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毛片基地免费,国产国语一级毛片,免费国产成人高清在线电影,中天堂国产日韩欧美,中国国产aa一级毛片,国产va欧美va在线观看,成人不卡在线

一種應用于充氣床墊的充氣氣柱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081716閱讀:325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應用于充氣床墊的充氣氣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家具用品領域,具體的說是指一種應用于充氣床墊的充氣氣柱。
背景技術
充氣床墊,具有很強的柔韌性和彈性,因其彈性不易變形、容易攜帶等有點而受到廣泛青睞,是人們經(jīng)常使用特別是外出旅游或家庭備用時的最佳選擇。充氣床墊內(nèi)部是由多個充氣氣囊或充氣氣柱通過氣泵為其充氣并排而成的,雖然充氣床墊具有彈性好、容易攜帶等眾多優(yōu)點,但其在使用時還存在著一定的缺陷?,F(xiàn)有的充氣氣囊或充氣氣柱一般為柱體狀,其下端開有進氣口且與氣泵連接的充氣管道連接。使用時,氣柱由于在人的壓力下會向下擠壓,被擠壓后的氣柱穩(wěn)定性不高、內(nèi)部的氣體壓力增加,容易發(fā)生傾斜并對相鄰的充氣氣柱產(chǎn)生影響,給人們在使用時帶來了不適感,且充氣氣柱被排空氣體的部分容易發(fā)生褶皺,降低了充氣氣柱的使用壽命。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應用于充氣床墊的充氣氣柱,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氣柱在受壓時壓力不平衡、穩(wěn)定性較差等問題。為了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予以實現(xiàn):
一種應用于充氣床墊的充氣氣柱,包括呈錐形的氣柱本體、進氣底座以及用于調(diào)節(jié)氣柱本體和進氣底座之間氣體流動的氣閥組件,該氣柱本體為中空結(jié)構(gòu),其底部開設有進氣口,所述進氣底座的頂部開設有充氣口,該進氣底座連接于氣柱本體底部上,所述氣閥組件從上至下依次包括位于氣柱本體內(nèi)部的觸動件、壓縮彈簧、活塞件、抵觸彈簧、擋板以及設于進氣底座充氣口和氣柱本體進氣口之間的隔氣板,該隔氣板開設有與進氣底座的充氣口相連通的進氣通孔和出氣微孔,所述活塞件位于出氣微孔的上方且可蓋住出氣微孔,所述壓縮彈簧連接于觸動件和活塞件之間,所述抵觸彈簧連接于活塞件和擋板之間,所述擋板蓋設于進氣通孔上。所述活塞件包括活塞本體,該活塞本體的上端面形成有一凸部,所述壓縮彈簧的底端套設于凸部上。所述活塞件包括筒體、裝設于筒體內(nèi)的柱體以及限位組件,該筒體和柱體之間形成一壓縮彈簧一端伸入其內(nèi)的容納腔,所述限位組件包括呈彎狀的把手、復位彈片、與把手一端連接的插銷件、固定連接于筒體上的導套件,所述復位彈片固設于導套件上,所述插銷件穿插于導套件內(nèi),并且其一端抵觸于柱體的外側(cè)壁上,另一端與復位彈片的觸頭抵接。所述限位組件設有兩個,并且分別位于筒體的左、右兩側(cè),每個活塞件中的導套件固定連接于筒體的上端面對應一側(cè),所述柱體的左、右側(cè)壁分別設有與兩插銷件一端插接配合的左、右定位凹槽。所述氣柱本體由從下至上體積逐步縮小并且均呈圓扁狀的多個氣室連接而成,該多個氣室相互連通,并且相鄰的兩氣室之間形成一環(huán)形折痕,該氣柱本體的頂部設有一支撐部。所述氣柱本體由從下至上體積逐步增大并且均呈圓扁狀的多個氣室連接而成,該多個氣室相互連通,并且相鄰的兩氣室之間形成一環(huán)形折痕,該氣柱本體的頂部設有一支撐部。所述進氣底座的外側(cè)設有多個通氣管。所述隔氣板中部形成一凸起部,所述出氣微孔開設于該凸起部上,該隔氣板上開設有間隔布置的三個進氣通孔,并且該三個進氣通孔位于凸起部的外側(cè),所述擋板包括呈環(huán)狀的套接部、三個連接部以及用于分別蓋住三個進氣通孔的三個遮擋部,每個遮擋部通過對應的連接部與套接部固定連接,該擋板通過套接部套設于凸起部上且與隔氣板上下活動連接。由上述對本發(fā)明的描述可知,和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具有如下優(yōu)點:
