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聚碳酸酯樹脂,其耐劃傷性、耐熱性、成型性優(yōu)異,且在暴露于包含胺的堿性環(huán)境下的條件下能夠抑制聚合物分解。另外,本發(fā)明涉及適合于制造汽車用內裝飾部件的聚碳酸酯樹脂成型品(片、膜等)。進而,本發(fā)明涉及由具有特定的構成單元的聚碳酸酯樹脂構成的耐劃傷性、耐熱性、成型性、耐胺性優(yōu)異的汽車用內裝飾部件。
背景技術:
1、聚氨酯泡沫是以多元醇和聚異氰酸酯為主原料而制造,將發(fā)泡劑、泡沫穩(wěn)定劑、催化劑、著色劑等混合,一邊樹脂化一邊發(fā)泡而成的,特別是在汽車領域中,被廣泛用于座椅用座墊、門飾板、頭枕、扶手、方向盤、地板天花板等吸音·減振材料、緩沖材料、遮光板等。已知用作催化劑的叔胺化合物是聚氨酯泡沫的樹脂化、發(fā)泡·膨脹反應中不可缺少的物質,但胺催化劑從制造后的聚氨酯泡沫中逐漸揮發(fā),引起其他內裝飾部件的變色、白化。
2、另外,在汽車領域中,出于減少環(huán)境負荷、提高生產效率的目的,研究了內裝飾部件的無涂裝化,要求不需要以保護表面為目的的涂覆處理的無涂裝材料。因此,這樣的無涂裝材料需要耐劃傷性和耐胺性。
3、聚碳酸酯樹脂由于透明性、耐沖擊性、耐熱性、尺寸穩(wěn)定性優(yōu)異,因此作為工程塑料被用于電氣·電子設備的殼體、汽車內裝飾·外裝飾部件、建筑材料、家具、樂器、雜貨類等廣泛的領域。進而,與無機玻璃相比,由于比重低且可輕量化,生產率優(yōu)異,因此,被用于汽車等的窗用途。
4、進而,使用聚碳酸酯樹脂的片、膜通過實施涂覆處理、層疊體、表面修飾等附加的二次加工,從而被廣泛用作汽車內裝飾的各種顯示裝置、保護用部件。
5、然而,未實施涂覆處理的聚碳酸酯樹脂存在如下課題:如果暴露于包含胺的堿性環(huán)境下,則聚合物分解,成型品表面白化。進而,依據jis?k5600-5-4中記載的涂料一般試驗方法-第五部:涂膜的機械性質-第四節(jié):刮擦硬度(鉛筆法)測定的聚碳酸酯樹脂的鉛筆硬度僅為2b左右,作為無涂裝材料,存在表面容易刮傷的課題。
6、因此,記載了一種以2,2-雙(4-羥基-3-甲基苯基)丙烷為構成單元的聚碳酸酯、共聚碳酸酯的耐劃傷性優(yōu)異(例如,專利文獻1~5)。該聚碳酸酯樹脂雖然耐劃傷性提高,但耐熱性差。
7、因此,已知單獨的2-苯基-3,3-雙(對羥基苯基)苯并[c]吡咯酮或與雙酚a共聚而得的聚碳酸酯樹脂具有高耐熱性。(例如,專利文獻6~9)該聚碳酸酯樹脂雖然耐熱性提高,但存在耐胺性差的問題。進而,玻璃化轉變溫度超過200℃的聚碳酸酯樹脂的成型時的流動性差,引起成型品的外觀不良、黃變,因此成型性差。
8、因此,尚不存在耐劃傷性、耐熱性、耐胺性和成型性優(yōu)異的聚碳酸酯樹脂。
9、現(xiàn)有技術文獻
10、專利文獻
11、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昭64-069625號公報
12、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平08-183852號公報
13、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平08-034846號公報
14、專利文獻4:日本特開2002-117580號公報
15、專利文獻5:日本特開2003-252978號公報
16、專利文獻6:日本特開平06-82624號公報
17、專利文獻7:日本特表2009-517537號公報
18、專利文獻8:日本特表2009-517530號公報
19、專利文獻9:日本特開2005-290378號公報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耐劃傷性、耐熱性、耐胺性和成型性優(yōu)異的聚碳酸酯樹脂。另外,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特別適合于汽車內裝飾部件的聚碳酸酯樹脂成型品。
2、本發(fā)明人等意外發(fā)現(xiàn),即便是聚碳酸酯樹脂,通過含有特定的結構單元,也能夠實現(xiàn)上述目的?;谠撘娊獠⑦M一步進行了研究,結果完成了本發(fā)明。
3、即,根據本發(fā)明,可提供下述(構成1)~(構成13)。
4、(構成1)
5、一種聚碳酸酯共聚物,其特征在于,包含相對于全部構成單元為70摩爾%以上的下述式(a-1)表示的構成單元(a-1)和下述式(b-1)表示的構成單元(b-1),全部構成單元中的構成單元(a-1)的比例為15~60摩爾%。
6、
7、(式中,r1和r2各自獨立地為氫原子、碳原子數1~6的烷基、或者鹵素原子,n表示1~4的整數。)
8、
