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紡織機械技術領域,涉及一種雙管積極送紗器。
背景技術:
在紡織機械行業(yè)中,通過雙管送紗器對紗線進行導絲處理作業(yè),在處理過程中,通過羅拉輥對紗線進行張緊、喂給作業(yè),現(xiàn)有的送紗器在工作過程中不能對紗線進行導絲作業(yè),導致紗線難以有效收緊。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雙管積極送紗器,該送紗器結構巧妙合理,在送紗過程中,可以對紗線進行有效導絲作業(yè)。
按照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一種雙管積極送紗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兩個安裝孔上分別轉動設置一個羅拉輥,羅拉輥內孔中設置羅拉輥芯軸,羅拉輥靠近底座一端表面設有防滑紋,底座上還安裝有電機,所述電機的輸出軸上安裝皮帶輪,皮帶輪與兩個羅拉輥之間通過多楔帶相連接,底座上對應于每個所述羅拉輥處均安裝一根導絲開關桿。
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羅拉芯軸的軸徑上安裝軸承,羅拉輥轉動支承于所述軸承上。
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電機安裝于底座中間部位的安裝凹槽中。
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羅拉輥外端設置羅拉芯軸調整墊片,羅拉芯軸調整墊片通過隔套限位固定。
本發(fā)明的技術效果在于:本發(fā)明產品結構簡單、合理,針對現(xiàn)有送紗器在工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針對性改進,通過在設置導絲開關桿,可以實現(xiàn)在工作時,高效快捷地對紗線進行導向收緊作業(y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右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的說明。
圖1、2中,包括底座1、電機2、皮帶輪3、多楔帶4、羅拉輥5、導絲開關桿6、羅拉芯軸7、隔套8、羅拉芯軸調整墊片9、軸承10等。
如圖1、2所示,本發(fā)明是一種雙管積極送紗器,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兩個安裝孔上分別轉動設置一個羅拉輥6,羅拉輥6內孔中設置羅拉輥芯軸7,羅拉輥6靠近底座1一端表面設有防滑紋,底座1上還安裝有電機2,所述電機2的輸出軸上安裝皮帶輪3,皮帶輪3與兩個羅拉輥6之間通過多楔帶4相連接,底座1上對應于每個所述羅拉輥6處均安裝一根導絲開關桿6。
羅拉芯軸7的軸徑上安裝軸承10羅拉輥6轉動支承于所述軸承10上。
電機2安裝于底座1中間部位的安裝凹槽中。
羅拉輥6外端設置羅拉芯軸調整墊片9,羅拉芯軸調整墊片9通過隔套8限位固定。
本發(fā)明的工作過程如下:本發(fā)明產品結構簡單、合理,在工作時,電機2通過多楔帶4帶動兩個羅拉輥5同步轉動,羅拉輥5在轉動過程中通過導絲開關桿6進行導向作業(yè),確保工作過程,安全平穩(wěn)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