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合鉆頭刀具后角修磨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組合鉆頭刀具后角修磨裝置,特別是涉及刀具后角修磨的修磨裝置,屬于磨削領域。本實用新型包括:電機、軸,軸通過軸承固定安裝于機座上,軸一端裝有彈性夾套及鎖緊螺母,另一端固定安裝分度盤,分度盤上設有分度孔,機座上設有能使插銷插入的插銷定位孔,電機的輸出軸上裝有砂輪。本實用新型具備有軌橫向移動和定向縱向推拉磨削手動功能,能夠實現(xiàn)X、Y、Z三軸移動對刀的磨削,使磨齒分度功能和裝夾刀具系列化,適用于多種直徑組合鉆頭后角修磨,夾套更換方便,解決了手工修磨合格率低、再利用率低的問題,同時解決了通用設備修磨效率低和成本高等問題。
【專利說明】組合鉆頭刀具后角修磨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組合鉆頭刀具后角修磨裝置,特別是涉及刀具后角修磨的修磨裝置,屬于磨削領域。
【背景技術】
[0002]刀具磨損后的后角修磨通常有兩種手段,一是手工修磨,靠人為控制角度進行磨削;二是在通用工具磨床上修磨。
[0003]1、手工修磨,人為控制角度修磨,控制難度大,每個齒的后角一致性差、偏差較大,甚至修磨報廢,影響再次使用零件的加工質量。修磨效率低、合格率低,不能滿足刀具大批量使用的要求。
[0004]2、在通用工具磨床上修磨,裝夾、找正操作繁瑣,由于工作臺平面到砂輪中心高是一定的,對于不同直徑的刀具,均需調整中心高,而且每磨一個齒,需重新裝夾,調整角度、對刀時均需打表確認,效率低,在油田等領域鉆探用量、返修量大的情況下,遠遠不能滿足實際需求。
【發(fā)明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是:能夠實現(xiàn)刀具修磨后角的一致性、高效,能夠實現(xiàn)X、Y、Z三軸移動對刀的磨削,裝夾操作簡單,提高了修磨效率,改善了大批量修磨不能滿足需求的困境;達到了修磨后再使用的技術要求,降低了成本。
[0006]技術解決方案
[0007]本實用新型包括:電機、軸,刀具安裝軸通過軸承固定安裝于機座上,軸一端裝有彈性夾套及鎖緊螺母,另一端固定安裝分度盤,分度盤上設有分度孔,機座上設有能使插銷插入的定位孔,電機的輸出軸上裝有砂輪。
[0008]進一步:將軸與軸承內套固定連接,軸承外圈固定于機座上,使軸能夠旋轉,解決刀具分齒進行磨削的問題。
[0009]進一步:機座底部固定安裝有滑板,滑板底部安裝有滑道,滑道由四個滾輪組成,每兩個一排組成滑道;滾道座上面中部設有導向鍵,滑道能夠沿導向鍵滑動。
[0010]進一步:滾道座上部兩側安裝有滾道架,滾柱通過滾道架安裝在滾道座上,滾道架將滾柱均勻分隔放置,滾道壓蓋與滾道架固定連接,使每個滾柱在固定位置回轉,從而減小滑板在滾柱上滑動阻力。
[0011]進一步:滾道座兩側固定安裝限位板,限位板上開有限位槽,限位板上的限位銷穿過限位槽固定連接于滑板兩側,滑板按限位槽行程運動,保證刀具每個齒后角面都能夠完全磨削。
[0012]進一步:滾道座與橫向移動托板固定連接,橫向移動托板與橫向絲母固定連接,橫向絲母與橫向絲杠采用螺旋傳動,橫向絲杠通過絲杠支座、軸承組安裝在本體機座上,橫向移動托板以上部分能夠隨橫向絲母在橫向絲杠上橫向移動,保證刀具到達磨削位置。[0013]進一步:橫向移動托板底部兩側分別安裝有導向塊,導向塊在橫向導軌38導向槽內滑動,橫向導軌固定安裝在本體機座上。使刀具能夠實現(xiàn)定向移動。
