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后霧燈控制繼電器及后霧燈控制電路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后霧燈控制繼電器及后霧燈控制電路,前者中后霧燈繼電器的觸點連接在電源與后霧燈接線端子之間;與后霧燈繼電器的線圈串聯(lián)的第二開關管的控制端與T′觸發(fā)器的輸出端連接;連接在電源與觸發(fā)器的時鐘輸入端之間的第一開關管的控制端經(jīng)第五電容與接地端子連接,第五電容與后霧燈開關端子連接;第十電阻與第三開關管并聯(lián)在時鐘輸入端與接地端子之間,第三開關管的控制端經(jīng)第八電阻與電源端子連接,與第十一電阻并聯(lián)在第三開關管的控制端與接地端子之間的第四開關管的控制端與前霧燈和前照燈信號端子連接;與第四開關管并聯(lián)的第五開關管的控制端與觸發(fā)器的輸出端連接。本發(fā)明具有成本低、故障點、整車安全性高的優(yōu)點。
【專利說明】一種后霧燈控制繼電器及后霧燈控制電路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fā)明涉及汽車電子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后霧燈控制繼電器及采用該種后霧燈控 制繼電器的后霧燈控制電路。
【背景技術】
[0002]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汽車已成為大眾消費品,為適應市場競爭的要求, 整車企業(yè)必須不斷地提高汽車的舒適性、便利性和安全性,并降低故障率,同時逐步降低汽 車的售價。由于電器及電子設備的數(shù)量增加和性能改進,在整車成本中,電器及電子設備的 比重在不斷上升,如何降低這些產(chǎn)品的成本已成為整車企業(yè)非常重視的課題。
[0003] GB_4785(汽車及掛車外部照明和光信號裝置的安裝規(guī)定)中規(guī)定后霧燈控制邏 輯必須滿足下列要求:1、只有當遠光燈、近光燈或前霧燈打開時,才能夠打開后霧燈;2、后 霧燈可獨立于其它任何燈具而關閉;3、后霧燈可連續(xù)工作,一直到位置燈關閉時為止;4、 除必須配備的指示器之外,后霧燈至少應配備一個聲音報警裝置,無論遠光燈、近光燈或前 霧燈打開與否,一旦點火開關關閉或點火鑰匙取出、駕駛員未關車門時,如果后霧燈處于打 開狀態(tài),則發(fā)出報警信號。5、除上述第1條、第3條及第4條的規(guī)定之外,后霧燈的工作不 應受到其它任何燈具的開、關影響。
[0004] 為了實現(xiàn)上述后霧燈控制邏輯,目前的后霧燈控制電路由多個繼電器、二極管蜂 鳴器等組件實現(xiàn),該種后霧燈控制電路由于具有較多的電子元器件,因此不僅不利于控制 成本,而且還具有故障點較多、故障率較高及安全性較差的缺陷。
【發(fā)明內(nèi)容】
[0005] 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中后霧燈控制電路存在的上述問題, 提供一種僅采用一個繼電器即可滿足后霧燈控制邏輯要求的后霧燈控制繼電器。
[0006]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后霧燈控制繼電器,包括:
[0007] 后霧燈繼電器,所述后霧燈繼電器的常開觸點連接在電源端子與后霧燈接線端子 之間;
[0008] τ'觸發(fā)器;
[0009] 高電平導通的第二開關管,與所述后霧燈繼電器的線圈串聯(lián)在所述電源端子與接 地端子之間,所述第二開關管的控制端與所述Τ'觸發(fā)器的輸出端連接;
[0010] 時鐘電路,包括低電平導通的第一開關管,均為高電平導通的第三開關管和第四 開關管,及第十電阻,所述第一開關管連接在所述電源端子與所述Τ'觸發(fā)器的時鐘輸入端 之間,所述第一開關管的控制端經(jīng)第三電阻與所述電源端子連接,并經(jīng)第五電容與所述接 地端子連接,所述第五電容的高電位端與后霧燈開關端子連接;所述第十電阻與所述第三 開關管并聯(lián)在所述時鐘輸入端與所述接地端子之間,所述第三開關管的控制端經(jīng)第八電阻 與所述電源端子連接,所述第四開關管與第十一電阻并聯(lián)在所述第三開關管的控制端與所 述接地端子之間,所述第四開關管的控制端與前霧燈信號端子和前照燈信號端子連接;以 及, toon]自鎖電路,包括高電平導通的第五開關管,所述第五開關管與所述第四開關管并 聯(lián),所述第五開關管的控制端與所述Τ'觸發(fā)器的輸出端連接。