1.本發(fā)明中的出氣微孔用于氣柱本體內(nèi)部氣體的排出,且可使氣柱本體的放氣速度較為緩慢,使得氣壓不會積累在氣柱本體的底部,防止氣柱本體由于漲大而影響到相鄰的充氣氣柱,出氣微孔還可起到緩沖作用,使人們躺在充氣床墊更加的舒適。2.本發(fā)明中的活塞件可用于限制氣柱本體的排氣量,杜絕了氣柱本體局部受壓時塌陷至底部,從而影響使用的舒適度。3.本發(fā)明中的錐形的氣柱本體在壓力的作用下比現(xiàn)有的氣柱本體具有更高的穩(wěn)定性,不會對相鄰的氣柱本體產(chǎn)生影響,且氣柱本體受壓時,相鄰氣室之間形成的環(huán)形折痕可使排空氣體的氣室由上至下有序地折疊,延長了充氣氣柱的使用壽命。


圖1為本發(fā)明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圖2為本發(fā)明中氣柱本體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圖3為本發(fā)明中進氣底座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圖4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一中氣閥組件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圖5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一中氣閥組件和進氣底座連接配合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圖6為本發(fā)明中隔氣板與擋板配合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圖7為本發(fā)明中擋板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圖8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二中氣閥組件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其中抵觸彈簧、擋板以及隔氣板未畫出。圖9為本發(fā)明中氣柱本體的氣室呈另一種形狀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一
參照圖1至圖5。一種應用于充氣床墊的充氣氣柱,包括呈錐形的氣柱本體1、進氣底座2以及用于調(diào)節(jié)氣柱本體I和進氣底座2之間氣體流動的氣閥組件3,該氣柱本體I為中空結(jié)構(gòu),其底部開設有進氣口 11,該進氣底座2的頂部開設有充氣口 21,該進氣底座2連接于氣柱本體I的底部上。氣閥組件3從上至下依次包括位于氣柱本體I內(nèi)部的觸動件31、壓縮彈簧32、活塞件33、抵觸彈簧34、擋板35以及設于進氣底座2的充氣口 21和氣柱本體I的進氣口 11之間的隔氣板36,該隔氣板36開設有與進氣底座2的充氣口 21相連通的進氣通孔(圖中未標出)和出氣微孔361,活塞件33位于出氣微孔361的上方且可蓋住出氣微孔361,壓縮彈簧32連接于觸動件31和活塞件33之間,抵觸彈簧34連接于活塞件33和擋板35之間,該擋板35蓋設于進氣通孔(圖中未標出)上。參照圖2、圖3、圖4、圖6和圖7。所述活塞件33包括活塞本體331,該活塞本體331的上端面形成有一凸部332,壓縮彈簧32的底端套設于凸部332上。所述氣柱本體I由從下至上體積逐步縮小并且均呈圓扁狀的多個氣室12連接而成,該多個氣室12相互連通,并且相鄰的兩氣室12之間形成一環(huán)形折痕13,該環(huán)形折痕13可使排空氣體的氣室由上至下有序地折疊,氣柱本體I的頂部設有一支撐部14,該支撐部14可使人們在躺下或坐下時與氣柱的頂部有更大的接觸面積。所述進氣底座2的外側(cè)設有四個通氣管22,該四個通氣管22用于連通相鄰的氣柱,其中一個氣柱的通氣管22與氣泵相連通。所述隔氣板36的中部形成一凸起部362,出氣微孔361開設于該凸起部362上,該隔氣板36上開設有間隔布置的三個進氣通孔(圖中未標出),并且該三個進氣通孔(圖中未標出)位于凸起部362的外偵牝擋板35包括呈環(huán)狀的套接部351、三個連接部353以及用于分別蓋住三個進氣通孔(圖中未標出)的三個遮擋部352,每個遮擋部352通過對應的連接部353與套接部351固定連接,該擋板35通過套接部351套設于凸起部362上且與隔氣板36上下活動連接。