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yī)療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藥瓶配藥機構。
背景技術:
藥瓶是用于盛裝藥液的小型玻璃容器,其結構包括瓶體和瓶頭,以及位于瓶體、瓶頭之間凹陷部分的瓶頸,容量一般為1~20ml,一般用于注射用藥劑,瓶頭的瓶蓋一般采用橡膠制成,在橡膠外還套設有一層金屬鋁箔密封。
目前,在對藥瓶配藥時,采用人工方式,一般先利用針筒從輸液袋中抽吸藥液,再將針筒的針頭插入藥瓶將藥液注入藥瓶,人工手持藥瓶對瓶內藥液左右搖勻,然后再將針頭插入藥瓶內倒立藥瓶,將藥瓶內藥液抽吸出來;抽吸完成的針筒將其內的藥液注入輸液袋中,拔出針筒,最終完成藥瓶內藥劑的轉移配藥。這種利用手持針筒人工注入和抽吸藥瓶內藥劑,然后將針筒插入輸液袋并將藥液注入輸液袋的配藥方式,操作麻煩、效率較低、耗費時間長,尤其在大量的配藥場合,其勞動強度較高,而且手持針筒對藥瓶進行抽吸和對輸液袋進行注液的方式,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容易造成對醫(yī)護人員的傷害。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手持針筒人工注入和抽吸藥瓶內藥劑,然后將針筒插入輸液袋并將藥液注入輸液袋的配藥方式,操作麻煩、效率較低、勞動強度大的問題,提供一種藥瓶配藥機構,該機構能夠實現(xiàn)藥瓶的夾持、藥液便捷注入、藥瓶藥劑便捷抽吸等配藥過程,其便捷化程度高、操作方便,大大提高了配藥效率、同時減輕了勞動強度。
為了實現(xiàn)上述實用新型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藥瓶配藥機構,包括設于基座上的針筒,所述針筒端口朝下設置并連有軟管,所述軟管與針筒一體成型,所述軟管另一端連有針頭,所述基座上設有帶動所述針筒的活塞桿升降的縱移部件一和移動組件,所述移動組件用于將所述針頭插入或者拔出藥瓶以及輸液袋。
其中,所述藥瓶可為安瓿瓶或者西林瓶。
采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藥瓶配藥機構,所述配藥機構相對于現(xiàn)有技術中人工手持針筒人工抽吸藥瓶內藥劑,再手持輸液袋將針筒插入輸液袋并注入藥液的方式效率底下,同時對操作的醫(yī)護人員存在潛在安全隱患,其結構簡單、占用空間小,操作簡便,通過設置移動組件使所述針頭與藥瓶以及輸液袋適配,能夠實現(xiàn)對藥液的自動抽吸和注入,以實現(xiàn)了藥瓶藥劑配藥和注入的自動化和便捷化,能夠有效避免藥液回流,有效降低了勞動強度,配藥效率高且安全可靠,同時針筒和軟管一體成型,便于在配藥完成后,將該構件進行一次性整體更換,裝配更加簡單方便、能夠節(jié)約更換時間。
優(yōu)選地,所述基座上設有夾持件固定連接所述針筒。
優(yōu)選地,所述移動組件包括設于所述基座上的橫移部件,所述針頭設于所述橫移部件上,所述針頭針尖朝上設置,所述橫移部件帶動所述針頭移動至所述藥瓶或者輸液袋下方。
優(yōu)選地,所述移動組件包括設于所述基座上的縱移部件二和縱移部件三,所述縱移部件二連有夾持所述藥瓶的夾緊件一,并帶動所述夾緊件一升降運動,所述縱移部件三連有夾持所述輸液袋的夾緊件二,并帶動所述夾緊件二升降運動,所述藥瓶和輸液袋開口朝下設置。
優(yōu)選地,所述縱移部件一、縱移部件二和縱移部件三均為電缸。
所采用的電缸為將伺服電機與絲杠一體化設計的模塊化產(chǎn)品,將伺服電機的旋轉運動轉換成直線運動,拆裝方便,運動精度高,響應速度快。
優(yōu)選地,所述移動組件包括設于所述基座上的若干個所述縱移部件二,每個所述縱移部件二連接一個所述夾緊件一,每個所述縱移部件二帶動對應的所述夾緊件一升降運動。
優(yōu)選地,所述移動組件包括設于所述基座上的縱移部件四,所述針頭設于所述縱移部件四上,所述針頭針尖朝上設置,所述縱移部件四帶動所述針頭升降運動。
優(yōu)選地,所述移動組件包括設于所述基座上的旋轉部件,所述旋轉部件包括繞旋轉軸轉動的旋轉支架,所述旋轉軸平行并連接所述基座,所述旋轉支架相對的兩側面分別設置夾持所述藥瓶的夾緊件一和夾持所述輸液袋的夾緊件二。
