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毛片基地免费,国产国语一级毛片,免费国产成人高清在线电影,中天堂国产日韩欧美,中国国产aa一级毛片,国产va欧美va在线观看,成人不卡在线

空氣加濕器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4719260閱讀:677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空氣加濕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家用電器,特別是一種空氣加濕器。
背景技術
本發(fā)明是在專利號201210136112.0的基礎上,做的一些改進。這個發(fā)明主要就是把水箱和加濕的整個結構做成一體的,水可以直接就打開蓋子直接加到加濕器里面,清理及保養(yǎng)也很方便。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空氣加濕器,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使水箱和加濕器底座
合二為一,且結構簡單。 本發(fā)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空氣加濕器,包括加濕器底座,所述加濕器底座內設有風扇及一體設置的副水箱、霧化腔室、霧化裝置、第一排氣口和加水口 ;加濕器底座的外殼上表面上設有第一裝飾物及其上的排氣管道和第二排氣口 ;在副水箱上設有空氣導管、空氣導管出口、空氣導管入口 ;加濕器底座的外殼上設有一個蓋子,蓋子將第一排氣口,以及第一裝飾物及其上的排氣管道,第二排氣口及加水口結合起來成為一個主件。一種空氣加濕器,包括加濕器底座,所述加濕器底座內設有風扇,一體設置的副水箱、霧化腔室、霧化裝置、以及一個泵;泵的一端連接副水箱內的抽水管,另一端經設置在第一裝飾物內的抽水管和第一出水口連接,副水箱的位置上設有加水口,所述加濕器底座的外殼上設有蓋子將第一裝飾物及其上的抽水管,以及第一出水口,加水口結合起來成為一個主件。一種空氣加濕器,包括加濕器底座,所述加濕器底座內設有一體設置的水箱、霧化腔室,水箱的底部設有出水口,副水箱和霧化裝置;所述加濕器底座上、水箱的位置上設有加水口,所述加濕器底座內設有風扇,該風扇將霧化后的水經設置在加濕器底座上的第一排氣口排出,在出水口的下端設有使水流入霧化腔室的水位控制閥門,在副水箱上設有空氣導管,空氣導管出口,空氣導管入口,以及一個保護蓋。本發(fā)明所述的加濕器底座上設有軸心可以帶動第二裝飾物或與延伸機構連接。本發(fā)明所述的加濕器底座上設有一磁鐵或磁性裝置。本發(fā)明所述的加濕器底座上設有一泵打出空氣并經由水箱底部上的第二孔往水箱上打出水泡。本發(fā)明所述的加濕器底座的上表面四周上設有隔水欄,隔水欄與加濕器底座的上表面之間構成第一副水槽,第一副水槽經加水口與水箱連通。本發(fā)明所述的加濕器水箱或副水箱內設有至少一葉片。本發(fā)明所述的加濕器水箱或副水箱內設有至少一漂浮的裝飾物。本發(fā)明所述的加濕器底座上附加一個水箱。本發(fā)明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采用水箱與加濕器底座一體結構,使要加水時無須單獨拿下水箱,而且能夠設計各式各樣的裝飾物造型來配合,增加空氣加濕器的裝飾性,提高裝飾效果。這個部分最大的特點為:把一般傳統(tǒng)振蕩器加濕器的排霧方式由水箱中間或者由水箱旁邊的導管,改為在整個加濕器的外面,以減少加濕器整體的空間,把加濕器的內部機構導管放到外面,功能增加了,產品的附件創(chuàng)新美化成為一個加濕器整體的藝術設計。


