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屬于廚房電器,具體涉及一種可切換密封狀態(tài)的烹飪器具。
背景技術:
1、壓力烹飪器具,如電壓力煲等是家庭廚房中常見的烹飪電器。但是,電壓力煲通常只能夠進行壓力烹飪,而無法進行常壓烹飪,在進行蒸米飯、煮粥等較為簡單的烹飪程序時,電壓力煲仍會進行上壓,在壓力環(huán)境下完成烹飪。如此電壓力煲每次烹飪都會進行上壓和泄壓程序,導致整體烹飪時間增加,而用戶若想使用常壓烹飪,則只能通過另外購買常壓電飯煲等烹飪器具。
2、近年來,出現(xiàn)了一種多功能烹飪器具,其既可以實現(xiàn)壓力烹飪,當作電壓力煲來使用,也可以實現(xiàn)常壓烹飪,用作普通電飯煲,將壓力烹飪和常壓烹飪集成在一臺機器上,大大提高了用戶體驗。例如中國專利cn208941734u公開了一種可實現(xiàn)有壓烹飪與無壓烹飪的烹飪器具,其工作原理為,排氣組件包括第一管體,位于第一管體上方的第二管體以及位于第一管體上端的密封結構,其中,第二管體能夠受到驅動裝置的驅動而上下浮動,使密封結構將第二管體側壁上的排氣孔打開,進而將鍋內環(huán)境通過通氣管與外界連通,在此狀態(tài)下烹飪,鍋內外始終保持連通,從而實現(xiàn)常壓烹飪;或者使密封結構將第二管體側壁上的排氣孔封堵使其與鍋內環(huán)境隔絕,使鍋內環(huán)境在排氣組件處與外界隔絕,烹飪過程中鍋內可正常上壓,實現(xiàn)壓力烹飪。
3、在上述方案中,驅動裝置需要對上部管體進行驅動,不僅運動部件的體積和重量較大,而且要克服其與密封結構過盈配合而產(chǎn)生的摩擦力,因此需要驅動裝置提供較大的驅動力,因此需要使用大功率的驅動件,增加了成本。若使用手動進行驅動,用戶的操作也較為費力。
4、此外,由于上部管體需要上下浮動,因此為了防止管體上浮過程中與鍋蓋其他部件發(fā)生干涉,現(xiàn)有技術中排氣組件上端通常凸出外漏在鍋蓋外面,這樣不僅影響烹飪器具的整體造型,而且管體外漏易發(fā)生堵塞,用戶難以清理。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可切換密封狀態(tài)的烹飪器具,以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對排氣組件驅動時需要的驅動力較大,操作費力,成本增加,以及排氣組件上端外露在鍋蓋外部,影響美觀的同時,使得排氣組件易發(fā)生堵塞,且清理難度較大的問題。
2、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3、一種可切換密封狀態(tài)的烹飪器具,包括具有烹飪腔的鍋體和鍋蓋,鍋蓋包括蓋體和承壓內蓋,烹飪器具還包括設置于鍋蓋的壓力轉換件和驅動組件,壓力轉換件包括固定于承壓內蓋上的閥座,與閥座上下滑動連接的上閥體,以及閥芯;閥座設有朝向烹飪腔并與烹飪腔連通的閥腔;閥座和上閥體之間設有排氣通道;閥芯一端與上閥體連接,另外一端設有位于閥腔內的密封部;驅動組件驅動上閥體上下運動以帶動閥芯在閥腔內上下運動,以使密封部密封或打開排氣通道。
4、本實用新型的可切換密封狀態(tài)的烹飪器具還具有以下附加技術特征:
5、閥座的頂壁開設有連通排氣通道的排氣口,上閥體和閥座之間設置有第一密封件,上閥體向下運動到位時,第一密封件分別與上閥體和閥座抵接密封,且閥腔通過排氣口與排氣通道連通。
6、蓋體開設有出氣口,出氣口處設置有第二密封件,第二密封件具有通過口,上閥體的上端與通過口插接固定,第二密封件在通過口的外周還設置有褶皺層。
7、閥座和上閥體二者之一設置有固定凸起,二者另一設置有固定槽,固定槽具有在周向上間隔設置的鎖止位和解鎖位,解鎖位具有供所述固定凸起進出固定槽的開口,上閥體和閥座能夠相對轉動,以使固定凸起在鎖止位和解鎖位之間切換。
8、閥芯具有位于閥腔內的防溢部,密封部設置于防溢部,防溢部的下端設置有破泡尖端。
9、驅動組件包括驅動件和傳動件,驅動件用于驅動傳動件移動或者轉動,以使傳動件驅動上閥體運動。
10、驅動件為電機,電機的輸出軸設置有第一嚙合齒,傳動件設置有與第一嚙合齒配合的第二嚙合齒,以使傳動件能夠朝向壓力轉換件移動以驅動上閥體。
11、承壓內蓋還包括浮子閥和排氣管,浮子閥、排氣管和所述壓力轉換件錯位布置。
12、壓力轉換件還包括彈性件,彈性件用于向上閥體施加向上的推力以促使上閥體向上浮動復位。
13、閥座的頂壁開設有連通閥腔和排氣通道的排氣口,密封部與閥座的頂壁抵接以密封排氣口,閥芯向下運動時,密封部與閥座脫離以打開排氣口。
14、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為:
