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電力設備領域,特別涉及控制電路、燈管電路以及功率調節(jié)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在城市中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公共設置被建造或正在建造。在當前節(jié)能環(huán)保的政策下,在其中的一些公共設施尤其是地下停車場中,照明設備的節(jié)能改造勢在必行。
在現有的公共設施中,目前使用的普通燈管只能受控在亮滅狀態(tài)之間進行切換,由于在這些公共設施中時常有行人車輛經過,因此設置在這些公共設施中的普通燈管始終需要保持常亮的狀態(tài),無法滿足節(jié)能環(huán)保的要求。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和不足,本發(fā)明提供了能夠提高公共設施節(jié)能效果的具有功率切換功能的燈管電路以及與該燈管電路對應的功率調節(jié)方法。
為了達到上述技術目的,本發(fā)明提供的控制電路輸入端連接有傳感器,所述控制電路的輸出端設有光耦組件。
可選的,在所述傳感器的輸出端設有整流濾波電路。
可選的,在所述整流濾波電路中設有電容C2、電阻R7、二極管D3和二極管D4;
傳感器的輸出端并聯有電容C2,在傳感器的輸出端與電容C2之間設有電阻R7和二極管D3,在光耦組件U2的輸入端還連接有二極管D4。
可選的,所述傳感器內置有延遲電路。
可選的,在所述亮度切換電路中設有為LED燈板提供穩(wěn)定電流的穩(wěn)壓件U1、以及與所述穩(wěn)壓件U1連接的電阻R3,以及與穩(wěn)壓件U1實現選擇性通斷的電阻R4。
可選的,在亮度切換電路中:穩(wěn)壓件U1的輸出端與電阻R4的一端相連,電阻R4的另一端與MOS管Q2的漏極連接,在所述穩(wěn)壓件U1的輸出端與接地端之間還設有電阻R3和二極管D80,所述MOS管Q2的源極接地,在所述MOS管Q2的源極和柵極之間設有電阻R5,所述穩(wěn)壓件U1的輸入端經電阻R6與所述MOS管Q2的柵極連接至光耦組件U2的輸出端。
可選的,在所述亮度調節(jié)電路中還設有用于對LED燈板進行分流的MOS管Q1。
為了達到上述技術目的,本發(fā)明提供的具有功率切換功能的燈管電路,所述燈管電路包括LED燈板,在LED燈板的供電端連接有供電電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燈管電路的控制端還設有亮度切換電路,以及與亮度切換電路電連接的控制電路;
所述控制電路的輸入端連接有傳感器,在控制電路的輸出端設有光耦組件U2。
可選的,在所述傳感器的輸出端設有整流濾波電路。
可選的,在所述整流濾波電路中設有電容C2、電阻R7、二極管D3和二極管D4;
傳感器的輸出端并聯有電容C2,在傳感器的輸出端與電容C2之間設有電阻R7和二極管D3,在光耦組件U2的輸入端還連接有二極管D4。
可選的,在亮度切換電路中設有為LED燈板提供穩(wěn)定電流的穩(wěn)壓件U1、以及與所述穩(wěn)壓件U1連接的電阻R3。
可選的,在亮度切換電路中:
穩(wěn)壓件U1的輸出端與電阻R4的一端相連,電阻R4的另一端與MOS管Q2的漏極連接,在所述穩(wěn)壓件U1的輸出端與接地端之間還設有電阻R3和二極管D80,所述MOS管Q2的源極接地,在所述MOS管Q2的源極和柵極之間設有電阻R5,所述穩(wěn)壓件U1的輸入端經電阻R6與所述MOS管Q2的柵極連接至光耦組件U2的輸出端。
可選的,所述傳感器內置有延遲電路。
可選的,在所述亮度調節(jié)電路中還設有用于對LED燈板進行分壓的MOS管Q1。
可選的,所述傳感器的輸出220V交流電信號。
可選的,所述供電電路為橋式整流電路。