[0012] 優(yōu)選的是,所述后霧燈控制繼電器還包括上電復位電路,所述上電復位電路包括 第四電容和第四電阻,所述第四電容連接在所述電源端子與所述Τ'觸發(fā)器的復位端之間, 所述第四電阻連接在所述τ'觸發(fā)器的復位端與所述接地端子之間。
[0013] 優(yōu)選的是,所述第五電容的高電位端經(jīng)第五二極管與所述后霧燈開關端子連接。
[0014] 優(yōu)選的是,所述Τ'觸發(fā)器的時鐘輸入端經(jīng)第六電容與所述接地端子連接。
[0015] 優(yōu)選的是,所述后霧燈繼電器的線圈與一續(xù)流二極管并聯(lián)。
[0016] 優(yōu)選的是,所述前霧燈信號端子經(jīng)第六二極管與所述第四開關管的控制端連接, 所述前照燈信號端子經(jīng)第七二極管與所述第四開關管的控制端連接。
[0017] 優(yōu)選的是,所述前霧燈信號端子和所述前照燈信號端子與所述接地端子之間連接 有濾波電路。
[0018] 優(yōu)選的是,所述第一開關管的控制端與所述第五電容之間連接有第五電阻。
[0019] 本發(fā)明另一個實施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中后霧燈控制電路存在的上述問 題,提供一種僅采用一個繼電器即可滿足后霧燈控制邏輯要求的后霧燈控制電路。
[0020] 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后霧燈控制電路,包括上述任一種所述的后霧燈 控制繼電器,所述電源端子與汽車0Ν檔電源端子連接,所述接地端子與搭鐵連接,所述后 霧燈接線端子經(jīng)后霧燈與搭鐵連接,所述后霧燈開關端子經(jīng)后霧燈開關與搭鐵連接,所述 前霧燈信號端子經(jīng)前霧燈開關與汽車0N檔電源端子連接,所述前照燈信號端子經(jīng)前照燈 開關與汽車0N檔電源端子連接。
[0021]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發(fā)明的后霧燈控制繼電器通過對Τ'觸發(fā)器的時鐘電 路的設計,利用一個后霧燈繼電器實現(xiàn)GB_4785中規(guī)定復雜的后霧燈控制邏輯,使整個后 霧燈控制繼電器主要由一個后霧燈繼電器、開關電路及電容和電阻構成,因此,增加了后霧 燈控制繼電器的集成程度,減少了汽車電器的零部件數(shù)量,進而可以降低成本、減少故障 點、降低故障率,及提高整車安全性。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2] 圖1示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所述后霧燈控制繼電器的一種實施方式的電路原理圖;
[0023] 圖2示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所述后霧燈控制電路的一種實施方式的電路原理圖。
[0024] 附圖標記說明:
[0025] Ul-Τ'觸發(fā)器; K1-后霧燈繼電器;
[0026] D1-二極管; D4-續(xù)流二極管;
[0027] D2、D3-穩(wěn)壓管; D5-第五二極管;
[0028] D6-第六二極管; D7-第七二極管;
[0029] T1-低電平導通的第一開關管; T2-高電平導通的第二開關管;
[0030] T3-高電平導通的第三開關管; T4-高電平導通的第四開關管;
[0031] T5-高電平導通的第五開關管; J31-接地端子;
[0032] J30-電源端子; J57-后霧燈開關端子;
[0033] J87-后霧燈接線端子; J56-前照燈信號端子;
[0034] J55-前霧燈信號端子; C1?C3、C7-電容;