參照圖1至圖7。充氣床墊由若干個充氣氣柱陣列連接而成,充氣床墊不使用時,其內(nèi)部的氣體壓力處于平衡狀態(tài)。當人體躺在或坐在床墊上時,氣柱本體I在人的壓力下會向下壓縮,同時,氣柱本體I內(nèi)的氣體在壓力下可從出氣微孔361出氣,當氣柱本體I下降到使人體抵觸到觸動件31時,觸動件31下降且經(jīng)過一定的時間后抵觸于凸部332上,從而使得活塞本體331下降且堵住出氣微孔361 ;此時,氣柱本體I內(nèi)的氣體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氣柱本體I中排空氣體的氣室11可有序地折疊,且受壓的氣柱不會對相鄰的氣柱產(chǎn)生影響;當人起身后,抵觸彈簧34和壓縮彈簧32可分別使活塞件33和觸動件31恢復到初始狀態(tài);然后,氣體由進氣底座2的充氣口 21經(jīng)過隔氣板36上的三個進氣通孔(圖中未標出)向氣柱本體I充氣,在氣體的作用下?lián)醢?5可向上動作,氣體進入氣柱本體I內(nèi),待充氣完畢后,在抵觸彈簧34的彈力下?lián)醢?5向下動作,從而擋住進氣通孔(圖中未標出),防止氣柱本體受壓后氣體過快向外漏泄,從而影響相鄰的充氣氣柱。另外,本發(fā)明中的氣柱本體I也可由從下至上體積逐步增大的多個圓扁狀的氣室11連接而成。參照圖9,氣室11的形狀也可呈扁方體狀等其他合適的形狀。實施例二
參照圖8。本實施例的具體實施方式
與實施例一基本相同,其不同之處在于:所述活塞件33包括筒體331、裝設于筒體331內(nèi)的柱體332以及筒體331左、右兩側(cè)的限位組件333,該筒體331和柱體332之間形成一壓縮彈簧32 —端伸入其內(nèi)的容納腔334。每限位組件333包括呈彎狀的把手3331、復位彈片3332、與把手3331 —端連接的插銷件3333、固定連接于筒體331上的導套件3334,復位彈片3332固設于導套件3334上,插銷件3333穿插于導套件3334內(nèi),并且其一端抵觸于柱體332的外側(cè)壁上,另一端與復位彈片3332的觸頭抵接。每個活塞件33中的導套件3334固定連接于筒體331的上端面對應一側(cè),柱體332的左、右側(cè)壁分別設有與兩插銷件3333 —端插接配合的左、右定位凹槽(圖中未標出)。參照圖8。本實施例可通過兩限位組件333調(diào)節(jié)壓縮彈簧32的長度,從而控制出氣微孔的出氣量。按下兩把手3331,兩插銷件3333在兩把手3331的帶動下作打開動作,將所需調(diào)節(jié)的壓縮彈簧32的長度壓入容納腔334內(nèi),松開兩把手3331,復位彈片3332使兩插銷件3333恢復到初始狀態(tài),此時即可卡住所需調(diào)節(jié)的壓縮彈簧32的長度。通過調(diào)節(jié)壓縮彈簧32的長度,可以改變觸動件31和活塞件33的接觸時間,從而控制出氣微孔的出氣量。另外,本發(fā)明也可應用于充氣沙發(fā)等其他具有充氣氣柱的家具。上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但本發(fā)明的設計構(gòu)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構(gòu)思對本發(fā)明進行非實質(zhì)性的改動,均應屬于侵犯本發(fā)明保護范圍的行為。
權利要求
1.一種應用于充氣床墊的充氣氣柱,包括呈錐形的氣柱本體、進氣底座以及用于調(diào)節(jié)氣柱本體和進氣底座之間氣體流動的氣閥組件,該氣柱本體為中空結(jié)構(gòu),其底部開設有進氣口,所述進氣底座的頂部開設有充氣口,該進氣底座連接于氣柱本體底部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氣閥組件從上至下依次包括位于氣柱本體內(nèi)部的觸動件、壓縮彈簧、活塞件、抵觸彈簧、擋板以及設于進氣底座充氣口和氣柱本體進氣口之間的隔氣板,該隔氣板開設有與進氣底座的充氣口相連通的進氣通孔和出氣微孔,所述活塞件位于出氣微孔的上方且可蓋住出氣微孔,所述壓縮彈簧連接于觸動件和活塞件之間,所述抵觸彈簧連接于活塞件和擋板之間,所述擋板蓋設于進氣通孔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應用于充氣床墊的充氣氣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件包括活塞本體,該活塞本體的上端面形成有一凸部,所述壓縮彈簧的底端套設于凸部上。