本發(fā)明還提出了用于提高公共設施節(jié)能效果的功率調節(jié)方法,所述功率調節(jié)方法包括:
設置在控制電路中的傳感器進行檢測,獲取檢測結果;
當所述傳感器的檢測結果滿足低功耗條件時,傳感器生成低功耗控制信號,控制電路接收所述低功耗控制信號,令亮度切換電路根據所述低功耗控制信號控制LED燈板處于低亮度狀態(tài);
當所述傳感器的檢測結果滿足高功耗條件時,傳感器生成高功耗控制信號,控制電路接收所述高功耗控制信號,令亮度切換電路根據所述告功耗控制信號控制所述LED燈板從低亮度狀態(tài)切換至高亮度狀態(tài);
當所述LED燈板處于高亮度狀態(tài)時,滿足延遲終止條件,則傳感器生成切換信號,令亮度切換電路根據所述切換信號控制所述LED燈板從高亮度狀態(tài)切換至低亮度狀態(tài)。
可選的,當所述LED燈板從低亮度狀態(tài)切換至高亮度狀態(tài)后,并且所述傳感器的檢測結果滿足低功耗條件時,令所述LED燈板在預設時間內保持高亮度狀態(tài)。
可選的,當所述LED燈板從低亮度狀態(tài)切換至高亮度狀態(tài)后,并且所述傳感器的檢測結果滿足高功耗條件時,令所述LED燈板持續(xù)保持高亮度狀態(tài)。
可選的,所述低功耗條件包括:
所述傳感器的檢測范圍內沒有出現移動的檢測對象。
可選的,所述高功耗條件包括:
所述傳感器的檢測范圍內出現移動的檢測對象。
可選的,所述延遲終止條件包括:
所述傳感器的檢測范圍內沒有出現移動的檢測對象,和/或
所述傳感器檢測范圍內的檢測對象在誤判時間中沒有移動。
本發(fā)明提供的技術方案帶來的有益效果是:
通過設置在控制電路中的傳感器產生導通或截止信號,令設置在控制電路中的光耦組件發(fā)生導通或截斷,使得亮度切換電路中的電阻所處的電路在接入或截斷的情況下分別生成不同大小的電流,導致LED燈板在亮暗狀態(tài)之間進行切換,從而提高了燈管電路的節(jié)能效果。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發(fā)明提供的燈管電路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提供的燈管電路的功率調節(jié)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進行解釋和說明,但下述實施例僅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并非全部?;趯嵤┓绞街械膶嵤├绢I域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在本說明書中引用的“一個實施例”或“實例”或“例子”意指結合實施例本身描述的特定特征、結構或特性可被包括在本專利公開的至少一個實施例中。短語“在一個實施例中”在說明書中的各位置的出現不必都是指同一個實施例。
另外,在本發(fā)明所附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中可使用術語“耦合”和“耦接”及其衍生詞。技術人員應該理解,這些術語不是要作為彼此的同義詞?!榜詈稀庇糜谥甘颈舜丝芍苯游锢斫佑|或電接觸或者可不直接物理接觸或電接觸的兩個或更多個元件彼此共同操作或相互作用?!斑B接”用于表示彼此耦合的兩個或更多元件之間的通信建立。
在本說明書所附的附圖中示出的處理步驟是由包括硬件(例如電路、專用邏輯單元等)、固件(諸如在通用計算裝置或專用機器上運行)或這二者的組合的處理邏輯執(zhí)行的。盡管以下各個實施例是依據一些順序操作描述了處理,但應該理解的是,某些描述的步驟操作可按不同次序執(zhí)行。此外,一些步驟操作可被并行地執(zhí)行而非順序地執(zhí)行。
實施例一
本發(fā)明提供了控制電路,所述控制電路的輸入端連接有傳感器,所述控制電路的輸出端設有光耦組件。在所述傳感器的輸出端設有整流濾波電路。