[0035] C4-第四電容; C5-第五電容;
[0036] C6-第六電容; R4-第四電阻;
[0037] Rl、R2、R6、R7、R9、R12 ?R16-電阻;R10-第十電阻;
[0038] R11-第^^一電阻; R8-第八電阻;
[0039] R3-第三電阻; R5-第五電阻;
[0040] L1-后霧燈; S1-后霧燈開關;
[0041] S2-前照燈開關; S3-前霧燈開關;
[0042] JK-后霧燈控制繼電器。
【具體實施方式】
[0043] 下面詳細描述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 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 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僅用于解釋本發(fā)明,而不能解釋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
[0044] 如圖1所示,本發(fā)明的后霧燈控制繼電器包括后霧燈繼電器ΚΙ、Τ'觸發(fā)器U1、高 電平導通的第二開關管Τ2、時鐘電路和自鎖電路,該后霧燈繼電器Κ1的常開觸點連接在電 源端子J30與后霧燈接線端子J87之間;第二開關管Τ2與后霧燈繼電器Κ1的線圈串聯(lián)在 電源端子J30與接地端子J31之間,第二開關管Τ2的控制端與Τ'觸發(fā)器U1的輸出端Q連 接,這樣,在Τ'觸發(fā)器U1的輸出端Q輸出高電平時,后霧燈繼電器Κ1的線圈得電,后霧燈 繼電器Κ1的常開觸點將閉合,如圖2所示,由于后霧燈L1連接在后霧燈接線端子J87與搭 鐵之間,因此,在后霧燈繼電器Κ1的常開觸點閉合時,將使后霧燈L1點亮。由此可見,本發(fā) 明后霧燈控制繼電器的設計的重點將轉(zhuǎn)換為如何設計Τ'觸發(fā)器U1的時鐘電路,以使Τ' 觸發(fā)器U1的輸出端Q能夠按照GB_4785中規(guī)定的后霧燈控制邏輯輸出相對應控制信號。
[0045] 在本發(fā)明中,該時鐘電路包括低電平導通的第一開關管T1,均為高電平導通的第 三開關管T3和第四開關管T4,及第十電阻R10,第一開關管T1連接在電源端子J30與Τ' 觸發(fā)器U1的時鐘輸入端CLK之間,第一開關管Τ1的控制端經(jīng)第三電阻R3與電源端子J30 連接,并經(jīng)第五電容C5與接地端子J31連接,第五電容C5的高電位端與后霧燈開關端子 J57連接,如圖2所示,由于后霧燈開關端子J57經(jīng)后霧燈開關S1與搭鐵連接,在后霧燈開 關S1處于斷開狀態(tài)時,第一開關管Τ1在第五電容C5的作用下處于截止狀態(tài),只要在后霧 燈開關S1閉合時,第一開關管Τ1的控制端的電位才會被拉低,第一開關管Τ1才會導通;第 十電阻 R10與第三開關管Τ3并聯(lián)在時鐘輸入端CLK與接地端子J31之間,第三開關管的控 制端經(jīng)第八電阻R8與電源端子J30連接,而第四開關管T4與第十一電阻Rl 1并聯(lián)在第三開 關管T3的控制端與接地端子J31之間,第四開關管T4的控制端與前霧燈信號端子J55和 前照燈信號端子J55連接,因此,在前霧燈信號端子J55與前照燈信號端子J55均接收到低 電平時,第四開關管T4截止,所述第三開關管T3在第十一電阻R11與第八電阻R8的分壓 作用下導通,進而將時鐘輸入端CLK的電平拉低,因此,Τ'觸發(fā)器U1的輸出端Q在前照燈 L2和前霧燈L3均未打開時(對應前霧燈信號端子J55與前照燈信號端子J55均接收到低 電平時),后霧燈L1無法打開;而在前霧燈信號端子J55與前照燈信號端子J55中任一個 接收到高電平時,第四開關管T4導通,并將第三開關管T3的控制端的電位拉低,進而使第 三三極管Τ3截止,此時,只要后霧燈開關S1閉合使第一開關管Τ1導通,時鐘電路便可在第 十電阻的分壓作用下向時鐘輸入端CLK輸出高電平,進而使觸發(fā)器U1的輸出端Q輸出 高電平使后霧燈繼電器K1的線圈得電,最終控制后霧燈L1點亮,并且此時只要后霧燈開關 S1斷開,時鐘電路便向時鐘輸入端CLK輸出低電平使后霧燈繼電器K1的線圈失電,從而控 制后霧燈L1熄滅。由此可見,上述時鐘電路可以滿足GB_4785中規(guī)定的控制邏輯1和2。