15、1.本實用新型中,閥座固定在承壓內蓋上,其位置固定,驅動組件驅動閥芯在閥座內部的閥腔內進行運動,從而實現(xiàn)有壓和無壓模式的切換,閥芯的體積較小且重量較輕,驅動組件僅需較小的力便可驅動其進行運動,進而可以使用小功率的驅動件進行驅動,用戶手動驅動時也更加省力。此外,內置的閥芯結構運動,無需在壓力轉換件上方預留供閥芯運動的空間,可以把壓力轉換件容納在鍋蓋內部。如此既提高了鍋蓋的外觀統(tǒng)一性和美觀,又保證了壓力轉換件的清潔,避免外界雜質、灰塵等進入壓力轉換件內部,造成污染或者內部通道堵塞,降低用戶清潔壓力,提高使用體驗。
16、此外,上閥體位于閥座外部且滑動連接于閥座,驅動組件與上閥體配合以驅動上閥體運動,以使上閥體攜帶閥芯相對于閥座上下浮動。閥芯與上閥體固定連接,使得上閥體能夠帶動閥芯運動。閥芯的密封部位于閥座的內部,而上閥體位于閥座的外部,因此通過驅動組件與上閥體配合,進而通過驅動上閥體運動帶動閥芯運動,實現(xiàn)驅動組件對閥芯的間接驅動,使得驅動組件對閥芯的控制更加簡單方便的同時,也避免了驅動組件對閥芯直接驅動,從而無需在閥座上開設供驅動組件伸入的開孔,保證了內部通道的密封性。
17、2.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yōu)選實施方式,閥座的頂壁開設有排氣口,上閥體和閥座之間設置有第一密封件,上閥體運動到位時,第一密封件分別與上閥體和閥座抵接密封,且排氣口與排氣通道對接連通。閥芯和上閥體在初始位置時,排氣通道與閥座上的排氣口分離,同時閥芯的密封部與閥座的頂壁抵接,將排氣口密封,使鍋內氣體無法通過排氣口排出。當上閥體和閥芯運動到位時,上閥體和閥座對接擠壓第一密封件,使其將上閥體和閥座之間的間隙密封,同時排氣通道和排氣口對接連通,密封部與閥座的頂壁脫離,鍋內氣體可通過排氣口進入排氣通道內,進而排出外界,保持鍋內無壓環(huán)境。此外,排氣口開設在閥座的頂壁,排氣通道同樣為上下延伸,使得排氣通道或排氣口被堵塞時,用戶可從排氣通道上方自上而下向排氣通道內注水沖洗,將內部的臟污沖洗干凈,提高了用戶清潔的便捷性。
18、3.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yōu)選實施方式,蓋體開設有出氣口,出氣口處設置有第二密封件,第二密封件具有通過口,上閥體的上端與通過口插接固定,第二密封件在通過口的外周還設置有褶皺層。上閥體的上端與第二密封件的通過口插接固定,實現(xiàn)上閥體內部和出氣口的密封連接,上閥體內部的氣體通過出氣口排出,而不會在鍋蓋內部逸散。同時由于上閥體能夠向下運動,進而通過在第二密封件設置褶皺層,使得其能夠隨上閥體的運動而堆疊或者展開,進而在上閥體運動使,褶皺層隨之發(fā)生運動,從而保證上閥體與第二密封件的連接穩(wěn)定性以及密封穩(wěn)定性。
19、4.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yōu)選實施方式,承壓內蓋還包括浮子閥和排氣管,浮子閥和壓力轉換件錯位設置。浮子閥和壓力轉換件錯位設置,使得排氣過程中,鍋內氣體可同時從浮子閥和壓力轉換件處排出,且可通過設計壓力轉換件的通道尺寸,使其大于浮子閥通道,使得更多的氣體從壓力轉換件處排出,進而避免鍋內液體隨氣體噴出時將浮子閥堵塞,或者氣體將浮子閥向上推頂使浮子閥封閉,影響排氣效率。本方案中,鍋內氣體大部分通過壓力轉換件排出,氣體對浮子閥的推頂力較小,因此可保證浮子閥和壓力轉換件均導通,使鍋內氣體可通過多通道更快速地排出,提高排氣速度,避免鍋內壓力升高。
20、5.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yōu)選實施方式,閥座的頂壁開設有連通閥腔和排氣通道的排氣口,密封部與閥座的頂壁抵接以密封排氣口,閥芯向下運動時,密封部與閥座脫離以打開排氣口。閥芯在初始位置時,密封部與閥座抵接將排氣口密封,此時壓力轉換件處于有壓狀態(tài)。當上閥體受到驅動組件的驅動時,向下運動從而使密封部與閥座脫離,使排氣口導通,此時壓力轉換件切換至無壓狀態(tài)。閥芯的運動方向為向下,即朝向鍋內運動,鍋內空間更大,既避免了閥芯運動過程中發(fā)生干涉,又不會使閥芯的位置升高。從而無需在壓力轉換件上方預留供閥芯運動的空間,可以把壓力轉換件容納在鍋蓋內部。如此既提高了鍋蓋的外觀統(tǒng)一性和美觀,又保證了壓力轉換件的清潔,避免外界雜質、灰塵等進入壓力轉換件內部,造成污染或者內部通道堵塞,降低用戶清潔壓力,提高使用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