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緊繩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緊線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緊繩器又稱緊線機。
背景技術(shù):
目前市場上銷售和在用的緊繩器又稱緊線機,如圖1、圖2所示,它包含有U形輪架1、繞線輪2、棘輪3、棘爪4、鬼爪夾具5和棘爪,U形輪架1是一個整體結(jié)構(gòu),開口端為其左端,平行的兩臂為其上臂和下臂各開一個圓孔,在U形輪架1的上臂和下臂之間垂直設置一棘輪軸6,棘輪軸6兩端位于兩圓孔內(nèi),繞線輪2套設在棘輪軸6外周并用花鍵固定,使繞線輪2隨著棘輪軸6的轉(zhuǎn)動而同步轉(zhuǎn)動,棘輪軸6下端設置棘輪3,棘輪3以棘輪軸6為軸心轉(zhuǎn)動,棘輪3在U形輪架1下臂的下方;一銷釘在上臂外側(cè)徑向穿過棘輪軸6將棘輪軸6固定在U形輪架1上;鬼爪夾具5包含上鉗口51和下鉗口52,上鉗口51與下鉗口52通過4個鉸軸7鉸接構(gòu)成平行四邊形鉗口夾線裝置,使得上鉗口51可以與下鉗口52相互錯開形成開口;右連接板54右端與上鉗口51、下鉗口52右端鉸接,左連接板53左端與下鉗口52左端絞接并可以在位于下鉗口52左部的長孔內(nèi)滑動,下鉗口52與U形輪架1的右端連接,左連接板53右端與右連接板54左端鉸接,左連接板53上安裝一扭簧作用于右連接板54,使上下鉗口自動閉合。使用時,將作為繞線的鋼絲繩或鐵線的一端固定在繞線輪2穿線孔內(nèi),鋼絲繩或鐵線也稱尾線,尾線的另一端連接在地錨等固定物體上,向左推動上鉗口51,使得上鉗口51與下鉗口52張開,放入需要緊的鋼絲繩或鐵線,松開上鉗口,上、下鉗口在左連接板53扭簧的作用下自動閉合將鋼絲繩或鐵線夾緊,用扳手扳動棘輪軸6帶動繞線輪2旋轉(zhuǎn),將尾線纏繞在繞線輪2上,拉近緊繩器與地錨或固定物體的距離,由于固定物體是不動的,進而拉緊了夾在上、下鉗口之間的鋼絲繩或鐵線,實現(xiàn)緊繩的目的,并且,由于棘爪4的左爪隨著棘輪3逆時針旋轉(zhuǎn)時而自動下落至下一齒處,阻止棘輪3回轉(zhuǎn),保持鋼絲繩或鐵線的拉緊狀態(tài)。
這樣的緊繩器的不足之處在于①繞線輪2與U形輪架1之間有縫隙,當繞線較多時,緊繩器尾線會在拉力的作用下進入縫隙,造成緊線作業(yè)中斷,影響作業(yè)時效并有嚴重的安全隱患。②目前平行四邊形鉗口夾線裝置為單面連接板連接,拉力轉(zhuǎn)換為夾緊力時,大部分被消耗在鉸軸7的扭轉(zhuǎn)摩擦上,造成夾緊力不足而滑線進而帶來安全隱患。③由于棘爪4與U型輪架1下臂沒有限位裝置,棘爪與下臂的間隙會隨著棘爪4的來回運動而擴大或縮小,間隙大時會造成卡位不可靠,間隙小時會把棘爪鎖死使緊線作業(yè)無法進行,存在有嚴重的安全隱患。④緊繩器尾線在繞線輪穿線孔內(nèi)固定困難,可靠性差,存在有嚴重的安全隱患。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shù)問題是克服上述現(xiàn)有緊繩器的不足,提供一種消除棘輪與固定夾板間隙防止夾線的緊繩器。