[0014]為了防止絲杠反轉,橫向絲杠一端連接手柄,另一端裝有鎖緊塊,鎖緊塊通過鎖緊銷將橫向絲杠鎖緊,鎖緊銷安裝在本體機座上。
[0015]所述機座與滑板裝配時安裝角10°,等于刀具后角角度。
[0016]進一步:電機固定安裝于托板上,托板與縱向絲母連接,縱向絲母與縱向絲杠采用螺旋傳動,托板能隨縱向絲母沿縱向絲杠上下移動,縱向絲杠與本體機座通過下軸承座、調心軸承連接。
[0017]為方便操作,縱向絲杠上固定安裝有第一錐齒輪,第一錐齒輪與第二錐齒輪嚙合,第二錐齒輪輸出軸上設有操縱手柄。
[0018]所述第二錐齒輪的輸出軸通過圓錐滾子軸承、軸承套固定安裝于本體機座上。
[0019]本實用新型包括刀具裝夾后橫向移動、縱向移動的調整及砂輪升降三部分,能夠實現(xiàn)X、Y、Z三軸移動,完成對刀具的修磨。機械傳動分電動與手動兩種,含三個直線運動和一個回轉運動,直線運動由手動驅動完成,即兩個直接手動驅動完成和一個齒輪傳動副聯(lián)動完成;回轉運動由電機驅動。針對使用環(huán)境、人員條件等特點,直線運動采用了專用絲杠絲母機構和有限位定向滾道,具有對刀、修磨功能,保證了刀具后角修磨角度的準確性與一致性。該裝置能夠完全替代手工修磨,解決了刀具后角修磨偏差大、可修磨次數(shù)少等問題,提高了磨削效率,延長了刀具使用壽命。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0]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原理圖;
[0021]圖2為砂輪與刀具相對位置示意圖;
[0022]圖3為本實用新型滾道安裝結構示意圖;
[0023]圖4為圖3的俯視圖;
[0024]圖5為本實用新型滾道與滑道安裝結構示意圖;
[0025]圖6為圖5的右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6]實施例1
[0027]本實用新型包括:電機7、軸16,軸16通過軸承17固定安裝于機座18上,軸16的一端裝有彈性夾套15及鎖緊螺母14,夾套15內孔與待磨刀具8的刀柄配裝,另一端固定安裝分度盤20,分度盤上設有分度孔,插銷19通過分度盤的分度孔插入機座18的定位孔中;電機7的輸出軸9上裝有砂輪安裝套10,通過螺母12固定于輸出軸9上,砂輪13通過夾緊螺母11固定于安裝套10上;所述軸16與軸承17的內套固定連接,軸承外圈固定于機座18上,使軸16能夠回轉,解決刀具分齒磨削的問題。電機7固定安裝于托板6上,托板6與縱向絲母5固定連接,縱向絲母5與縱向絲杠2采用螺旋傳動,托板6能沿縱向絲杠2上下移動,縱向絲杠2與本體機座I通過下軸承座43、調心軸承40連接。為方便操作,縱向絲杠2上固定安裝有第一錐齒輪4,第一錐齒輪4與第二錐齒輪3嚙合,第二錐齒輪3輸出軸35上設有操縱手柄33。所述第二錐齒輪3的輸出軸35通過圓錐滾子軸承34、軸承套44固定安裝于本體機座I上。
