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污水回收,具體而言,涉及一種污水收集裝置、污水收集系統(tǒng)和垃圾處理站。
背景技術:
1、垃圾處理站(例如:垃圾轉運站)的污水通常由沖洗水和壓濾液組成,其中,沖洗水通常可以通過非密閉式水溝中的暗管排至污水收集池,而壓濾液則可以通過真空吸污系統(tǒng)輸送至污水收集池。
2、但是,無論是相關技術提供的非密閉式水溝,還是能夠密閉的真空吸污系統(tǒng),都存在污水中的泥沙、渣滓等固態(tài)物容易堆積在水溝或水箱的死角的問題,并容易因泥沙、渣滓等固態(tài)物越積越多,最終導致管道堵塞,污水無法順利排出,出現(xiàn)污水溢流、污染環(huán)境的問題。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本發(fā)明的目的包括提供一種污水收集裝置、污水收集系統(tǒng)和垃圾處理站,該污水收集系統(tǒng)包括污水收集裝置,且可以用于垃圾處理站;該污水收集裝置可以改善泥沙、渣滓等固態(tài)物堆積在污水收集箱的死角處的問題,進而改善固態(tài)物越積越多,最終導致污水收集系統(tǒng)的管道堵塞,污水無法順利排出,出現(xiàn)污水溢流、污染環(huán)境的問題。
2、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可以這樣實現(xiàn):
3、第一方面,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污水收集裝置,包括:
4、污水收集箱和設置于污水收集箱內的分隔件,分隔件將污水收集箱的內腔劃分出兩個儲水腔和連通兩個儲水腔的溢流空間;儲水腔用于收集污水;分隔件包括第一引導面,第一引導面用于引導污水中的固態(tài)物向對應的儲水腔的底部集中。
5、在可選的實施方式中,分隔件包括相背分布的兩個第一引導面;沿污水收集箱的底部指向其頂部的方向,兩個第一引導面之間的間距逐漸減小。
6、在可選的實施方式中,第一引導面的一端延伸至儲水腔的底部,第一引導面的另一端與污水收集箱的頂部間隔分布,以形成溢流空間。
7、在可選的實施方式中,第一引導面包括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第二斜面的一端延伸至儲水腔的底部,第二斜面的另一端與第一斜面相接,第一斜面遠離儲水腔的底部的一端與污水收集箱的頂部間隔分布,以形成溢流空間;其中,第一斜面與儲水腔的底部的夾角角度小于第二斜面與儲水腔的底部的夾角角度。
8、在可選的實施方式中,第一斜面與儲水腔的底部的夾角角度為110°-130°;第二斜面與儲水腔的底部的夾角角度為135°-150°。
9、在可選的實施方式中,分隔件的高度與溢流空間的高度的比值為:(2.67~4.50):1。
10、在可選的實施方式中,污水收集箱具有第二引導面,第二引導面和第一引導面間隔分布,且第二引導面和第一引導面之間的間距從儲水腔的底部到儲水腔的頂部逐漸增大,第二引導面用于引導污水中的固態(tài)物向對應的儲水腔的底部集中。
11、在可選的實施方式中,污水收集裝置還包括抽吸管道,抽吸管道設置于污水收集箱,并伸入儲水腔內;抽吸管道的吸入口靠近儲水腔的底部、并朝向儲水腔的軸線分布。
12、在可選的實施方式中,污水收集裝置還包括攪拌組件,攪拌組件設置于污水收集箱,用于攪拌儲水腔內的污水。
13、在可選的實施方式中,污水收集裝置還包括接水舌,污水收集箱設置有與儲水腔連通的進污口,接水舌與污水收集箱可活動地連接,且接水舌位于進污口處,用于打開或遮擋進污口。
14、在可選的實施方式中,接水舌被配置為能在污水施加的壓力的作用下打開進污口。
15、在可選的實施方式中,接水舌包括配重部、樞接部和接水舌本體,配重部和接水舌本體通過樞接部連接,樞接部與污水收集箱可轉動地連接,接水舌本體用于打開或遮擋進污口;配重部被配置為通過其重量使接水舌本體復位至遮擋進污口。
16、第二方面,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污水收集系統(tǒng),其包括過濾裝置和前述的污水收集裝置;過濾裝置包括過濾罐和過濾網(wǎng),過濾罐設置有過濾腔,過濾腔與儲水腔連通;過濾網(wǎng)設置于過濾腔內,用于過濾進入過濾腔的污水。
17、在可選的實施方式中,污水收集系統(tǒng)還包括污水罐,過濾網(wǎng)沿豎向設置,以將過濾腔分隔成沿橫向分布的濾渣腔和濾液腔,濾液腔與污水罐連接,濾渣腔的底部設置有濾渣出口,濾渣出口用于排出濾渣。
18、在可選的實施方式中,過濾裝置還包括輸送組件,輸送組件設置于濾渣出口的下方,用于承接從濾渣出口掉出的濾渣,并能輸送其承接的濾渣。
19、第三方面,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垃圾處理站,包括前述實施方式任一項的污水收集裝置、或前述實施方式任一項的污水收集系統(tǒng)。
