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裝載機底盤,具體為一種便于拆卸電池組的小型電動裝載機底盤,屬于裝載機底盤。
背景技術:
1、小型電動裝載機是裝載機的一種,具有緊湊的尺寸和輕便的重量,在空間受限或需要靈活操作的環(huán)境中具有顯著優(yōu)勢,其小巧的設計更適合進行輕量級的裝載和搬運工作,如建筑工地、園林綠化、農業(yè)生產等場景,小型電動裝載機采用電力驅動,具有環(huán)保、低噪音、易維護等優(yōu)點,由于不使用燃油,因此不會排放有害氣體,對環(huán)境友好,同時,電動驅動的運行噪聲較低,不會給使用者或周圍環(huán)境帶來噪聲污染,小型電動裝載機具備基本的裝載、卸載、運輸?shù)裙δ?,能夠滿足一般的物料搬運需求,一些先進的電動裝載機還配備了智能控制系統(tǒng),能夠實現(xiàn)精確的操作和高效的工作。
2、由于電動裝載機采用電池驅動,不使用柴油,因此對于電池的需求較大,現(xiàn)有的裝載機搭載電池的方式多為在裝載機底盤上構建一個電池艙,采用框型的電池艙對電池組進行安裝,但是這種裝載機底盤搭載電池組的方式,在需要對電池組進行拆卸時,還需要將裝載機的一側外殼卸下,然后逐個將電池取下,位于外側的電池拆卸還較為方便,但是位于內側的電池拆卸就較為困難,尤其是對于小型的電動裝載機而言,電池艙高度有限,手動拆卸拿取十分不便。
3、另外,為了保證電池組的穩(wěn)定運行,運行時溫度不會過高,在電池艙的外部通常還會安裝冷卻結構,為了保證冷卻效果,一些電動裝載機會采用水冷的方式對電池艙進行降溫處理,但是目前搭載的水冷結構功能較為單一,換熱產生的水蒸氣或冷凝返回,或直接排出,無法得到有效利用,存在能源浪費,同時考慮到目前的裝載機軸桿與定位結構的連接部位長時間使用存在潤滑油污泥,為保證潤滑效果需要定期清理。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本發(fā)明的目的就在于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便于拆卸電池組的小型電動裝載機底盤,以旋轉式的結構對電池進行裝卸,電池組的裝卸方便快捷,通過水冷組件對電池進行降溫,通過自潤滑軸心定位組件對傳動系統(tǒng)的傳動桿進行自動定位,且水冷組件可以通過蒸汽噴管向傳動桿與自潤滑軸心定位組件連接部位的邊側噴出高溫水蒸氣,利用高溫和水對污泥進行沖刷,使污泥脫離傳動桿,有效防止污泥堆積影響潤滑效果。
2、本發(fā)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上述目的,一種便于拆卸電池組的小型電動裝載機底盤,包括底盤總成以及設置在所述底盤總成前后兩側的兩個側安裝板,所述側安裝板內開設有用于輪轂傳動系統(tǒng)穿入的傳動桿穿槽,兩個所述側安裝板之間固定設置有電池收容箱,所述電池收容箱內設有旋轉式電池安裝架,所述旋轉式電池安裝架內呈環(huán)形陣列設置有若干電池安裝槽,所述電池收容箱上開設有內外貫穿的電池置入槽,所述旋轉式電池安裝架轉動時可調節(jié)各個電池安裝槽與所述電池置入槽的相對位置,用于電池的裝卸,所述電池置入槽上螺絲固定有密封蓋,在實際使用時,打開密封蓋,使得電池置入槽暴露在外,然后控制旋轉式電池安裝架旋轉,將電池安裝槽轉至與電池置入槽對齊,此時便可將電池裝入電池安裝槽內,裝入之后再旋轉旋轉式電池安裝架,將電池轉入電池收容箱內部空間,持續(xù)轉動旋轉式電池安裝架,直至另一個空的電池安裝槽對齊電池置入槽,再將電池裝入,重復上述操作,直至各個電池安裝槽內均裝入電池,即可完成電池組的安裝,電池安裝完成后再將密封蓋重新裝上,將電池置入槽封堵,而在拆卸電池組時,則只需以相反的操作步驟對電池取出即可。
