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帶測量點的缸蓋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帶測量點的缸蓋結構,運用于汽車發(fā)動機上的汽油機或柴油機的缸蓋上。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nèi)外開發(fā)的發(fā)動機用的缸蓋外形尺寸復雜,各個側面由復雜的不規(guī)則曲面組成,在產(chǎn)品外形尺寸檢測過程中,無法準確測量各個復雜側面相對于基準面的距離偏差,通常需要采用3D掃描設備掃描產(chǎn)品的外形3D,并與原設計3D模型對比來判斷外形尺寸是否合格。這樣做的缺點是需要配備3D掃描設備,每次掃描耗時長,在產(chǎn)品設計初始,鑄件質量不穩(wěn)定,需要對尺寸進行嚴格控制,但3D掃描方式無法滿足對批量產(chǎn)品的檢測。一般 情況下,缸蓋、缸體等結構復雜,在產(chǎn)品檢測過程中若要判斷外形尺寸是否與設計三維模型一致,通常需要使用三維掃描儀,將產(chǎn)品掃描數(shù)據(jù)比對三維CAD設計數(shù)據(jù),得到彩虹比對圖等數(shù)據(jù);但三維掃描儀價格昂貴,在掃描的過程中需要對產(chǎn)品噴涂顯影劑等,費事費時,檢測一件產(chǎn)品最快需要三個小時以上的時間,且大多數(shù)公司出于經(jīng)濟效益考慮無法配備,而是委托其他公司進行掃描得到檢查報告,無法實現(xiàn)產(chǎn)品的批量快速檢測。為了對復雜零部件進行快捷的外形尺寸檢查,簡化操作,節(jié)省時間,提高檢測頻次,實現(xiàn)批量產(chǎn)品的產(chǎn)品認可,亟需發(fā)明一種新的結構進行檢測。
發(fā)明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針對上述缺陷,提供一種簡化操作、節(jié)省時間、提高檢測頻次的帶測量點的缸蓋結構。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它包括缸蓋體,所述缸蓋體側面上設有至少三個不在同一直線上的小凸臺平面,缸蓋體沿X、Y、Z三個方向上設有基準面。進一步地,所述缸蓋體側面包括前、后、上、左、右五個側面。更進一步地,所述缸蓋體側面上設置的至少三個小凸臺平面所組成的形狀面積占該側面的總面積不小于50%,缸蓋體側面上的至少三個小凸臺平面位置盡可能大的分布于缸蓋側面。若模具拼合出現(xiàn)偏斜,則尺寸錯誤,外形尺寸相應錯誤,故凸臺要選擇在盡可能大的平面上;若凸臺設置過近,可能測量值相差微小,從測量上無法體現(xiàn)出模具拼合是否出現(xiàn)偏斜,只有選擇在盡可能大的距離上,才能代表整個大平面。所述基準面處于缸蓋體側面上邊緣位置本實用新型具有操作簡單、節(jié)省時間的特點,可實現(xiàn)產(chǎn)品的批量快速檢測,大大提高生產(chǎn)效率,使批量控制產(chǎn)品的外形尺寸成為可能。
圖I為本實用新型進氣側面測量點布置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排氣側面測量點布置圖;[0014]圖3為本實用新型后端面測量點布置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鏈殼前端面測量點布置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燃燒室面粗基準點示意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油腔側測量點布置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描述如圖I一圖6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缸蓋體,缸蓋體側面上設有至少三個不在同一直線上的小凸臺平面,缸蓋體沿X、Y、Z三個方向上設有粗基準面A、B、C,基準面A、B、C處于缸蓋側面上邊緣位置。缸蓋體側面包括前、后、上、左、右五個側面。缸蓋體側面上的至少三個小凸臺平面位置盡可能大的分布于缸蓋側面,缸蓋體側面上設置的至少三個小凸臺平 面所組成的形狀面積占該側面的總面積不小于50%。如圖1,第一小凸臺平面I、第二小凸臺平面2、第三小凸臺平面3為進氣側面的圓柱形凸臺,本例子中的圓柱形突臺高出平面約1mm,直徑為3mm,盡可能分散的分布于進氣側面,檢測時測量第一小凸臺平面I、第二小凸臺平面2、第三小凸臺平面3距粗基準面A的距離,對比設定尺寸及公差判斷該側面是否合格。如圖2,第四小凸臺平面4、第五小凸臺平面5、第六小凸臺平面6為排氣側面的圓柱形凸臺,盡可能分散的分布于排氣側面,檢測時測量第四小凸臺平面4、第五小凸臺平面
