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電梯井的施工方法及所用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電梯井的施工方法及所用裝置,屬于建筑施工中電梯井施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目前建筑設計水平的不斷提高、施工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對建筑使用功能要求的提升,現(xiàn)在的建筑設計越來越多的傾向于高層、超高層等的智能建筑的設計。與此同時,電梯井剪力墻部位的施工越來越普遍,而電梯井道內施工的種種不便給施工進度等帶來很多麻煩,怎么解決電梯井剪力墻支模用操作平臺的問題越來越成為影響整個工程進度的重中之重。
[0003]電梯井剪力墻傳統(tǒng)操作平臺,多是采用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從底部開始搭設直到頂層的方式,腳手架鋼管及管卡的占用量大,租賃費用高,而且把固不牢,安全防護措施不到位等情況時有發(fā)生,這就加大了施工中的安全隱患,浪費大量人工的同時還會帶來很多不安全的因素,是建筑施工的重大危險源。
【發(fā)明內容】
[0004]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梯井的施工方法及所用裝置,以廢除現(xiàn)有電梯井內腳手架的搭設,利用電梯井壁作為操作平臺的支撐,以提高施工進度,提高施工安全,從而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
[0005]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xiàn)的:
本發(fā)明的一種電梯井的施工方法為,該方法先按傳統(tǒng)電梯井的施工工藝施工底層電梯井;在進行底層電梯井澆筑時,在電梯井的井壁上預留支撐孔;在進行上層電梯井施工時利用支撐孔搭設操作平臺;施工人員在操作平臺完成上層電梯井的施工;在進行上層電梯井施工時,在上層電梯井的井壁上預留支撐孔,然后通過塔吊將操作平臺向上提升支撐在上層電梯井壁的支撐孔上;以此類推,由下至上逐層完成電梯井的施工。
[0006]前述方法中,所述操作平臺通過兩端插在電梯井支撐孔內的支撐梁支撐在電梯井內。
[0007]前述方法中,所述支撐梁兩端設有翻轉支腳,操作平臺處于工作狀態(tài)時,翻轉支腳處于水平狀態(tài),翻轉支腳前端插在電梯井的支撐孔內,并通過翻轉支腳上的限位板限制翻轉支腳上翻,保持支撐狀態(tài);當塔吊向上提升操作平臺時,翻轉支腳前端在支撐孔上邊緣的壓迫下向下翻轉并從電梯井的支撐孔內退出,貼著電梯井壁向上移動,當翻轉支腳前端向上移動至上層電梯井的支撐孔處時,在翻轉支腳尾部重力塊的作用下翻轉支腳前端向上翻轉恢復至水平狀態(tài),使翻轉支腳前端插在上層電梯井的支撐孔內,重新保持支撐狀態(tài);完成操作平臺的提升過程。
[0008]前述方法中,所述支撐梁由主梁和位于主梁兩端的懸臂梁構成;通過改變懸臂梁與主梁的連接位置調整支撐梁的總長度,以適應不同電梯井的寬度。
[0009]前述方法中,所述翻轉支腳與懸臂梁鉸接,翻轉支腳前端設有滾輪,以減小上移動過程中與電梯井壁的摩擦阻力;翻轉支腳尾部設有重力塊和限位板,通過重力塊使翻轉支腳前端自動復位,通過限位板使翻轉支腳在支撐狀態(tài)時保持水平防止上翻。
[0010]本發(fā)明用于上述方法的裝置為,該裝置包括位于電梯井內的操作平臺,電梯井的井壁上設有支撐孔;操作平臺底部設有至少兩根支撐梁,支撐梁上設有吊環(huán);支撐梁前端設有翻轉支腳,翻轉支腳前端插在電梯井井壁的支撐孔內。
[0011]前述裝置中,所述支撐梁包括主梁,主梁兩端設有懸臂梁,懸臂梁經前夾持裝置和后夾持裝置與主梁連接;懸臂梁前端設有翻轉支腳,翻轉支腳中部與懸臂梁鉸接。
[0012]前述裝置中,所述翻轉支腳中部設有支撐軸,翻轉支腳前端設有滾輪,翻轉支腳后端設有重力塊和限位板。
[0013]前述裝置中,所述前夾持裝置和后夾持裝置包括上夾板和下夾板;前夾持裝置的上夾板和下夾板經螺栓與主梁連接;后夾持裝置的上夾板和下夾板經螺栓與懸臂梁連接。
[0014]前述裝置中,所述操作平臺四周設有翻板,翻板與操作平臺的邊鉸接。
