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濕度控制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紅外加濕器。
背景技術:
目前,在進行加濕時通常采用電極加濕的方式,但是電極加濕對水質的要求較高,電導率太低或太高的水都不適合電極加濕。經過研究發(fā)現,通過紅外也能實現加濕并且對水質的要求較低,因此,如何實現將紅外利用于加濕器是一項亟待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紅外加濕器,能夠實現通過紅外進行加濕且保證加濕過程安全。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紅外加濕器,包括:紅外輻射裝置、電流檢測裝置、控制開關和控制器;其中:
所述電流檢測裝置分別與所述紅外輻射裝置和控制器相連,檢測流過所述紅外輻射裝置的電流值,并將所述電流值發(fā)送至所述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與所述控制開關相連,基于接收到的所述電流值控制所述控制開關的開關狀態(tài);
所述控制開關與所述紅外輻射裝置相連,基于所述控制開關的開關狀態(tài)控制所述紅外輻射裝置的工作狀態(tài)。
優(yōu)選地,所述紅外加濕器還包括:與所述紅外輻射裝置相連的限溫器。
優(yōu)選地,所述紅外加濕器還包括:與所述紅外輻射裝置相連的熱熔斷體。
優(yōu)選地,所述紅外加濕器還包括:安裝在加濕器水槽底部的感溫包;
所感溫包與所述控制器相連,檢測加濕器水槽中的水溫,并將檢測到的溫度值發(fā)送至所述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基于接收到的所述溫度值控制所述控制開關的開關狀態(tài)。
優(yōu)選地,所述電流檢測裝置為電流互感器。
優(yōu)選地,所述控制開關為繼電器。
優(yōu)選地,所述紅外輻射裝置包括一根或一根以上的紅外鹵素燈管;
當所述紅外輻射裝置包括一根以上的紅外鹵素燈管時,所述紅外鹵素燈管相互并聯,每根紅外鹵素燈管分別與一個電流互感器、一個繼電器、一個限溫器和一個熱熔斷體相串聯。
由上述方案可知,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紅外加濕器,當需要對當前環(huán)境進行加濕時,通過電流檢測裝置檢測流過紅外輻射裝置的電流值,并將檢測到的電流值發(fā)送至控制器,控制器基于接收到的電流值控制控制開關的開關狀態(tài),控制開關基于開關狀態(tài)控制紅外輻射裝置的工作狀態(tài),從而實現通過紅外進行加濕且保證加濕過程安全。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公開的一種紅外加濕器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公開的一種紅外加濕器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公開的一種紅外加濕器實施例3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公開的一種紅外加濕器實施例4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為了更加特定地強調實施的獨立性,本說明書涉及許多模塊或單元。舉例而言,模塊或單元可由硬件電路實現,該硬件電路包括特制VLSI電路或門陣列,比如邏輯芯片、晶體管,或其它組件。模塊或單元也可在可編程的硬設備中實現,比如場效可編程門陣列、可編程陣列邏輯、可編程邏輯設備等等。
模塊或單元也可在藉由各種形式的處理器所執(zhí)行的軟件中實現。比如說,一可執(zhí)行碼模塊可包括一個或多個實體的或邏輯的計算機指令區(qū)塊,該區(qū)塊可能形成為,比如說,對象、程序或函數。然而,鑒別模塊或單元的可執(zhí)行部分不需要物理上放置在一起,但可由存于不同位置的不同指令所組成,當邏輯上組合在一起時,形成模塊或單元且達到該模塊或單元所要求的目的。
實際上,可執(zhí)行碼模塊或單元可以是一單一指令或多個指令,甚至可以分布在位于不同的程序中的數個不同的碼區(qū)段,并且橫跨數個存儲設備。同樣地,操作數據可被辨識及顯示于此模塊或單元中,并且可以以任何合適的形式實施且在任何合適的數據結構形式內組織。操作數據可以集合成單一數據集,或可分布在具有不同的存儲設備的不同的位置,且至少部分地只以電子信號方式存在于一系統或網絡。
本說明書所提及的“實施例”或類似用語表示與實施例有關的特性、結構或特征,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至少一實施例中。因此,本說明書所出現的用語“在一實施例中”、“在實施例中”以及類似用語可能但不必然都指向相同實施例。
再者,本實用新型所述特性、結構或特征可以以任何方式結合在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中。以下說明將提供許多特定的細節(jié),比如編程序、軟件模塊、用戶選擇、網絡交易、數據庫查詢、數據庫結構、硬件模塊、硬件電路、硬件芯片等例子,以提供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了解。然而相關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將看出本實用新型,即使沒有利用其中一個或多個特定細節(jié),或利用其它方法、組件、材料等亦可實施。另一方面,為避免混淆本實用新型,公知的結構、材料或操作并沒有詳細描述。
