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鏡片加工設備技術領域,特指一種鏡片磨邊倒角機。
背景技術:
現有的全框眼鏡片周向側壁用于與眼鏡框嵌合的凸棱通常是設置在眼鏡內外表面之間,這種安裝方式在高度數眼鏡中弊端凸顯。由于高度數眼鏡片厚度較厚,此種安裝方式易導致眼鏡片外表面凸出于眼鏡框,不僅造型難看,棱鏡效果明顯,而且降低了視野廣度。
最近興起的一種新式眼鏡片采用另一種結構克服了上述缺陷,其凸棱與眼鏡片外表面齊平,在扣合眼鏡框架時,能使得眼鏡片外表面與眼鏡框架之間平整過渡,改善了較厚眼鏡片帶來的鏡片外凸,造型難看的問題。但是由于該種鏡片市場保有量較低,現在仍沒有針對該種鏡片的加工設備,因此導致該類型的眼鏡價格虛高,影響了市場的推廣。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鏡片磨邊倒角機,針對該種特殊結構的鏡片,實現了快速方便的加工,降低了該種鏡片的生產成本。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鏡片磨邊倒角機,包括機架,機架上設有夾緊鏡片并帶動鏡片旋轉的夾持組件,所述機架上設有磨片槽,磨片槽內設有圓臺形砂輪磨刀;所述夾持組件通過銷軸轉動連接在機架上,并可帶動鏡片翻轉至磨片槽上方;
砂輪磨刀由設置在機架內的電機帶動旋轉,砂輪磨刀的轉軸傾斜設置,轉軸的頭部固定在砂輪磨刀的底面,尾部斜向下伸入磨片槽側壁并傳動連接電機;所述砂輪磨刀的側面靠近砂輪磨刀頂面處設有一圈環(huán)形槽,砂輪磨刀的側面形成兩個工作區(qū),一個為環(huán)形槽形成的倒角區(qū),另一個為位于環(huán)形槽與砂輪磨刀底面之間的磨邊區(qū);所述夾持組件與銷軸軸向滑移配合,以使得鏡片在兩個工作區(qū)切換,機架上設有定位夾持組件在銷軸上滑移位置的定位組件。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具有初步輪廓的眼鏡片毛坯夾在夾持組件上,再通過夾持組件翻轉至磨片槽上方,通過夾持組件移動眼鏡片在砂輪磨刀上的相對位置,使眼鏡片先移動至磨邊區(qū)進行磨邊作業(yè);此時,眼鏡片的外輪廓面部分露出砂輪磨刀的側面,部分與砂輪磨刀的側面貼合,定位組件對眼鏡片在砂輪磨刀側面露出量進行控制并定位;隨著砂輪磨刀與眼鏡片的相對轉動,眼鏡片與砂輪磨刀貼合部位逐漸被磨削,露出砂輪磨刀側面的部分則得以保留,并最終形成眼鏡片外周面上,用于卡在眼鏡框架上的環(huán)形凸棱;在砂輪磨刀對眼鏡片磨削到設定深度后,將眼鏡片移動至倒角區(qū),對環(huán)形凸棱進行倒角作業(yè),取出毛刺和尖角。
優(yōu)選的,所述夾持組件包括擺動架和一對夾緊軸,擺動架尾部軸向滑移配合在銷軸上,擺動架設有設有U型槽口,夾緊軸設置在槽口內,鏡片被夾持在夾緊軸的端面之間;其中一根夾緊軸傳動連接設置在擺動架內的電機,另一根夾緊軸可軸向位移以夾緊鏡片并且頭部設有轉動盤。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該結構夾持鏡片方便,通用性好,也是市場上常用對眼鏡片加工時的夾持方式;當然對眼鏡片的夾持并不僅僅局限于上述一種方式,如采用吸盤結構,或者在鏡片兩側設置多根夾持軸等。
