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兒童治療腹瀉中藥顆粒的制備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2] 本發(fā)明設(shè)及一種用于治療兒童腹瀉中藥顆粒的制備方法,屬于藥物制劑技術(shù)領(lǐng) 域。
[0003]
【背景技術(shù)】
[0004] 小兒腹瀉是危害小兒健康的常見病、多發(fā)病,嚴(yán)重地危害著兒童健康。據(jù)統(tǒng)計,腹 瀉是嬰幼兒死亡的第=大原因,腹瀉導(dǎo)致營養(yǎng)不良,感染等多種疾病,對嬰幼兒生命構(gòu)成 巨大威脅。在我國兒童中,腹瀉病是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第二位常見病、多發(fā)病,2歲W內(nèi) 小兒發(fā)病率最高。而且小兒腹瀉是一個反復(fù)發(fā)病的過程,很多兒童患病不止一次。
[000引CN102895464A公開一種治療兒童腹瀉的藥物,取焦白術(shù),厚樸,陳皮,巧等,澤瀉, 焦神曲,焦山植,雞內(nèi)金,烏梅,山藥,豬等,赤石脂,炙甘草,將上述重量份的藥物混合均勻, 加水煎煮2-4次,每次1-2小時,合并煎液,過濾,將濾液濃縮成70°C相對密度1.15-1.18的清 膏,冷藏靜置,取上清液過濾,濾液中加入常規(guī)輔料,混勻,加純化水至含生藥量為Ig/mL,灌 裝、滅菌制成口服液制劑。CN103599206A公開一種治療兒童腹瀉腹痛的中草藥廝貼,包括下 列重量份的藥材:肉桂2~8份,下香2~8份,艾葉2~8份,蒼術(shù)2~8份,防風(fēng)2~8份,炒白術(shù)2 ~8份,黃連2~8份,老鶴草2~8份,精腦1.0~2.0份。上述的制劑存在著服用不方便、治療 效果一般的缺點。
[0006]
【發(fā)明內(nèi)容】
[0007]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用于治療腹瀉中藥顆粒,該制劑具有服用方便、治療效果好 的優(yōu)點。
[000引技術(shù)方案: 一種用于治療腹瀉中藥顆粒的制備方法,所述的中藥顆粒是由按照重量份計的如下組 分制成:葛根40~60份、炒白術(shù)10~20份、山植5~10份、大黃5~10份、雞內(nèi)金5~10份、木香 3~5份、甘草5~10份、多憐酸鋼1~3份、海藻糖3~6份、褐藻膠2~4份、糊精25~50份;所述 的制備方法包括有如下步驟: 第1步:取葛根、炒白術(shù)、山植、大黃、雞內(nèi)金、木香、甘草,加乙醇水溶液煎煮,第一次加 中藥組分總重量的5~8倍量乙醇水溶液,加熱回流,煎煮,濾過后,再將藥渣中進行第二次 煎煮,第二次加中藥組分總重量的4~6倍量乙醇水溶液,加熱回流,煎煮; 第2步:將煎液濾過,合并濾液,減壓濃縮,回收乙醇,至80°C下的相對密度為1.21~ 1.23,放冷; 第3步:在步驟S2所得的煎液中加入中藥組分總重量的5~8倍的水,攬勻; 第4步:靜置8~16小時,濾取上清液,減壓濃縮至80°C下的相對密度為1.25~1.39的稠 膏; 第5步:另取糊精,與稠膏混勻,加入多憐酸鋼、海藻糖、褐藻膠,混合后,制粒,干燥,審U 成,即可。
[0009] 所述的乙醇水溶液的質(zhì)量濃度是80~95%。
[0010] 所述的第1步中,第一次煎煮的時間是2~4小時,第二次煎煮的時間是1~3小時。
[0011] 所述的第4步中,制粒是義用濕法制粒。
[0012] 上述的中藥的配伍關(guān)系如下: 葛根:甘辛而平,可W解表退熱,生發(fā)脾胃清陽之氣而止下利,為君藥。
[0013] 炒白術(shù):苦,甘溫,歸脾胃經(jīng),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端幮哉摗罚?破消宿 食,開胃,…止下泄,…止嘔逆,腹內(nèi)冷痛,吐瀉不止,及胃氣虛冷頻";《醫(yī)學(xué)起源》:"除濕益 燥,和中益氣,溫中,去脾胃中濕,除胃熱,強脾胃,進飲食,和胃,生津液。現(xiàn)代藥理研究其有 強壯、利尿作用。巧等:甘,淡,平,歸屯、、肺、脾、腎經(jīng)。利水滲濕,健脾寧屯、?!端幮哉摗罚?開胃, 止嘔逆";《傷寒明理論》:"滲水緩脾";《主治秘訣》云:止瀉。現(xiàn)代藥理研究其有利尿,抗菌并 降胃酸的作用。清熱燥濕,厚腸止利,為臣藥。