圖1是本發(fā)明實施例1的內部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發(fā)明實施例2的內部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發(fā)明實施例3的內部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發(fā)明實施例4的內部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發(fā)明實施例5的內部結構示意圖。圖6是本發(fā)明實施例6的內部結構示意圖。圖7是本發(fā)明實施例7的外部結構示意圖。圖8是本發(fā)明實施例8的外部結構示意圖。圖9是本發(fā)明實施例9的外部結構示意圖。圖10是本發(fā)明實施例10的外部結構示意圖。

圖11是本發(fā)明實施例11的內部結構示意圖。圖12是本發(fā)明實施例12的內部結構示意圖。圖13是本發(fā)明實施例13的內部結構示意圖。圖14是本發(fā)明實施例14的內部結構示意圖。圖15是本發(fā)明實施例15的內部結構示意圖。圖16是本發(fā)明實施例16的內部結構示意圖。圖17是本發(fā)明實施例17的內部結構示意圖。圖18是本發(fā)明實施例18的內部結構示意圖。圖19是本發(fā)明實施例19的內部結構示意圖。圖20是本發(fā)明實施例20的內部結構示意圖。圖21是本發(fā)明實施例21的內部結構示意圖。圖22是本發(fā)明實施例22的外部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1的空氣加濕器包括加濕器底座1,在加濕器底座I內設有一體設置的水箱2,該水箱2固定在加濕器底座I上,在加濕器底座I的外殼111上表面上、水箱2的位置上設有加水口 8,加水口 8上可以增加有可開啟的蓋子81或者為網狀結構,防止灰塵掉落水箱2內,加濕器底座I內的水箱2將加濕器底座I內部分隔出霧化腔室3,霧化腔室3的底面上設有由第一平面13和副水箱14組成的呈逐步下沉的臺階,所述第一平臺13與水箱2的底部之間構成第一腔室15,在水箱2的底部設有出水口 4,出水口 4設置在第一腔室15內,在第一平臺13上、與出水口 4對應的位置上設有水位控制閥門12,使水保持適量的流入霧化腔室3內,使霧化裝置5得以發(fā)揮最佳的霧化效果。在副水箱14上設有霧化裝置5和自動斷電器26,空氣導管304,空氣導管出口 308,空氣導管入口 307,防護蓋310,防護蓋310為防止在超聲波霧化器工作時打出的水花流入空氣導管出口 308內。該霧化裝置5可以為現(xiàn)有技術的超聲波霧化器或通過加熱使水霧化的加熱器,加濕器底座I內設有風扇6,在外殼111上設有第一排氣口 7,風扇6將風由空氣導管入口 307打入空氣導管304,經空氣導管出口 308將霧化裝置5霧化后的氣經設置在加濕器底座I上的第一排氣口 7排出。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2的空氣加濕器包括加濕器底座I,加濕器底座I設有風扇
6,該風扇6位于霧化腔室3的下端、外殼111上,在外殼111上設有第一排氣口 7,加濕器底座I上設有一層第一裝飾物9,該裝飾物為環(huán)狀,連接設置在加濕器底座I上,在第一裝飾物9內部設有連通第一排氣口 7和設在第一裝飾物9上的第二排氣口 10的排氣管道11。在圖1所示加濕器底座I內設的水箱2,副水箱14,第一腔室15,霧化腔室3全部變成一個大腔室3,大腔室3擁有全部以上的功能。在加濕器底座I的外殼111上表面上、水箱2的位置上設有加水口 8,加水口 8上可以增加有可開啟的蓋子310,此蓋子310也可以結合將第一排氣口 7,以及第一裝飾物9及其上的排氣管道11,第二排氣口 10,加水口(8)和圖1所示的防護蓋310的功能全部一起結合起來成為一個主件。在副水箱14上設有霧化裝置5和自動斷電器26,空氣導管304,空氣導管出口 308,空氣導管入口 307,該霧化裝置5可以為現(xiàn)有技術的超聲波霧化器或通過加熱使水霧化的加熱器,,風扇6將風由空氣導管入口 307打入空氣導管304,經空氣導管出口 308將霧化后的水氣經設置在加濕器底座I上的第一排氣口 7排出,并經過排氣管道11和第二排氣口 10由裝飾物上端排出。第二排氣口 10離第一排氣口 7的高度大于整個加濕器底座I 一半以上,以幫助排氣管道11累積足夠的霧器,以達成加濕最好的效果。