優(yōu)選的,所述定位組件包括定位架和一對夾臂,定位架尾部轉動連接在砂輪磨刀與夾持組件之間的機架上,機架上設有用于定位架頭部抵靠的升降臺,定位架中部設有供砂輪磨刀露出的開口,開口在砂輪磨刀底面?zhèn)仍O有限位罩;夾臂鉸接在定位架上表面,夾臂頭部分別設有滾輪,滾輪位于開口兩側,夾臂尾部之間設有限位旋鈕,限位旋鈕周向側壁設有限位凸塊;夾臂之間設有拉緊彈簧,拉緊彈簧一端連接在砂輪磨刀頂面?zhèn)鹊膴A臂頭部附近,拉緊彈簧另一端連接在砂輪磨刀底面?zhèn)鹊膴A臂尾部附近。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此處的定位組件不僅對眼鏡片在砂輪磨刀上的軸向位置進行定位,而且通過限位罩與升降臺的配合,可以控制眼鏡片在砂輪磨刀上的磨削深度;升降臺與機架可以螺紋連接,通過轉動升降臺改變定位架與砂輪磨刀的間距;眼鏡片在磨削時,隨著磨削深度的變大,露出部位的凸棱會逐漸靠近限位罩表面,實現限位功能;滾輪與限位旋鈕則對眼鏡片的軸向進行定位,砂輪磨刀底面?zhèn)鹊膴A臂在尾部設有拉緊彈簧和限位旋鈕,限位旋鈕將限位凸塊轉動至抵觸該夾臂,此時拉緊彈簧拉緊力使得夾臂抵緊在該限位凸塊上,繼續(xù)轉動限位旋鈕,則限位凸塊推動該夾臂繞自身鉸接點轉動,使得頭部的滾輪得以抵觸在眼鏡片的外凸面上,起到靠山的作用;另一處夾臂的頭部受到拉緊彈簧彈力的作用,繞自身鉸接點轉動,使得頭部的滾輪得以抵觸在眼鏡片的內凹面上;因此可以看出,該對夾臂頭部滾輪貼合在眼鏡片側面的驅動件是不一樣的,眼鏡片內凹面上的滾輪是依靠拉緊彈簧的作用,眼鏡片外凸面上的滾輪是依靠限位旋鈕的作用。
優(yōu)選的,所述夾臂頭部轉動設有角度架,所述角度架鉸接在夾臂頭部,所述滾輪轉動連接在角度架頭部,角度架與夾臂之間設有預緊彈簧,預緊彈簧內穿設有角度調節(jié)桿,角度調節(jié)桿與夾臂螺紋連接,通過旋轉角度調節(jié)桿實現對滾輪位置的微調。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角度調節(jié)桿可以調節(jié)角度架與夾臂之間的夾角實現滾輪位置的微調,同時,這里的預緊彈簧還能起到緩沖的作用,由于隨著鏡片的轉動滾輪接觸的鏡片側面厚度不是一致的,因此使得滾動與夾臂之間形成一個彈性連接,尤其是抵觸在鏡片凸面?zhèn)鹊臐L輪,由于其連接的是依靠限位旋鈕擺動的夾臂,限位旋鈕與夾臂之間是硬接觸,導致夾臂沒有活動能力,不設置這種結構易導致滾輪或者鏡片凸面磨損;這種緩沖結構也可以設置在限位旋鈕上,如在限位旋鈕上安裝一個扭簧。
優(yōu)選的,所述擺動架一側設有與夾緊軸連接的夾緊旋鈕,一側設有配重桿,配重桿上滑移連接有配重塊。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配重塊可以對鏡片在砂輪磨刀上施加一定的壓緊力,提高砂輪磨刀對眼鏡片的磨削速度。
優(yōu)選的,所述夾緊軸之間設有橡膠墊,橡膠墊表面設有防滑紋。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提升夾緊軸與眼鏡片的靜摩擦力以及保護鏡片表面。
優(yōu)選的,所述砂輪磨刀側面最高處的母線為水平線。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磨削出來的鏡片外周面輪廓平整好看。
優(yōu)選的,所述環(huán)形槽的截面為圓弧形。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得以加工出較為圓潤的圓角。
優(yōu)選的,所述磨片槽在砂輪磨刀下方兩側設有擋板。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限制了磨削產生的粉塵四處飛濺。
優(yōu)選的,所述磨片槽在一個角上設有漏水孔,漏水孔周圍圍置有一圈擋臺。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冷卻液與磨削廢料得以初步分離。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立體結構圖一;