采用這種結構設置,可在所述基座上所述針筒一側工作時,所述基座相對的另一側進行如更換所述藥瓶、更換所述輸液袋或者消毒處理等其他工作,并通過所述旋轉部件轉動實現(xiàn)工序交替。
優(yōu)選地,所述基座沿豎直方向設置。
優(yōu)選地,還包括用于對所述藥瓶端部或者輸液袋端部消毒的消毒部件,所述消毒部件和所述針筒分別設于所述基座相對的兩側面。
所述消毒部件可設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消毒部件和針筒分別設于所述基座相對的兩面,所述消毒部件包括消毒液、儲存筒和噴管,當需要進行消毒或插針配藥時,只需要所述旋轉部件轉動,便將對應需要消毒或插針配藥的所述藥瓶或輸液袋轉動至對應的一側。
優(yōu)選地,所述軟管、針筒和針頭一體成型。
優(yōu)選地,所述針頭為單孔針。
綜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運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藥瓶配藥機構,所述配藥機構相對于現(xiàn)有技術中人工手持針筒人工抽吸藥瓶內藥劑,再手持輸液袋將針筒插入輸液袋并注入藥液的方式效率底下,同時對操作的醫(yī)護人員存在潛在安全隱患,其結構簡單、占用空間小,操作簡便,通過設置移動組件使所述針頭與藥瓶以及輸液袋適配,能夠實現(xiàn)對藥液的自動抽吸和注入,以實現(xiàn)了藥瓶藥劑配藥和注入的自動化和便捷化,能夠有效避免藥液回流,有效降低了勞動強度,配藥效率高且安全可靠,同時針筒和軟管一體成型,便于在配藥完成后,將該構件進行一次性整體更換,裝配更加簡單方便、能夠節(jié)約更換時間;
2、運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藥瓶配藥機構,所述縱移部件一、縱移部件二和縱移部件三均為電缸,所采用的電缸為將伺服電機與絲杠一體化設計的模塊化產(chǎn)品,將伺服電機的旋轉運動轉換成直線運動,拆裝方便,運動精度高,響應速度快;
3、運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藥瓶配藥機構,所述移動組件包括設于所述基座上的旋轉部件,所述旋轉部件包括繞旋轉軸轉動的旋轉支架,所述旋轉軸平行并連接所述基座,所述旋轉支架相對的兩側面分別設置夾持所述藥瓶的夾緊件一和夾持所述輸液袋的夾緊件二,采用這種結構設置,可在所述基座上所述針筒一側工作時,所述基座相對的另一側進行如更換所述藥瓶、更換所述輸液袋或者消毒處理等其他工作,并通過所述旋轉部件轉動實現(xiàn)工序交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藥瓶配藥機構的三維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主視圖;
圖3為圖1工作狀態(tài)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藥瓶配藥機構的另一種三維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4中旋轉部件轉動后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4的俯視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消毒部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記:01-藥瓶,02-輸液袋,1-基座,11-縱移部件一,12-夾持件,13-縱移部件二,14-縱移部件三,15-橫移部件,16-縱移部件四,2-針筒,21-活塞桿,22-軟管,3-針頭,4-旋轉部件,41-旋轉軸,42-旋轉支架,5-消毒部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試驗例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但不應將此理解為本實用新型上述主題的范圍僅限于以下的實施例,凡基于本實用新型內容所實現(xiàn)的技術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實施例1