如圖3圖4所示,本實施例3,4的空氣加濕器,在圖1圖2的基礎上,可以在外殼111的上表面四周上設有隔水欄17,隔水欄17與外殼111的上表面之間構成第一副水槽16,第一副水槽16經加水口 8與水箱2連通,副水槽17加水口 8也可以和水箱2成為一體。在加濕器底座I內設有水泵18,水泵18的一端連接水箱2內的抽水管519,另一端經設置在第一裝飾物9內的抽水管19和第一出水口 20連接,當水被抽到第一出水口 20并從第一出水口 20內流出后,經過加水口 8流回水箱繼續(xù)使用。風扇6吸氣時,將帶有吸附水作用的霧化裝置5霧化后的水氣經設置在加濕器底座I上的第一排氣口 7排出,或經過排氣管道11和第二排氣口 10由裝飾物上端排出。蓋子310也可以結合第一裝飾物9以及其上的抽水管19,和第一出水口 20,全部一起結合起來成為一個主件。第一出水口 20離外殼111的上表面之加水口 8的高度大于整個加濕器底座I 一半以上,以幫助排氣管道11累積足夠的霧器,以及造成水瀑布而產生水氣及負離子,增加加濕最好的效果。本發(fā)明可以進一步的在加濕器底座I上設有電機506,電機506帶動軸心507并帶動第二裝飾物128動作或與延伸機構接合使用。水泵18亦可抽水帶動裝飾物128動作。圖3在圖2的基礎上,可以將原來水箱2,副水箱14,第一腔室15,霧化腔室3全部變成一個大腔室3的設計,再增加一個水箱2,以增加儲水的容量,以需要加濕的空間及對加濕器的作用來調整整個的設計結構。圖5至圖22所示為本發(fā)明中的延伸機構裝置,亦可被延伸裝置于圖1-4,并可以結合裝飾物128或與延伸機構接合使用。如圖5所示,第一個磁鐵104A’,第二個磁鐵104B’,電機506的軸心507帶動磁鐵104B’轉動,至少一片風葉118連接于磁鐵104A’上,當風葉118轉動時,水箱2內的液體或
雪花或亮片轉動,上下漂流。如圖6所示,為圖5的另一種結構組合型式,一個中間接合器101”類似圖5中的中間接合器101’,至少有一洞口在中間接合器101’上,一個旋轉葉片148和一磁鐵104A被配合于中間接合器101”的中心軸上,導流蓋149和中間接合器101”緊密配合,當旋轉葉片148旋轉時可將下方的液體及雪花或亮片,導流于上面的出水口外,而在水箱內流動。如圖7所示,水箱315中間設有燈509,所述燈509外設有裝飾物345,所述裝飾物345上設有一個傳動機構512與連接旋轉軸316,使用時,燈照射裝飾物345上的裝飾畫,裝飾物345旋轉產生視覺效果,當使用空氣凈化、加濕、送風等功能的過程中,增加視覺效果。圖1至圖6、圖8至圖22,皆可運用于此機構中。如圖8所示,在水箱2315的底部開有若干個第二孔516,所述第二孔516連接泵18,在水箱2315內設有若干懸浮在水箱2315內的裝飾物345。當泵18打出空氣經由氣石頭打出水泡,并經由水箱315底部上的第二孔516往水箱上打出水泡,水泡上升帶動水箱中的小魚往上浮起,當小魚升至水最高位時,因其本身之重量又會自動往下沉入水底,如此下上自動沉浮。亦可加入燈光。當使用空氣凈化、加濕、送風等功能的過程中,增加視覺效果。圖1至圖7,圖9至圖22皆可運用于此機構中。圖9所示,在水箱2315的底部增設有第三出水口 520與第一進水口 519,所述水泵18連接第一進水口 519,在水箱2315內設有若干懸浮在水箱2315內的裝飾物345,所述裝飾物345為水母外形。當水泵打出水經由第一進水口 519打入水箱2315內,第三出水口520將水流入底座533,使水箱內的水循環(huán)運動。而使水箱內的水母,或其他裝飾品產生在水中活動的效果,亦可加入燈光。當使用空氣凈化、加濕、送風等功能的過程中,增加視覺效果。