[0028]為了實現(xiàn)定向、限位移動,在機座18底部固定安裝有滑板41,所述機座18與滑板41裝配時安裝角10°,滑板41底部安裝有滑道31,滑道31置于滾道座24導向鍵32兩側,導向鍵32固定安裝與滾道座24上,滑道31能夠沿導向鍵32移動;操作桿42固定安裝與滑板41前面,推拉操作桿42使機座18與滑板41的組合體能在滑道上定向移動;所述滾道座24上部對稱安裝有滾道架23,滾柱21通過滾道架23固定安裝在滾道座24上,滾道架23將滾柱21均勻分隔,滾道壓蓋23-1與滾道架23固定連接,使每個滾柱21在固定位置回轉,減少滑板41在滾柱21上滑動阻力。所述滾道座24兩側固定安裝限位板22,限位板22上開有限位槽,限位板22上的限位銷22-1穿過限位槽固定連接于滑板41兩側,滑板41按限位槽行程運動,保證刀具每個齒后角面都能夠完全磨削。
[0029]本實用新型滾道座24與橫向移動托板25固定連接,橫向移動托板25與橫向絲母30固定連接,橫向絲母30與橫向絲杠29采用螺旋傳動,橫向絲杠29通過絲杠支架26、軸承組件28安裝在本體機座I上,托板25以上部分能夠隨橫向絲母30在橫向絲杠29上橫向移動,保證待磨刀具8到達磨削位置;所述橫向移動托板25底部兩側分別安裝有導向塊39,導向塊39在橫向導軌38的導向槽內滑動,橫向導軌38固定安裝在本體機座I上,使待磨刀具8能夠實現(xiàn)定向移動;為了防止絲杠反轉,橫向絲杠29 —端連接手柄27,另一端裝有鎖緊塊37,鎖緊塊37通過鎖緊銷36鎖緊絲杠,鎖緊銷36安裝在本體機座I上。
[0030]工作過程如下:
[0031]首先將插銷19通過分度盤20分度孔插入機座18上的插銷定位孔中,此時軸16保持不轉動,彈性夾套15保持不轉動,再將待磨刀具8刀柄部分插入彈性夾套15內孔后,將螺母14預緊保持刀具掉不下來即可,順時針搖動手柄27帶動橫向絲杠29旋轉,橫向絲母30在橫向絲杠29上移動從而帶動托板25移動,即待磨刀具8向砂輪13方向移動,當待磨刀具后角面與砂輪13端面接觸時,推動鎖緊銷36使其斜面與橫向絲杠29上鎖緊塊37的斜面貼緊,橫向絲杠29鎖緊,橫向移動完成。搖動操縱手柄33帶動第二錐齒輪3輸出軸35轉動,通過第一錐齒輪4與第二錐齒輪3嚙合傳動,使縱向絲杠2旋轉,縱向絲母5沿縱向絲杠2移動,即電機7隨著電機托板6上下移動,從而可根據(jù)修磨面大小調整砂輪高度,高度調整合適,鎖緊螺母14,開始修磨,接通電源,電機7工作,砂輪13旋轉,推拉操作桿42,操作桿42帶動滑板41在滾柱21往復滑動,達到磨削后角面。完成一個齒的修磨后,逆時針搖動手柄27,刀具推出磨削狀態(tài),拔出插銷19,轉動分度盤20,到下一個齒的位置,再插入插銷19,重復上一個齒操作動作,以此類推,修磨完成所有齒。逆時針搖動手柄27,橫向移動托板25沿導軌38退出磨削位置,關掉電源,砂輪停止轉動。
[0032]本實用新型彌補了刀具手工磨削和通用設備修磨的不足,提高了修磨效率,提高了刀具后角一致性,延長了使用壽命。該裝置體積小,重量輕,結構簡單,制造成本低,不受場地限制,尤其有利于流動作業(yè)及刀具磨損快需反復修磨量大情況使用。
【權利要求】
1.組合鉆頭刀具后角修磨裝置,包括:電機(7)、軸(16),其特征在于,軸(16)通過軸承(17)固定安裝于機座(18)上,軸(16)—端裝有彈性夾套(15)及鎖緊螺母(14),另一端固定安裝分度盤(20),分度盤(20)上設有分度孔,機座(18)上設有能使插銷(19)插入的定位孔,電機(7)的輸出軸(9)上裝有砂輪(13)。
2.根據(jù)權利I所述組合鉆頭刀具后角修磨裝置,其特征在于,刀具安裝軸(16)與軸承(17 )的內套固定連接,軸承外圈固定于機座(18 )上。
