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高壓注氣鍋爐生產技術領域,特別提供了一種注氣鍋爐套筒專用加強支撐結構。
背景技術:
現在的注氣鍋爐的筒體直徑及筒體長的大幅度增加,容器筒體需要多個單節(jié)筒體通過環(huán)縫焊接連接組成一個容器筒體,所以在生產過程中,原料通過定經套定經后,需要通過冷卻系統(tǒng)冷卻定型,由于在冷卻過程中,筒體還沒有完全定型,容易出現塌陷的現象,使筒體不夠圓整,但是傳統(tǒng)的校圓支撐裝置針對注氣鍋爐這種直徑大、長度長的筒體,適應性不好,校圓結果不理想。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上述存在的諸多問題,特提供了一種注氣鍋爐套筒專用加強支撐結構。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注氣鍋爐套筒專用加強支撐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注氣鍋爐套筒專用加強支撐結構包括行走輪(1)、底座(2)、左立柱(3)、右立柱(4)、軸承座(5)、滾輪(6)、套筒支撐裝置(7);
其中:包括底座(2)和套筒支撐裝置(7),套筒支撐裝置(7)一端與底座(2)固定連接,用于支撐套筒支撐裝置(7)的支撐架,支撐架包括底座(2)、左右立柱(3、4)和滾輪(6)組,滾輪(6)組通過螺栓安裝在設在立柱(3、4)上端的軸承座(5)上,底座(2)的底部設置有行走輪(1),可沿導軌移動。
所述的套筒支撐裝置(7)的橫截面為正七邊形。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為 本發(fā)明的原理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注氣鍋爐套筒專用加強支撐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注氣鍋爐套筒專用加強支撐結構包括行走輪(1)、底座(2)、左立柱(3)、右立柱(4)、軸承座(5)、滾輪(6)、套筒支撐裝置(7);
其中:包括底座(2)和套筒支撐裝置(7),套筒支撐裝置(7)一端與底座(2)固定連接,用于支撐套筒支撐裝置(7)的支撐架,支撐架包括底座(2)、左右立柱(3、4)和滾輪(6)組,滾輪(6)組通過螺栓安裝在設在立柱(3、4)上端的軸承座(5)上,底座(2)的底部設置有行走輪(1),可沿導軌移動。
所述的套筒支撐裝置(7)的橫截面為正七邊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