本發(fā)明的緊繩器,一種緊繩器,包括輪架111、鬼爪夾具5、繞線輪2、棘輪3、棘爪4和棘爪限位裝置,所述繞線輪2上設有尾線固定裝置,所述棘爪4的左爪與所述棘輪3的輪齒相抵觸,所述繞線輪2固定在所述棘輪3的棘輪軸6外周,所述鬼爪夾具5包含有上鉗口51、下鉗口52和四個絞軸7的平行四邊形鉗口夾線裝置和連接在上下鉗口一個側(cè)面鉸接的左連接板53和右連接板54,其特征在于,輪架111是由上固定夾板11和下固定夾板12構(gòu)成,所述上、下固定夾板的右端固定在一起,所述棘輪軸6縱向穿過所述兩塊固定夾板,所述繞線輪2位于所述兩塊固定夾板之間,所述棘輪3位于所述下固定夾板12的下方,所述棘爪4活動連接在所述下固定夾板52的下方,所述鬼爪夾具5下鉗口52的左端與兩塊固定夾板固定的一端連接,所述上固定夾板11下側(cè)與所述下固定夾板12上側(cè)開有圓形凹槽8,所述圓形凹槽8的形狀與所述繞線輪2上下端面形狀一致,所述繞線輪2上下端部位于所述圓形凹槽8內(nèi)并相吻合。
本發(fā)明還有下述附加的技術(shù)特征本發(fā)明的緊繩器還可以是,所述上固定夾板11和下固定夾板12之間設置有支柱9。
本發(fā)明的緊繩器還可以是,所述棘輪軸6在所述上固定夾板11的上方連接位置處徑向開有一周卡槽,所述卡槽內(nèi)設有卡箍15。
本發(fā)明的緊繩器還可以是,所述平行四邊形鉗口夾線裝置為雙面連接板,所述上鉗口51和所述下鉗口52另一側(cè)安裝兩個平行的活動連接板55,所述每個活動連接板55連接所述上鉗口51和所述下鉗口52,所述活動連接板55的兩端固定在鉸軸7上。
本發(fā)明的緊繩器還可以是,所述繞線輪2上設有橢圓形穿線孔21,所述穿線孔21內(nèi)有夾緊立柱22,所述棘輪軸6下部軸向開有螺紋槽23,所述螺紋槽23內(nèi)螺紋連接一頂緊螺栓24。
本發(fā)明的緊繩器還可以是,所述下固定夾板12與所述棘爪4是通過具有臺階的螺釘或者螺栓鉸接,所述螺釘或者螺栓位于棘爪4部分的直徑大于位于所述下固定夾板12部分的直徑,棘爪4與所述下固定夾板12之間有間隙。
本發(fā)明的緊繩器還可以是,所述螺釘或者螺栓位于所述下固定夾板12的部分外螺紋連接一彈簧座26,所述螺釘或者螺栓位于所述棘爪4的部分安裝有鈕簧25,所述鈕簧25的一端插入棘爪4的卡槽內(nèi),另一端固定在所述螺釘或者螺栓上。
本發(fā)明的緊繩器相對現(xiàn)有技術(shù)有以下優(yōu)點1.由于繞線輪的兩端鑲嵌在輪架上、下固定夾板的圓形凹槽內(nèi),從而消除了繞線輪與上下夾板之間的縫隙,繞線不會進入縫隙中,避免了夾線事故的發(fā)生,使得緊線作業(yè)更加安全,效率更高;而卡箍與支柱對兩個夾板進行限位,防止了因緊繩作業(yè)或磨損而造成縫隙出現(xiàn),從而避免夾線,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安全事故。
2.由于鬼爪夾具位為雙面連接板,消除了在緊線過程中由拉力轉(zhuǎn)換夾緊力過程中鉸軸的扭轉(zhuǎn)摩擦力,增大上下鉗口對被緊鋼絲繩或鐵線的夾緊力,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shù)中由于夾緊力不足而造成的滑線的問題。
3.尾線固定裝置中繞線輪的橢圓形穿線孔和夾緊立柱的設置,使得將尾線放入后通過擰動頂緊螺栓推動夾緊立柱前進,進而夾緊尾線,這種固定方式簡便、容易實施、不傷尾線、可靠性高,使繞線更順暢,增大繞線量。
4.為棘爪增加臺階形螺釘或螺栓,實現(xiàn)對棘爪與下固定夾板的可靠固定并保持有一合適的恒定間隙,避免了棘爪固定因沒有限位裝置造成使用時間隙時大時小的情況發(fā)生,進而防止了因間隙大卡位不可靠和間隙過小棘爪不旋轉(zhuǎn)等問題的發(fā)生,使得緊線作業(yè)更加安全、可靠,進而提高工作效率。
圖1現(xiàn)有技術(shù)緊繩器的仰視2現(xiàn)有技術(shù)緊繩器的主視3現(xiàn)有技術(shù)緊繩器繞線裝置剖視4本發(fā)明緊繩器的仰視5本發(fā)明緊繩器的主視6本發(fā)明緊繩器A-A剖視7本發(fā)明緊繩器的右視8本發(fā)明圖6的B部放大9本發(fā)明圖6的C-C視10本發(fā)明圖6的D部放大11本發(fā)明圖6的D部的另一種具體實施方式