在實施中,控制電路通過輸入端設置的傳感器獲取檢測范圍內檢測對象的移動狀態(tài),并產生與移動狀態(tài)對應的控制信號,最終將控制信號傳輸到光耦組件中,以便光耦組件基于控制信號的內容產生與控制信號對應的通斷狀態(tài)。
典型的,在整流濾波電路中設有電容C2、電阻R7、二極管D3和二極管D4;傳感器的輸出端并聯有電容C2,在傳感器的輸出端與電容C2之間設有電阻R7和二極管D3,在光耦組件U2的輸入端還連接有二極管D4。
基于由上述電子器件構成的控制電路,傳感器生成控制信號后,依次經過電阻R7、電容C2以及二極管D3、D4的整流和濾波,處理后的控制信號進入光耦組件U2的輸入端。光耦組件U2內的發(fā)光二極管根據流入的控制信號發(fā)光,從而令設置在光耦組件U2內的光敏三極管根據發(fā)光二極管發(fā)出的光產生電信號,以便于對控制電路的后續(xù)電路進行控制。
這里之所以實用光耦組件,是因為光耦組件內的信號為單向傳輸,光耦組件的輸入端與輸出端完全實現了電氣隔離,使得輸出信號對輸入端不會構成影響,能夠顯著提高該組件的抗干擾能力。同時作為信號隔離的接口器件,可以大大提高光耦組件工作的可靠性。
同時,為了適應多種不同的使用需求,設置在控制電路中的傳感器內置有延遲電路。
這樣在觸發(fā)傳感器產生信號的外界條件消失后,控制電路的輸出結果不會因外界條件的變化而立即發(fā)生變化,能夠保持輸出信號在一定時間內的穩(wěn)定性,從而能夠提高該控制電路的適用范圍。
本發(fā)明提供了控制電路,在控制電路中設有用于獲取檢測對象移動狀態(tài)的傳感器,以及用于根據傳感器的檢測結果對后續(xù)電路的通斷實現控制的光耦組件,通過傳感器和光耦組件的配合,能夠有效的實現根據檢測對象的運動方式對后續(xù)電路進行控制的準確性,防止外界環(huán)境對控制效果產生影響。
控制電路中還包括亮度切換電路,在所述亮度切換電路中設有為LED燈板提供穩(wěn)定電流的穩(wěn)壓件U1、以及與所述穩(wěn)壓件U1連接的電阻R3,以及與穩(wěn)壓件U1實現選擇性通斷的電阻R4。
在實施中,亮度切換電路的主體為穩(wěn)壓件U1以及與U1連接的電阻R3,在穩(wěn)壓件U1和電阻R3外連接有電源。通過電阻R3的分壓,為穩(wěn)壓件U1提供穩(wěn)定的電壓,以便于穩(wěn)壓件U1向LED燈板提供穩(wěn)定的供電電壓。
另外,在亮度切換電路中還設有電阻R4,電阻R4基于電路設置能夠選擇性的實現與穩(wěn)壓件U1、電阻R3的通斷,這樣當電阻R4與二者連接時,會導致穩(wěn)壓件U1分到的電壓增加、電流增大,使得流入LED燈板的電流增加,最終提高LED燈板的亮度。
當電阻R4選擇性的與穩(wěn)壓件U1、電阻R3斷開后,此時穩(wěn)壓件U1分到的電壓僅為電阻R3的分壓,由于缺失了電阻R4的分壓,導致相對于前一種情況,穩(wěn)壓件U1分到的電壓減少,電流也相應的降低,使得流入LED燈板的電流降低,最終降低LED燈板的亮度。
典型的,在亮度切換電路中還設有電阻R4、MOS管Q2、電阻R6,具體的穩(wěn)壓件U1的輸出端與電阻R4的一端相連,電阻R4的另一端與MOS管Q2的漏極連接,在所述穩(wěn)壓件U1的輸出端與接地端之間還設有電阻R3和二極管D80,所述MOS管Q2的源極接地,在所述MOS管Q2的源極和柵極之間設有電阻R5,所述穩(wěn)壓件U1的輸入端經電阻R6與所述MOS管Q2的柵極連接至光耦組件U2的輸出端。
基于由上述電子器件構成的控制電路,在亮度切換電路3中的穩(wěn)壓件U1與電阻R3、電阻R4共同構成了一個恒流點。根據控制電路4中傳感器41在不同情況下輸出的信號,使得光耦組件U2會處于導通或截止的狀態(tài)。
當光耦組件U2處于導通狀態(tài)時,亮度切換電路3中MOS管Q2柵極與R4中間的電路處于連通狀態(tài),此時穩(wěn)壓件U1中的電流為流經電阻R3和電阻R4的電流,在該狀態(tài)下,流入LED燈板1的電流相對來說是大電流,此時LED燈板1處于高亮狀態(tài)。