9、(式中,r3和r4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數1~20的烷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x為單鍵或下述式(x-1)表示的二價基團,
10、
11、r5和r6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甲基,z表示與碳原子鍵合而形成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數6~12的脂環(huán)式烴的基團。)
12、(構成2)
13、根據構成1所述的聚碳酸酯共聚物,其中,上述式(a-1)表示的重復單元(a-1)為下述式(a-1-1)表示的重復單元。
14、
15、(式中,r7和r8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碳原子數1~6的烷基。)
16、(構成3)
17、根據構成1或2所述的聚碳酸酯共聚物,其中,上述式(b-1)表示的重復單元(b-1)為下述式(b-1-1)表示的重復單元。
18、
19、(式中,r9和r10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甲基,y表示下述式(y-1)表示的二價基團中的至少一個基團。)
20、
21、(構成4)
22、一種聚碳酸酯共聚物,其特征在于,包含相對于全部構成單元為70摩爾%以上的下述式(a-2)表示的構成單元(a-2)和下述式(b-2)表示的構成單元(b-2),全部構成單元中的構成單元(a-2)的比例為15~75摩爾%。
23、
24、(式中,r1和r2各自獨立地為碳原子數1~6的烷基、或者鹵素原子,n表示1~4的整數。)
25、
26、(式中,w表示單鍵、選自下述式(w-1)~(w-3)中的至少一種二價有機殘基或下述式(w-4)中的任一個鍵,x和y各自獨立地為0或1~4的整數,r3和r4各自獨立地表示鹵素原子、或者選自碳原子數1~10的烷基、碳原子數1~10的烷氧基、碳原子數6~20的環(huán)烷基、碳原子數6~20的環(huán)烷氧基、碳原子數6~10的芳基、碳原子數7~20的芳烷基、碳原子數6~10的芳氧基和碳原子數7~20的芳烷氧基中的有機殘基。)
27、
28、(式中,r5、r6、r7和r8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或碳原子數1~3的烷基。)
29、
30、(式中,r9和r10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或碳原子數1~3的烷基。)
31、
32、(式中,r11和r12各自獨立地表示氫原子、甲基,z表示與碳原子鍵合而形成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數6~12的脂環(huán)式烴的基團。)
33、
34、(構成5)
35、根據構成4所述的聚碳酸酯共聚物,其中,上述式(a-2)表示的重復單元(a-2)為下述式(a-2-1)表示的重復單元。
36、
37、(式中,r13和r14各自獨立地表示碳原子數1~6的烷基。)
38、(構成6)
39、根據構成4或5所述的聚碳酸酯共聚物,其中,上述式(b-2)表示的重復單元(b-2)為下述式(b-2-1)表示的重復單元。
40、
41、(式中,r15和r16各自獨立地為氫原子或碳原子數1~10的烷基,x表示單鍵或下述式(x-2)表示的至少一個二價基團。)
42、
43、(構成7)
44、根據構成1或構成4所述的聚碳酸酯共聚物,其中,玻璃化轉變溫度為130~200℃。
45、(構成8)
46、根據構成1或4所述的聚碳酸酯共聚物,其中,依據iso/ts19278記載的用于測定塑料硬度的儀器化微壓入硬度試驗而測定的壓入硬度為200~400(n/mm2)的范圍,且依據jisk5600-5-4記載的刮擦硬度(鉛筆法)而測定的鉛筆硬度為3h以上。
47、(構成9)
48、根據構成1或4所述的聚碳酸酯共聚物,其中,粘均分子量為15000~40000。
49、(構成10)
50、一種成型品,是將構成1或4所述的聚碳酸酯共聚物進行注塑成型而成的。
51、(構成11)
52、一種片或膜,是將構成1或4所述的聚碳酸酯共聚物進行擠出成型而成的。
53、(構成12)
54、一種汽車用內裝飾部件,使用構成10的成型品。
55、(構成13)
56、一種汽車用內裝飾部件,使用構成11的片或膜。
57、本發(fā)明的聚碳酸酯共聚物和由其構成的成型品的耐劃傷性、耐熱性、耐胺性和成型性優(yōu)異,特別是無需涂覆處理,適合于室內照明用燈透鏡、顯示用儀表罩、儀表文字板、各種開關罩、顯示器罩、熱控制面板、儀表面板、中央儀表盤、中央面板、室內燈透鏡、平視顯示器等各種顯示裝置、保護部件、透光部件等汽車內裝飾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