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旋轉管立體噴水淋浴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衛(wèi)浴設備,具體的是一種淋浴器
背景技術:
目前,人們所使用的淋浴器大部分的噴灑面積都較小,在冬季,淋浴時往往會使人感到寒冷,非常容易造成感冒。特別是水從頂噴噴淋下來,下半身無法直接用熱水噴淋到,人體各部分不能均勻受熱,需不斷移動身體到水流下來溫暖淋不到的地方。
發(fā)明內容為解決以上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旋轉管立體噴水淋浴器,包括進水管、主管和主蓬頭;在主管旁還設置有能繞轉軸旋轉的副管,在副管上有副蓬頭,它們與供水管路相連通。所述副管下端連接轉軸,上端安裝副蓬頭。所述轉軸插入分流管接頭中,并用密封圈對兩者配合面之間的間隙進行密封。所述轉軸是空心軸。所述轉軸與分流管接頭之間用鎖緊螺母進行軸向鎖定。由主管旁多根可繞軸旋轉的副管不同角度的旋轉,將洗浴者圍繞其中,用其上多個蓬頭從不同高度和角度噴水,來達到對洗浴者全身多方位的噴淋,以解決淋浴時身體各部噴水不均、某些部位較寒冷的問題。因旁邊的副管可旋轉收立到主管旁,各蓬頭接觸不到人體,不會對人們在衛(wèi)生間的活動造成任何影響。在副管處于收立于主管旁的狀態(tài)時,多個蓬頭共同組成一個大的頂噴,也可形成較大的噴淋面積,使淋浴者感到舒適。
圖1是本實用新型淋浴器的副管收起時的主視圖。圖2是副管旋轉打開時的主視圖。圖3是圖2的側視圖。圖4是圖2中k_k向的一個截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實施例及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如圖1-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主要由主管5、主蓬頭4、多個副管2、安裝在副管上端的副蓬頭3及各副管的轉軸I所組成,它們通過管道、閥門等與供水管路相連通。至少一對副管2由管下端的轉軸I連接到主管5旁的分流管7上,副管2可繞轉軸I在一定范圍內旋轉。多對副管2向左右不同方向旋轉到不同的角度,使其上的各副蓬頭3處于不同的高度和角度時,便形成一個蓬頭組,圍繞在洗浴者的周圍。由供水管輸送來的冷、熱水經混水閥(圖中未示出)混合調節(jié)后,通過進水管8,并經分水管7分流,分別流入主管5及各副管2,并從各蓬頭噴灑到洗浴者身體的不同部位上。如圖1,各副管2收立于主管5旁時,各副蓬頭3與主蓬頭4并攏,形成一個大的頂噴,具有較大的噴灑面積。由于各蓬頭都處于較高的位置,在非洗浴時,將各管收于此狀態(tài),不會對人們在衛(wèi)生間的活動造成障礙。如圖2、圖3所示,為各副管繞轉軸I旋轉不同角度時的打開狀態(tài)。各蓬頭呈圓弧狀分布,形成一個立體的噴灑洗浴空間。主蓬頭4從頂上噴水,而各副蓬頭從不同角度向處于中間位置的洗浴者身體的不同部位噴水,使人體各部位都能得到同時噴淋、按摩,使人感到舒適,也不再有寒冷感。如圖4所示,是圖2中k-k處的截面圖。轉軸I為中空件,它插入分流管接頭9中,并用密封圈10對兩者配合面之間的間隙進行密封,使轉軸I能在分流管接頭9中密封轉動。它們之間用鎖緊螺母11進行軸向鎖定,使轉軸I不能從分流管接頭9中脫出。轉軸I與副管2相連為一體,它同時也兼作副管2的進水接頭。從進水管8流入的熱水,經接頭6進入系統(tǒng)中,并由分流管7分流后,一部分流到主管5中,并從主蓬頭4噴出;另幾路經由分流管接頭9,流入各副管的轉軸1,進入各副管2內,最后從各副蓬頭3中噴出。水流控制可以由一個混水閥同時控制主蓬頭和各副蓬頭的出水,也可對供水管路稍作改動,由多個閥門,分別控制主蓬頭和副蓬頭的出水。還可將其中的一個或多個蓬頭改為可取下的結構,作為手持花灑使用。蓬頭也可以是能任意轉動的,以便調節(jié)噴灑方向。
權利要求1.一種旋轉管立體噴水淋浴器,包括進水管、主管和主蓬頭,其特征在于:在主管旁還設置有能繞轉軸旋轉的副管,在副管上有副蓬頭,它們與供水管路相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旋轉管立體噴水淋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副管下端連接轉軸,上端安裝副蓬頭。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轉管立體噴水淋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轉軸插入分流管接頭中,并用密封圈對兩者配合面之間的間隙進行密封。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轉管立體噴水淋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轉軸是空心軸。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旋轉管立體噴水淋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轉軸與分流管接頭之間用鎖緊螺母進行軸向鎖定。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旋轉管立體噴水淋浴器,一種能從多個角度立體噴水的淋浴器。在淋浴器的主管兩旁分布多根副管和多個副蓬頭,副管可繞其轉軸旋轉,使多根副管和副蓬頭與主管及主蓬頭在一個弧形內呈一定角度的分布,將洗浴者圍繞其中。從混流閥進入系統(tǒng)的水流由分流管分流,并從副管的轉軸處分流到各管,用其上多個蓬頭從不同部位和角度噴水,來達到對洗浴者全身多方位的噴淋。各副管收立于主管旁的收立狀態(tài)時,各副蓬頭與主蓬頭并攏,形成一個大的頂噴,具有較大的噴灑面積。
文檔編號A47K3/28GK203000720SQ20122071467
公開日2013年6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3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2月23日
發(fā)明者阮澤明 申請人:阮澤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