圖1至圖8,圖10至圖22皆可運用于此機構中。如圖10所示,在水箱2315的底部增設有第一磁性裝置521,所述水箱2315內設有若干懸浮在水箱2315內的 裝飾物345,所述裝飾物345內設有第二磁性裝置3452。水箱底部加上第一磁性裝置521,通電后產生磁場,345內部的第二磁性裝置3452,當第一磁性裝置521作用時,磁場的同性相推作用,使裝飾物345停留于水中并且可左右前后移動,而不下沉,裝飾物345的重量不同,可使水箱315中的裝飾物345停留在不同水平面上移動。圖1至圖9、圖39皆可運用于此機構中。如圖11所示,至少一片第一磁鐵104A,至少一片第二磁鐵104B,第一轉芯103,第二個轉芯107,中間結合器105,固定片101,第一磁鐵104A被固定于第一轉芯103,第二磁鐵104B被固定于第二轉芯107,第一轉芯103放入在中間結合器105內,所述固定片101和中間結合器105接合以防止轉芯103移動,中間結合器105及第一轉芯103放置于裝置物和動力源的隔層板106上層,第二轉芯107置放于隔層板106下層,動力源506帶動第二磁鐵104B動作,進而推動第一磁鐵104A及固定于第一轉芯103上的裝置物或連接機構動作。此機構可有效防止在上層的液體和動力源及連接機構接觸。可以運用于圖1-10及圖12-22 中。如圖12所示為出風口或排氣口,可以通過齒輪機構與電機嚙合讓其轉動或擺動,以增加風或霧氣的擴散范圍。可以運用于圖1-9中。如圖13所示,為本發(fā)明的齒輪箱結構示意圖,所述齒輪294可接合于軸心507(圖11),以結合裝飾物128或與另一機構接合使用而旋轉,另兩個齒輪296A及296B,由齒輪294帶動,旋轉盤295內有一環(huán)繞內圓邊的內齒輪298和齒輪296A及296B嚙合,旋轉盤295松配接合于固定片293的中心固定支架上,當轉芯103旋轉,帶動齒輪294,并帶動齒輪296A,296B以及內齒298轉動旋轉盤295動作,齒輪297接合于另一齒輪294,當齒輪297順時鐘旋轉時,旋轉盤295即為逆時針方向旋轉,齒輪297和轉盤295上面皆可置放裝飾物128。如圖14所示,齒輪120’接合于軸芯507 (圖4_5),另一個齒輪121嚙合于齒輪120’并連接一橫軸接合固定一偏心輪124,偏心輪124上有一偏心柱124A。支架122固定于固定片101,并穩(wěn)固支撐一橫軸接合固定偏心輪124,偏心柱124A,上、下支柱132A有一裝飾物126A固定其中,所述上、下支柱132A定位于支架122中,一滑塊123上設有一槽123A,所述滑塊123的上端接合上、下支柱132A的下端,亦垂直的固定于支架122中,當齒輪120’旋轉時帶動另一齒輪121及與齒輪121接合的一橫軸接合固定偏心輪124,偏心柱124A旋轉,當偏心柱124A活動于滑塊123的橫槽123A中時,帶動滑塊123及接合的上、下支柱132A及其上的裝飾物128做上下運動。如圖15所示,齒輪120可接合于軸芯507 (圖11),另外兩個齒輪121及121’與齒輪120相嚙合,所述兩個齒輪上設有偏心輪124、124’,偏心柱124AU24A’固定于這兩個偏心輪上。支架122及122A分別支撐固定兩個偏心輪124、124’,齒輪121、121’及上、下支柱132A、132B。兩對導引柱125A、125B、125A’、125B’分別接合于兩個支架122、122A上。所述兩個滑塊123、123’各設有一橫槽123AU23A’,所述兩個滑塊123、123’上端接合上、下支柱132A、132B的下端,兩個偏心柱124A、124A’分別活動于兩個橫槽123A、123A’中。當齒輪120旋轉時,帶動兩個與其嚙合的齒輪121、121’,及接合于兩個齒輪上的偏心輪124、124’及其上的偏心柱124A、124A’旋轉,當其旋轉時會帶動滑塊123、123’,及其上的上、下支柱132AU32B及裝飾物128A,128B做上下的動作。在此延伸裝置中齒輪121’亦可被一橫軸經由齒輪121直接接合于偏心輪124’,而減少齒輪121’。