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脫水裝置,尤其涉及一種在蜂蜜柚子茶生產中使用的柚子皮的脫水裝置。
背景技術:
蜂蜜柚子茶不僅是味道清香可口,更是一款有美白祛斑、嫩膚養(yǎng)顏功效的食品,蜂具有排毒作用,柚子含維生素C比較高,蜂蜜柚子茶能將這兩種功效很好地結合起來,經常食用可以清熱降火,排毒順腸;而在蜂蜜柚子茶的制備過程中,其要經過柚子的清洗、切塊、去皮、脫水、混合、攪拌、冷藏等一系列的步驟,而在進行上述步驟中其中有一步驟為對成條狀的清洗后的柚子皮進行脫水處理,因為,按照生產的要求其柚子皮的含水量應不大于15%,而在目前的操作中對柚子皮的脫水更多的還是采用自然風干、烘干等方式進行脫水,而采用上述方式在實施中不僅具有脫水效率低的問題,同時還具有亦受外界空氣污染的問題,影響生產效率,同時對食品安全也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適應現(xiàn)實需要,提供一種脫水效率高、適合企業(yè)規(guī)模化生產使用的柚子皮的脫水裝置。
為了實現(xiàn)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設計一種柚子皮的脫水裝置,它包括上端開口的內桶和外桶,內桶至于外桶內,且內桶的外壁與外桶的內壁之間設有間隔,在所述外桶的底部中心處固定有一軸承,在該軸承內貫穿設置有一端與電機連接的旋轉軸,所述旋轉軸的上端與內桶的底部固定連接,且通過轉動軸的轉動可帶動內桶在外桶內自轉;所述外桶的底部為中心高邊緣低的圓弧面,且在外桶的底部外側邊緣處設有一排水孔;在所述內桶的圓周側壁上及內桶的底部底壁上分別設有若干個過水孔;在與所述內桶圓周側壁相向設置的外桶的內壁上設置有若干個等間隔環(huán)繞該外桶軸心設置的、且可轉動的輥軸,所述內桶的圓周側壁與所述輥軸間隔設置,或所述內桶的圓周側壁與所述輥軸線接觸;還包括可扣在外桶上端開口上的頂蓋,在所述頂蓋的下表面中心處設有一支撐體,在該支撐體上套有一旋轉軸承,還包括與所述內桶上端開口匹配的內蓋圓板,所述內蓋圓板與所述旋轉軸承連接,且內蓋圓板通過旋轉軸承可以以支撐體為中心旋轉,且所述內蓋圓板的邊緣與所述內桶上端開口處的內壁之間設有間隙。
優(yōu)選的,在所述外桶的底部邊緣處還設有環(huán)繞該內桶底部邊緣設置,且向下凹陷的環(huán)狀凹槽帶,所述排水孔設置于所述環(huán)狀凹槽帶內。
優(yōu)選的,在所述外桶的內壁上設有一凸塊,在該凸塊的外側設有一內凹的凹槽,輥軸通過其兩端的支撐軸設置于凹槽內,且輥軸兩端支撐軸的端部分別通過一個固定軸承與凹槽的頂壁和底壁連接。
優(yōu)選的,設置于外桶內壁上的輥軸呈上下兩層設置,且每層中的輥軸為至少三個,且等間隔環(huán)繞外桶的內壁設置,其中位于上層的輥軸與所述內桶圓周側壁的上部相向設置或線接觸,位于下層的輥軸與所述內桶圓周側壁的下部相向設置或線接觸。
優(yōu)選的,在所述內蓋圓板的上表面中心處設有一固定凹槽,所述旋轉軸承內嵌于該固定凹槽內。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設計其結構設計新穎、易于實現(xiàn),同時,通過本裝置可大大提高對柚子皮的脫水效率,再者,通過本裝置中的輥軸可以防止內桶在外桶內出現(xiàn)左右擺動現(xiàn)象的問題,而通過本設計的內蓋圓板的使用除了提高內桶穩(wěn)定性的同時,還具有防止外界污染物進入內桶內導致內部柚子皮被污染的風險發(fā)生。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剖面狀態(tài)主要結構示意圖;