當光耦組件U2處于截止狀態(tài)時,亮度切換電路3中MOS管Q2柵極與R4中間的電路處于斷開狀態(tài),此時穩(wěn)壓件U1中的電流僅為流經電阻R3的電流。相對于前一狀態(tài),由于流入LED燈板1的電流明顯減小,使得LED的亮度降低,此時LED燈板1處于較暗狀態(tài)。
另外,在所述亮度調節(jié)電路中還設有用于對LED燈板進行分壓的MOS管Q1。
本發(fā)明提供了控制電路,包括穩(wěn)壓件以及與穩(wěn)壓件連接的電阻,電阻與穩(wěn)壓件串聯,穩(wěn)壓件獲取到的電壓為電阻兩端的電壓,穩(wěn)壓件獲取到的電流為電阻兩端的電流。通過對電路進行調整,實現電阻所處回路與穩(wěn)壓件的選擇性通斷,能夠對流經穩(wěn)壓件的電流進行調整,從而實現對后續(xù)電路中電子器件功率的控制。
實施例二
本發(fā)明提供了具有功率切換功能的燈管電路,如圖1所示,所述燈管電路包括LED燈板1,在LED燈板1的供電端連接有供電電路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燈管電路的控制端還設有亮度切換電路3,以及與亮度切換電路3電連接的控制電路4;
所述控制電路4的輸入端連接有傳感器41,傳感器41的輸出端并聯有電容C2,在傳感器41的輸出端與電容C2之間設有電阻R7和二極管D3,在控制電路4中還設有光耦組件U2,在光耦組件U2的輸入端還連接有二極管D4。
在實施中,該燈管電路包括LED燈板1,以及向LED燈板1供電的供電電路2,該供電電路2采用橋式整流方案,用于將交流電轉換為能夠用于LED的直流電。
為了實現燈管電路的功率切換功能,在燈管電路中設置了亮度切換電路3,以及與亮度切換電路3電連接的控制電路4。該控制電路4的輸入端設有用于判斷檢測范圍內是否有物體出現的傳感器41,在傳感器41的輸出端設有電阻R7和二極管D3,以及并聯在傳感器41輸出端的電容C2和二極管D4。
在控制電路4中,控制部分通過光耦與后續(xù)電路耦合,同時傳感器41輸出220V交流信號給LED燈板1,這樣即使燈管在安裝時調換了安裝方向,把控制電路4中傳感器41的輸出端換成220V進線端連接至LED燈板1,也會因為傳感器41的輸出端同樣為220V的緣故使得LED燈板1正常工作,這樣可以降低由于接錯端口導致LED燈板1損壞的可能性。
如果有物體進入傳感器41的檢測范圍,觸發(fā)傳感器41生成導通信號,在導通信號的作用下,光耦組件U2導通。如果沒有物體進入傳感器41的檢測范圍,傳感器41會生成截止信號,在截止信號的作用下,光耦組件U2截斷。為了滿足實際LED燈板1延遲關閉的需求,傳感器41中設有延遲電路,從而在生成導通信號預設時間后,令傳感器41自行生成截止信號。
可選的,在亮度切換電路3中設有穩(wěn)壓件U1,穩(wěn)壓件U1的輸出端與電阻R4的一端相連,電阻R4的另一端與MOS管Q2的漏極連接,在所述穩(wěn)壓件U1的輸出端與接地端之間還設有電阻R3和二極管D80,所述MOS管Q2的源極接地,在所述MOS管Q2的源極和柵極之間設有電阻R5,所述穩(wěn)壓件U1的輸入端經電阻R6與所述MOS管Q2的柵極連接至光耦組件U2的輸出端。
在實施中,在亮度切換電路3中的穩(wěn)壓件U1與電阻R3、電阻R4共同構成了一個恒流點。根據控制電路4中傳感器41在不同情況下輸出的信號,使得光耦組件U2會處于導通或截止的狀態(tài)。
當光耦組件U2處于導通狀態(tài)時,亮度切換電路3中MOS管Q2柵極與R4中間的電路處于連通狀態(tài),此時穩(wěn)壓件U1中的電流為流經電阻R3和電阻R4的電流,在該狀態(tài)下,流入LED燈板1的電流相對來說是大電流,此時LED燈板1處于高亮狀態(tài)。