支架122,122A亦可經由一個較大的支架來取代(未標示于圖中)以穩(wěn)固支撐一橫軸接合偏心輪124、124’。園柱127下端與齒輪120結合,上接園蓋128,滑塊134、134’上端固定于上、下支柱132A,132B,經由偏心輪124、124’,偏心柱124A、124A’轉動而做上下運動。如圖16所示,類似于圖15,圖17中有4個上、下支柱132A、132B、132C和132D,所述4個上、下支柱上分別設有4個裝飾物126A、126B、126C和126D,4個支架122A、122B、122C和122D,穩(wěn)固上、下支柱132A、132B、132C和132D,園柱127接合于齒輪120,頂端裝有一園蓋128。如圖17所示,所述一偏心輪178及一偏心柱179可接合于軸芯507 (圖4_5),固定片101”上設有圓柱193、191、191’,一搖臂180 (搖臂橫槽195)及齒輪片181,固定于一圓桿216上,此圓桿216中心有一圓孔。一圓桿183中間設有一圓孔184,一齒輪片182固定于其旁邊,當偏心輪178轉動時其上之偏心柱179跟著轉動,進而帶動搖桿180活動。一支撐蓋186固定于固定片101”’上,所述支撐蓋186上的圓孔194、190和190’,圓柱193的頂端接合于支撐蓋186的圓孔194中,所述T柱面188,188’(上可接合裝飾物128)與T柱215、215’接合,T柱215、215’活動連接于支撐蓋186上的兩圓孔190,190’,并分別緊密接合于圓桿216、183上 之圓孔185、184內,圓桿216,183活動連接于固定片101”’上的圓柱孔191、191’內,當偏心輪178轉動時,偏心柱179活動于橫槽195中,帶動搖桿180及其接合的圓桿216上的齒輪片181和T柱215和其T柱面188上的裝飾物128做左、右的擺動,所述齒輪片181和另一齒輪片182互相嚙合帶動另一端圓柱183及T柱215’,所述T柱面188’上的裝飾物128亦做左右搖擺的動作。此延伸裝置機構亦可單獨使用于偏心輪178,偏心柱179及搖桿180 (橫槽195),圓桿216 (圓桿洞185)接合T柱215,T柱面188進而帶動一件裝飾物128左右擺動。如圖18所示,所述一偏心輪178’上設有一偏心柱179’,所述偏心輪178’可接合于軸芯507 (圖4-5),所述固定片202上設有圓柱組193’、196么、1968、196(:和196D,所述圓柱組分別接合活動軸197A、197B、197C和197D并活動連接于196A、196B、196C和196D圓柱中擺動活動,所述活動軸197A、197B、197C和197D分別設有搖臂199AU99B、199C和199D及搖臂內分別設有橫槽200A、200B、200C和200D,所述偏心柱179,插入橫槽200A,200B, 200C, 200D內而活動。當偏心輪178’轉動時,帶動所有零件動作。支撐蓋186,固定于固定片202上,并帶有圓孔218、218’、20認、2018、201(:和2010,1'柱面198A、198B、198C和198D (接合裝飾物128)分別接合T柱217A、217B、217C和217D并通過支撐蓋186’上的孔201A, 201B, 201C, 201D緊密接合于活動軸197A、197B、197C和197D上,當偏心輪178’轉動時,帶動偏心柱179’旋轉于橫槽200A、200B、200C和200D內,從而帶動搖臂 199A、199B、199C 和 199D 及活動軸 197A、197B、197C 和 197D 及 T 柱 217A、217B、217C 和217D及T柱面上之裝飾物128做左右的擺動,搖臂199A、199B、199C和199D在不同的高度,故它們之間不會有碰撞。