3、所述電池收容箱的外部包裹有吸熱護套,所述底盤總成內固定安裝有可在吸熱護套內形成循環(huán)水路的水冷組件,通過水冷組件向吸熱護套內循環(huán)通入冷卻水,吸熱護套和電池收容箱均采用高導熱性能的材質制成,用于將電池產生的熱量進行高效的吸收,所述底盤總成的頂部前后兩側對稱開設有條形槽,所述條形槽內安裝有用于輪轂傳動系統(tǒng)的傳動桿夾持固定的自潤滑軸心定位組件,通過自潤滑軸心定位組件的設置,使得傳動系統(tǒng)的傳動桿裝入后能夠進行自動定位,無需人工操作,且定位后能夠在傳動桿表面進行自潤滑,進一步提高傳動桿的穩(wěn)定性,所述水冷組件上還設置有蒸汽噴管,所述蒸汽噴管的出氣口朝向所述傳動桿與自潤滑軸心定位組件連接部位的邊側。
4、優(yōu)選的,所述電池收容箱包括筒式箱體,所述筒式箱體的內壁呈環(huán)形陣列開設有若干用于卡設所述旋轉式電池安裝架的弧形卡槽,所述電池置入槽位于所述筒式箱體上,通過電池置入槽對電池進行安裝,通過弧形卡槽對旋轉式電池安裝架進行卡設,使得旋轉式電池安裝架具有旋轉結構的同時,仍然需要一定外力作用才可轉動,在常態(tài)下具有穩(wěn)定的連接結構,防止電池使用過程中晃動分離。
5、優(yōu)選的,所述旋轉式電池安裝架包括旋轉基座以及呈環(huán)形陣列設置在所述旋轉基座外邊側的弧形凸條,所述旋轉基座通過轉動軸安裝在所述筒式箱體內,所述弧形凸條卡入所述弧形卡槽內,且所述弧形凸條的材質為彈性材質,弧形凸條在不受外力作用下能夠被弧形卡槽穩(wěn)定的卡設,防止旋轉式電池安裝架和筒式箱體之間發(fā)生偏轉,進而保證電池的穩(wěn)定性,而彈性材質的弧形凸條又能夠在旋轉基座受到外力作用下轉動時自動縮回,從而使得旋轉基座為可轉動結構,直至弧形凸條與另一個弧形卡槽對接時實現(xiàn)固定,從而使得旋轉基座在轉動的同時仍然具有局部固定效果,保證電池裝卸的穩(wěn)定性。
6、優(yōu)選的,所述電池安裝槽位于所述旋轉基座的外邊側,所述電池安裝槽的內壁固定設置有彈簧片,用于從底部施加外推的作用力,使電池裝入后能夠被彈簧片頂至筒式箱體的內壁進行固定,使得電池裝入后在彈簧片的擠壓下與筒式箱體緊密連接,結構較為穩(wěn)定,在電池轉至電池置入槽一側時,所述彈簧片能夠將電池頂出至電池置入槽內,在需要拆卸電池時,只需將密封蓋取下,然后依次將各個電池安裝槽對準電池置入槽,電池在隨著電池安裝槽移動至電池置入槽時,脫離了筒式箱體的限制,彈簧片便可將電池向外彈出,從而無需手動再扣出電池,拆卸時更為便捷。
7、優(yōu)選的,所述旋轉基座的一側通過延伸桿固定設置有轉動把,所述筒式箱體的一側開設有用于暴露所述轉動把的操作口,通過轉動把的轉動帶動延伸桿一端的旋轉基座轉動,進而控制電池位置,便于電池的快速裝卸,而操作口的預留使得本技術使用時便于手動控制,在具體應用時,還可在側安裝板上加裝驅動件,以電驅動的代替手動轉動調節(jié)。