圖2是本發(fā)明的立體結構圖二;
圖3是本發(fā)明的俯視圖;
圖4是本發(fā)明的正視圖;
圖5是本發(fā)明眼鏡片的加工狀態(tài)一;
圖6是本發(fā)明眼鏡片的加工狀態(tài)二。
附圖標記:1、機架;2、磨片槽;3、擺動架;4、夾緊旋鈕;5、夾緊軸;6、轉動盤;7、橡膠墊;8、配重桿;9、配重塊;10、定位架;11、升降臺;12、砂輪磨刀;12a、倒角區(qū);12b、磨邊區(qū);13、滾輪;14、角度架;15、夾臂;16、限位旋鈕;16a、限位凸塊;17、轉軸;18、擋板;19、擋罩;20、拉緊彈簧;21、預緊彈簧;22、角度調節(jié)桿;23、漏水孔;24、擋臺;25、限位罩。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以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描述,參見圖1-6:
一種鏡片磨邊倒角機,包括機架1,機架1上設有夾緊鏡片并帶動鏡片旋轉的夾持組件,所述機架1上設有磨片槽2,磨片槽2內設有圓臺形砂輪磨刀12;所述夾持組件通過銷軸轉動連接在機架1上,并可帶動鏡片翻轉至磨片槽2上方;砂輪磨刀12由設置在機架1內的電機帶動旋轉,砂輪磨刀12的轉軸17傾斜設置,轉軸17的頭部固定在砂輪磨刀12的底面,尾部斜向下伸入磨片槽2側壁并傳動連接電機;結合圖5和圖6,所述砂輪磨刀12的側面靠近砂輪磨刀12頂面處設有一圈環(huán)形槽,砂輪磨刀12的側面形成兩個工作區(qū),一個為環(huán)形槽形成的倒角區(qū)12a,另一個為位于環(huán)形槽與砂輪磨刀12底面之間的磨邊區(qū)12b;所述夾持組件與銷軸軸向滑移配合,以使得鏡片在兩個工作區(qū)切換,機架1上設有定位夾持組件在銷軸上滑移位置的定位組件。
如此設置,具有初步輪廓的眼鏡片毛坯夾在夾持組件上,再通過夾持組件翻轉至磨片槽2上方,通過夾持組件移動眼鏡片在砂輪磨刀12上的相對位置,使眼鏡片先移動至磨邊區(qū)12b進行磨邊作業(yè);此時,眼鏡片的外輪廓面部分露出砂輪磨刀12的側面,部分與砂輪磨刀12的側面貼合,定位組件對眼鏡片在砂輪磨刀12側面露出量進行控制并定位;隨著砂輪磨刀12與眼鏡片的相對轉動,眼鏡片與砂輪磨刀12貼合部位逐漸被磨削,露出砂輪磨刀12側面的部分則得以保留,并最終形成眼鏡片外周面上,用于卡在眼鏡框架上的環(huán)形凸棱;在砂輪磨刀12對眼鏡片磨削到設定深度后,將眼鏡片移動至倒角區(qū)12a,對環(huán)形凸棱進行倒角作業(yè),取出毛刺和尖角。
結合圖1、圖2和圖3,所述夾持組件包括擺動架3和一對夾緊軸5,擺動架3尾部軸向滑移配合在銷軸上,擺動架3設有設有U型槽口,夾緊軸5設置在槽口內,鏡片被夾持在夾緊軸5的端面之間;其中一根夾緊軸5傳動連接設置在擺動架3內的電機,另一根夾緊軸5可軸向位移以夾緊鏡片并且頭部設有轉動盤6。如此設置,該結構夾持鏡片方便,通用性好,也是市場上常用對眼鏡片加工時的夾持方式;當然對眼鏡片的夾持并不僅僅局限于上述一種方式,如采用吸盤結構,或者在鏡片兩側設置多根夾持軸等。
結合圖3和圖4,所述定位組件包括定位架10和一對夾臂15,定位架10尾部轉動連接在砂輪磨刀12與夾持組件之間的機架1上,機架1上設有用于定位架10頭部抵靠的升降臺11,定位架10中部設有供砂輪磨刀12露出的開口,開口在砂輪磨刀12底面?zhèn)仍O有限位罩25;夾臂15鉸接在定位架10上表面,夾臂15頭部分別設有滾輪13,滾輪13位于開口兩側,夾臂15尾部之間設有限位旋鈕16,限位旋鈕16周向側壁設有限位凸塊16a;夾臂15之間設有拉緊彈簧20,拉緊彈簧20一端連接在砂輪磨刀12頂面?zhèn)鹊膴A臂15頭部附近,拉緊彈簧20另一端連接在砂輪磨刀12底面?zhèn)鹊膴A臂15尾部附近。