圖號說明1……U形輪架 2……繞線輪 3……棘輪 4……棘爪5……鬼爪夾具 6……棘輪軸 7……絞軸 8……槽9……支柱 11……上固定夾板12……下固定夾板15……卡箍21……穿線孔 22……夾緊立柱 23……螺紋槽24……頂緊螺栓25……扭簧26……彈簧座51……上鉗口52……下鉗口53……左連接板54……右連接板 55……活動連接板111……輪架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jié)合附圖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說明具體實施例一本發(fā)明的緊繩器,請參考圖4、圖5和圖6,包含有輪架111、繞線輪2、棘輪3、棘爪4、鬼爪夾具5和棘爪限位裝置。圖4和圖5中距離頁面左端距離最近的為部件的左端,距離頁面右端距離最近的為部件的右端,距離頁面的頂端最近的為部件的上部、上方,距離頁面底端最近的為部件下部、下方。輪架111包含有上固定夾板11和下固定夾板12兩個固定夾板,上固定夾板11和下固定夾板12的右端固定在一起,左端形成開口。請參考圖4,鬼爪夾具5包含有上鉗口51、下鉗口52、絞軸7、左連接板53和右連接板54,上鉗口51在下鉗口52的上方,上鉗口61與下鉗口52用四個鉸軸7鉸接構(gòu)成一平行四邊形鉗口夾線裝置;在下鉗口52的左端連接左連接板53的左端,上鉗口51的右端連接右連接板54的右端,左連接板53的右端和右連接板54的左端鉸接,下鉗口52左部有水平設置的長孔,長孔兩端可為半圓形或方形,左連接板53的左端可在長孔中自由移動,左連接板53設置有扭簧,扭簧的一端固定在左連接板53上,扭簧的另一端作用在右連接板54上,推動左連接板53的左端和右連接板54的右端相互遠離,帶動平行四邊形鉗口夾線裝置的上鉗口51和下鉗口52自動閉合;使用時向左推動上鉗口51使上下鉗口張開,放入需要緊的鋼絲繩或鐵線,松開后,左、右連接板53、54在扭簧的作用下帶動鉗口閉合夾緊鋼絲繩或鐵線。下鉗口52的左端與上固定夾板11和下固定夾板12固定的一端連接。輪架111的上、下固定夾板之間裝配繞線輪2,繞線輪2是套在棘輪軸6外周的并用花鍵固定成一整體,繞線輪隨著棘輪軸6的旋轉(zhuǎn)以棘輪軸6為軸旋轉(zhuǎn),棘輪軸6軸向穿過下固定夾板12和上固定夾板11,與上、下固定夾板相吻合并可自如轉(zhuǎn)動,棘輪3的輪齒位于下固定夾板12下方,棘輪3與棘爪4配合,棘爪4的左爪與棘輪3的輪齒相吻合并可在扭簧的作用下自動復位,棘爪4是可以在一定范圍內(nèi)轉(zhuǎn)動,棘輪3逆時針旋轉(zhuǎn)時,棘爪4的左爪隨著棘輪3轉(zhuǎn)動而被抬起并自動復位落入棘輪3的下一個齒內(nèi),阻止棘輪3順時針轉(zhuǎn)動進而阻止繞線輪2順時針轉(zhuǎn)動,進而使得繞線不會松開。尾線的一端通過尾線固定裝置固定在繞線輪2穿線孔21內(nèi),尾線的另一端固定在地錨等固定物體上,隨著繞線輪2的轉(zhuǎn)動將尾線纏繞在繞線輪2上同時拉動被緊鋼絲繩或鐵線,并保持其處于張緊狀態(tài)以實現(xiàn)緊繩。上固定板11的下側(cè)和下固定夾板12的上側(cè)開有圓形凹槽8,圓形凹槽8的形狀與繞線輪2上、下兩個端面的形狀一致,繞線輪2的上、下兩個端面鑲嵌在上、下固定夾板的圓形凹槽8中并相吻合。
