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主要涉及污水凈化設施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污水凈化處理裝置。
背景技術:
廢水中常常含有許多砂石,在進行污水處理時,需要先進行曝氣沉砂。由于曝氣作用,廢水中有機顆粒經常處于懸浮狀態(tài),砂粒互相摩擦并承受曝氣的剪切力,砂粒上附著的有機污染物能夠去除,有利于取得較為純凈的砂粒。在水中曝氣可脫臭、改善水質,有利于后續(xù)處理,還可起到預曝氣作用。
普通沉砂池對砂石和有機物的分離效果不明顯,截留的沉砂中夾雜有15%的有機物,使沉砂的后續(xù)處理難度增加。
中國專利:《一種用于污水處理的曝氣沉砂池》(授權公告號:cn205796642u)公開了一種設置有弧形白鋼擋板結構的沉砂池,該沉砂池的砂水經洗砂泵排出時能夠在白鋼擋板處形成漩渦流,能夠隨水流帶走泥砂果殼等雜物,但是其對砂石和有機物的分離效果沒有促進作用。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污水凈化處理裝置,使上述的問題得到有效改善。
本發(fā)明是這樣實現(xiàn)的:
基于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污水凈化處理裝置,包括池體、曝氣管和風機,池體用于盛裝污水,池體的頂端為開口端,曝氣管的一端與風機連接,曝氣管的另一端從開口端插入池體內,曝氣管的側壁開設有位于池體內的液面以下的出氣孔,出氣孔用于產生使池體內的污水旋轉的氣流。
在本發(fā)明的可選實施例中,曝氣管的數量為多根,多根曝氣管周向設置于池體的內表面,且多根曝氣管的出氣孔的排氣方向沿順時針或者逆時針方向依次分布。
在本發(fā)明的可選實施例中,池體內設置有橫向分布的隔板,隔板將池體分隔為氧化池和沉砂池,氧化池位于沉砂池的上端,隔板開設有將多個氧化池和沉砂池連通的通孔。
在本發(fā)明的可選實施例中,隔板朝向遠離開口端的一端凹陷,隔板的靠近開口端的一側設置有多根均勻分布的擋條。
在本發(fā)明的可選實施例中,沉砂池的截面面積從靠近氧化池的一端向遠離氧化池的一端逐漸減小,沉砂池的側壁開設有排砂孔。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提供的污水凈化處理裝置,包括池體、曝氣管和風機,曝氣管的側壁開設了出氣孔,而出氣孔設置在池體內的液面以下,開啟風機之后空氣從曝氣管的出氣孔吹出,使污水在池體內轉動,可以增加空氣中的氧氣融入污水的效率,從而增強需氧微生物對有機物的降解作用;并且污水在旋轉的時候帶動污水內部的砂粒旋轉,可以增加各砂粒之間相互碰撞的幾率,使得砂粒上附著的有機物質在碰撞的過程中被分離得更加徹底。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污水凈化處理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曝氣管的排氣方向的示意圖;
圖3是圖1的隔板的俯視圖;
圖4是圖3的a-a剖面示意圖。
圖標:100-污水凈化處理裝置;10-池體;11-第一池體;110-通氣管;12-第二池體;120-側壁;121-氧化池;122-沉砂池;1220-排砂孔;123-隔板;124-通孔;125-擋條;13-連接通道;20-曝氣管;21-出氣孔;22-排氣方向;30-風機。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照圖1所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污水凈化處理裝置100,包括池體10、曝氣管20和風機30。
池體10用于盛裝污水并對污水進行凈化處理,曝氣管20用于將外部空氣引入污水中,風機30用于產生從外部空間向污水中輸送的氣流,使氣體從水中逸出,以去除水的臭味或硫化氫等有害氣體;并使氧氣溶入水中,以提高溶解氧濃度。
池體10的頂端為開口端,池體10由側壁120和底壁構成能夠盛裝污水的圍合結構。
需要說明的是,池體10可以設置成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當設置成兩個的時候,兩個池體10分別為第一池體11和第二池體12。第一池體11和第二池體12通過連接通道13相互連通。
