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疊把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設置于自行車的把手,尤其是指具有折疊功能的把手。
【背景技術】
[0002]參考中國臺灣專利第M270112號的車用的可收折把手,其包含有一基座、一樞設于該基座上而可相對該基座于一收折位置與一使用位置之間樞轉的第一握桿、一樞設于該基座上而可相對該基座于一收折位置于一使用位置之間樞轉的第二握桿,以及一固定手段,用以將該第一及第二握桿固定于該使用位置或該收折位置者。該基座提供有若干個定位凹孔,且該第一握桿及第二握桿分別具有若干凸塊,所述的這些凸塊可分別卡置于所述的這些凹孔中,用以將該第一握桿及該第二握桿定位于該使用位置或該收折位置者。于一實施例中,該固定手段包含有二固定件,分別穿過該第一握桿與該基座,以及該第二握桿與該基座,如此連接固定該第一握桿于該基座上,以及連接固定該第二握桿于該基座上者,該固定件包含有一用以穿過所述的這些握桿與該基座的螺桿,以及一鎖合于該螺桿的一端的螺帽,該固定件更包含有一套合于該螺桿上的彈性件。于另一實施例中,該固定手段包含有:二螺桿,分別穿過該第一握桿與該基座,以及穿過該第二握桿與該基座;二螺帽,分別鎖合于該二螺桿的一端;以及一板片,其具有二樞接端,分別樞接于該二螺帽上,使該板片可相對該二螺桿樞轉;其中,該板片的二樞接端分別具有一突出部,可緊抵于該基座上,該固定手段更包含有二彈性件與二墊塊,分別套合于該二螺桿上,分別位于該二螺桿的另一端與該二螺帽之間,二墊塊分別套合于該二螺桿上,分別位于該二螺桿的另一端與該二螺帽之間。
[0003]前述的收折把手是利用凹孔與凸塊的配合并利用固定手段將凹孔與凸塊鎖固,使得把手固定于收折位置或使用位置,然而其結構的強度不佳,如果遇到外力撞擊,凸塊與凹孔可能產(chǎn)生變形而導致無法變換使用位置與收折位置。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所欲解決的問題在于收折把手無法具有較佳的強度,且遇到外力撞擊可能產(chǎn)生變形而無法變換使用位置與收折位置。
[0005]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6]一種折疊把手,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0007]—桿體,其具有一固定部與一延伸部,且該固定部與該延伸部互相連接,該固定部遠離該延伸部一端形成一頂面,該延伸部遠離該固定部一端形成一容置空間,一通孔貫穿該頂面并連通該容置空間;
[0008]兩個把手,其分別樞接該桿體,每一該把手包括一第一接合面與一第二接合面;
[0009]—頂塊,其具有一抵頂面與一貫穿孔,該抵頂面選擇性地抵頂該桿體的頂面與該兩個把手的第一接合面或第二接合面,該貫穿孔貫穿該頂塊;
[0010]一鉗緊組,其包括一桿件、一定位件與一偏心件,該桿件穿設該桿體的通孔與該頂塊的貫穿孔,該定位件容置于該桿體的容置空間并可脫離地連接該桿件,該偏心件樞接該桿件并選擇性地抵頂該頂塊。
[0011]所述的折疊把手,其中,該固定部包括兩個凹槽,該兩個凹槽分別設置于該固定部相反兩端,且每一該凹槽相反兩側分別延伸一穿孔,兩個該穿孔分別貫穿該固定部,每一該把手設置一穿孔,每一該把手的穿孔對齊每一該凹槽的穿孔,且每一該把手可樞轉地容置于每一該凹槽,兩個樞轉銷分別穿設該兩個把手的穿孔與該兩個凹槽的穿孔。
[0012]所述的折疊把手,其中,每一該把手鄰近該第一接合面的一端設置一凸擋面,該頂塊鄰近該抵頂面的一端環(huán)設一擋壁,每一該凸擋面選擇性地抵頂該擋壁。
[0013]所述的折疊把手,其中,每一該把手還包括一第三接合面,該第二接合面位于該第一接合面與該第三接合面之間,該第二接合面與該第三接合面之間設置一導圓角,該兩個凹槽分別具有一底面,兩個該底面分別垂直于該桿體的頂面,且該第二接合面、該第三接合面與該導圓角選擇性地抵靠該凹槽的底面。
