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施釉用自動化手臂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自動化手臂,尤其涉及一種施釉用自動化手臂。
【背景技術】
[0002]目前,我國幾乎所有廠商日用陶瓷坯體內外施釉、坯口抹余釉、坯底抹余釉、擦底等都是人工操作,特別是在拿去或者搬運陶瓷坯體時,即使有某一部分有機械代替,也不連慣,致使一條線上十幾個工人操作,因而存在效率低、品質不穩(wěn)定的缺陷與問題。
【發(fā)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夠降低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的施釉用自動化手臂。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施釉用自動化手臂,包括呈矩形分布、相互間隔、并通過彈性元件串聯(lián)的第一夾持部、第二夾持部、第三夾持部和第四夾持部,所述第一夾持部、第二夾持部、第三夾持部和第四夾持部的側壁上分別設置有第一連接塊、第二連接塊、第三連接塊和第四連接塊,第一絲桿貫穿所述第一連接塊和第三連接塊,第二絲桿貫穿所述第二連接塊和所述第四連接塊,所述第一絲桿能夠在所述第一連接塊和第三連接塊中轉動,且所述第一絲桿與所述第一連接塊螺紋配合,轉動所述第一絲桿能夠使所述第一連接塊沿所述第一絲桿的軸線移動;所述第二絲桿能夠在所述第二連接塊和所述第四連接塊中轉動,且所述第二絲桿與所述第二連接塊螺紋配合,轉動所述第二絲桿能夠使所述第二連接塊沿所述第二絲桿的軸線移動,所述第一絲桿和第二絲桿的端部分別連接在一個滑塊上,所述滑塊分別連接有一個驅動其移動的驅動裝置,所述滑塊在所述驅動裝置下能夠使所述第一絲桿和第二絲桿之間的間距變大或者縮小。
[0005]所述彈性元件為螺旋彈簧。
[0006]所述彈性元件的表面包裹有橡膠層。
[0007]所述第一夾持部、第二夾持部、第三夾持部和第四夾持部分別為L形。
[0008]第一夾持部、第二夾持部、第三夾持部和第四夾持部在夾角處設置有截面為扇形的橡膠塊。
[0009]所述驅動裝置為氣缸驅動的伸縮桿。
[0010]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由于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夾持部、第二夾持部、第三夾持部和第四夾持部所圍成的矩形框能夠放大或者縮小,從而能夠夾取不同大小的產品,適用性較強,因而能夠降低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2]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說明。在此,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方式及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但并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
[0013]參見圖1所述,一種施釉用自動化手臂,包括呈矩形分布、相互間隔、并通過彈性元件I串聯(lián)的第一夾持部2、第二夾持部4、第三夾持部6和第四夾持部8,第一夾持部2、第二夾持部4、第三夾持部6和第四夾持部8的側壁上分別固定的設置有第一連接塊10、第二連接塊12、第三連接塊14和第四連接塊16,其中,第一絲桿18貫穿第一連接塊10和第三連接塊14,第二絲桿20貫穿第二連接塊12和第四連接塊16,具體的第一絲桿18能夠在第一連接塊10和第三連接塊14中轉動,且第一絲桿18與第一連接塊10螺紋配合,轉動第一絲桿18能夠使第一連接塊10沿第一絲桿18的軸線方向移動;第二絲桿20能夠在第二連接塊12和第四連接塊16中轉動,且第二絲桿20與第二連接塊12螺紋配合,轉動第二絲桿20能夠使第二連接塊12沿第二絲桿20的軸線方向移動,第一絲桿18和第二絲桿20的端部分別連接在一個滑塊22、23上,滑塊22、23分別連接有一個驅動其移動的驅動裝置24、25,滑塊22、23在驅動裝置24、25下能夠使第一絲桿18和第二絲桿20之間的間距變大或者縮小。
[0014]通過上述結構設計,第一夾持部2、第二夾持部4、第三夾持部6和第四夾持部8所圍成的矩形框能夠放大或者縮小,從而能夠夾取不同大小的產品,適用性較強,因而能夠降低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
[0015]實際實用中,彈性元件I為螺旋彈簧,并在彈性元件I的表面包裹有橡膠層以防止產品表面被劃傷。第一夾持部2、第二夾持部4、第三夾持部6和第四夾持部8分別為L形。第一夾持部2、第二夾持部4、第三夾持部6和第四夾持部8在夾角處設置有截面為扇形的橡膠塊26,橡膠塊與產品穩(wěn)定接觸,以防止產品滑落。驅動裝置24、25為氣缸驅動的伸縮桿。
【主權項】
1.一種施釉用自動化手臂,其特征在于:包括呈矩形分布、相互間隔、并通過彈性元件(1)串聯(lián)的第一夾持部(2)、第二夾持部(4)、第三夾持部(6)和第四夾持部(8),所述第一夾持部(2)、第二夾持部(4)、第三夾持部(6)和第四夾持部(8)的側壁上分別設置有第一連接塊(1)、第二連接塊(12)、第三連接塊(14)和第四連接塊(16),第一絲桿(18)貫穿所述第一連接塊(1)和第三連接塊(14 ),第二絲桿(20)貫穿所述第二連接塊(12)和所述第四連接塊(16),所述第一絲桿(18)能夠在所述第一連接塊(10)和第三連接塊(14)中轉動,且所述第一絲桿(18)與所述第一連接塊(10)螺紋配合,轉動所述第一絲桿(18)能夠使所述第一連接塊(10)沿所述第一絲桿(18)的軸線移動;所述第二絲桿(20)能夠在所述第二連接塊(12)和所述第四連接塊(16)中轉動,且所述第二絲桿(20)與所述第二連接塊(12)螺紋配合,轉動所述第二絲桿(20)能夠使所述第二連接塊(12)沿所述第二絲桿(20)的軸線移動,所述第一絲桿(18)和第二絲桿(20)的端部分別連接在一個滑塊(22、23)上,所述滑塊(22、23)分別連接有一個驅動其移動的驅動裝置(24,25),所述滑塊(22、23)在所述驅動裝置(24、25)下能夠使所述第一絲桿(18)和第二絲桿(20)之間的間距變大或者縮小。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施釉用自動化手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元件(I)為螺旋彈貪。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施釉用自動化手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元件(I)的表面包裹有橡膠層。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施釉用自動化手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夾持部(2)、第二夾持部(4)、第三夾持部(6)和第四夾持部(8)分別為L形。5.根據(jù)權利要求4中任一項所述的一種施釉用自動化手臂,其特征在于:第一夾持部(2)、第二夾持部(4)、第三夾持部(6)和第四夾持部(8)在夾角處設置有截面為扇形的橡膠塊。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施釉用自動化手臂,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裝置(24、25)為氣缸驅動的伸縮桿。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施釉用自動化手臂,其特征在于:包括呈矩形分布、相互間隔、并通過彈性元件(1)串聯(lián)的第一夾持部(2)、第二夾持部(4)、第三夾持部(6)和第四夾持部(8),該第一夾持部(2)、第二夾持部(4)、第三夾持部(6)和第四夾持部(8)所圍成的矩形框能夠變大或者縮小以便能夠夾取不同尺寸的產品。因而本實用新型能夠降低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
【IPC分類】C04B41/86
【公開號】CN205258330
【申請?zhí)枴緾N201521061178
【發(fā)明人】喬進, 楊清華
【申請人】和成(中國)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5月25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