8、優(yōu)選的,所述水冷組件包括固定安裝在所述底盤總成頂部的蓄水箱,所述蓄水箱內設置有制冷件,所述蓄水箱的頂部設置有與其內腔連通、用于將蓄水箱內的水吸出的出水泵,所述出水泵通過出水管與所述吸熱護套相連通,所述蓄水箱的底部一側設置有與其內腔連通、用于將吸熱護套內的水送至蓄水箱內的抽水泵,所述抽水泵通過回流管與所述吸熱護套相連通,通過出水泵將蓄水箱內的水吸入,通過出水管導入至吸熱護套內,吸熱護套內具有循環(huán)通路,冷水經(jīng)過吸熱護套一圈后進入回流管,然后通過抽水泵的開啟將吸收熱量后的水吸入,蓄水箱內的制冷件持續(xù)開啟對水進行冷卻,保持高效持續(xù)的冷卻效果,用于將電池產生的熱量進行高效的吸收,以保證電池在安全的溫度下穩(wěn)定工作,出水泵和抽水泵在循環(huán)冷卻時擇一開啟即可,在需要將吸熱護套內的水充分回收時再選擇開啟抽水泵。
9、優(yōu)選的,所述蓄水箱的內壁頂部還設置有氣泵,所述蒸汽噴管安裝在所述蓄水箱上且與所述氣泵的出氣端相連通,使得蓄水箱內的熱水蒸汽能夠通過蒸汽噴管排出,通過蒸汽噴管向傳動桿與自潤滑軸心定位組件連接部位的邊側噴出高溫水蒸氣,用于對傳動桿與自潤滑軸心定位組件的連接部分使用后產生一些潤滑污泥進行沖刷,利用高溫和水對污泥進行一定程度的沖刷,從而使污泥脫離傳動桿,有效防止污泥堆積影響潤滑效果。
10、優(yōu)選的,所述自潤滑軸心定位組件包括固定安裝在所述條形槽中間位置處的雙軸電機以及分別轉動安裝在所述條形槽兩側壁上的雙向絲桿,兩個所述雙向絲桿分別與所述雙軸電機的兩個輸出軸固定連接,通過雙軸電機的開啟能夠帶動兩個雙向絲桿轉動。
11、優(yōu)選的,所述自潤滑軸心定位組件還包括滑動卡設在所述條形槽內的滑動座,所述雙向絲桿的兩個相反的螺紋上對稱設置兩個滑動座,所述滑動座的頂部固定設置有l(wèi)型連桿,所述l型連桿的頂部一端朝向所述傳動桿穿槽,所述l型連桿的頂部一端固定設置有弧形限位片,所述弧形限位片內轉動設置有石墨輥,單側雙向絲桿上的兩個弧形限位片分別位于所述傳動桿穿槽的兩側,滑動座置于條形槽內僅可做橫移運動,無法旋轉,因此雙向絲桿轉動時便可推動滑動座移動,由于兩個滑動座分別位于兩個方向相反的絲桿螺紋段上,因此單個雙向絲桿在轉動時,其連接的兩個滑動座只會靠近或者遠離,進而使得兩個弧形限位片靠近或者遠離。
12、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技術以旋轉式的結構對電池進行安裝,整體結構呈筒型,空間利用率較大,尤其是對于小型電動裝載機而言,本技術的電池裝卸口相當于電池置入槽和電池安裝槽,占用的空間極小,實際使用時只需在裝載機外殼上設置一個較小的檢修口便可,電池組的裝卸工作十分方便快捷。
14、2.本技術通過水冷組件能夠向吸熱護套內循環(huán)通入冷卻水,吸熱護套和電池收容箱均采用高導熱性能的材質制成,用于將電池產生的熱量進行高效的吸收,以保證電池在安全的溫度下穩(wěn)定工作。
15、3.本技術通過自潤滑軸心定位組件對傳動系統(tǒng)的傳動桿進行自動定位,使得傳動桿裝入后能夠進行自動定位,無需人工操作,且定位后能夠在傳動桿表面進行自潤滑,進一步提高傳動桿的穩(wěn)定性。
16、4.本技術通過蒸汽噴管向傳動桿與自潤滑軸心定位組件連接部位的邊側噴出高溫水蒸氣,用于對傳動桿與自潤滑軸心定位組件的連接部分使用后產生一些潤滑污泥進行沖刷,利用高溫和水對污泥進行一定程度的沖刷,從而使污泥脫離傳動桿,有效防止污泥堆積影響潤滑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