[0014]所述的折疊把手,其中,該凸擋面連接該第一接合面遠離該第二接合面的一端,且該凸擋面與該第一接合面之間角度不大于90度。
[0015]所述的折疊把手,其中,該頂面為H形的平面,該第一接合面、該第二接合面、第三接合面與該凸擋面分別為平面并與該把手的穿孔互相平行,該抵頂面為矩形平面,該桿體的頂面分別與該兩個把手的第一接合面或第二接合面位于同一平面,該頂面與該第一接合面或該第二接合面可脫離地貼合該頂塊的抵頂面。
[0016]所述的折疊把手,其中,該頂塊設置一凹弧面,該凹弧面與該抵頂面分別位于該頂塊相反兩端,該偏心件具有一扳動部與一偏心部,該扳動部與該偏心部分別位于該偏心件相反兩端,該偏心部樞接該桿件并可脫離地貼靠該頂塊的凹弧面。
[0017]所述的折疊把手,其中,該偏心部遠離該扳動部的一端形成一弧面并具有一中心點,該偏心部沿一軸點設置一穿設孔,該軸點與該弧面的中心點相隔一間距,該桿件具有一橫桿部,該橫桿部穿設該穿設孔。
[0018]所述的折疊把手,其中,該偏心部設置一溝槽并連通該穿設孔,該桿件還包括一豎桿部,該豎桿部螺接該橫桿部,該豎桿部與該橫桿部分別位于該桿件相反兩端,該豎桿部可滑動地容置于該溝槽并穿設該桿體的通孔與該頂塊的貫穿孔,該定位件螺設于該豎桿部遠離該橫桿部的一端。
[0019]所述的折疊把手,其中,該鉗緊組還包括一彈性體,該彈性體容置于該桿體的容置空間并套設該桿件,該彈性體相反兩端分別彈性地抵頂該容置空間鄰近該頂面的一端面與該定位件。
[0020]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較,本實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具有一使用位置與一收折位置,當該折疊把手位于使用位置,該二把手的第一接合面與該桿體的頂面為同一平面,該鉗緊組的偏心件抵頂該頂塊,使得該頂塊的抵頂面抵頂該頂面與該第一接合面;當該折疊把手位于收折位置,該二把手的第二接合面與該桿體的頂面為同一平面,該鉗緊組的偏心件抵頂該頂塊,使得該頂塊的抵頂面抵頂該頂面與該第二接合面。該折疊把手利用該抵頂面抵頂該頂面與該第一接合面或該第二接合面而具有較佳的結構強度,使得該折疊把手不會因外力的撞擊而產(chǎn)生變形,進而導致無法變換使用位置與收折位置。
【附圖說明】
[0021]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折疊把手位于使用位置的立體外觀圖;
[0022]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折疊把手的立體分解圖;
[0023]圖3是圖1所取的剖面圖;
[0024]圖4是圖1由另一視角所取的剖面圖;
[0025]圖5是圖3的延續(xù),表不偏心件沿著箭頭方向樞擺;
[0026]圖6是圖5的延續(xù),表示二把手分別沿著所屬箭頭方向樞擺;
[0027]圖7是圖6的延續(xù),表示折疊把手由使用位置轉變至收折位置;
[0028]圖8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折疊把手位于收折位置的立體外觀圖。
[0029]附圖標記說明:10桿體;101通孔;11固定部;111頂面;112凹槽;1121穿孔;1122底面;12延伸部;121容置空間;20把手;21第一接合面;22第二接合面;23第三接合面;24穿孔;25凸擋面;26導圓角;30頂塊;31抵頂面;32貫穿孔;33擋壁;34凹弧面;40鉗緊組;41桿件;411橫桿部;412豎桿部;42定位件;43偏心件;431扳動部;432偏心部;4321弧面;4322穿設孔;4323溝槽;44彈性體;50樞轉組;51樞轉銷;52襯套;A中心點;B軸點;C間距;D第一弧面;D1第二弧面。
【具體實施方式】
[0030]參考圖1至圖4與圖8。本實用新型一種折疊把手包括一桿體10、二把手20、一頂塊30、一鉗緊組40與二樞轉組50,該桿體10能夠連接自行車的前叉,使得使用者能夠操縱自行車方向,該二把手20樞接該桿體10相反兩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