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草莓種植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提高草莓產(chǎn)量的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shù):
草莓為喜光植物,但又有較強的耐蔭性。光強時植株矮壯、果小、色深、品質(zhì)好。中等光照、果大、色淡、含糖低,采收期較長;光照過弱不利草莓生長。果實發(fā)育最適日溫18~20℃,夜溫12℃。果實成熟適溫17~ 30℃,積溫約 600℃。從開花到果實成熟約 30~ 50日,溫度低則成熟慢。為了加快草莓的生長速度,通過使用肥料和提高種植棚內(nèi)的溫度是常用的手段,但是溫度過高會嚴重影響草莓的產(chǎn)量和品質(zhì)。因此急需一種保證草莓在高溫環(huán)境中具有較高產(chǎn)量的種植方法。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提高草莓產(chǎn)量的種植方法。
本發(fā)明是通過以下技術(shù)方案實現(xiàn)的。
一種提高草莓產(chǎn)量的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驟:
(1)在草莓剛進入開花期時,噴施一次葉面肥,噴施量為300-400kg/畝,之后每隔7天噴施一次,其中葉面肥由以下重量份的組分制成:暗鱗鱗毛蕨19-23份、大過路黃12-15份、馬爾康水黃連14-16份、山茶花15-19份、扁藤16-20份、水紅花根17-19份、柳杉10-14份、面根藤11-13份、水190-200份;
(2)第一次噴施完葉面肥后,立即將蜜蜂引入草莓種植棚中;
(3)草莓結(jié)果初期時,每隔2天噴施一次催果葉面肥,噴施量為500-600kg/畝,并控制種植棚內(nèi)的溫度為33-35℃,其中催果葉面肥由以下重量份的組分制成:二水合鉬酸鈉6-10份、磷酸氫二鉀13-16份、美漢草26-30份、相思藤36-40份、枳根皮42-46份、氈蓋木耳45-50份、蜜柑草46-48份、熊蕨根49-52份、薔薇根40-44份、水300-350份。
具體地,上述步驟(1)中的葉面肥采用以下方法制成:將暗鱗鱗毛蕨、大過路黃、馬爾康水黃連放入體積分數(shù)為70%的乙醇溶液中,浸泡30min后,取出洗凈,然后與山茶花、扁藤、水紅花根、柳杉、面根藤混合后,放入沸水中,繼續(xù)采用小火煎煮2-3小時后,過濾得濾液,制的葉面肥。
具體地,上述步驟(3)中的催果葉面肥采用以下方法制成:將漢草、相思藤、枳根皮、氈蓋木耳、蜜柑草、熊蕨根、薔薇根放入鍋中,中火翻炒14-18min后,取出,放入沸水中,采用小火煎煮2-3小時后,過濾得濾液,等到濾液降至室溫,向其中加入二水合鉬酸鈉、磷酸氫二鉀,攪拌均勻,制得催果葉面肥。
由以上的技術(shù)方案可知,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本發(fā)明提供的種植方法,能夠有效的提高草莓生長速度,縮短種植周期,并且草莓的產(chǎn)量較高,質(zhì)量較好。其中,葉面肥中的暗鱗鱗毛蕨、大過路黃中的有效成分協(xié)同作用,能極大地提高草莓花的質(zhì)量,加快草莓花的發(fā)育,防止草莓花過早的脫落;馬爾康水黃連、山茶花、扁藤中的有效成分協(xié)同作用,既能提升草莓花的授粉的成功率,又能吸引蜜蜂輔助授粉;水紅花根、柳杉和面根藤中的有效成分協(xié)同作用,能有效的提高草莓花的坐果率,增加草莓的產(chǎn)量;催果葉面肥中的二水合鉬酸鈉和磷酸氫二鉀能為草莓在結(jié)果期提供充足的營養(yǎng)物質(zhì),進而提升了草莓的生長速度;美漢草、相思藤和枳根皮中的有效成分協(xié)同作用,能使得草莓植株耐高溫能力,降低葉面的蒸騰作用,減小水分散失,進而為草莓在高溫環(huán)境下正常的生長發(fā)育提供保證;氈蓋木耳、蜜柑草、熊蕨根和薔薇根中的有效成分協(xié)同作用,能促進草莓植株對養(yǎng)分的吸收,加快草莓植株的產(chǎn)量和草莓的質(zhì)量,極大地提升了種植戶的經(jīng)濟效益。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發(fā)明,但不能用來限制本發(fā)明的范圍。實施例中采用的實施條件可以根據(jù)廠家的條件作進一步調(diào)整,未說明的實施條件通常為常規(guī)實驗條件。
實施例1
一種提高草莓產(chǎn)量的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驟:
(1)在草莓剛進入開花期時,噴施一次葉面肥,噴施量為300kg/畝,之后每隔7天噴施一次,其中葉面肥由以下重量份的組分制成:暗鱗鱗毛蕨19份、大過路黃12份、馬爾康水黃連14份、山茶花15份、扁藤16份、水紅花根17份、柳杉10份、面根藤11份、水190份;
(2)第一次噴施完葉面肥后,立即將蜜蜂引入草莓種植棚中;
(3)草莓結(jié)果初期時,每隔2天噴施一次催果葉面肥,噴施量為500kg/畝,并控制種植棚內(nèi)的溫度為33℃,其中催果葉面肥由以下重量份的組分制成:二水合鉬酸鈉6份、磷酸氫二鉀13份、美漢草26份、相思藤36份、枳根皮42份、氈蓋木耳45份、蜜柑草46份、熊蕨根49份、薔薇根40份、水300份。