當光耦組件U2處于截止狀態(tài)時,亮度切換電路3中MOS管Q2柵極與R4中間的電路處于斷開狀態(tài),此時穩(wěn)壓件U1中的電流僅為流經電阻R3的電流。相對于前一狀態(tài),由于流入LED燈板1的電流明顯減小,使得LED的亮度降低,此時LED燈板1處于較暗狀態(tài)。
可選的,在所述LED燈板1中包括預設數量的LED,所述預設數量的LED相互串聯。
在實施中,為了增強LED燈板1的整體亮度,在發(fā)光板中設有多個串聯的LED。
本發(fā)明提供了具有功率切換功能的燈管電路,包括LED燈板,以及向LED燈板供電的供電電路,還包括亮度切換電路,以及與亮度切換電路電連接的控制電路。通過設置在控制電路中的傳感器產生導通或截止信號,令設置在控制電路中的光耦組件發(fā)生導通或截斷,使得亮度切換電路中的電阻所處的電路在接入或截斷的情況下分別生成不同大小的電流,導致LED燈板在亮暗狀態(tài)之間進行切換,從而提高了燈管電路的節(jié)能效果。
實施例三
本發(fā)明還提供功率調節(jié)方法,如圖2所示,所述功率調節(jié)方法包括:
11、設置在控制電路中的傳感器進行檢測,獲取檢測結果;
12、當所述傳感器的檢測結果滿足低功耗條件時,傳感器生成低功耗控制信號,控制電路接收所述低功耗控制信號,令亮度切換電路根據所述低功耗控制信號控制LED燈板處于低亮度狀態(tài);
13、當所述傳感器的檢測結果滿足高功耗條件時,傳感器生成高功耗控制信號,控制電路接收所述高功耗控制信號,令亮度切換電路根據所述告功耗控制信號控制所述LED燈板從低亮度狀態(tài)切換至高亮度狀態(tài);
14、當所述LED燈板處于高亮度狀態(tài)時,滿足延遲終止條件,則傳感器生成切換信號,令亮度切換電路根據所述切換信號控制所述LED燈板從高亮度狀態(tài)切換至低亮度狀態(tài)。
在實施中,基于前面實施例提出的控制電路、亮度切換電路以及具有功率切換功能的燈管電路,對LED燈板的亮度進行調節(jié)的方法,基于傳感器的檢測結果,從而對光耦組件進行控制,進而使得流入LED燈板的電流發(fā)生變化,最終令LED燈板的亮度發(fā)生變化。
執(zhí)行步驟11,令傳感器獲取其檢測范圍內出現檢測對象的情況生成不同的檢測結果,該檢測結果以電信號的形式傳送至光耦組件處。
步驟12、13描述的是根據檢測結果的不同從而對LED燈板的亮度在兩個狀態(tài)間進行切換的具體方式。需要注意的是,除了控制電路在接收到高功耗控制信號時才會將LED燈板切換至高亮度狀態(tài)時,LED燈板均處于低亮度狀態(tài),從而降低功耗,實現節(jié)能的效果。
在步驟12中,如果傳感器獲取到的檢測結果是滿足低功耗條件的,意味著此時不需要提高LED燈板的亮度,此時控制電路接收到傳感器發(fā)送的低功耗控制信號后,控制亮度切換電路中的MOS管斷開附加電阻所處的回路,使得亮度切換電路中用于向穩(wěn)壓件U1提供分壓的電阻數量保持不變,從而令LED燈板獲取到的電流保持較小的狀態(tài),最終令LED燈板處于低亮度的低功耗狀態(tài)。
在步驟13中,如果傳感器獲取到的檢測結果是滿足高功耗條件的,意味著此時需要提高LED燈板的亮度,此時控制電路接收到傳感器發(fā)送的高功耗控制信號后,控制電路切換電路中的MOS管接通附加電阻所處的回路,使得亮度切換電路中用于向穩(wěn)壓件U1提供分壓的電阻數量增加,從而令LED燈板獲取到的電流增大,最終令LED燈板從低亮度的低功耗狀態(tài)切換至高亮度的高功耗狀態(tài)。
可選的,當所述LED燈板從低亮度狀態(tài)切換至高亮度狀態(tài)后,并且所述傳感器的檢測結果滿足低功耗條件時,令所述LED燈板在預設時間內保持高亮度狀態(tài)。
在實施中,如果LED燈板處于高亮度的狀態(tài)時,此時基于傳感器的檢測結果表明已經可以切換至低亮度狀態(tài)時,此時亮度切換電路并不立即將LED燈板的亮度進行調節(jié),而是在預設時間內,保持LED燈板處于高亮度狀態(tài),即實現一定程度上的延遲效果,這樣可以防止當行人或車輛剛離開當前LED燈板的照亮范圍、同時尚未進入下一LED燈板的照射范圍時,無法得到充分照明這一情況的發(fā)生,避免因此導致交通事故的出現。