安裝時將棘輪軸6從下固定夾板12下方向上穿入,將繞線輪2套在棘輪軸6上,繞線輪2下端與下固定夾板12的圓形凹槽相吻合,用花鍵將繞線輪2與棘輪軸6固定成一整體,將棘輪軸6從上固定夾板11下方穿過上固定夾板11使繞線輪2上端與上固定夾板11的圓形凹槽相吻合,在下固定夾板12上安裝棘爪4,將下鉗口52的左端夾入上、下固定夾板11、12右端絞接,棘輪軸6的上端為多邊形形狀,可為四邊形或六邊形,把尾線的一端固定在繞線輪2上。尾線另一端安裝U型環(huán)或掛鉤。
使用時根據(jù)需要把緊繩器尾線適當放開,用尾線上安裝的U型環(huán)或掛鉤把緊繩器連接在地錨等固定物體上,向左推動上鉗口51使上下鉗口張開,放入需要緊的鋼絲繩或鐵線并用力拉緊被緊鋼絲繩或鐵線和尾線,在扭簧的作用下鉗口自動閉合夾緊鋼絲繩或鐵線,在拉力的作用下鉗口的夾力會隨著拉力的增大而增大。用扳手扳動棘輪軸6上部的多邊形部位,帶動繞線輪2逆時針旋轉(zhuǎn),將繞線一圈一圈纏繞在繞線輪2上,繞線輪距離地錨等固定物體的距離減小,由于下鉗口52與上下固定夾板連接,因此鉗口夾緊的鋼絲繩或鐵線與固定物體的距離減小,而固定物體是不動的,即此過程就是將鋼絲繩或鐵線拉緊的過程,就實現(xiàn)了緊繩的目的。由于繞線輪2的上下兩個端面嵌入并吻合在上、下固定夾板11、12的圓形凹槽8中,消除了縫隙,尾線就不會像現(xiàn)有產(chǎn)品那樣陷入輪架111與繞線輪2之間縫隙造成夾線事故迫使使緊線作業(yè)中斷。因此,所述緊繩器可以有效的消除安全隱患并提高勞動效率。因為一旦發(fā)生夾線故障,就需排除故障,必然要浪費時間,降低勞動效率,在需要及時緊線以保持物體平衡時,如果因夾線而不能及時緊線會造成失衡,尾線夾入縫隙會損傷尾線,使尾線額定拉力下降,由于消除了夾線現(xiàn)象,因而消除了緊線作業(yè)的安全隱患。
具體實施例二本發(fā)明的緊線器,在具體實施例一的技術(shù)方案上,請參考圖4、圖5、圖6和圖8,還可以在上固定夾板11和下固定夾板12之間設置有支柱9,支柱9平行于棘輪軸6的軸線方向,支柱9至少一個以上。這樣設置,使得上夾、下固定夾板組成的輪架111不會因為被拉緊而在拉力的作用下變形,防止上、下固定夾板11、12與繞線輪2之間出現(xiàn)的間隙大于上、下固定夾板上圓形凹槽的深度,進而防止出現(xiàn)夾線故障。棘輪軸6在位于上固定夾板11上方位置處開有一周卡槽,卡槽內(nèi)設置有卡箍15??ú鄣奈恢檬箍ú蹆?nèi)的卡箍15對上、下固定夾板11、12與繞線輪2之間的間隙進行限位,使其間隙保持在適當合理范圍內(nèi),卡箍15與上固定夾板11的上表面接觸,必然會產(chǎn)生磨擦,由于卡箍與上固定夾板11的接觸面積相對于使用銷釘固定接觸面積增大,不易磨損,提高了限位的可靠性,保證了繞線輪2的上、下端面嵌入并吻合在上、下固定夾板11、12的圓形凹槽8內(nèi),進而保證上、下固定夾板11、12與繞線輪2之間保持一適當?shù)暮侠黹g隙,從而實現(xiàn)了防止發(fā)生夾線故障的目的。
具體實施例三本發(fā)明的緊繩器,請參考圖4、圖5和圖7,在具體實施例一或二的基礎(chǔ)上,還可以是鬼爪夾具5為雙面連接板,上鉗口51與下鉗口52用四個鉸軸7連接成平行四邊形鉗口夾線裝置,其一側(cè)安裝左連接板53和右連接板54,其另一側(cè)還可以安裝兩個平行的活動連接板55,活動連接板55的兩端固定在鉸軸7上,每個活動連接板55均連接上鉗口51和下鉗口52。這樣,由于有雙面的連接板,就消除了由拉力轉(zhuǎn)換成夾緊力過程中絞軸7與鉗口的扭轉(zhuǎn)摩擦力,增大了上鉗口51和下鉗口52對鋼絲繩或鐵線的夾緊力,可以有效防止滑線;此外,雙面連接板的結(jié)構(gòu)設置使得緊線過程中,鬼爪夾具5不會左右搖擺,避免發(fā)生安全事故,消除安全隱患。
