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機的生產設備,具體是涉及一種用于壓緊電機軸承的裝置。
背景技術:
電機是現有技術中常用的設備之一,將電機軸承壓緊是其在生產過程中必須經歷的過程,但現有技術中沒有一款專門的電機軸承壓緊裝置,僅依靠人力進行壓緊,工作效率低下,且壓緊效果差。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的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壓緊電機軸承的裝置,其工作效率高,且壓緊效果好。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用于壓緊電機軸承的裝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設有導軌,所述導軌套接有外軌,所述外軌沿著導軌上下活動,所述外軌的下部設有壓板,外軌的上部設有上板,所述上板上設有氣缸,所述氣缸的輸出軸穿過上板,所述的輸出軸上連接有施壓部件,所述的施壓部件固定在壓板上,所述底板上安裝有承壓部件,所述承壓部件上安裝有軸承安裝體,工作時,壓板向軸承安裝體施力。
所述的軸承安裝體包括內芯和外壁,所述的內芯和外壁之間形成軸承放置槽。
所述的導軌和外軌均為4根。
所述的施壓部件通過4個螺母固定在壓板上。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實用新型用于壓緊電機軸承的裝置,使用時,只需將軸承放置在軸承放置槽內,通過氣缸驅動輸出軸,使壓板向下施力,當壓板打到軸承安裝體上時,實現了軸承的壓緊。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工作效率高,且壓緊效果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為底板、2為導軌、3為外軌、4為壓板、5為上板、6為氣缸、7為輸出軸、8為施壓部件、9為承壓部件、10為軸承安裝體、11為內芯、12為外壁、13為軸承放置槽、14為螺母。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限于此。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用于壓緊電機軸承的裝置,包括底板1,底板1上設有4根導軌2,每根導軌2均套接有外軌3,外軌3沿著導軌2上下活動,外軌3的下部設有壓板4,外軌2的上部設有上板5,上板5上設有氣缸6,氣缸6的輸出軸7穿過上板5,輸出軸7上連接有施壓部件8,施壓部件8通過4個螺母14固定在壓板4上,底板1上安裝有承壓部件9,承壓部件9上安裝有軸承安裝體10,軸承安裝體10包括內芯11和外壁12,內芯11和外壁12之間形成軸承放置槽13。
使用時,將軸承放置在軸承放置槽13內,通過氣缸6驅動輸出軸7,使壓板4向下施力,當壓板4打到軸承安裝體10上時,實現了軸承的壓緊。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工作效率高,且壓緊效果好。
上述實施例僅用于解釋說明本實用新型的發(fā)明構思,而非對本實用新型權利保護的限定,凡利用此構思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非實質性的改動,均應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