如圖1-3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藥瓶配藥機構,用于連通藥瓶01和輸液袋02來完成配藥,該配藥機構包括設于基座1上的針筒2。
所述針筒2端口朝下設置并連有軟管22,所述軟管22與針筒2一體成型,所述軟管22另一端連有針頭3,所述基座1上設有帶動所述針筒2的活塞桿21升降的縱移部件一11和移動組件,所述移動組件用于將所述針頭3插入或者拔出所述藥瓶01以及輸液袋02。
所述基座1上設有夾持件12固定連接所述針筒2,所述針頭3為單孔針,所述軟管22、針筒2和針頭3一體成型。
所述移動組件包括設于所述基座1上的橫移部件15,所述針頭3設于所述橫移部件15上,所述針頭3針尖朝上設置,所述橫移部件15帶動所述針頭3移動至所述藥瓶01或者輸液袋02下方。
所述移動組件還包括設于所述基座1上的縱移部件二13和縱移部件三14,所述縱移部件二13連有夾持所述藥瓶01的夾緊件一,并帶動所述夾緊件一升降運動,所述縱移部件三14連有夾持所述輸液袋02的夾緊件二,并帶動所述夾緊件二升降運動,所述藥瓶01和輸液袋02開口朝下設置。
所述橫移部件15、縱移部件一11、縱移部件二13和縱移部件三14均為電缸,所采用的電缸為將伺服電機與絲杠一體化設計的模塊化產(chǎn)品,將伺服電機的旋轉運動轉換成直線運動,拆裝方便,運動精度高,響應速度快。
運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藥瓶配藥機構,所述配藥機構相對于現(xiàn)有技術中人工手持針筒2人工抽吸藥瓶01內藥劑,再手持輸液袋02將針筒2插入輸液袋02并注入藥液的方式效率底下,同時對操作的醫(yī)護人員存在潛在安全隱患,其結構簡單、占用空間小,操作簡便,通過設置移動組件使所述針頭3與藥瓶01以及輸液袋02適配,能夠實現(xiàn)對藥液的自動抽吸和注入,以實現(xiàn)了藥瓶01藥劑配藥和注入的自動化和便捷化,能夠有效避免藥液回流,有效降低了勞動強度,配藥效率高且安全可靠,同時針筒2和軟管22一體成型,便于在配藥完成后,將該構件進行一次性整體更換,裝配更加簡單方便、能夠節(jié)約更換時間。
本實施例中以上所述藥瓶01為西林瓶。
當所述藥瓶01為安瓿瓶時,所述針頭3針尖朝下設置,所述藥瓶01和輸液袋02開口朝上設置,所述移動組件用于將所述針頭3插入或者拔出所述藥瓶01以及輸液袋02。
實施例2
如圖4-7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藥瓶配藥機構,與實施例1的不同之處在于,本實施例中所述移動組件包括,
設于所述基座1上的縱移部件四16,所述針頭3設于所述縱移部件四16上,所述針頭3針尖朝上設置,所述縱移部件四16帶動所述針頭3升降運動。
所述移動組件還包括設于所述基座1上的旋轉部件4,所述旋轉部件4包括繞旋轉軸41轉動的旋轉支架42,所述旋轉軸41平行并連接所述基座1,所述旋轉支架22相對的兩側面分別設置夾持所述藥瓶01的夾緊件一和夾持所述輸液袋02的夾緊件二,采用這種結構設置,可在所述基座1上所述針筒2一側工作時,所述基座1相對的另一側進行如更換所述藥瓶01、更換所述輸液袋02或者消毒處理等其他工作,并通過所述旋轉部件4轉動實現(xiàn)工序交替。
本實施例所述的一種藥瓶配藥機構還包括用于對所述藥瓶01端部或者輸液袋02端部消毒的消毒部件5,所述基座1沿豎直方向設置,所述消毒部件5和所述針筒2分別設于所述基座1相對的兩側面;所述消毒部件5可設置在所述基座1上,所述消毒部件5和針筒2分別設于所述基座1相對的兩面,所述消毒部件5包括消毒液、儲存筒和噴管,當需要進行消毒或插針配藥時,只需要所述旋轉部件4轉動,便將對應需要消毒或插針配藥的所述藥瓶01或輸液袋02轉動至對應的一側。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