3.根據(jù)權利I或2所述組合鉆頭刀具后角修磨裝置,其特征在于,機座(18)底部固定安裝有滑板(41),滑板(41)底部的滑道(31)置于滾道座(24)上導向鍵(32)兩側,機座(18)與滑板(41)的組合體能沿滑道定向移動;滾道座(24)上面對稱裝有滾道架(23),滾道架(23)上裝有滾柱(21)。
4.根據(jù)權利3所述組合鉆頭刀具后角修磨裝置,其特征在于,滾道座(24)兩側固定安裝限位板(22),限位板(22)上開有限位槽,限位板(22)上的限位銷(22-1)穿過限位槽固定連接于滑板(41)兩側,滑板(41)按限位槽行程運動。
5.根據(jù)權利4所述組合鉆頭刀具后角修磨裝置,其特征在于,滾道座(24)與橫向移動托板(25)固定連接,橫向移動托板(25)與橫向絲母(30)固定連接,橫向絲母(30)與橫向絲杠(29 )采用螺旋傳動,橫向絲杠(29 )通過絲杠支座(26 )、軸承組件(28 )安裝在本體機座(I)上,托板(25 )以上部分能夠隨橫向絲母(30 )在橫向絲杠(29 )上橫向移動。
6.根據(jù)權利5所述組合鉆頭刀具后角修磨裝置,其特征在于,托板(25)底部兩側分別安裝有導向塊(39),導向塊(39)在橫向導軌(38)導軌槽內滑動,橫向導軌(38)固定安裝在本體機座(I)上,使刀具能夠實現(xiàn)定向移動。
7.根據(jù)權利5所述組合鉆頭刀具后角修磨裝置,其特征在于,橫向絲杠(29)—端連接手柄(27),另一端裝有鎖緊塊(37),鎖緊塊(37)通過鎖緊銷(36)將絲杠(29)鎖緊,鎖緊銷(36 )安裝在本體機座(I)上。
8.根據(jù)權利1、5或6所述組合鉆頭刀具后角修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機座(18)與滑板(41)裝配時安裝角為10°,等于刀具后角角度。
9.根據(jù)權利I所述組合鉆頭刀具后角修磨裝置,其特征在于,電機(7)固定安裝于托板(6)上,托板(6)與縱向絲母(5)連接,縱向絲母(5)與縱向絲杠(2)采用螺旋傳動,托板(6 )能沿縱向絲杠(2 )上下移動,縱向絲杠(2 )與本體機座(I)通過下軸承座(43 )、調心軸承(40)連接。
10.根據(jù)權利9所述組合鉆頭刀具后角修磨裝置,其特征在于,縱向絲杠(2)上固定安裝有第一錐齒輪(4),第一錐齒輪(4)與第二錐齒輪(3)嚙合,第二錐齒輪(3)輸出軸上(35)設有操縱手柄(33)。
11.根據(jù)權利10所述組合鉆頭刀具后角修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錐齒輪(3)的輸出軸(35)通過圓錐滾子軸承(34)、軸承套(44)安裝于本體機座(I)上。
【文檔編號】B24B3/24GK203696620SQ201320848657
【公開日】2014年7月9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20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9月2日
【發(fā)明者】任桂娟, 陳 峰, 張奇志, 華金虎, 萬飛, 林安欣, 祁鵬程, 劉月紅, 郭元, 王亞賢, 祁豪, 劉艷敏, 李娟 , 張彥波, 樊彥良, 張文兵, 宇忻, 李增勛, 馮德強 申請人:內蒙古北方重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