如此設置,此處的定位組件不僅對眼鏡片在砂輪磨刀12上的軸向位置進行定位,而且通過限位罩25與升降臺11的配合,可以控制眼鏡片在砂輪磨刀12上的磨削深度;升降臺11與機架1可以螺紋連接,通過轉動升降臺11改變定位架10與砂輪磨刀12的間距;眼鏡片在磨削時,隨著磨削深度的變大,露出部位的凸棱會逐漸靠近限位罩25表面,實現限位功能;滾輪13與限位旋鈕16則對眼鏡片的軸向進行定位,砂輪磨刀12底面?zhèn)鹊膴A臂15在尾部設有拉緊彈簧20和限位旋鈕16,限位旋鈕16將限位凸塊16a轉動至抵觸該夾臂15,此時拉緊彈簧20拉緊力使得夾臂15抵緊在該限位凸塊16a上,繼續(xù)轉動限位旋鈕16,則限位凸塊16a推動該夾臂15繞自身鉸接點轉動,使得頭部的滾輪13得以抵觸在眼鏡片的外凸面上,起到靠山的作用;另一處夾臂15的頭部受到拉緊彈簧20彈力的作用,繞自身鉸接點轉動,使得頭部的滾輪13得以抵觸在眼鏡片的內凹面上;因此可以看出,該對夾臂15頭部滾輪13貼合在眼鏡片側面的驅動件是不一樣的,眼鏡片內凹面上的滾輪13是依靠拉緊彈簧20的作用,眼鏡片外凸面上的滾輪13是依靠限位旋鈕16的作用。
優(yōu)選的,所述夾臂15頭部轉動設有角度架14,所述角度架14鉸接在夾臂15頭部,所述滾輪13轉動連接在角度架14頭部,角度架14與夾臂15之間設有預緊彈簧21,預緊彈簧21內穿設有角度調節(jié)桿22,角度調節(jié)桿22與夾臂15螺紋連接,通過旋轉角度調節(jié)桿22實現對滾輪13位置的微調。
具體看圖3,角度調節(jié)桿22可以調節(jié)角度架14與夾臂15之間的夾角實現滾輪13位置的微調,同時,這里的預緊彈簧21還能起到緩沖的作用,由于隨著鏡片的轉動滾輪13接觸的鏡片側面厚度不是一致的,因此使得滾動與夾臂15之間形成一個彈性連接,尤其是抵觸在鏡片凸面?zhèn)鹊臐L輪13,由于其連接的是依靠限位旋鈕16擺動的夾臂15,限位旋鈕16與夾臂15之間是硬接觸,導致夾臂15沒有活動能力,不設置這種結構易導致滾輪13或者鏡片凸面磨損;這種緩沖結構也可以設置在限位旋鈕16上,如在限位旋鈕16上安裝一個扭簧。
其中,所述擺動架3一側設有與夾緊軸5連接的夾緊旋鈕4,一側設有配重桿8,配重桿8上滑移連接有配重塊9。配重塊9可以對鏡片在砂輪磨刀12上施加一定的壓緊力,提高砂輪磨刀12對眼鏡片的磨削速度。夾緊旋鈕4既可以采用螺紋連接的方式調節(jié)夾緊軸5的軸向位移,也可以通過套設彈簧通過軸向拉拔的方式操作。
優(yōu)選的,所述夾緊軸5之間設有橡膠墊7,橡膠墊7表面設有防滑紋。如此設置,提升夾緊軸5與眼鏡片的靜摩擦力以及保護鏡片表面。
優(yōu)選的,所述砂輪磨刀12側面最高處的母線為水平線。如此設置,磨削出來的鏡片外周面輪廓平整好看。
具體看圖5和圖6,所述環(huán)形槽的截面為圓弧形。如此設置,得以加工出較為圓潤的圓角。
具體看圖3,所述磨片槽2在砂輪磨刀12下方兩側設有擋板18。如此設置,限制了磨削產生的粉塵四處飛濺;在定位架10底面開口周圍同樣可以設置一圈擋罩19,與擋板18配合起到更好的防塵效果。
其中,所述磨片槽2在一個角上設有漏水孔23,漏水孔23周圍圍置有一圈擋臺24。如此設置,冷卻液與磨削廢料得以初步分離。
上述實施例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故:凡依本發(fā)明的結構、形狀、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均應涵蓋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