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送料機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運用于沖壓設備的推送裝置、一種帶有推送裝置的沖壓設備以及一種推送方法。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的送料機一般采用送料平臺,物料被置于送料平臺上,依靠其與平臺之間的摩擦力隨平臺一起移動。當物料被移送至工位附近時,需要借助夾持裝置將物料置于工位,如cn201220496540.x號專利,運用送料夾爪來定位工件,工序繁瑣。而且針對沖壓設備缺少專用的送料裝置,尤其是針對高速沖壓設備,更為稀少。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解決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雙桿夾持推送設備、一種使用雙桿夾持推送設備送料的沖壓設備、以及一種采用雙桿夾持推送設備的送料方法。
一種雙桿夾持推送裝置,包括機架、固定于機架一端的縱向動力機構和固定于機架一側的橫向動力機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兩根橫向對中式移送桿,所述移送桿與所述橫向動力機構滑動聯(lián)接且一端同時與所述縱向動力機構滑動聯(lián)接,所述移送桿在所述縱向動力機構的帶動下縱向移動,并在所述橫向動力機構的帶動下橫向移動。
優(yōu)選地,所述橫向動力機構包括橫向第一滾珠絲杠、橫向第二滾珠絲杠、橫向推板、以及聯(lián)軸器,所述橫向第一滾珠絲杠與所述橫向第二滾珠 絲杠的旋向相反螺距相同且固定于所述機架并通過所述聯(lián)軸器連接,所述橫向第一滾珠絲杠由所述橫向動力機構提供動力,所述橫向第二滾珠絲杠通過所述聯(lián)軸器在所述橫向第一滾珠絲杠的帶動下與所述橫向第一滾珠絲杠同步運動,所述兩根移送桿分別通過設于所述移送桿與所述橫向第一滾珠絲杠及所述橫向第二滾珠絲杠之間的橫向推板與所述橫向第一滾珠絲杠、所述橫向第二滾珠絲杠連接,并在所述橫向第一滾珠絲杠、所述橫向第二滾珠絲杠的帶動下完成夾持動作或打開動作。
優(yōu)選地,所述縱向動力機構包括縱向滾珠絲杠以及縱向推板,所述縱向滾珠絲杠固定于所述機架并由所述縱向動力機構提供動力,所述縱向推板與所述縱向滾珠絲杠固定并在其帶動下縱向移動,所述兩根移送桿固定于所述推送板背離所述縱向滾珠絲杠的一面并在其帶動下縱向移動。
優(yōu)選地,還包括縱向第一滑軌、縱向第一滑塊、橫向第一滑軌、以及橫向第一滑塊,所述縱向第一滑軌固定于所述機架朝向所述縱向推板的一側,所述縱向第一滑塊固定于所述縱向推板朝向所述縱向第一滑軌的一側,所述橫向第一滑軌固定于所述機架朝向所橫向推板的一側,所述橫向第一滑塊固定于所述橫向推板朝向所述橫向第一滑軌的一側。
優(yōu)選地,還包括橫向第二滑軌、橫向第二滑塊、縱向第二滑軌、以及縱向第二滑塊,所述橫向第二滑軌設于所述縱向推板背離所述縱向第一滑軌的一側,所述橫向第二滑塊設于所述橫向第二滑軌上并與所述移送桿的一端固定連接,所述縱向第二滑軌設于所述移送桿面向所述橫向第一滾珠絲杠及所述橫向第二滾珠絲杠的一側,所述縱向第二滑塊設于所述橫向推板背離所述橫向第一滑軌的一側。
優(yōu)選地,所述橫向動力機構包括橫向電機及橫向同步機構,所述橫向同步機構一端與所述橫向電機連接,另一端連接于所述橫向第一滾珠絲杠。
優(yōu)選地,所述縱向動力機構包括縱向電機及縱向同步機構,所述所述縱向同步機構一端與所述縱向電機連接,另一端連接于所述縱向滾珠絲杠。
一種沖壓設備,包括沖壓機主體,還包括位于沖壓機上料側和/或下料側的雙桿夾持推送裝置,所述推送裝置用于給所述沖壓機主體送料。
一種采用雙桿夾持推送設備的送料方法,該方法是采用同一個橫向動力機構帶動具有二段旋向相反的螺紋的雙螺桿,將二根移送桿同步夾緊或松開,并以同一縱向驅動機構帶動二個移送桿往復運動,實現(xiàn)工件的送料;其中,被移送的工件夾緊在二個移送桿之間;其中,工件的送料起始位近于設有縱向驅動機構的一端,工件的送料停止位遠離設有縱向驅動機構的一端。
優(yōu)選地,其中的兩根移送桿朝遠離設有縱向驅動機構的一端延伸,并設有兩組用于夾持工件的工件夾具,包括用于工件下料移送的下料夾具和用于工件上料移送的上料夾具;其中的上料夾具在上料起始位與上料停止位之間往復移動,下料夾具在下料起始位與下料停止位之間往復運動,所述的上料停止位、下料起始位與工件的加工工位重合。
由此方案可知,雙桿夾持推送設備將推送和夾持功能集合于一體,提高了機械一體化程度,方便操作。使用雙桿夾持推送設備送料的沖壓設備為沖壓設的備送料提出了一種新的設計方案。雙桿夾持推送的送料方法,中間不需要單獨地增設夾持機械操作步驟,提高了自動化程度,降低了人工成本。
上述說明僅是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發(fā)明的技術手段,而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并且為了讓本發(fā)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能夠更明顯易懂,以下特舉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