如圖19所示,所述偏心輪210下設有齒輪221連接,偏心輪210上設有偏心柱214,偏心輪210活動連接于頂柱219上,齒輪204可接合于軸芯507 (圖4_5),并與齒輪221相嚙合,所述一活動軸212上連接一齒片213,所述齒片213與另一齒輪片213’相嚙合,所述齒輪片213’連接一活動軸212’,當偏心輪210帶動偏心柱214轉動時,帶動此部分零組件活動,類如搖臂180和橫槽195 (如圖17所示)的活動結構,齒輪片213固定于活動軸212上,T柱面211,211’(固定裝飾物126),T柱222和222’分別緊密連接活動軸212和212’內,所述活動軸212和212’活動連接于圓柱203和203’,當偏心輪210轉動時,帶動偏心柱214旋轉,并帶動活動·軸212、齒輪213和T柱222轉動,齒輪213與齒輪213’相嚙合,帶動活動軸212’、T柱222’使T柱面211及211’上之裝飾物128做左右搖動,一個支架209固定于固定片202’上,一上、下支柱132于其間,齒輪205與齒輪204嚙合,所述有一偏心輪及偏心柱(未標示于圖)(類如圖27上之齒輪121,偏心輪124,偏心柱124Α及上、下滑塊123及橫槽123Α)上、下支柱132上設有裝飾物128,所述裝飾物128的底端固定于滑塊的頂端,當齒輪204轉動時帶動齒輪205轉動,并帶動上、下支柱132及裝飾物128做上下之動作,所述另一個支架220固定于固定片202’上,齒輪206與齒輪204相嚙合,所述齒輪206于支架220內轉動,支架220內之機構類如圖13,14所示偏心輪,偏心柱未能標示其固定于齒輪206上,一搖臂207帶有一橫槽223,固定于軸心208上而活動,偏心柱活動于橫槽223設在支架220內,裝置物可固定于搖臂207上,當齒輪206轉動時,偏心輪帶動偏心柱及搖臂及其上之裝飾物128做前后擺動之動作。如圖20所示,為本發(fā)明搖臂I的結構示意圖,所述固定架341通過軸承339活動連接搖棒340,所述搖棒340的上端設有搖臂338,所述搖棒340下端的兩側分別設有磁鐵337,所述磁鐵337的中間設有線圈336,所述線圈336固定在固定架341上。如圖21所示,為本發(fā)明搖臂2的機構示意圖,所述固定架342通過軸承331活動連接搖臂334,所述搖棒335的下端設有磁鐵333,所述磁鐵333的下端設有線圈332,所述線圈332固定在固定架342上。當線圈332、336通電時,產生磁力而使置于軸承331、339上之搖棒335、340之磁鐵333、337因同極磁性相推之力而使之擺動,進而推動搖臂334、338運動及其上之裝飾物128做前后擺動之動作。如圖21所示,為本發(fā) 明利用圖20圖21以及圖1_4的結合。
權利要求
1.一種空氣加濕器,包括加濕器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濕器底座(I)內設有風扇(6)及一體設置的副水箱(14)、霧化腔室(3)、霧化裝置(5)、第一排氣口(7)和加水口(8);加濕器底座(I)的外殼(111)上表面上設有第一裝飾物(9)及其上的排氣管道(11)和第二排氣口(10);在副水箱(14)上設有空氣導管(304)、空氣導管出口(308)、空氣導管入口(307);加濕器底座(I)的外殼(111)上設有一個蓋子(310),蓋子(310)將第一排氣口(7),以及第一裝飾物(9)及其上的排氣管道(11),第二排氣口( 10)及加水口(8)結合起來成為一個主件。
2.一種空氣加濕器,包括加濕器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濕器底座(I)內設有風扇(6),一體設置的副水箱(14)、霧化腔室(3)、霧化裝置(5)、以及一個泵(18);泵(18)的一端連接副水箱(14)內的抽水管(519),另一端經設置在第一裝飾物(9)內的抽水管(19)和第一出水口(20)連接,副水箱(14)的位置上設有加水口(8),所述加濕器底座(I)的外殼(111)上設有蓋子(310)將第一裝飾物(9)及其上的抽水管(19),以及第一出水口(20),力口水口(8)結合起來成為一個主件。