具體實施例四本發(fā)明的緊繩器,請參考圖6和圖9,在具體實施例一或二或三的基礎(chǔ)上,尾線固定裝置可以是在繞線輪2上設置圓形的穿線孔,將尾線放入穿線孔中,在穿線孔內(nèi)設置鋼釘或銷釘將尾線固定在穿線孔中,鋼釘或銷可以采用砸入的方式設置于穿線孔中,也可以使用其他固定方式(此處需要補充方式)將尾線固定在穿線孔中。還可以是尾線穿過穿線孔后迂回綁扎、插接或套管壓接。尾線固定裝置還可以是在棘輪軸6下部軸向設置螺紋孔23,螺紋孔23內(nèi)放置頂緊螺栓24,棘輪軸6長孔內(nèi)設置夾緊立柱22,旋轉(zhuǎn)頂緊螺栓24可以調(diào)整夾緊立柱22與棘輪軸6長孔頂端間隙。固定尾線時,在棘輪軸6和繞線輪2穿線孔內(nèi)放入尾線,擰入頂緊螺栓24,頂緊螺栓24推動夾緊立柱22縮小夾緊立柱22與棘輪軸6長孔頂端間隙,將尾線夾緊固定在夾緊立柱22與棘輪軸6長孔頂端。所述尾線固定裝置具有對尾線的夾緊力大,尾線的受力面積大不傷線,固定時操作方法簡單方便等優(yōu)點,設計和固定操作都更加科學合理,尾線固定的可靠性得到了極大提高,進而提高緊繩器緊線作業(yè)的可靠性、安全性,消除了尾線脫線帶來的不安全隱患。
具體實施例五本發(fā)明的緊繩器,請參考圖3、圖6、圖10,在具體實施例一或二或三或四的基礎(chǔ)上,棘爪4設有棘爪限位裝置使棘爪4與下固定夾板保持恒定的適當間隙,間隙范圍為0.01-1毫米,如果間隙過小棘爪4將不能轉(zhuǎn)動,間隙過大,棘爪4將出現(xiàn)卡位不可靠。棘爪限位裝置可以是一臺階形螺栓或螺釘,臺階形螺栓或螺釘靠近螺帽端為螺桿,遠離螺帽端為螺紋,臺階形螺栓或螺釘螺紋部位外徑小于螺桿部位直徑,棘爪4左爪與右爪之間設有中心圓孔,將棘爪4中心圓孔套在臺階形螺栓或螺釘?shù)穆輻U部位上,棘爪4的中心圓孔直徑略大于臺階形螺栓或螺釘?shù)穆輻U部位直徑并保持有適當間隙以便棘爪4可以轉(zhuǎn)動,將臺階形螺栓或螺釘從下固定夾板12下方擰入下固定夾板12,將臺階形螺栓或螺釘?shù)穆菁y部位全部擰入下固定夾板12,螺栓或螺釘?shù)呐_階部位與下固定夾板12擰緊實現(xiàn)對棘爪4與下固定夾板12的可靠連接和限位,在棘爪4與下固定夾板12之間設置有扭簧25,以保證棘爪4活動自如并能自動復位。請參考圖11,棘爪限位裝置可以是另一種形式的臺階形螺栓或螺釘,即臺階形螺栓或螺釘靠近螺帽端為螺紋,中間部位為螺桿,遠離螺帽端又為螺紋,臺階形螺栓或螺釘靠近螺帽端的螺紋部位外徑大于螺桿部位直徑,遠離螺帽端的螺紋部位外徑小于螺桿部位直徑,在遠離螺帽端開有橫槽用以放置扭簧25,將臺階形螺栓或螺釘從下固定夾板12上方擰入下固定夾板12,使臺階形螺栓或螺釘?shù)穆菝迸c下固定夾板12擰緊并實現(xiàn)可靠固定,棘爪4的中心圓孔直徑略大于臺階形螺栓或螺釘?shù)穆輻U部位直徑并保持有適當間隙以便棘爪4可以轉(zhuǎn)動,棘爪4套在臺階形螺栓或螺釘?shù)穆輻U部位,在遠離螺帽端的螺紋部位擰上定位螺母,在棘爪4與下固定夾板12之間設置有扭簧25,實現(xiàn)對棘爪4與下固定夾板12的可靠連接和限位,以保證棘爪4活動自如并能自動復位,此臺階形螺栓或螺釘承受橫向剪切力的部位直徑較大,可以提高臺階形螺栓或螺釘?shù)臋M向剪切力受力能力,從而提高緊繩器的額定拉力。以上所述2種棘爪限位裝置使棘爪4與下固定夾板12之間保持恒定的適當間隙,不會隨著棘爪4的來回運動而有間隙時大時小的改變,因間隙大時會造成卡位不可靠即卡不牢棘輪3,間隙過小時會使棘爪4不能自動復位造成失卡,使得緊線作業(yè)無法完成。請參考圖11,棘爪限位裝置還可以是臺階形螺栓或螺釘位于下固定夾板12下方遠離螺帽端螺紋設置一彈簧座26,安裝有鈕簧25,鈕簧25作用于棘爪4使棘爪4自動復位卡入棘輪3的棘齒內(nèi)。