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毛皮狀膠毯及其生產工藝和專用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覆蓋地面或底板用的裝飾品,以及它的生產工藝和專用模具。
目前,各種轎車底板上放置的墊毯,賓館和居室門口放置的墊毯以及室內地毯,按制造材料可分為三種第一種是羊毛毯,其上可編織美麗的圖案,外觀漂亮,但是價格昂貴,不耐濕,多次沖洗后容易損壞,而且要晾干后才能使用。第二種是化纖毯,雖然它的價格比羊毛毯便宜,但是仍然不耐濕,耐用度更低。第三種是橡膠毯,耐濕耐用,缺陷是外觀不漂亮,其上的圖案采用噴漆或涂漆而成,顏色易脫落,易磨損,達不到裝飾效果。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毛皮狀膠毯及其生產工藝和專用模具,做到產品耐濕耐用、外觀漂亮,圖案鮮艷、富有立體感且不易脫落。
本發(fā)明的生產工藝如下1、在N份橡膠生料中分別按需要的顏色加入N種不同顏料,或同時加入香料,用煉膠機分別煉制出顏色符合要求的N份膠料(其中N為自然數(shù))。
2、將選定顏色的膠料鋪膠,制成一定厚度的底片。
3、用與底片顏色不同的膠料鋪制薄膠片,按事先準備好的圖案紙模和字體紙模分別用膠片剪出(N-1)種花片和字片。
4、將花片和字片緊貼在底片上。
5、將已貼好的底片放置在毛刺孔呈網(wǎng)狀分布的專用模具上,經硫化機加溫加壓一定時間,硫化成型。
6、脫模,得到成品。該成品是橡膠底片上叢立呈網(wǎng)狀分布的橡膠毛刺,形狀好像毛皮一樣。
本發(fā)明依據(jù)的工作原理是貼于底片一定位置上的花片和字片在受壓硫化時,其膠粒不會向四周擴散,而是在原處位置垂直向下形成毛刺,從而使圖案和字體輪廓清晰,且富有立體感。這個原理要求模具上的毛刺孔必須呈網(wǎng)狀分布。
本發(fā)明使用的專用模具結構如下用??蚝烷L螺桿將一片片模片疊合和緊固為一體,每片模片中間有一排螺孔,其側邊緊密排列有楔型槽。每兩片模片疊合處的楔型槽可形成一排毛刺孔。許多模片疊合成一個整體時,其表面的毛刺孔則形成網(wǎng)狀分布。這種模具的最大優(yōu)點是因長期使用而造成毛刺孔有所堵塞時,可松開螺母,對模片逐片進行清洗。
與已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產品有下列特點1、耐濕耐洗,使用壽命長。
2、表層柔軟,外觀漂亮,圖案清晰且富立體感。如果事先加有香料,還會清香撲鼻。
3、由于圖案、字體都是和底片同時硫化而成,因此不易脫落,永遠鮮艷。本發(fā)明產品特別適合高檔轎車和賓館內使用。
圖1是毛皮狀膠毯結構示意2是專用模具結構示意3是模片主視4是模片A向截面圖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詳細描述本發(fā)明產品和專用模具的具體結構及生產工藝。
如圖1所示,本發(fā)明產品的結構是在橡膠底片1上叢立呈網(wǎng)狀分布的橡膠毛刺2。
如圖2所示,專用模具上毛刺孔呈網(wǎng)狀分布,???和長螺桿4將一片片模片5疊合和緊固為一體。
如圖3、圖4所示,模片5中部有一排螺孔6,側邊緊密排列有楔型槽7。
本實施例的生產工藝如下1、在三份橡膠生料中分別加入綠、黃、紅三種顏料,其中加綠顏料的一份同時加入香料,用煉膠機煉制出綠、黃、紅三份膠料。
2、將綠膠料鋪成一定厚度的綠底片。
3、將黃膠料、紅膠料分別鋪成薄膠片,按圖案紙模和字體紙模分別用膠片剪出黃花片和紅字片。
4、將黃花片、紅字片緊貼在綠底片上。
5、將已貼好的底片放置在專用模具上,經硫化機加溫加壓一定時間,硫化成型。
6、脫模,即從專用模具上揭下成品。
權利要求
1.一種覆蓋地面或底板用的毛皮狀膠毯,其特征是橡膠底片(1)上叢立呈網(wǎng)狀分布的橡膠毛刺(2)。
2.一種毛皮狀膠毯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a、在N份橡膠生料中分別按需要的顏色加入N種不同顏料,或同時加入香料,用煉膠機分別煉制出顏色符合要求的N份膠料(其中N為自然數(shù)),b、將選定顏色的膠料鋪膠,制成一定厚度的底片,c、用與底片不同顏色的膠料鋪制薄膠片,按事先準備好的圖案紙模和字體紙模分別用膠片剪出(N-1)種花片和字片,d、將花片和字片緊貼在底片上,e、將已貼好的底片放置在毛刺孔呈網(wǎng)狀分布的專用模具上,經硫化機加溫加壓一定時間,硫化成型,f、脫膜,得到成品。
3.一種生產毛皮狀膠毯的專用模具,其特征在于表面毛刺孔呈網(wǎng)狀分布,模框(3)和長螺桿(4)將一片片側邊緊密排列有楔型槽(7)的模片(5)疊合和緊固為一體。
全文摘要
一種覆蓋地面或底板用的毛皮狀膠毯,其特征是橡膠底片上叢立呈網(wǎng)狀分布的橡膠毛刺。它是將由不同顏色膠片剪成的花片和字片緊貼在橡膠底片上,底片放置在毛刺孔呈網(wǎng)狀分布的專用模具上,經硫化機加溫加壓一定時間,硫化成型。本發(fā)明產品特點是表層柔軟,外觀漂亮、圖案鮮艷、富有立體感,耐濕耐洗,經久耐用,特別適合高檔轎車和賓館內使用。
文檔編號D06N3/00GK1153842SQ9611835
公開日1997年7月9日 申請日期1996年9月24日 優(yōu)先權日1996年9月24日
發(fā)明者袁曙光 申請人:袁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