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醫(y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骨科用下肢多功能牽引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臨床上對下肢手術患者通常采用牽引方式進行治療,牽引的目的是止痛、消腫、復位、避免骨折再發(fā)導致的骨折殘端血管、神經(jīng)二次損傷損傷。目前應用的牽引裝置,雖然能達到有效牽引,但由于患肢在牽引過程中為了防止二次傷害,通常是不能動彈,導致患肢在長期的牽引過程中,下肢關節(jié)僵硬,血液循環(huán)緩慢,在牽引后,還要進行很長時間的康復運動才能慢慢恢復過來,因此,導致恢復很慢
現(xiàn)有技術中公開了一種下肢被動康復訓練器,其一端用夾板固定在床上或其它支架上,人體的下肢安放在主機上,腳底頂住底踏板,通過機構帶動做下肢伸張彎曲運動,主機架根據(jù)下肢長短和踝關節(jié)活動范圍進行調節(jié),膝關節(jié)伸曲角度可通過改變擋塊的位置來實現(xiàn),其實質性不足是:不能做膝關節(jié)僵直矯形,不能做臥位的屈髖伸膝。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解決上述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新穎、操作方便、控制自如、康復速度快的骨科用下肢多功能牽引裝置。
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骨科用下肢多功能牽引裝置,包括床板、大腿支架、小腿支架、腳踏板和底座,其特征在于設有伸縮氣缸和控制開關,所述床板上設有底座,床板下端設有支座,所述底座一端經(jīng)鉸軸與床板尾端的床尾架相鉸接,另一端設有鉸接軸,所述底座上端面設有滑軌,所述滑軌兩側分別對稱設有長條形滑槽,所述大腿支架一端與第二鉸軸相鉸接,另一端與支撐軸相鉸接,所述小腿支架一端與支撐軸相鉸接,另一端與滑軸相鉸接,所述小腿支架上端垂直固定有腳踏板,所述滑軸兩端分別與滑槽滑動插接,所述支座上鉸接有伸縮氣缸,所述伸縮氣缸一端與支撐軸相鉸接,另一端與支座相鉸接,所述伸縮氣缸經(jīng)控制開關控制,以利于通過伸縮氣缸帶動支撐軸升降,支撐軸帶動小腿支架下端的滑軸沿著滑槽移動,帶動小腿支架和大腿支架升降,進而使患肢在牽引的同時,還能達到活動膝關節(jié)的作用。
本實用新型可在小腿支架與支撐軸間設有下伸縮架,所述下伸縮架一端與小腿支架上設有的凹槽活動插接,另一端與支撐軸相鉸接,所述大腿支架與支撐軸間設有上伸縮架,所述上伸縮架一端與大腿支架上設有的凹槽活動插接,另一端與支撐軸相鉸接,所述下伸縮架和上伸縮架上方設有折疊式防護層,所述折疊式防護層一端與小腿支架固定連接,另一端與大腿支架固定連接,以利于達到安全使用的作用。
本實用新型還可在所述小腿支架和大腿支架兩側分別設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內側分別設有定位氣囊,所述定位氣囊經(jīng)氣管與充氣閥相連接,所述充氣閥與控制開關相連接,以利于根據(jù)患肢的大小,通過定位氣囊對肢體進行充氣定位,達到使用舒適的作用。
本實用新型所述伸縮氣缸的伸縮桿前端經(jīng)卡箍與支撐軸相連接,以利于在不用時,可將底座以鉸軸為中心抬起,使本實用新型靠床尾架上。
本實用新型可在腳踏板上端設有穿線定位槽,以利于對牽引繩進行定位。
本發(fā)明由于采用上述結構,具有結構新穎、操作方便、控制自如、康復速度快等優(yōu)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床板1、大腿支架2、小腿支架3、腳踏板4和底座5伸縮氣缸6支座7鉸軸8第二鉸軸9支撐軸10滑軸11下伸縮架12上伸縮架13折疊式防護層14定位板15。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進一步說明:
如附圖所示,一種骨科用下肢多功能牽引裝置,包括床板1、大腿支架2、小腿支架3、腳踏板4和底座5,其特征在于設有伸縮氣缸6和控制開關,所述床板1上設有底座5,床板1下端設有支座7,所述底座5一端經(jīng)鉸軸8與床板1尾端的床尾架相鉸接,另一端設有第二鉸軸9,所述底座5上端面設有滑軌,所述滑軌兩側分別對稱設有長條形滑槽,所述大腿支架2一端與第二鉸軸9相鉸接,另一端與支撐軸10相鉸接,所述小腿支架3一端與支撐軸10相鉸接,另一端與滑軸11相鉸接,所述小腿支架3上端垂直固定有腳踏板4,所述滑軸11兩端分別與滑槽滑動插接,所述支座7上鉸接有伸縮氣缸6,所述伸縮氣缸6一端與支撐軸10相鉸接,另一端與支座7相鉸接,所述伸縮氣缸6經(jīng)控制開關控制,以利于通過伸縮氣缸6帶動支撐軸10升降,支撐軸10帶動小腿支架3下端的滑軸11沿著滑槽移動,帶動小腿支架3和大腿支架2升降,進而使患肢在牽引的同時,還能達到活動膝關節(jié)的作用。
本實用新型可在小腿支架3與支撐軸10間設有下伸縮架12,所述下伸縮架12一端與小腿支架3上設有的凹槽活動插接,另一端與支撐軸10相鉸接,所述大腿支架2與支撐軸10間設有上伸縮架13,所述上伸縮架13一端與大腿支架2上設有的凹槽活動插接,另一端與支撐軸10相鉸接,所述下伸縮架12和上伸縮架13上方設有折疊式防護層14,所述折疊式防護層14一端與小腿支架3固定連接,另一端與大腿支架2固定連接,以利于達到安全使用的作用。
本實用新型還可在所述小腿支架3和大腿支架2兩側分別設有定位板15,所述定位板15內側分別設有定位氣囊,所述定位氣囊經(jīng)氣管與充氣閥相連接,所述充氣閥與控制開關相連接,以利于根據(jù)患肢的大小,通過定位氣囊對肢體進行充氣定位,達到使用舒適的作用。
本實用新型所述伸縮氣缸的伸縮桿前端經(jīng)卡箍與支撐軸相連接,以利于在不用時,可將底座以鉸軸為中心抬起,使本實用新型靠床尾架上。
本實用新型可在腳踏板上端設有穿線定位槽,以利于對牽引繩進行定位。
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可將本實用新型放置在床板上,伸縮氣缸上的卡箍與支撐軸相套接,患者將患者放置在大腿支架和小腿支架上,腳部踏在腳踏板上,牽引繩經(jīng)穿線定位槽定位,控制控制開關,開啟充氣閥,向氣囊中充氣,以定位下肢,避免在運動中移動而導致牽引失敗,當氣囊的壓力足以使下肢無法動彈后,關閉充氣閥,啟動伸縮氣缸,帶動小腿支架和大腿支架升降,達到對患肢關節(jié)活動的作用。
本發(fā)明由于采用上述結構,具有結構新穎、操作方便、控制自如、康復速度快等優(yōu)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