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緊繩器,包括輪架(111)、鬼爪夾具(5)、繞線輪(2)、棘輪(3)、棘爪(4)和棘爪限位裝置,所述繞線輪(2)上設有尾線固定裝置,所述棘爪(4)的左爪與所述棘輪(3)的輪齒相抵觸,所述繞線輪(2)固定在所述棘輪(3)的棘輪軸(6)外周,所述鬼爪夾具(5)包含有上鉗口(51)、下鉗口(52)和四個絞軸(7)的平行四邊形鉗口夾線裝置和連接在上下鉗口一個側(cè)面鉸接的左連接板(53)和右連接板(54),其特征在于,輪架(111)是由上固定夾板(11)和下固定夾板(12)構(gòu)成,所述上、下固定夾板的右端固定在一起,所述棘輪軸(6)縱向穿過所述兩塊固定夾板,所述繞線輪(2)位于所述兩塊固定夾板之間,所述棘輪(3)位于所述下固定夾板(12)的下方,所述棘爪(4)活動連接在所述下固定夾板(52)的下方,所述鬼爪夾具(5)下鉗口(52)的左端與兩塊固定夾板固定的一端連接,所述上固定夾板(11)下側(cè)與所述下固定夾板(12)上側(cè)開有圓形凹槽(8),所述圓形凹槽(8)的形狀與所述繞線輪(2)上下端面形狀一致,所述繞線輪(2)上下端部位于所述圓形凹槽(8)內(nèi)并相吻合。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緊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夾板(11)和下固定夾板(12)之間設置有支柱(9)。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緊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棘輪軸(6)在所述上固定夾板(11)的上方連接位置處徑向開有一周卡槽,所述卡槽內(nèi)設有卡箍(15)。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緊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行四邊形鉗口夾線裝置為雙面連接板,所述上鉗口(51)和所述下鉗口(52)另一側(cè)安裝兩個平行的活動連接板(55),所述每個活動連接板(55)連接所述上鉗口(51)和所述下鉗口(52),所述活動連接板(55)的兩端固定在鉸軸(7)上。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緊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四平行鉗口夾線裝置為雙面連接板,所述上鉗口(51)和所述下鉗口(52)另一側(cè)安裝兩個平行的活動連接板(55),所述每個活動連接板(55)連接所述上鉗口(51)和所述下鉗口(52),所述活動連接板(55)的兩端固定在鉸軸(7)上。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緊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四平行鉗口夾線裝置為雙面連接板,所述上鉗口(51)和所述下鉗口(52)另一側(cè)安裝兩個平行的活動連接板(55),所述每個活動連接板(55)連接所述上鉗口(51)和所述下鉗口(52),所述活動連接板(55)的兩端固定在鉸軸(7)上。
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緊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線固定裝置是在繞線輪(2)上設有橢圓形穿線孔(21),所述穿線孔(21)內(nèi)有夾緊立柱(22),所述棘輪軸(6)下部軸向開有螺紋槽(23),所述螺紋槽(23)內(nèi)螺紋連接一頂緊螺栓(24)。