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應用于充氣床墊的充氣氣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件包括筒體、裝設于筒體內(nèi)的柱體以及限位組件,該筒體和柱體之間形成一壓縮彈簧一端伸入其內(nèi)的容納腔,所述限位組件包括呈彎狀的把手、復位彈片、與把手一端連接的插銷件、固定連接于筒體上的導套件,所述復位彈片固設于導套件上,所述插銷件穿插于導套件內(nèi),并且其一端抵觸于柱體的外側(cè)壁上,另一端與復位彈片的觸頭抵接。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應用于充氣床墊的充氣氣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組件設有兩個,并且分別位于筒體的左、右兩側(cè),每個活塞件中的導套件固定連接于筒體的上端面對應一側(cè),所述柱體的左、右側(cè)壁分別設有與兩插銷件一端插接配合的左、右定位凹槽。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應用于充氣床墊的充氣氣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氣柱本體由從下至上體積逐步縮小并且均呈圓扁狀的多個氣室連接而成,該多個氣室相互連通,并且相鄰的兩氣室之間形成一環(huán)形折痕,該氣柱本體的頂部設有一支撐部。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應用于充氣床墊的充氣氣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氣柱本體由從下至上體積逐步增大并且均呈圓扁狀的多個氣室連接而成,該多個氣室相互連通,并且相鄰的兩氣室之間形成一環(huán)形折痕,該氣柱本體的頂部設有一支撐部。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應用于充氣床墊的充氣氣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氣底座的外側(cè)設有多個通氣管。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應用于充氣床墊的充氣氣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氣板中部形成一凸起部,所述出氣微孔開設于該凸起部上,該隔氣板上開設有間隔布置的三個進氣通孔,并且該三個進氣通孔位于凸起部的外側(cè),所述擋板包括呈環(huán)狀的套接部、三個連接部以及用于分別蓋住三個進氣通孔的三個遮擋部,每個遮擋部通過對應的連接部與套接部固定連接,該擋板通過套接部套設于凸起部上且與隔氣板上下活動連接。
全文摘要
一種應用于充氣床墊的充氣氣柱,包括呈錐形的氣柱本體、進氣底座以及用于調(diào)節(jié)氣柱本體和進氣底座之間氣體流動的氣閥組件,該氣柱本體為中空結(jié)構(gòu),其底部開設有進氣口,所述進氣底座的頂部開設有充氣口,該進氣底座連接于氣柱本體底部上,氣閥組件從上至下依次包括位于氣柱本體內(nèi)部的觸動件、壓縮彈簧、活塞件、抵觸彈簧、擋板以及設于進氣底座充氣口和氣柱本體進氣口之間的隔氣板,該隔氣板開設有與進氣底座的充氣口相連通的進氣通孔和出氣微孔,所述活塞件位于出氣微孔的上方且可蓋住出氣微孔,所述壓縮彈簧連接于觸動件和活塞件之間,所述抵觸彈簧連接于活塞件和擋板之間,所述擋板蓋設于進氣通孔上。本發(fā)明在使用時具有更好的舒適性和穩(wěn)定性。
文檔編號A47C27/10GK103190784SQ20131008433
公開日2013年7月10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18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3月18日
發(fā)明者林秀寒, 林水龍 申請人:林秀寒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