管接頭1、氣管套囊8、支氣管導管10、支氣管套囊11、氣管套囊充氣閥5和支氣管套囊充氣閥6,氣管導管2上設有刻度,所述氣管套囊8與支氣管套囊11之間的氣管導管2的一側設有一個氣管導管側孔8,所述支氣管套囊11內的支氣管導管10上設有支氣管導管側孔12,支氣管導管側孔12上設有彈性膜13,所述彈性膜13在支氣管套囊11充氣的情況下可向內凹陷緊貼支氣管導管10的內壁,從而封閉支氣管導管10,所述氣管套囊8與氣管套囊充氣管3連通,所述支氣管套囊11與支氣管套囊充氣管7連通;所述氣管套囊充氣管3和支氣管套囊充氣管7的上端均設有壓力顯示球4和套囊充氣閥。
所述氣管導管2的內徑為3.0-10.0mm。
所述支氣管導管側孔12為橢圓形或圓形,在通過支氣管套囊充氣管7向支氣管套囊11充氣時,支氣管套囊11氣壓推動下彈性膜13向支氣管導管10管腔內凸起,在支氣管套囊11有效封閉支氣管前,彈性模13提前封閉支氣管導管10管腔,有利于有效的密封支氣管導管。
在臨床使用過程中,插管經口插入氣管,當支氣管套囊11到達人體支氣管合適位置時,通過氣管套囊充氣管3向氣管套囊8充氣封閉氣管,從管內向患者通氣,驗證兩肺通氣情況,若無異常,再通過支氣管套囊充氣管7對支氣管套囊11充氣,隨著支氣管套囊11內壓力逐漸增加,彈性模13逐漸向支氣管腔內突出,先封閉支氣管導管管腔,繼續(xù)對支氣管套囊11充氣,當支氣管套囊11有效封閉支氣管后,停止充氣,驗證兩肺呼吸情況,如達到臨床需求,則通過氣管導管側孔9實現(xiàn)了單肺通氣的目的。
當需要雙側通氣時,通過支氣管套囊充氣閥6將支氣管套囊11內氣體抽空,讓彈性模13回縮,支氣管導管10管腔開放,從而實現(xiàn)雙側肺通氣。
本發(fā)明的管體可生產左、右兩種類別及3.0-10.0各種內徑的管號,長度可依據(jù)不同年齡病人設計,根據(jù)肺隔離要求,選擇其合適類別,根據(jù)病人年齡選擇合適的管號使用。
本發(fā)明的另一種實施方案,所述支氣管套囊11內的支氣管導管10斷開一段,斷開部分用彈性套管14連接,支氣管套囊11不充氣時,彈性套管14內徑接近支氣管導管10,可以通氣,當支氣管套囊11充氣后,彈性套管14會被壓縮內徑縮小到0,同樣可以封堵支氣管導管,實現(xiàn)單側通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