[0046] 為了滿足GB_4785中規(guī)定的控制邏輯3和5,本發(fā)明的自鎖電路包括高電平導通的 第五開關管T5,第五開關管T5與第四開關管T4并聯(lián),第五開關管T4的控制端與Τ'觸發(fā) 器U1的輸出端Q連接,這樣,在 1Γ觸發(fā)器U1的輸出端Q輸出高電平期間,第五開關管Τ5 將導通,進而可通過第五開關管Τ5保持第三開關管Τ3的導通狀態(tài),而無需依賴于第四開關 管Τ4的導通,即無需依賴前霧燈信號端子J55與前照燈信號端子J55中任一個接收到高電 平的條件,這可以理解為前霧燈信號端子J55與前照燈信號端子J55中任一個接收到高電 平使第四開關管Τ4導通只是一個觸發(fā)作用,觸發(fā)后即由第五開關管Τ5保持后霧燈點亮的 狀態(tài),直到后霧燈開關斷開。
[0047] 如圖2所示,由于上述電源端子J30在應用時與汽車0Ν檔電源端子(即為點火鑰 匙打到0N檔和START檔有電的電源端子)連接,因此,在鑰匙開關從點火鎖中拔出時,電源 端子J30即會斷電,因此,本發(fā)明的后霧燈控制繼電器可以滿足GB_4785中規(guī)定的控制邏輯 4。
[0048] 為了使本發(fā)明的后霧燈控制繼電器在上電的初始狀態(tài)能夠可靠地保證后霧燈處 于熄滅狀態(tài),而無需依賴駕駛員對各開關的控制保證該種狀態(tài),本發(fā)明的后霧燈控制繼電 器還可以包括上電復位電路,如圖1所示,該上電復位電路包括第四電容C4和第四電阻R4, 第四電容C4連接在電源端子J30與T'觸發(fā)器U1的復位端R之間,第四電阻R4連接在T' 觸發(fā)器U1的復位端R與接地端子J31之間,這樣,在點火鑰匙插入點火鎖且旋至0N檔使后 霧燈控制繼電器上電的初始時刻,電源端子J30將對電容C4充電,此時上電復位電路與V 觸發(fā)器U1的復位端R的連接點的電位為高電平,使得T'觸發(fā)器U1在上電初始時刻進行復 位,進而保證Τ'觸發(fā)器U1的輸出端Q在上電初始時刻輸出低電平,而不受時鐘電路的控 制,以使后霧燈L1因后霧燈繼電器Κ1的線圈失電而可靠熄滅;在電容C4充電完成后,復位 端R的電位恢復為低電平,此時,"觸發(fā)器U1的輸出端Q的狀態(tài)受上述時鐘電路控制。
[0049] 在圖1所示的實施例中,上述Τ'觸發(fā)器U1由D觸發(fā)器實現(xiàn),具體為將D觸發(fā)器的 反向輸出端G與控制端D連接在一起即可獲得Τ'觸發(fā)器,如果Τ'觸發(fā)器具有置位端S, 則置位端S應保持為低電平,因此,可將置位端S直接與接地端子J31連接。
[0050] 為了進行工作電壓的匹配,如圖1所示,本發(fā)明的后霧燈控制繼電器的內(nèi)部還設 置有與外部電源端子J30連接的第一電源輸出端Ρ1和第二電源輸出端Ρ2,電源端子J30經(jīng) 起鉗位作用的二極管D1與第一電源輸出端Ρ1連接,第一電源輸出端Ρ1經(jīng)限流電阻與第二 電源輸出端Ρ2連接,在圖1所示的實施例中,除上述的后霧繼電器Κ1的常開觸點是直接連 接在電源端子J30與后霧燈接線端子J87之間外,上述后霧繼電器Κ1的線圈與第二開關管 J2具體是串聯(lián)在第一電源輸出端Ρ1與接地端子J31之間,上述時鐘電路和上電復位電路均 是直接由第二電源輸出端Ρ2供電。為了保證時鐘電路和上電復位電路的穩(wěn)定性,該第二電 源輸出端Ρ2與接地端子J31之間可設置穩(wěn)壓電路。
[0051] 上述的高電平導通的開關管可以為NPN型三極管或者N溝道場效應管,上述低電 平導通的開關管可以為PNP型三極管或者P溝道場效應管,其中,三極管的控制端為三極管 的基極,而場效應管的控制端為場效應管的柵極。
[0052] 上述第五電容C5的高電位端可經(jīng)第五二極管D5與后霧燈開關端子J57連接,在 此,該第五二極管D5起到鉗位作用。
[0053] 為了使時鐘電路輸入至Τ'觸發(fā)器U1的時鐘輸入端CLK的時鐘信號具有更高的可 靠性,該Τ'觸發(fā)器U1的時鐘輸入端CLK可經(jīng)第六電容C6與接地端子J31連接,該第六電 容C6具有起到濾波作用。