20、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污水收集裝置的有益效果包括: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污水收集裝置包括污水收集箱和設置于污水收集箱內的分隔件,分隔件將污水收集箱的內腔劃分出兩個儲水腔和連通兩個儲水腔的溢流空間,儲水腔用于收集污水;分隔件包括第一引導面,第一引導面用于引導污水中的固態(tài)物向對應的儲水腔的底部集中。這樣一來,能夠利用第一引導面引導污水中的泥沙、渣滓等固態(tài)物向儲水腔的底部靠近其軸線的位置集中,改善固態(tài)物在儲水腔的底角等死角位置積累的問題,即改善固態(tài)物在儲水腔的死角處越積越多的問題,利于泥沙、渣滓等固態(tài)物隨污水一并從儲水腔內被順利排出,并能夠因此改善管道被堵塞的問題,以及改善污水無法排出而導致溢流、污染環(huán)境的問題。
21、而且,兩個儲水腔之間通過溢流空間連通,能夠使污水在兩個儲水腔之間溢流,有利于進一步改善污水收集箱內的污水溢流出來的問題;同時,在一個儲水腔內的污水向另一個儲水腔內溢流時,污水中的泥沙、渣滓等固態(tài)物會受到第一引導面的阻礙,而無法隨污水一并向另一個儲水腔溢流,即可改善另一個儲水腔因接收溢流進來的污水,而導致泥沙、渣滓等固態(tài)物進一步增多的問題,即改善另一個儲水腔因接收溢流進來的污水,而導致該儲水腔內堆積更多固態(tài)物的問題。
22、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污水收集系統(tǒng)包括前述污水收集裝置的全部有益效果,例如:改善固態(tài)物在儲水腔的底角等死角位置積累的問題,利于泥沙、渣滓等固態(tài)物隨污水一并從儲水腔內被順利排出,并能夠因此改善管道被堵塞的問題,以及改善污水無法排出而導致溢流、污染環(huán)境的問題;而且,該污水收集系統(tǒng)還能利用過濾裝置對其接收的污水進行過濾,以進一步改善下游的污水輸送管道的堵塞問題。
23、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垃圾處理站包括前述污水收集裝置或污水收集系統(tǒng)的全部有益效果,例如:減少固態(tài)物在儲水腔的底角等死角位置積累的問題,利于泥沙、渣滓等固態(tài)物隨污水一并從儲水腔內被順利排出,以及改善輸送污水的管道堵塞的問題。
1.一種污水收集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水收集箱(110)和設置于所述污水收集箱(110)內的分隔件(150),所述分隔件(150)將所述污水收集箱(110)的內腔劃分出兩個儲水腔(113)和連通兩個所述儲水腔(113)的溢流空間(114);所述儲水腔(113)用于收集污水;所述分隔件(150)包括第一引導面(151),所述第一引導面(151)用于引導污水中的固態(tài)物向對應的所述儲水腔(113)的底部集中。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收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150)包括相背分布的兩個所述第一引導面(151);沿所述污水收集箱(110)的底部指向其頂部的方向,兩個所述第一引導面(151)之間的間距逐漸減小。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收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導面(151)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儲水腔(113)的底部,所述第一引導面(151)的另一端與所述污水收集箱(110)的頂部間隔分布,以形成所述溢流空間(114)。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收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導面(151)包括第一斜面(1511)和第二斜面(1512),所述第二斜面(1512)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儲水腔(113)的底部,所述第二斜面(1512)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一斜面(1511)相接,所述第一斜面(1511)遠離所述儲水腔(113)的底部的一端與所述污水收集箱(110)的頂部間隔分布,以形成所述溢流空間(114);其中,所述第一斜面(1511)與所述儲水腔(113)的底部的夾角角度小于所述第二斜面(1512)與所述儲水腔(113)的底部的夾角角度。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污水收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面(1511)與所述儲水腔(113)的底部的夾角角度為110°-130°;所述第二斜面(1512)與所述儲水腔(113)的底部的夾角角度為135°-150°。