[0015]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適用于電梯井道特別是封閉式電梯井道操作平臺的各項施工要求;操作平臺每層提升一次,提升過程短,每次提升僅需5?8分鐘,與傳統(tǒng)的扣件式鋼管腳手架操作平臺相比,加快了施工進度,提高了施工功效;本發(fā)明的裝置均為鋼構件,通過螺栓拼裝而成,可以周轉使用,攤銷費用低;本發(fā)明采用自動翻轉式設計,操作簡單、方便快捷;支撐梁采用可伸縮化設計,可以適用于不同尺寸電梯井的要求。
【附圖說明】
[0016]圖1是本發(fā)明提升操作平臺的示意圖;
圖2是操作平臺支撐在電梯井內的示意圖;
圖3是支撐梁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翻轉支腳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前夾持裝置處的剖視圖;
圖6是后夾持裝置處的剖視圖。
[0017]圖中的標記為:1-電梯井,2-操作平臺,3-支撐孔,4-支撐梁,5-吊環(huán),6-翻轉支腳,7-主梁,8-懸臂梁,9-前夾持裝置,10-后夾持裝置,11-支撐軸,12-滾輪,13-重力塊,14-限位板,15-上夾板,16-下夾板,17-螺栓,18-翻板,19-鋼絲繩,20-鋼管架,21-頂絲。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但不作為對本發(fā)明的任何限制。
[0019]一種電梯井的施工方法,如圖1和圖2所示,該方法先按傳統(tǒng)電梯井的施工工藝施工底層電梯井;其特征在于:在進行底層電梯井澆筑時,在電梯井的井壁上預留支撐孔;在進行上層電梯井施工時利用支撐孔搭設操作平臺;施工人員在操作平臺完成上層電梯井的施工;在進行上層電梯井施工時,在上層電梯井的井壁上預留支撐孔,然后通過塔吊將操作平臺向上提升支撐在上層電梯井壁的支撐孔上;以此類推,由下至上逐層完成電梯井的施工。操作平臺通過兩端插在電梯井支撐孔內的支撐梁支撐在電梯井內。支撐梁兩端設有翻轉支腳,操作平臺處于工作狀態(tài)時,翻轉支腳處于水平狀態(tài),翻轉支腳前端插在電梯井的支撐孔內,并通過翻轉支腳上的限位板限制翻轉支腳上翻,保持支撐狀態(tài);當塔吊向上提升操作平臺時,翻轉支腳前端在支撐孔上邊緣的壓迫下向下翻轉并從電梯井的支撐孔內退出,貼著電梯井壁向上移動,當翻轉支腳前端向上移動至上層電梯井的支撐孔處時,在翻轉支腳尾部重力塊的作用下翻轉支腳前端向上翻轉恢復至水平狀態(tài),使翻轉支腳前端插在上層電梯井的支撐孔內,重新保持支撐狀態(tài);完成操作平臺的提升過程。支撐梁如圖3所示,由主梁和位于主梁兩端的懸臂梁構成;通過改變懸臂梁與主梁的連接位置調整支撐梁的總長度,以適應不同電梯井的寬度。翻轉支腳與懸臂梁鉸接,如圖4所示,翻轉支腳前端設有滾輪,以減小上移動過程中與電梯井壁的摩擦阻力;翻轉支腳尾部設有重力塊和限位板,通過重力塊使翻轉支腳前端自動復位,通過限位板使翻轉支腳在支撐狀態(tài)時保持水平防止上翻。
[0020]前述方法所用的裝置,如圖1和圖2所示,包括位于電梯井1內的操作平臺2,電梯井1的井壁上設有支撐孔3 ;操作平臺2底部設有至少兩根支撐梁4,支撐梁4上設有吊環(huán)5 ;支撐梁4前端設有翻轉支腳6,翻轉支腳6前端插在電梯井1井壁的支撐孔3內。支撐梁4如圖3所示,包括主梁7,主梁7兩端設有懸臂梁8,懸臂梁8經前夾持裝置9和后夾持裝置10與主梁7連接;懸臂梁8前端設有翻轉支腳6,翻轉支腳6中部與懸臂梁8鉸接。翻轉支腳6如圖4所示,翻轉支腳6中部設有支撐軸11,翻轉支腳6前端設有滾輪12,翻轉支腳6后端設有重力塊13和限位板14。前夾持裝置9和后夾持裝置10如圖5和圖6所示,包括上夾板15和下夾板16 ;前夾持裝置9的上夾板15和下夾板16經螺栓17與主梁7連接;后夾持裝置10的上夾板15和下夾板16經螺栓17與懸臂梁8連接。操作平臺2四周設有翻板18,如圖1所示,翻板18與操作平臺2的邊鉸接。
實施例
[0021]1、預留孔洞
在澆筑電梯井1時,如圖1和圖2所示,在電梯井壁上預留支撐孔3,支撐孔3尺寸要準確,所有支撐孔3標高誤差不得超過5_,澆注混凝土過程中不得影響支撐孔3位置。支撐孔3 —般在樓層標高下0.6米即可;
2、構件加工
加工所需要的材料構件,所有構件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