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利用甲醇水制備氫氣的系統(tǒng)及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氫氣制備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制備氫氣的系統(tǒng),尤其涉及一種利用甲醇水制備氫氣的系統(tǒng);同時,本發(fā)明還涉及一種利用甲醇水制備氫氣的方法。
背景技術:
在眾多的新能源中,氫能將會成為21世紀最理想的能源。這是因為,在燃燒相同重量的煤、汽油和氫氣的情況下,氫氣產生的能量最多,而且它燃燒的產物是水,沒有灰渣和廢氣,不會污染環(huán)境;而煤和石油燃燒生成的是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可分別產生溫室效應和酸雨。煤和石油的儲量是有限的,而氫主要存于水中,燃燒后唯一的產物也是水,可源源不斷地產生氫氣,永遠不會用完。 氫是一種無色的氣體。燃燒一克氫能釋放出142千焦爾的熱量,是汽油發(fā)熱量的3倍。氫的重量特別輕,它比汽油、天然氣、煤油都輕多了,因而攜帶、運送方便,是航天、航空等高速飛行交通工具最合適的燃料。氫在氧氣里能夠燃燒,氫氣火焰的溫度可高達2500°C,因而人們常用氫氣切割或者焊接鋼鐵材料。在大自然中,氫的分布很廣泛。水就是氫的大“倉庫”,其中含有11%的氫。泥土里約有I. 5%的氫;石油、煤炭、天然氣、動植物體內等都含有氫。氫的主體是以化合物水的形式存在的,而地球表面約70%為水所覆蓋,儲水量很大,因此可以說,氫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如果能用合適的方法從水中制取氫,那么氫也將是一種價格相當便宜的能源。氫的用途很廣,適用性強。它不僅能用作燃料,而且金屬氫化物具有化學能、熱能和機械能相互轉換的功能。例如,儲氫金屬具有吸氫放熱和吸熱放氫的本領,可將熱量儲存起來,作為房間內取暖和空調使用。氫作為氣體燃料,首先被應用在汽車上。1976年5月,美國研制出一種以氫作燃料的汽車;后來,日本也研制成功一種以液態(tài)氫為燃料的汽車;70年代末期,前聯(lián)邦德國的奔馳汽車公司已對氫氣進行了試驗,他們僅用了五千克氫,就使汽車行駛了 110公里。用氫作為汽車燃料,不僅干凈,在低溫下容易發(fā)動,而且對發(fā)動機的腐蝕作用小,可延長發(fā)動機的使用壽命。由于氫氣與空氣能夠均勻混合,完全可省去一般汽車上所用的汽化器,從而可簡化現(xiàn)有汽車的構造。更令人感興趣的是,只要在汽油中加入4%的氫氣。用它作為汽車發(fā)動機燃料,就可節(jié)油40 %,而且無需對汽油發(fā)動機作多大的改進。氫氣在一定壓力和溫度下很容易變成液體,因而將它用鐵罐車、公路拖車或者輪船運輸都很方便。液態(tài)的氫既可用作汽車、飛機的燃料,也可用作火箭、導彈的燃料。美國飛往月球的“阿波羅”號宇宙飛船和我國發(fā)射人造衛(wèi)星的長征運載火箭,都是用液態(tài)氫作燃料的。另外,使用氫一氫燃料電池還可以把氫能直接轉化成電能,使氫能的利用更為方便。目前,這種燃料電池已在宇宙飛船和潛水艇上得到使用,效果不錯。當然,由于成本較高,一時還難以普遍使用。
現(xiàn)在世界上氫的年產量約為3600萬噸,其中絕大部分是從石油、煤炭和天然氣中制取的,這就得消耗本來就很緊缺的礦物燃料;另有4%的氫是用電解水的方法制取的,但消耗的電能太多,很不劃算,因此,人們正在積極探索研究制氫新方法。而用甲醇、水重整制氫可減少化工生產中的能耗和降低成本,有望替代被稱為“電老虎”的“電解水制氫”的工藝,利用先進的甲醇蒸氣重整——變壓吸附技術制取純氫和富含CO2的混合氣體,經過進一步的后處理,可同時得到氫氣和二氧化碳氣。甲醇與水蒸氣在一定的溫度、壓力條件下通過催化劑,在催化劑的作用下,發(fā)生甲醇裂解反應和一氧化碳的變換反應,生成氫和二氧化碳,這是一個多組份、多反應的氣固催化反應系統(tǒng)。反應方程如下
權利要求
1.一種利用甲醇水制備氫氣的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統(tǒng)包括液體儲存容器、主制氫設備、一個或多個子制氫設備; 一個或多個子制氫設備制得的氫氣或/和余氣作為主制氫設備的初始啟動能源,當子制氫設備制得的部分氫氣或/和余氣滿足設定量時,啟動主制氫設備;此后,主制氫設備制得的氫氣或/和余氣維持主制氫設備運行; 所述子制氫設備包括小功率電機、子換熱器、子氣化室、子重整室、子分離室;所述液體儲存容器、子換熱器、子氣化室、子重整室、子分離室通過管路依次連接; 所述小功率電機用以滿足子氣化室、子重整室、子分離室的環(huán)境參數;液體儲存容器中的甲醇和水經過處理輸送至子重整室重整、子分離室分離;將制得的氫氣及余氣燃燒,為主制氫設備需要加熱的元件提供熱量;待主制氫設備正常工作后子制氫設備停止工作; 