[0054] 為了防止在電源端子J30斷電后因大流量無法釋放而造成后霧繼電器Κ1的損壞, 該后霧燈繼電器Κ1的線圈可與一續(xù)流二極管D4并聯(lián),在此,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清楚,作 為續(xù)流二極管,其應該采用反向連接的方式,以形成后霧繼電器Κ1的線圈的釋放回路。
[0055] 上述前霧燈信號端子J55可經(jīng)第六二極管D6與第四開關管Τ4的控制端連接,同 理,前照燈信號端子J56經(jīng)第七二極管D7與第四開關管Τ4的控制端連接,在此,第六二極 管D6和第七二極管D7起到鉗位的作用。
[0056] 上述前霧燈信號端子J55和前照燈信號端子J56與接地端子J31之間可連接濾波 電路,該濾波電路例如包括并聯(lián)連接的電容C7和電阻R16,對于設置有第六二極管D6和第 七二極管D7的實施例,該濾波電路應該連接于第六二極管D6和第七二極管D7的陰極與接 地端子J31之間。
[0057] 為了實現(xiàn)電壓的匹配,該第一開關管Τ1的控制端與第五電容C5之間可連接有第 五電阻R5。
[0058] 如圖1所示,上述各高電平導通的開關管的控制端通常應當根據(jù)需要配置分壓電 阻,以保證開關管在接收到相應地高電平時順利導通,這屬于本領域技術人員熟知的技術 手段,在此不再贅述。
[0059] 如圖2所示,應用上述后霧燈控制繼電器JK,本發(fā)明的后霧燈控制電路為:電源端 子J30與汽車0Ν檔電源端子連接,接地端子J31與搭鐵連接,后霧燈接線端子J87經(jīng)后霧 燈L1與搭鐵連接,后霧燈開關端子J57經(jīng)后霧燈開關S1與搭鐵連接,前霧燈信號端子J55 經(jīng)前霧燈開關S3與汽車0N檔電源端子連接,前照燈信號端子J56經(jīng)前照燈開關S2與汽車 0N檔電源端子連接,進而在點火鑰匙旋至0N檔時通過電源端子J30為后霧燈控制繼電器 JK供電,通過接地端子J31構成閉合回路,通過后霧燈開關端子J57接收后霧燈開關信號, 通過前霧燈信號端子J55接收前霧燈開關信號,通過前照燈信號端子J56接收前照燈開關 信號,通過后霧燈接線端子J87按照上述控制方式控制后霧燈L1點亮或者熄滅。
[0060] 由于本發(fā)明的后霧燈控制繼電器通過對τ'觸發(fā)器的時鐘電路的設計,利用一個 后霧燈繼電器實現(xiàn)GB_4785中規(guī)定復雜的后霧燈控制邏輯,使整個后霧燈控制繼電器主要 由一個后霧燈繼電器、開關電路及電容和電阻構成,因此,增加了后霧燈控制繼電器的集成 程度,減少了汽車電器的零部件數(shù)量,進而可以減少故障點、降低故障率,提高整車安全性。
[0061] 以上依據(jù)圖式所示的實施例詳細說明了本發(fā)明的構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 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但本發(fā)明不以圖面所示限定實施范圍,凡是依照本發(fā)明的構 想所作的改變,或修改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仍未超出說明書與圖示所涵蓋的精神時, 均應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內(nèi)。
【權利要求】
1. 一種后霧燈控制繼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后霧燈繼電器,所述后霧燈繼電器的常開觸點連接在電源端子與后霧燈接線端子之 間; r觸發(fā)器; 高電平導通的第二開關管,與所述后霧燈繼電器的線圈串聯(lián)在所述電源端子與接地端 子之間,所述第二開關管的控制端與所述τ'觸發(fā)器的輸出端連接; 時鐘電路,包括低電平導通的第一開關管,均為高電平導通的第三開關管和第四開關 管,及第十電阻,所述第一開關管連接在所述電源端子與所述τ'觸發(fā)器的時鐘輸入端之 間,所述第一開關管的控制端經(jīng)第三電阻與所述電源端子連接,并經(jīng)第五電容與所述接地 端子連接,所述第五電容的高電位端與后霧燈開關端子連接;所述第十電阻與所述第三開 關管并聯(lián)在所述時鐘輸入端與所述接地端子之間,所述第三開關管的控制端經(jīng)第八電阻與 所述電源端子連接,所述第四開關管與第十一電阻并聯(lián)在所述第三開關管的控制端與所述 接地端子之間,所述第四開關管的控制端與前霧燈信號端子和前照燈信號端子連接;以及, 自鎖電路,包括高電平導通的第五開關管,所述第五開關管與所述第四開關管并聯(lián),所 述第五開關管的控制端與所述τ'觸發(fā)器的輸出端連接。