如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公開的一種紅外加濕器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該紅外加濕器可以包含:紅外輻射裝置101、電流檢測裝置102、控制開關103和控制器104;其中:
電流檢測裝置102分別與紅外輻射裝置101和控制器104相連,檢測流過紅外輻射裝置101的電流值,并將電流值發(fā)送至控制器104;
控制器104與控制開關103相連,基于接收到的電流值控制控制開關103的開關狀態(tài);
控制開關103與紅外輻射裝置101相連,基于控制開關103的開關狀態(tài)控制紅外輻射裝置101的工作狀態(tài)。
上述實施例公開的紅外加濕器的工作原理為:當需要對當前的環(huán)境進行濕度控制時,通過與紅外輻射裝置101串聯的電流檢測裝置102實時檢測流過紅外輻射裝置101的電流值,并將檢測到的電流值發(fā)送至控制器104,控制器104根據預先設定的控制條件以及接收到的電流值生成相應的控制信號,根據生成的控制信號對控制開關進行控制。例如,當電流檢測裝置102連續(xù)10秒檢測到流過紅外輻射裝置101的電流值小于6安或者大于8.5安時,生成控制信號控制控制開關103斷開,從而控制紅外輻射裝置101停止工作,實現對當前環(huán)境的濕度控制。
綜上所述,在上述實施例中,當需要對當前環(huán)境進行加濕時,通過電流檢測裝置檢測流過紅外輻射裝置的電流值,并將檢測到的電流值發(fā)送至控制器,控制器基于接收到的電流值控制控制開關的開關狀態(tài),控制開關基于開關狀態(tài)控制紅外輻射裝置的工作狀態(tài),從而實現通過紅外進行加濕且保證加濕過程安全。
如圖2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公開的一種紅外加濕器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該紅外加濕器可以包含:紅外輻射裝置201、電流檢測裝置202、控制開關203、控制器204、限溫器205和熱熔斷體206;其中:
電流檢測裝置202分別與紅外輻射裝置201和控制器204相連,檢測流過紅外輻射裝置201的電流值,并將電流值發(fā)送至控制器204;
控制器204與控制開關203相連,基于接收到的電流值控制控制開關203的開關狀態(tài);
控制開關203與紅外輻射裝置201相連,基于控制開關203的開關狀態(tài)控制紅外輻射裝置201的工作狀態(tài);
限溫器205與紅外輻射裝置201相連;
熱熔斷體206分別與限溫器205和紅外輻射裝置201相連。
上述實施例公開的紅外加濕器的工作原理為:當需要對當前的環(huán)境進行濕度控制時,通過與紅外輻射裝置201串聯的電流檢測裝置202實時檢測流過紅外輻射裝置201的電流值,并將檢測到的電流值發(fā)送至控制器204,控制器204根據預先設定的控制條件以及接收到的電流值生成相應的控制信號,根據生成的控制信號對控制開關進行控制。例如,當電流檢測裝置202連續(xù)10秒檢測到流過紅外輻射裝置201的電流值小于6安或者大于8.5安時,生成控制信號控制控制開關203斷開,從而控制紅外輻射裝置201停止工作,實現對當前環(huán)境的濕度控制。同時,為了進一步實現對紅外加濕器進行保護,還增加了限溫器205和熱熔斷體206,根據紅外加濕器的實際需求設定限溫器205的動作值以及熱熔斷體206的熔斷值。當限溫器205的溫度達到設定值時,限溫器205動作,控制紅外輻射裝置201停止工作,或者當熱熔斷體206達到熔斷值時,熱熔斷體206熔斷控制紅外輻射裝置停止工作。
如圖3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公開的一種紅外加濕器實施例3的結構示意圖,該紅外加濕器可以包含:紅外輻射裝置301、電流檢測裝置302、控制開關303、控制器304、限溫器305、熱熔斷體306和感溫包307;其中:
電流檢測裝置302分別與紅外輻射裝置301和控制器304相連,檢測流過紅外輻射裝置301的電流值,并將電流值發(fā)送至控制器304;
控制器304與控制開關303相連,基于接收到的電流值控制控制開關303的開關狀態(tài);
控制開關303與紅外輻射裝置301相連,基于控制開關303的開關狀態(tài)控制紅外輻射裝置301的工作狀態(tài);
限溫器305與紅外輻射裝置301相連;
熱熔斷體306分別與限溫器305和紅外輻射裝置301相連;
感溫包307安裝在加濕器水槽底部,檢測加濕器水槽中的水溫,并將檢測到的溫度值發(fā)送至與其連接的控制器304;
控制器304基于接收到的溫度值控制控制開關303的開關狀態(tài)。
上述實施例公開的紅外加濕器的工作原理為:當需要對當前的環(huán)境進行濕度控制時,通過與紅外輻射裝置301串聯的電流檢測裝置302實時檢測流過紅外輻射裝置301的電流值,并將檢測到的電流值發(fā)送至控制器304,控制器304根據預先設定的控制條件以及接收到的電流值生成相應的控制信號,根據生成的控制信號對控制開關進行控制。例如,當電流檢測裝置302連續(xù)10秒檢測到流過紅外輻射裝置301的電流值小于6安或者大于8.5安時,生成控制信號控制控制開關303斷開,從而控制紅外輻射裝置301停止工作,實現對當前環(huán)境的濕度控制。