所述主制氫設備包括殼體,及殼體內的換熱器、氣化室、重整室、分離室;所述液體儲存容器、換熱器、氣化室、重整室、分離室通過管路依次連接; 所述液體儲存容器中的甲醇和水通過輸送裝置輸送至換熱器換熱,換熱后進入氣化室氣化; 氣化后的甲醇蒸氣及水蒸氣進入重整室,重整室內設有催化劑=Cu-ZnO-Al2O3或/和Cu-ZnO-ZrO ;重整室內的溫度為370° -409° ; 重整室與分離室之間的傳送通道設有一預熱控溫機構,該預熱控溫機構用以加熱從重整室輸出的氣體;所述預熱控溫機構作為重整室與分離室之間的緩沖,使得從重整室輸出的氣體的溫度與分離室的溫度相同或接近; 所述分離室的溫度設定為410° -430°,重整室內的溫度低于分離室內的溫度;所述分離室內設有陶瓷鈀膜分離器、金屬鈀膜分離器,進入分離室的氣體先經過陶瓷鈀膜分離器做預處理,得到較高純度的氫氣,余氣排出;較高純度的氫氣再進入金屬鈀膜分離器,得到更高純度的氫氣,余氣排出; 所述分離室連接有氫氣管路、余氣輸送管路,氫氣從氫氣管路輸出,余氣通過余氣輸送管路輸出; 所述余氣輸送管路盤在殼體的一側,而后通過第二殼體將余氣輸送管路罩住,所述第二殼體的外側設有溫差發(fā)電機,通過余氣輸送管路的溫度與外界流通空氣的溫度之差發(fā)電,將發(fā)出的電能提供給主制氫設備;所述溫差發(fā)電機包括若干溫差發(fā)電片; 通過分離室輸出的余氣為所述換熱器、氣化室、重整室、分離室、預熱控溫機構加熱;所述設備還包括余氣量檢測單元,當檢測到余氣不足設定量時,將設定氫氣分流輸送至換熱器、氣化室、重整室、分離室、預熱控溫機構,以保證換熱器、氣化室、重整室、分離室、預熱控溫機構的溫度條件。
2.一種利用甲醇水制備氫氣的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統(tǒng)包括液體儲存容器、殼體、反應容器,反應容器設置于該殼體內;所述反應容器內設有換熱器、氣化室、重整室、分離室,所述液體儲存容器、換熱器、氣化室、重整室、分離室通過管路依次連接; 所述液體儲存容器中的甲醇和水通過輸送裝置輸送至換熱器換熱,換熱后進入氣化室氣化;氣化后的氣體進入重整室重整,而后重整后的氣體進入分離室分離,分離出氫氣及余氣; 所述分離室連有余氣輸送管路,所述余氣輸送管路盤在所述殼體外側;所述系統(tǒng)還包括第二殼體,余氣輸送管路設置于該第二殼體內,第二殼體的外側與外界空氣連通,第二殼體的外側設有溫差發(fā)電機,該溫差發(fā)電機通過余氣輸送管路的溫度與外界流通空氣的溫度之差發(fā)電,得到電能。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甲醇水制備氫氣的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 所述系統(tǒng)包括主制氫設備,殼體、反應容器、換熱器、氣化室、重整室、分離室組成了主制氫設備的主要部分;所述系統(tǒng)還包括一個或多個子制氫設備; 一個或多個子制氫設備制得的氫氣或/和余氣作為主制氫設備的初始啟動能源,當子制氫設備制得的部分氫氣或/和余氣滿足設定量時,啟動主制氫設備;此后,主制氫設備制得的氫氣或/和余氣維持主制氫設備運行; 所述子制氫設備包括小功率電機、子換熱器、子氣化室、子重整室、子分離室;所述液體儲存容器、子換熱器、子氣化室、子重整室、子分離室通過管路依次連接; 所述小功率電機用以滿足子氣化室、子重整室、子分離室的環(huán)境參數;液體儲存容器中的甲醇和水經過處理輸送至子重整室重整、子分離室分離;將制得的氫氣及余氣燃燒,為主制氫設備需要加熱的元件提供熱量;待主制氫設備正常工作后子制氫設備停止工作。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甲醇水制備氫氣的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 所述重整室與分離室之間的傳送通道設有一預熱控溫機構,該預熱控溫機構用以加熱從重整室輸出的氣體;所述預熱控溫機構作為重整室與分離室之間的緩沖,使得從重整室輸出的氣體的溫度與分離室的溫度相同或接近。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利用甲醇水制備氫氣的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離室的溫度設定為410° -430°,重整室內的溫度低于分離室內的溫度;所述分離室內設有陶瓷鈀膜分離器、金屬鈀膜分離器,進入分離室的氣體先經過陶瓷鈀膜分離器做預處理,得到較高純度的氫氣,余氣排出;較高純度的氫氣再進入金屬鈀膜分離器,得到更高純度的氫氣,余氣排出。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利用甲醇水制備氫氣的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 通過分離室輸出的余氣為所述換熱器、氣化室、重整室、分離室、預熱控溫機構加熱;所述設備還包括余氣量檢測單元,當檢測到余氣不足設定量時,將設定氫氣分流輸送至換熱器、氣化室、重整室、分離室、預熱控溫機構,以保證換熱器、氣化室、重整室、分離室、預熱控溫機構的溫度條件。