附圖說明
圖1是雙桿夾持推送裝置的立體圖。
圖2是雙桿夾持推送裝置的俯視圖。
圖3是雙桿夾持推送裝置另一實施例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描述。
如圖1所示,雙桿夾持推送裝置1包括機架10、橫向動力機構20、縱向動力機構30、移送桿40。橫向動力機構20、縱向動力機構30固定于機架10上,移送桿40設于機架10的一側。
機架10包括第一腔101、第二腔102??v向動力機構30收容于第一腔101內、橫向動力機構20收容于第二腔102內。第一腔101靠近移送桿40的一端設一對互相平行的縱向第一滑軌1011??v向第一滑軌1011的方向與移送桿40的方向平行。第二腔102靠近移送桿40的一端設一對互相平行的橫向第一滑軌1021。橫向第一滑軌1021的方向與移送桿40的方向垂直。
橫向動力機構20收容于第二腔102內。橫向動力機構20包括橫向電機201、橫向同步機構202、橫向第一滾珠絲杠203、橫向第二滾珠絲杠204、橫向推板205、以及聯(lián)軸器206。橫向電機201固定于第二腔102內,橫向同步機構202一端與橫向電機201的輸出軸連接,另一端與橫向第一滾珠絲杠 203連接。橫向第一滾珠絲杠203固定于第二腔102的一個側壁上,橫向第二滾珠絲杠204固定于第二腔102相對的另一側壁。橫向第一滾珠絲杠203、橫向第二滾珠絲杠204與橫向第一滑軌1021方向平行。橫向第一滾珠絲杠203與橫向第二滾珠絲杠204旋向相反、螺距相同且通過聯(lián)軸器206連接。橫向推板205分別與橫向第一滾珠絲杠203及橫向第二滾珠絲杠204固定連接,橫向推板205朝向橫向第一滑軌1021的一側設橫向第一滑塊2051,橫向推板205朝向移送桿40的一側設縱向第二滑塊2052。橫向同步機構202包括橫向主動輪2021、橫向同步帶2022、以及橫向從動輪2023。橫向主動輪2021套于橫向電機201的輸出軸上,橫向從動輪2023與橫向第一滾珠絲杠203的一端可轉動地固定連接。當橫向電機201啟動時,橫向第一滾珠絲杠203通過橫向同步機構202在橫向電機201的帶動下轉動,橫向第二滾珠絲杠204通過聯(lián)軸器206與橫向第一滾珠絲杠203聯(lián)動,從而使橫向推板205帶動移送桿40沿橫向第一滑軌1021方向移動完成夾持或打開動作。
縱向動力機構30收容于第一腔101內。縱向動力機構30包括縱向電機301、縱向同步機構302、縱向滾珠絲杠303、以及縱向推板304??v向電機301固定于第一腔101內,縱向同步機構302一端與縱向電機301的輸出軸連接,另一端與縱向滾珠絲杠303連接??v向滾珠絲杠303固定于第一腔101內并與縱向第一滑軌1011平行。縱向推板304與縱向滾珠絲杠303固定連接,縱向推板304朝向縱向第一滑軌1011的一側設縱向第一滑塊3041,縱向推板304背離縱向第一滑軌1011的一側設橫向第二滑軌3042??v向同步機構302包括縱向主動輪3021、縱向同步帶3022、以及縱向從動輪3023??v向主動輪3021套于縱向電機301的輸出軸上,縱向從動輪3023與縱向滾珠絲杠303 的一端可轉動地固定連接。當縱向電機301啟動時,縱向滾珠絲杠303在縱向同步機構302的帶動下轉動,從而使縱向推板304帶動移送桿40沿縱向第一滑軌1011縱向移動。
移送桿40為兩根互相平行的桿,移送桿40朝向縱向推板304的一端設橫向第二滑塊401,橫向第二滑塊401可在橫向第二滑軌3042上滑動。移送桿40朝向縱向第二滑塊2052的一側設縱向第二滑軌402,移送桿40可通過縱向第二滑軌402在縱向第二滑塊2052上滑動。移送桿40遠離縱向推板的一端伸出機架10外。
一種沖壓設備,包括沖壓機主體,以及位于沖壓機主體上料端和/或下料端的雙桿夾持推送設備1,雙桿夾持推送設備1用于給所述沖壓機主體送料。
一種采用雙桿夾持推送設備的送料方法,該方法是采用同一個橫向動力機構帶動具有二段旋向相反的螺紋的雙螺桿,將二根移送桿同步夾緊或松開,并以同一縱向驅動機構帶動二個移送桿往復運動,實現(xiàn)工件的送料;其中,被移送的工件夾緊在二個移送桿之間;其中,工件的送料起始位近于設有縱向驅動機構的一端,工件的送料停止位遠離設有縱向驅動機構的一端。
如圖3所示,兩根移送桿40朝遠離設有縱向驅動機構的一端延伸,并設有兩組用于夾持工件的工件夾具403、404。工件夾具403用于工件下料移送,工件夾具404用于工件上料移送。上料夾具404在上料起始位與上料停止位之間往復移動,下料夾具403在下料起始位與下料停止位之間往復運動。上料停止位、下料起始位與工件的加工工位重合。
雙桿夾持推送設備將推送和夾持功能集合于一體,提高了機械一體化程度,方便操作。本發(fā)明進一步提出了使用雙桿夾持推送設備送料的沖壓設備,為沖壓設的備送料提出了一種新的設計方案。本發(fā)明還進一步提出了雙桿夾持推送的送料方法,中間不需要增設夾持機械,提高了自動化程度,降低了人工成本。
其它實施例中,縱向動力機構和橫向動力機構也可以采用氣缸或油缸之類的結構。
以上是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視為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