具體地,上述步驟(1)中的葉面肥采用以下方法制成:將暗鱗鱗毛蕨、大過路黃、馬爾康水黃連放入體積分數(shù)為70%的乙醇溶液中,浸泡30min后,取出洗凈,然后與山茶花、扁藤、水紅花根、柳杉、面根藤混合后,放入沸水中,繼續(xù)采用小火煎煮2小時后,過濾得濾液,制的葉面肥。
具體地,上述步驟(3)中的催果葉面肥采用以下方法制成:將漢草、相思藤、枳根皮、氈蓋木耳、蜜柑草、熊蕨根、薔薇根放入鍋中,中火翻炒14min后,取出,放入沸水中,采用小火煎煮2小時后,過濾得濾液,等到濾液降至室溫,向其中加入二水合鉬酸鈉、磷酸氫二鉀,攪拌均勻,制得催果葉面肥。
本實施例中,開花到果實成熟為27天,草莓的畝產(chǎn)量為3530公斤,與常規(guī)的種植方法相比,開花到果實成熟期提前了5天,草莓的畝產(chǎn)量提高了430公斤。
實施例2
一種提高草莓產(chǎn)量的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驟:
(1)在草莓剛進入開花期時,噴施一次葉面肥,噴施量為350kg/畝,之后每隔7天噴施一次,其中葉面肥由以下重量份的組分制成:暗鱗鱗毛蕨21份、大過路黃13份、馬爾康水黃連15份、山茶花17份、扁藤18份、水紅花根18份、柳杉12份、面根藤12份、水195份;
(2)第一次噴施完葉面肥后,立即將蜜蜂引入草莓種植棚中;
(3)草莓結(jié)果初期時,每隔2天噴施一次催果葉面肥,噴施量為550kg/畝,并控制種植棚內(nèi)的溫度為34℃,其中催果葉面肥由以下重量份的組分制成:二水合鉬酸鈉8份、磷酸氫二鉀14份、美漢草28份、相思藤38份、枳根皮44份、氈蓋木耳48份、蜜柑草47份、熊蕨根51份、薔薇根42份、水330份。
具體地,上述步驟(1)中的葉面肥采用以下方法制成:將暗鱗鱗毛蕨、大過路黃、馬爾康水黃連放入體積分數(shù)為70%的乙醇溶液中,浸泡30min后,取出洗凈,然后與山茶花、扁藤、水紅花根、柳杉、面根藤混合后,放入沸水中,繼續(xù)采用小火煎煮2.5小時后,過濾得濾液,制的葉面肥。
具體地,上述步驟(3)中的催果葉面肥采用以下方法制成:將漢草、相思藤、枳根皮、氈蓋木耳、蜜柑草、熊蕨根、薔薇根放入鍋中,中火翻炒16min后,取出,放入沸水中,采用小火煎煮2時后,過濾得濾液,等到濾液降至室溫,向其中加入二水合鉬酸鈉、磷酸氫二鉀,攪拌均勻,制得催果葉面肥。
本實施例中,開花到果實成熟為27天,草莓的畝產(chǎn)量為3550公斤,與常規(guī)的種植方法相比,開花到果實成熟期提前了5天,草莓的畝產(chǎn)量提高了450公斤。
實施例3
一種提高草莓產(chǎn)量的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驟:
(1)在草莓剛進入開花期時,噴施一次葉面肥,噴施量為400kg/畝,之后每隔7天噴施一次,其中葉面肥由以下重量份的組分制成:暗鱗鱗毛蕨23份、大過路黃15份、馬爾康水黃連16份、山茶花19份、扁藤20份、水紅花根19份、柳杉14份、面根藤13份、水200份;
(2)第一次噴施完葉面肥后,立即將蜜蜂引入草莓種植棚中;
(3)草莓結(jié)果初期時,每隔2天噴施一次催果葉面肥,噴施量為500-600kg/畝,并控制種植棚內(nèi)的溫度為35℃,其中催果葉面肥由以下重量份的組分制成:二水合鉬酸鈉10份、磷酸氫二鉀16份、美漢草30份、相思藤40份、枳根皮46份、氈蓋木耳50份、蜜柑草48份、熊蕨根52份、薔薇根44份、水350份。
具體地,上述步驟(1)中的葉面肥采用以下方法制成:將暗鱗鱗毛蕨、大過路黃、馬爾康水黃連放入體積分數(shù)為70%的乙醇溶液中,浸泡30min后,取出洗凈,然后與山茶花、扁藤、水紅花根、柳杉、面根藤混合后,放入沸水中,繼續(xù)采用小火煎煮3小時后,過濾得濾液,制的葉面肥。
具體地,上述步驟(3)中的催果葉面肥采用以下方法制成:將漢草、相思藤、枳根皮、氈蓋木耳、蜜柑草、熊蕨根、薔薇根放入鍋中,中火翻炒18min后,取出,放入沸水中,采用小火煎煮3小時后,過濾得濾液,等到濾液降至室溫,向其中加入二水合鉬酸鈉、磷酸氫二鉀,攪拌均勻,制得催果葉面肥。
本實施例中,開花到果實成熟為26天,草莓的畝產(chǎn)量為3600公斤,與常規(guī)的種植方法相比,開花到果實成熟期提前了6天,草莓的畝產(chǎn)量提高了500公斤。
需要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shù)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shù)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發(fā)明的技術(shù)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發(fā)明技術(shù)方案的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權(quán)利要求范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