圖中:1.外桶;2.內桶;3.過水孔;4、7.凸塊;5、8.凹槽;6、9.輥軸;10.頂蓋;11.支撐體;12.旋轉軸承;13.內蓋圓板;14.外桶的底部;15.環(huán)狀凹槽帶;16.排水孔;17.軸承;18.旋轉軸。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一種柚子皮的脫水裝置,參見圖1它包括上端開口的內桶2和外桶1,內桶2至于外桶1內,且內桶2的外壁與外桶1的內壁之間設有間隔,還在所述外桶1的底部中心處固定有一軸承17,在該軸承17內貫穿設置有一端與電機連接的旋轉軸18,所述旋轉軸18的上端與內桶2的底部固定連接,而通過轉動軸18的轉動則可帶動內桶2在外桶1內自轉。
進一步的,本設計中所述外桶的底部14為中心高邊緣低的圓弧面,且在外桶的底部14外側邊緣處設有一排水孔16;還在所述外桶的底部14邊緣處還設有環(huán)繞該內桶底部邊緣設置,且向下凹陷的環(huán)狀凹槽帶15,而所述的排水孔16設置于所述環(huán)狀凹槽帶15內。
進一步的,還在所述內桶2的圓周側壁上及內桶2的底部底壁上分別設有若干個過水孔3;在與所述內桶2圓周側壁相向設置的外桶1的內壁上設置有若干個等間隔環(huán)繞該外桶軸心設置的、且可轉動的輥軸6、9,所述內桶2的圓周側壁與所述輥軸6、9間隔設置,或者所述內桶2的圓周側壁與所述輥軸6、9線接觸;本設計中設置于外桶1內壁上的輥軸呈上下兩層設置,且每層中的輥軸為至少三個,且每層中的多個輥軸等間隔環(huán)繞外桶的內壁設置,其中位于上層的輥軸6(圖中6所示)與所述內桶2圓周側壁的上部相向設置或線接觸,而位于下層的輥軸9與所述內桶2圓周側壁的下部相向設置或線接觸。為了對上述的輥軸6、9進行固定設置,本設計是在所述外桶1的內壁上設有一凸塊4,在該凸塊4的外側設有一內凹的凹槽5,輥軸6通過其兩端的支撐軸設置于凹槽內,且輥軸兩端支撐軸的端部分別通過一個固定軸承與凹槽的頂壁和底壁連接,此處輥軸兩端的支撐軸通過固定軸承與凹槽頂壁和底壁連接連接為本領域常規(guī)技術,本實施例在此不再對其進行過多的贅述。
進一步的,本裝置它還包括可扣在外桶1上端開口上的頂蓋10,在所述頂蓋10的下表面中心處設有一支撐體11,在該支撐體11上套有一旋轉軸承12,還包括與所述內桶2上端開口匹配的內蓋圓板13,還在所述內蓋圓板13的上表面中心處設有一固定凹槽,所述的旋轉軸12承內嵌于該固定凹槽內,且內蓋圓板13通過旋轉軸承12可以以支撐體為中心旋轉,且所述內蓋圓板13的邊緣與所述內桶2上端開口處的內壁之間設有間隙。
在使用中,首先將頂蓋連通內蓋圓板13一并從外桶上取下,而后將待脫水的柚子置于內桶內,而后將頂蓋扣在外桶上,此時內蓋圓板13將位于內桶上端開口內,而后通過轉動軸18的轉動帶動內桶2在外桶1內自轉,在內桶轉動的過程中其柚子皮的水分通過排水孔3甩出實現(xiàn)脫水的目的,而被甩出的水分則將通過外桶的的底部流至環(huán)狀凹槽帶內,最后通過排水孔排出。而在內桶自轉的過程中,由于柚子皮分布不均勻,導致重心不一致,在內桶自轉的過程中其內桶的上部會存在左右晃動現(xiàn)象,而此問題將通過輥軸進行解決,即在內桶出現(xiàn)擺動的過程中,其輥軸與內桶側壁接觸,阻止其出現(xiàn)晃動的問題,而同時其內桶上端開口處的內壁會與內蓋圓板接觸,在內蓋圓板與內桶內壁接觸的過程中,其內蓋圓板也將阻止其出現(xiàn)擺動的現(xiàn)象,同時,該內蓋圓板還會以支撐體為中心進行轉動,實現(xiàn)將內桶給內蓋圓板的壓力進行分解,確保本裝置出現(xiàn)劇烈晃動現(xiàn)象的發(fā)生,進而提高本裝置的穩(wěn)定性。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公布的是較佳的實施例,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極易根據(jù)上述實施例,領會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并做出不同的引申和變化,但只要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