同時,為了進一步實現對紅外加濕器進行保護,還增加了限溫器305和熱熔斷體306,根據紅外加濕器的實際需求設定限溫器305的動作值以及熱熔斷體306的熔斷值。當限溫器305的溫度達到設定值時,限溫器305動作,控制紅外輻射裝置301停止工作,或者當熱熔斷體306達到熔斷值時,熱熔斷體306熔斷控制紅外輻射裝置停止工作。
同時,為了進一步實現對紅外加濕器進行保護,還增加了感溫包307檢測加濕器水槽中的水溫,當感溫包307檢測到的溫度值達到預設條件時,控制器304生成相應的控制信號控制控制開關303斷開,從而實現控制紅外輻射裝置301停止工作。
具體的,在上述的實施例中,所述的電流檢測裝置可以為電流互感器;所述的控制開關可以為繼電器;所述的紅外輻射裝置可以包含一根或一根以上的紅外鹵素燈管,當所述紅外輻射裝置包括一根以上的紅外鹵素燈管時,所述紅外鹵素燈管相互并聯,每根紅外鹵素燈管分別與一個電流互感器、一個繼電器、一個限溫器和一個熱熔斷體相串聯。
下面以紅外輻射裝置包含三根紅外鹵素燈管為例,進一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說明。如圖4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公開的一種紅外加濕器實施例4的結構示意圖,該紅外加濕器包括:第一電流互感器1、第二電流互感器2、第三電流互感器3、第一繼電器4、第二繼電器5、第三繼電器6、第一限溫器7、第二限溫器8、第三限溫器9、第一熱熔斷體10、第二熱熔斷體11、第三熱熔斷體12、第一紅外鹵素燈管13、第二紅外鹵素燈管14、第三紅外鹵素燈管15和感溫包16;其中:
第一紅外鹵素燈管13、第二紅外鹵素燈管14和第三紅外鹵素燈管15星型連接。
第一電流互感器1與第一繼電器4串聯,第一繼電器4與第一限溫器7串聯,第一限溫器7與第一熱熔斷體10串聯,第一熱熔斷體10與第一紅外鹵素燈管13串聯;
第二電流互感器2與第二繼電器5串聯,第二繼電器5與第二限溫器8串聯,第二限溫器8與第二熱熔斷體11串聯,第二熱熔斷體11與第二紅外鹵素燈管14串聯;
第三電流互感器3與第三繼電器6串聯,第三繼電器6與第三限溫器9串聯,第三限溫器9與第三熱熔斷體12串聯,第三熱熔斷體12與第三紅外鹵素燈管15串聯;
感溫包16安裝在加濕器水槽底部,與控制器相連,檢測加濕器水槽中的水溫,并將檢測到的溫度值發(fā)送至控制器。
上述實施例的工作原理為:第一電流互感器1、第二電流互感器2和第三電流互感器3分別檢測流過第一紅外鹵素燈管13、第二紅外鹵素燈管14和第三紅外鹵素燈管15的電流值,并將檢測到的電流值發(fā)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據預先設定的控制條件以及接收到的電流值生成相應的控制信號,根據生成的控制信號分別對第一繼電器4、第二繼電器5和第三繼電器6進行控制。同時,限溫器和熱熔斷體根據紅外加濕器的實際需求設定限溫器的動作值以及熱熔斷體的熔斷值。當限溫器的溫度達到設定值時,限溫器動作,控制與其串聯的紅外鹵素燈管停止工作,或者當熱熔斷體達到熔斷值時,熱熔斷體熔斷控制紅外鹵素燈管停止工作。同時,感溫包檢測加濕器水槽中的水溫,當感溫包檢測到的溫度值達到預設條件時,控制器生成相應的控制信號控制繼電器斷開,從而實現控制紅外鹵素燈管停止工作。
本實施例方法所述的功能如果以軟件功能單元的形式實現并作為獨立的產品銷售或使用時,可以存儲在一個計算設備可讀取存儲介質中?;谶@樣的理解,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對現有技術做出貢獻的部分或者該技術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軟件產品的形式體現出來,該軟件產品存儲在一個存儲介質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臺計算設備(可以是個人計算機,服務器,移動計算設備或者網絡設備等)執(zhí)行本實用新型各個實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驟。而前述的存儲介質包括:U盤、移動硬盤、只讀存儲器(ROM,Read-Only Memory)、隨機存取存儲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盤等各種可以存儲程序代碼的介質。
本說明書中各個實施例采用遞進的方式描述,每個實施例重點說明的都是與其它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各個實施例之間相同或相似部分互相參見即可。
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yè)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實用新型。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yè)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實用新型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