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或4或5或6所述的緊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線固定裝置是在繞線輪(2)上設有橢圓形穿線孔(21),所述穿線孔(21)內(nèi)有夾緊立柱(22),所述棘輪軸(6)下部軸向開有螺紋槽(23),所述螺紋槽(23)內(nèi)螺紋連接一頂緊螺栓(24)。
9.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緊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線固定裝置是在繞線輪(2)上設有橢圓形穿線孔(21),所述穿線孔(21)內(nèi)有夾緊立柱(22),所述棘輪軸(6)下部軸向開有螺紋槽(23),所述螺紋槽(23)內(nèi)螺紋連接一頂緊螺栓(24)。
10.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緊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固定夾板(12)與所述棘爪(4)是通過具有臺階的螺釘或者螺栓鉸接,所述螺釘或者螺栓位于棘爪(4)部分的直徑大于位于所述下固定夾板(12)部分的直徑,棘爪(4)與所述下固定夾板(12)之間有間隙。
11.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或4或5或6或7所述的緊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固定夾板(12)與所述棘爪(4)是通過具有臺階的螺釘或者螺栓鉸接,所述螺釘或者螺栓位于棘爪(4)部分的直徑大于位于所述下固定夾板(12)部分的直徑,棘爪(4)與所述下固定夾板(12)之間有間隙。
1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緊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固定夾板(12)與所述棘爪(4)是通過具有臺階的螺釘或者螺栓鉸接,所述螺釘或者螺栓位于棘爪(4)部分的直徑大于位于所述下固定夾板(12)部分的直徑,棘爪(4)與所述下固定夾板(12)之間有間隙。
1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8所述的緊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固定夾板(12)與所述棘爪(4)是通過具有臺階的螺釘或者螺栓鉸接,所述螺釘或者螺栓位于棘爪(4)部分的直徑大于位于所述下固定夾板(12)部分的直徑,棘爪(4)與所述下固定夾板(12)之間有間隙。
1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9所述的緊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固定夾板(12)與所述棘爪(4)是通過具有臺階的螺釘或者螺栓鉸接,所述螺釘或者螺栓位于棘爪(4)部分的直徑大于位于所述下固定夾板(12)部分的直徑,棘爪(4)與所述下固定夾板(12)之間有間隙。