3.一種空氣加濕器,包括加濕器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濕器底座(I)內設有一體設置的水箱(2 )、霧化腔室(3 ),水箱(2 )的底部設有出水口( 4),副水箱(14)和霧化裝置(5);所述加濕 器底座(I)上、水箱(2)的位置上設有加水口(8),所述加濕器底座(I)內設有風扇(6),該風扇(6)將霧化后的水經設置在加濕器底座(I)上的第一排氣口(7)排出,在出水口(4)的下端設有使水流入霧化腔室(3)的水位控制閥門(12),在副水箱(14)上設有空氣導管(304),空氣導管出口(308),空氣導管入口(307),以及一個保護蓋(310)。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任意一項所述的空氣加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濕器底座(I)上設有軸心(507)可以帶動第二裝飾物(128)或與延伸機構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1至3任意一項所述的空氣加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濕器底座(I)上設有一磁鐵(104A)或磁性裝置(336)。
6.根據權利要求1至3任意一項所述的空氣加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濕器底座(I)上設有一泵(18)打出空氣并經由水箱底部上的第二孔(516)往水箱上打出水泡。
7.根據權利要求1至3任意一項所述的空氣加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濕器底座(I)的上表面四周上設有隔水欄(17),隔水欄(17)與加濕器底座(I)的上表面之間構成第一副水槽(16),第一副水槽(16)經加水口(8)與水箱(2)連通。
8.根據權利要求1至3任意一項所述的空氣加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濕器水箱(2)或副水箱(14)內設有至少一葉片。
9.根據權利要求1至3任意一項所述的空氣加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濕器水箱(2)或副水箱(14)內設有至少一漂浮的裝飾物。
10.根據權利要求1至2所述的空氣加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濕器底座(I)上附加一個水箱(2)。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空氣加濕器,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使水箱和加濕器底座合二為一,且結構簡單。本發(fā)明包括加濕器底座,所述加濕器底座內設有風扇及一體設置的副水箱、霧化腔室、霧化裝置、第一排氣口和加水口;加濕器底座的外殼上表面上設有第一裝飾物及其上的排氣管道和第二排氣口;在副水箱上設有空氣導管、空氣導管出口、空氣導管入口;加濕器底座的外殼上設有一個蓋子,蓋子將第一排氣口,以及第一裝飾物及其上的排氣管道,第二排氣口及加水口結合起來成為一個主件。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采用水箱與加濕器底座一體結構,使要加水時無須單獨拿下水箱,而且能夠設計各式各樣的裝飾物造型來配合,增加空氣加濕器的裝飾性,提高裝飾效果。
文檔編號F24F6/12GK103245027SQ20131016440
公開日2013年8月14日 申請日期2013年5月7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5月7日
發(fā)明者侯近謙 申請人:福智海研究院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