7.一種利用權利要求I所述系統(tǒng)制備氫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子制氫設備制氫步驟; 步驟S11、所述小功率電機啟動,滿足子氣化室、子重整室、子分離室的環(huán)境參數; 步驟S12、液體儲存容器中的甲醇和水經過加熱進入子氣化室氣化; 步驟S13、氣化后的氣體輸送至子重整室重整,重整室內的溫度為370° -409° ;重整室內設有催化劑=Cu-ZnO-Al2O3或/和Cu-ZnO-ZrO ; 步驟S14、將制得的氣體通過子分離室分離出氫氣及余氣,所述分離室的溫度設定為410° -430° ;或者,不經過分離直接進入步驟S15; 步驟S15、將制得的氫氣及余氣燃燒,為主制氫設備需要加熱的元件提供熱量;待主制氫設備正常工作后子制氫設備停止工作;步驟二、主制氫設備制氫步驟; 步驟S21、所述液體儲存容器中的甲醇和水通過輸送裝置輸送至換熱器換熱,換熱后進入氣化室氣化; 步驟S22、氣化后的甲醇蒸氣及水蒸氣進入重整室,重整室內設有催化劑Cu-ZnO-Al2O3 或 / 和 Cu-ZnO-ZrO ;重整室內的溫度為 370° -409° ; 步驟S23、重整室與分離室之間的傳送通道設有一預熱控溫機構,該預熱控溫機構用以加熱從重整室輸出的氣體;所述預熱控溫機構作為重整室與分離室之間的緩沖,使得從重整室輸出的氣體的溫度與分離室的溫度相同或接近; 步驟S24、所述分離室的溫度設定為410° -430°,重整室內的溫度低于分離室內的溫度;所述分離室內設有陶瓷鈀膜分離器、金屬鈀膜分離器,進入分離室的氣體先經過陶瓷鈀膜分離器做預處理,得到較高純度的氫氣,余氣排出;較高純度的氫氣再進入金屬鈀膜分離器,得到更高純度的氫氣,余氣排出;所述分離室連接有氫氣管路、余氣輸送管路,氫氣從氫氣管路輸出,余氣通過余氣輸送管路輸出; 步驟S25、設置于第二殼體的外側的溫差發(fā)電機通過余氣輸送管路的溫度與流通空氣的溫度之差進行發(fā)電,將發(fā)出的電能提供給主制氫設備; 步驟S26、通過分離室輸出的余氣為所述換熱器、氣化室、重整室、分離室、預熱控溫機構加熱;所述設備還包括余氣量檢測單元,當檢測到余氣不足設定量時,將設定氫氣分流輸送至換熱器、氣化室、重整室、分離室、預熱控溫機構,以保證換熱器、氣化室、重整室、分離室、預熱控溫機構的溫度條件。
8.一種利用權利要求2所述系統(tǒng)制備氫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SI、所述液體儲存容器中的甲醇和水通過輸送裝置輸送至換熱器換熱,換熱后進入氣化室氣化; 步驟S2、氣化后的氣體進入重整室重整; 步驟S3、重整后的氣體進入分離室分離,分離出氫氣及余氣; 步驟S4、設置于第二殼體的外側的溫差發(fā)電機通過余氣輸送管路的溫度與流通空氣的溫度之差進行發(fā)電,得到電能。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揭示了一種利用甲醇水制備氫氣的系統(tǒng)及方法,所述系統(tǒng)包括液體儲存容器、殼體、反應容器,反應容器設置于該殼體內;所述反應容器內設有換熱器、氣化室、重整室、分離室,所述液體儲存容器、換熱器、氣化室、重整室、分離室通過管路依次連接;分離室連有余氣輸送管路,所述余氣輸送管路盤在所述殼體外側;所述系統(tǒng)還包括第二殼體,余氣輸送管路設置于該第二殼體內,第二殼體的外側與外界空氣連通,第二殼體的外側設有溫差發(fā)電機,該溫差發(fā)電機通過余氣輸送管路的溫度與外界流通空氣的溫度之差發(fā)電,得到電能。本發(fā)明通過在余氣輸送管路附近設置溫差發(fā)電機,利用高溫余氣及外界空氣之間的溫差進行發(fā)電,有效地利用了余氣的溫度,節(jié)約能源。
文檔編號C01B3/32GK102874754SQ20121033991
公開日2013年1月16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13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9月13日
發(fā)明者向華, 龐娟娟, 向德成 申請人:上海合既得動氫機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