5、第六小凸臺平面6距粗基準面A的距離,對比設定尺寸及公差判斷該側面是否合格。如圖3,第七小凸臺平面7、第八小凸臺平面8、第九小凸臺平面9為后端面的圓柱形凸臺,盡可能分散的分布于后端面,檢測時測量第七小凸臺平面7、第八小凸臺平面8、第九小凸臺平面9距粗基準面B的距離,對比設定尺寸及公差判斷該側面是否合格。如圖4,第十小凸臺平面IOji小凸臺平面11、第十二小凸臺平面12為鏈殼前端面的圓柱形凸臺,盡可能分散的分布于鏈殼前面,檢測時測量第十小凸臺平面10、第十一小凸臺平面11、第十二小凸臺平面12距粗基準面B的距離,對比設定尺寸及公差判斷該側面是否合格。如圖6,第十三小凸臺平面13、第十四小凸臺平面14、第十五小凸臺平面15為油腔面的圓柱形凸臺,盡可能分散的分布于油腔面,檢測時測量第十三小凸臺平面13、第十四小凸臺平面14、第十五小凸臺平面15距粗基準面C(如圖5所示)的距離,對比設定尺寸及公差判斷該側面是否合格。本實用新型結構測量原理在缸蓋各個側面設計三個小圓柱凸臺,形成三個凸臺小平面,由于澆鑄缸蓋外圍的每塊模具上相對尺寸一致,該三個小突臺可代表該側模具的外形尺寸,即可代表缸蓋上相應結構的位置及尺寸。在設計過程中預先設定各個凸臺相對與基準面尺寸公差即合格產(chǎn)品的標準,只需通過一般三坐標設備測量小平面距基準面的尺寸,即可對產(chǎn)品的外形尺寸是否合格做出判斷。本實用新型測量具體過程為在缸蓋的每一側設計三個小凸臺平面,用其來代表該側模具的外形尺寸,在缸蓋設計三維數(shù)據(jù)中,定義每個小凸臺平面距離產(chǎn)品基準面的尺寸及公差,當產(chǎn)品制成后,用三坐標測量每個小凸臺距離粗基準的實際尺寸,如果在設計范圍內(nèi),即代表模具拼合合理,判斷缸蓋外形尺寸合格,若不在設計范圍內(nèi),則需要調整模具重新拼合;這樣,只需通過一般三坐標設備測量三個小凸臺平面距基準面的尺寸,即可對產(chǎn)品的外形尺寸是否合格做出判斷。且操作簡單,節(jié)省時間,檢測一件產(chǎn)品的時間約為10分鐘,且只需要三坐標設備,可實現(xiàn)產(chǎn)品的批量快速檢測,使批量控制產(chǎn)品的外形尺寸成為可 倉泛。
權利要求1.一種帶測量點的缸蓋結構,它包括缸蓋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缸蓋體側面上設有至少三個不在同一直線上的小凸臺平面,缸蓋體沿X、Y、Z三個方向上設有基準面。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帶測量點的缸蓋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缸蓋體側面包括前、后、上、左、右五個側面。
3.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帶測量點的缸蓋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缸蓋體側面上設置的至少三個小凸臺平面所組成的形狀面積占該側面的總面積不小于50%。
4.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帶測量點的缸蓋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準面處于缸蓋體側面上邊緣位置。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帶測量點的缸蓋結構,運用于汽車發(fā)動機上的汽油機或柴油機的缸蓋上。它解決了利用現(xiàn)有3D掃描設備判斷外形尺寸是否合格方法掃描耗時長、無法滿足對批量產(chǎn)品的檢測的問題。它包括缸蓋體,所述缸蓋體側面上設有至少三個不在同一直線上的小凸臺平面,缸蓋體沿X、Y、Z三個方向上設有基準面。本實用新型具有操作簡單、節(jié)省時間的特點,可實現(xiàn)產(chǎn)品的批量快速檢測,大大提高生產(chǎn)效率,使批量控制產(chǎn)品的外形尺寸成為可能。
文檔編號F02F1/24GK202789171SQ20122042760
公開日2013年3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27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8月27日
發(fā)明者宋揚, 田寧, 章帥韜, 周洪光 申請人:東風汽車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