1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0所述的緊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釘或者螺栓位于所述下固定夾板(12)的部分外螺紋連接一彈簧座(26),所述螺釘或者螺栓位于所述棘爪(4)的部分安裝有鈕簧(25),所述鈕簧(25)的一端插入棘爪(4)的卡槽內(nèi),另一端固定在所述螺釘或者螺栓上。
1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1所述的緊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釘或者螺栓位于所述下固定夾板(12)的部分外螺紋連接一彈簧座(26),所述螺釘或者螺栓位于所述棘爪(4)的部分安裝有鈕簧(25),所述鈕簧(25)的一端插入棘爪(4)的卡槽內(nèi),另一端固定在所述螺釘或者螺栓上。
1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2所述的緊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釘或者螺栓位于所述下固定夾板(12)的部分外螺紋連接一彈簧座(26),所述螺釘或者螺栓位于所述棘爪(4)的部分安裝有鈕簧(25),所述鈕簧(25)的一端插入棘爪(4)的卡槽內(nèi),另一端固定在所述螺釘或者螺栓上。
1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3所述的緊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釘或者螺栓位于所述下固定夾板(12)的部分外螺紋連接一彈簧座(26),所述螺釘或者螺栓位于所述棘爪(4)的部分安裝有鈕簧(25),所述鈕簧(25)的一端插入棘爪(4)的卡槽內(nèi),另一端固定在所述螺釘或者螺栓上。
19.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4所述的緊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釘或者螺栓位于所述下固定夾板(12)的部分外螺紋連接一彈簧座(26),所述螺釘或者螺栓位于所述棘爪(4)的部分安裝有鈕簧(25),所述鈕簧(25)的一端插入棘爪(4)的卡槽內(nèi),另一端固定在所述螺釘或者螺栓上。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緊繩器,包括輪架、鬼爪夾具、繞線輪、棘輪、棘爪和棘爪限位裝置,其特征在于,輪架是由上固定夾板和下固定夾板構(gòu)成,所述上、下固定夾板的右端固定在一起,所述棘輪軸縱向穿過所述兩塊固定夾板,所述繞線輪位于所述兩塊固定夾板之間,所述棘輪位于所述下固定夾板的下方,所述棘爪活動連接在所述下固定夾板的下方,所述鬼爪夾具下鉗口的左端與兩塊固定夾板固定的一端連接,所述上固定夾板下側(cè)與所述下固定夾板上側(cè)開有圓形凹槽,所述圓形凹槽的形狀與所述繞線輪上下端面形狀一致,所述繞線輪上下端部位于所述圓形凹槽內(nèi)并相吻合。本發(fā)明可以有效防止夾線和滑線、可有效固定尾線、安全性更好。
文檔編號B25B25/00GK1850454SQ200610081529
公開日2006年10月25日 申請日期2006年5月26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6年5月26日
發(fā)明者張洪泉 申請人:張洪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