[0014] 山植,性味歸經(jīng)酸,甘,微溫。歸脾、胃、肝經(jīng)。功效:消食健胃,行氣散疲。用于肉食 積滯,胃腕脹滿,瀉頻腹痛,疲血經(jīng)閉,產(chǎn)后疲阻,屯、腹刺痛,痛氣疼痛;高脂血癥。焦山植消 食導(dǎo)滯作用增強。用于肉食積滯,瀉頻不爽,為佐藥。
[0015] 大黃,性味苦,寒;歸經(jīng)入胃、大腸、肝經(jīng)。功能主治:瀉熱毒,破積滯,行疲血。治實 熱便秘,檐語發(fā)托,食積瘡滿,頻疾初起,里急后重,疲停經(jīng)閉,瘤瘤積聚,時行熱疫,暴眼赤 痛,吐血,贓血,陽黃,水腫,淋濁,瘦亦,癡瘍腫毒,療瘡,湯火傷。瀉熱通腸,涼血解毒,逐疲 通經(jīng)。用于實熱便秘、積滯腹痛、瀉頻不爽、濕熱黃痘;山植,性味歸經(jīng)酸,甘,微溫。歸脾、胃、 肝經(jīng)。功效:消食健胃,行氣散疲。用于肉食積滯,胃腕脹滿,瀉頻腹痛,疲血經(jīng)閉,產(chǎn)后疲阻, 屯、腹刺痛,痛氣疼痛;高脂血癥。焦山植消食導(dǎo)滯作用增強。用于肉食積滯,瀉頻不爽。
[0016] 雞內(nèi)金,性味與歸經(jīng):味甘,平。歸脾、胃、小腸、膀脫經(jīng)。功能與主治:消食積,止遺 尿,化結(jié)石。用于水腫腹脹,瀉頻,食積,反胃吐酸,小兒巧疾,泌尿系結(jié)石,遺尿,為使藥。
[0017] 木香是菊科植物云木香和川木香的通稱。別名:蜜香、青木香、五香、五木香、南木 香、廣木香、云木香。有行氣止痛;調(diào)中導(dǎo)滯;健脾消滯的功效。
[0018] 甘草,性味甘,平。歸經(jīng)入脾、胃、肺經(jīng)。功能主治:和中緩急,潤肺,解毒,調(diào)和諸 藥。炙用,治脾胃虛弱,食少,腹痛便漉,勞倦發(fā)熱,肺瘦咳嗽,屯、惇,驚痛;生用,治咽喉腫 痛,消化性潰瘍,癡痘瘡瘍,解藥毒及食物中毒,為和中而調(diào)和諸藥。
[0019] 有益效果 本發(fā)明提供的用于治療腹瀉中藥顆粒,該制劑具有服用方便、治療效果好的優(yōu)點。服用 所制得顆粒劑,按每天3次,每次20g顆粒劑服用,改善或治療腹瀉,1~3天見效,總有效率為 96〇/〇W上。
[0020]
【具體實施方式】
[0021] 實施例1 一種用于治療腹瀉中藥顆粒的制備方法,所述的中藥顆粒是由按照重量份計的如下組 分制成:葛根40份、炒白術(shù)10份、山植5份、大黃5份、雞內(nèi)金5份、木香3份、甘草5份、多憐酸鋼 1份、海藻糖3份、褐藻膠2份、糊精25份;所述的制備方法包括有如下步驟: 第1步:取葛根、炒白術(shù)、山植、大黃、雞內(nèi)金、木香、甘草,加乙醇水溶液煎煮,第一次加 中藥組分總重量的5倍量乙醇水溶液,加熱回流,煎煮,濾過后,再將藥渣中進行第二次煎 煮,第二次加中藥組分總重量的4倍量乙醇水溶液,加熱回流,煎煮; 第2步:將煎液濾過,合并濾液,減壓濃縮,回收乙醇,至80°C下的相對密度為1.21,放 冷; 第3步:在步驟S2所得的煎液中加入中藥組分總重量的5倍的水,攬勻; 第4步:靜置8小時,濾取上清液,減壓濃縮至80°C下的相對密度為1.25的稠膏; 第4步:另取糊精,與稠膏混勻,加入多憐酸鋼、海藻糖、褐藻膠,混合后,制粒,干燥,審U 成,即可。
[0022] 實施例2 一種用于治療腹瀉中藥顆粒的制備方法,所述的中藥顆粒是由按照重量份計的如下組 分制成:葛根60份、炒白術(shù)20份、山植10份、大黃10份、雞內(nèi)金10份、木香5份、甘草10份、多憐 酸鋼3份、海藻糖6份、褐藻膠4份、糊精50份;所述的制備方法包括有如下步驟: 第1步:取葛根、炒白術(shù)、山植、大黃、雞內(nèi)金、木香、甘草,加乙醇水溶液煎煮,第一次加 中藥組分總重量的8倍量乙醇水溶液,加熱回流,煎煮,濾過后,再將藥渣中進行第二次煎 煮,第二次加中藥組分總重量的4~6倍量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