其中,第一池體11為單純的污水處理池,第一池體11內均勻的設置多根通氣管110,每根通氣管110都可以向第一池體11內輸送含氧空氣,使第一池體11內的有機物能夠充分的進行氧化分解反應。而第二池體12與第一池體11連通,第一池體11內的污水經過充分的氧化反應之后只有少部分的有機物還附著在砂粒上,砂粒和有機物質基本處于相互分離的狀態(tài),這些污水被排放到第二池體12再進行下一步的凈化處理。
曝氣管20的一端與風機30連接,風機30開啟后能夠將外部的含氧空氣輸送至污水內,曝氣管20的另一端從開口端插入第二池體12內。
請參照圖2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曝氣管20的位于第二池體12內的端部是密封的,其輸送氣體的位置設置在曝氣管20的側壁120上。具體的,曝氣管20的側壁120開設有位于池體10內的液面以下的出氣孔21,出氣孔21的數量可以為一個也可以為多個,當出氣孔21的數量為多個的時候,多個出氣孔21沿豎直方向設置,每個出氣孔21都需要設置在液面以下,以便都能夠發(fā)揮送氣作用。
出氣孔21是用于產生使池體10內的污水旋轉的氣流。所以,在第二池體12的側壁120的限制作用下,污水只能沿著第二池體12的側壁120流動。較佳的方式,是將出氣孔21的出氣方向設置成與側壁120平行,使從出氣孔21排出的氣體能夠產生最大的沖力,以便使污水具有足夠的旋轉動力,當然,出氣孔21的出氣方向也可以與側壁120形成一定的夾角,但是需要能夠推動第二池體12內的污水旋轉。由于污水在不斷的旋轉,可以增加空氣中的氧氣融入污水的效率,從而增強需氧微生物對有機物的降解作用。并且污水在旋轉的時候帶動污水內部的砂粒旋轉,可以增加各砂粒之間相互碰撞的幾率,使得砂粒上附著的有機物質在碰撞的過程中被分離得更加徹底。
在本實施例中,曝氣管20的數量可以設置成多根,多根曝氣管20周向設置于池體10的內表面,較佳的方式是,相鄰的兩根曝氣管20等間距的設置,可以使得在多根曝氣管20的作用下,使污水更容易旋轉,也能夠向污水中輸送進更多的含氧氣體。
污水的旋轉方向可以是順時針方向,也可以是逆時針方向,需要注意的是,每根曝氣管20排出的氣體都是能夠對污水沿同一個方向旋轉起到促進作用的,也就是說,多根曝氣管20的出氣孔21的排氣方向22沿順時針或者逆時針方向依次分布。
請參照圖3和圖4所示,在本實施例中,第二池體12內設置有橫向分布的隔板123,較佳的方式是將隔板123沿水平方向設置,也可以設置成相對于第二池體12的底壁有一定的傾斜角度。隔板123可以是單層也可以是多層。隔板123將池體10分隔為氧化池121和沉砂池122,氧化池121位于沉砂池122的上端,隔板123開設有多個通孔124,通孔124均勻的分布在隔板123上,并且通孔124將氧化池121和沉砂池122連通。污水首先進入氧化池121,經過氧化反應和旋轉分離作用之后,含有少量有機物的砂粒從隔板123上的通孔124進入到沉砂池122中。
在本實施例中,隔板123朝向遠離開口端的一端凹陷,形成漏斗形的結構,污水在旋轉的時候,砂粒在離心力的作用下有些被甩至碰撞在側壁120上,然后砂粒順著側壁120下滑至隔板123,再從漏斗形的隔板123向下滑落,并穿過通孔124進入到沉淀池內,當沉砂池122內的砂粒到達一定數量后統(tǒng)一進行抽取、排放。
隔板123的靠近開口端的一側設置有多根均勻分布的擋條125,檔條125從隔板123向開口端延伸,但不會超出開口端。在隔板123上設置了擋條125之后,可以使砂粒在旋轉的過程中與擋條125發(fā)生碰撞,從而使附著在砂粒上的有機物被去除得更加干凈,同時,擋條125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攪拌作用,也就是說,污水轉動擋條125不動,可以視為污水是靜止的,擋條125在污水中攪動,使污水更多的與外部含氧氣體進行接觸,增加污水的溶氧量。
在本實施例中,沉砂池122的截面面積從靠近氧化池121的一端向遠離氧化池121的一端逐漸減小(如圖1所示),方便于砂粒的收集,沉砂池122的側壁120開設有排砂孔1220,在排砂孔1220處接入排砂管道就可以進行砂粒的抽取和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