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后霧燈控制繼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霧燈控制繼電器還 包括上電復位電路,所述上電復位電路包括第四電容和第四電阻,所述第四電容連接在所 述電源端子與所述Τ'觸發(fā)器的復位端之間,所述第四電阻連接在所述Τ'觸發(fā)器的復位 端與所述接地端子之間。
3. 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后霧燈控制繼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電容的高電位 端經(jīng)第五二極管與所述后霧燈開關端子連接。
4. 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后霧燈控制繼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Τ'觸發(fā)器的時鐘 輸入端經(jīng)第六電容與所述接地端子連接。
5. 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后霧燈控制繼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霧燈繼電器的線 圈與一續(xù)流二極管并聯(lián)。
6. 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后霧燈控制繼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霧燈信號端子經(jīng) 第六二極管與所述第四開關管的控制端連接,所述前照燈信號端子經(jīng)第七二極管與所述第 四開關管的控制端連接。
7. 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后霧燈控制繼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霧燈信號端子和 所述前照燈信號端子與所述接地端子之間連接有濾波電路。
8. 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后霧燈控制繼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開關管的控制 端與所述第五電容之間連接有第五電阻。
9. 一種后霧燈控制電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權利要求1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后霧燈控制 繼電器,所述電源端子與汽車ON檔電源端子連接,所述接地端子與搭鐵連接,所述后霧燈 接線端子經(jīng)后霧燈與搭鐵連接,所述后霧燈開關端子經(jīng)后霧燈開關與搭鐵連接,所述前霧 燈信號端子經(jīng)前霧燈開關與汽車ON檔電源端子連接,所述前照燈信號端子經(jīng)前照燈開關 與汽車ON檔電源端子連接。
【文檔編號】B60Q1/00GK104105268SQ201410364559
【公開日】2014年10月15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28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7月28日
【發(fā)明者】周積茂, 李娟
申請人: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