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廚房用品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鍋蓋手柄。
背景技術:
自從人類進入文明社會以來,對于食物,人民不再只是要求溫飽,而是對于食物有了更高的要求,做飯,指的是將食物處理制作為餐點的方法和藝術。一個好的菜肴,色香味形俱佳,不但讓人在食用時感到滿意,而且能讓食物的營養(yǎng)更容易被人體吸收,通過蒸、煮、煎、烤等手段,對食物進行加工,從而使之成為能夠供給人類食用的過程,用相關食材,通過各種烹飪方式,對食物進行加工,使其達到最佳食用的效果,為了滿足人類身體每時每刻消耗所需要的能量而作出的必要活動,而做飯一般都會用到過,兒用到鍋自然少不了鍋蓋,鍋蓋一般為圓形,中間有提紐。鍋蓋的質地古時大多是木制,現(xiàn)在一般都是金屬,以鋁質常見,在云南地區(qū)也有草做的類似于草帽的鍋蓋。鍋蓋的主要作用是保持鍋內物質的溫度,并起到防止鍋內物質因受熱等因素引起的液體飛濺,蒸汽外逸的作用,但是由于鍋蓋蓋在加熱的鍋上,溫度很高,在拿的時候容易被鍋蓋的手柄燙傷,而且一般的鍋蓋由于手上帶油等原因容易出現(xiàn)鍋蓋滑手的現(xiàn)象,而且現(xiàn)在一般的鍋蓋有時候拿捏會不方便,同時由于鍋蓋手柄長期使用會很臟,而且洗的時候一些連接處的污漬無法清洗干凈,從而影響衛(wèi)生,這些問題都亟待解決。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以上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鍋蓋手柄,可以有效防止燙傷和滑手現(xiàn)象的發(fā)生,而且拿捏方便,可以將鍋蓋和第一把手、第二把手拆下來進行拆下來清洗,更加干凈衛(wèi)生可以有效解決背景技術中的問題。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鍋蓋手柄,包括鍋蓋、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所述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均采用完全相同的圓弧形結構,所述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相互垂直,所述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外表面設置有一層隔熱材料,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內表面設置有不銹鋼磨砂層,且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兩端均連接有安裝板,所述安裝板安裝有螺絲,所述螺絲貫穿鍋蓋,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通過螺絲和鍋蓋安裝在一起,且所述第二把手頂端安裝有固定磁鐵。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均采用不銹鋼材料。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所述安裝板和螺絲的數(shù)量均為四個,且所述安裝板采用塑料材料。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內部設置有保溫材料。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鍋蓋手柄,通過設置安裝板,在安裝板設置螺絲,將第一把手、第二把手和鍋蓋連接起來,可以隨時拆卸并清洗,從而保證鍋蓋的衛(wèi)生,同時通過設置隔熱材料,來降低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的溫度,減少了燙傷現(xiàn)象的發(fā)生,而且裝置拿捏方便,同時通過設置固定磁鐵,在烹飪時可以在鍋蓋手柄上放置一些鐵質餐具。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1-鍋蓋;2-安裝板;3-固定磁鐵;4-第一把手;5-第二把手;6-隔熱材料;7-不銹鋼磨砂層;8-螺絲。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
請參閱圖1和圖2,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鍋蓋手柄,包括鍋蓋1、第一把手4和第二把手5,所述第一把手4和第二把手5均采用完全相同的圓弧形結構,所述第一把手4和第二把手5相互垂直,所述第一把手4和第二把手5外表面設置有一層隔熱材料6,第一把手4和第二把手5內表面設置有不銹鋼磨砂層7,且第一把手4和第二把手5兩端均連接有安裝板2,所述安裝板2安裝有螺絲8,所述螺絲8貫穿鍋蓋1,第一把手4和第二把手5通過螺絲8和鍋蓋1安裝在一起,且所述第二把手5頂端安裝有固定磁鐵3。
所述第一把手4和第二把手5均采用不銹鋼材料,所述安裝板2和螺絲8的數(shù)量均為四個,且所述安裝板2采用塑料材料,所述第一把手4和第二把手5內部設置有保溫材料。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鍋蓋蓋在鍋上,當鍋蓋溫度升高時,第一把手4和第二把手5表面的隔熱材料6隔絕熱量,同時第一把手4和第二把手5內部的吸熱材料吸收一部分熱量,減低第一把手4和第二把手5的溫度,防止燙傷,利用固定磁鐵3可以將鐵質餐具放在鍋蓋手柄上,同時將螺絲8擰下,就可以將第一把手4、第二把手5和鍋蓋分開,方便清洗,利用不銹鋼磨砂層7可以防止滑手而摔壞鍋蓋,且整個鍋蓋手柄設計出十字結構,拿取方便。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