6.根據(jù)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污水收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150)的高度與所述溢流空間(114)的高度的比值為:(2.67~4.50):1。
7.根據(jù)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污水收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收集箱(110)具有第二引導面(115),所述第二引導面(115)和所述第一引導面(151)間隔分布,且所述第二引導面(115)和所述第一引導面(151)之間的間距從所述儲水腔(113)的底部到所述儲水腔(113)的頂部逐漸增大,所述第二引導面(115)用于引導污水中的固態(tài)物向對應的所述儲水腔(113)的底部集中。
8.根據(jù)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污水收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收集裝置還包括抽吸管道(140),所述抽吸管道(140)設置于所述污水收集箱(110),并伸入所述儲水腔(113)內;所述抽吸管道(140)的吸入口(143)靠近所述儲水腔(113)的底部、并朝向所述儲水腔(113)的軸線分布。
9.根據(jù)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污水收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收集裝置還包括攪拌組件(130),所述攪拌組件(130)設置于所述污水收集箱(110),用于攪拌所述儲水腔(113)內的污水。
10.根據(jù)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污水收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收集裝置還包括接水舌(120),所述污水收集箱(110)設置有與所述儲水腔(113)連通的進污口(111),所述接水舌(120)與所述污水收集箱(110)可活動地連接,且所述接水舌(120)位于所述進污口(111)處,用于打開或遮擋所述進污口(111)。
11.根據(jù)權利要求10所述的污水收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舌(120)被配置為能在污水施加的壓力的作用下打開所述進污口(111)。
12.根據(jù)權利要求11所述的污水收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舌(120)包括配重部(121)、樞接部(122)和接水舌本體(123),所述配重部(121)和所述接水舌本體(123)通過所述樞接部(122)連接,所述樞接部(122)與所述污水收集箱(110)可轉動地連接,所述接水舌本體(123)用于打開或遮擋所述進污口(111);所述配重部(121)被配置為通過其重量使所述接水舌本體(123)復位至遮擋所述進污口(111)。
13.一種污水收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包括過濾裝置(200)和權利要求1-12任一項所述的污水收集裝置;所述過濾裝置(200)包括過濾罐(210)和過濾網(wǎng)(220),所述過濾罐(210)設置有過濾腔(211),所述過濾腔(211)與所述儲水腔(113)連通;所述過濾網(wǎng)(220)設置于所述過濾腔(211)內,用于過濾進入所述過濾腔(211)的污水。
14.根據(jù)權利要求13所述的污水收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收集系統(tǒng)還包括污水罐(300),所述過濾網(wǎng)(220)沿豎向設置,以將所述過濾腔(211)分隔成沿橫向分布的濾渣腔(212)和濾液腔(213),所述濾液腔(213)與所述污水罐(300)連接,所述濾渣腔(212)的底部設置有濾渣出口(214),所述濾渣出口(214)用于排出濾渣。
15.根據(jù)權利要求14所述的污水收集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濾裝置(200)還包括輸送組件(240),所述輸送組件(240)設置于所述濾渣出口(214)的下方,用于承接從所述濾渣出口(214)掉出的濾渣,并能輸送其承接的濾渣。
16.一種垃圾處理站,其特征在于,包括權利要求1-12任一項所述的污水收集裝置、或權利要求13-15任一項所述的污水收集系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