可選的,當所述LED燈板從低亮度狀態(tài)切換至高亮度狀態(tài)后,并且所述傳感器的檢測結果滿足高功耗條件時,令所述LED燈板持續(xù)保持高亮度狀態(tài)。
在實施中,如果LED燈板處于高亮度的狀態(tài)時,同時基于傳感器的檢測結果表需要持續(xù)保持高亮度狀態(tài)時,此時亮度切換電路會保持LED燈板一直處于高亮度狀態(tài)。之所以這樣設定,是為了防止一些移動緩慢的行人、人或車輛離開了傳感器的檢測范圍、但尚未完全離開當前LED燈板的照亮范圍時,LED燈板能夠繼續(xù)提供照明,防止當前情況下,LED燈板直接進入低亮度狀態(tài)導致移動緩慢的行人、人或車輛無法得到足夠照明發(fā)生事故的發(fā)生。
在執(zhí)行步驟13使得LED燈板切換至高亮度的高功耗狀態(tài)時,如果滿足延遲終止條件,傳感器會生成切換信號,使得控制電路根據切換信號控制亮度切換電路中的MOS管斷開附加電阻所處的回路,使得亮度切換電路中用于向穩(wěn)壓件U1提供分壓的電阻數量保持不變,從而令LED燈板獲取到的電流保持較小的狀態(tài),最終令LED燈板處于低亮度的低功耗狀態(tài)。
這里之所以設置延遲終止條件,使得LED燈板從高亮度的高功耗狀態(tài)切換至低亮度的低功耗狀態(tài),是出于節(jié)能的要求,當基于傳感器的檢測結果判定當前不再需要LED燈板進行照明時,會控制LED燈板進入低亮度的低功耗狀態(tài)。
在步驟12和13中,提及到的低功耗條件包括:所述傳感器的檢測范圍內沒有出現移動的檢測對象。而所述高功耗條件包括:所述傳感器的檢測范圍內出現移動的檢測對象。
在實施中,傳感器是具有一定的檢測范圍的,如果在檢測范圍內沒有出現移動的檢測對象,則表明在當前環(huán)境下,沒有需要LED燈板提供照明的需求,將這時的環(huán)境狀態(tài)定為低功耗條件。相反的,如果檢測范圍內出現了移動的檢測對象,表明當前環(huán)境下存在需要LED燈板提供照明的需求,將這時的環(huán)境狀態(tài)定為高功耗條件。
在具體的應用場景中,LED燈板為安裝在地下停車場頂部、用于對停車位及行車路線進行照明的設備,LED燈板連接亮度切換電路以及控制電路,在控制電路上設有傳感器。
當有行人或者低速行進的車輛駛入地下停車場時,傳感器在檢測區(qū)域內檢測到移動的檢測對象,之后,傳感器生成高功耗控制信號,將該控制信號經控制電路發(fā)送至亮度切換電路,使亮度切換電路將LED燈板的亮度切換至高亮度狀態(tài),從而為行人和車輛提供照明。
當有行人或者低速行進的車輛駛出地下停車場時,傳感器在檢測區(qū)域內未檢測到移動的檢測對象,之后,傳感器生成低功耗控制信號,將該控制信號經控制電路發(fā)送至亮度切換電路,使亮度切換電路將LED燈板的亮度切換至低亮度狀態(tài),從而實現節(jié)能的效果。
基于前述實施例提供的燈管電路,LED燈板的低功率狀態(tài)約維持在3w左右,此時可以維持公共設施中的基本照明需求。當傳感器檢測到有物體進入檢測范圍時,產生第二信號,在經過電阻R7降壓、限流,二極管D1整流后加載到光耦組件U2的輸入端后,使得流入LED燈板的電流增大,LED燈板的發(fā)光功率也增加到15w左右。
這里使用的傳感器41,可以采用雷達傳感器41等類型,在距離8m-10m的范圍檢測到人體或車輛后,即可產生信號,
控制電路可連接若干個LED燈板,這樣當傳感器檢測到車輛或行人駛入檢測范圍,該傳感器連接的若干個LED燈板同時會點亮,使得車輛或行人前方的道路均被照亮。而當車輛或行人行駛至LED燈板的中間或者靠近末端的位置時,后續(xù)LED燈板的傳感器會檢測到車輛或行人駛入其檢測范圍,繼而提高后續(xù)LED燈板的亮度。
為了提高使用感受,在功率調節(jié)方法中還提出了延遲終止條件,延遲終止條件包括:
傳感器的檢測范圍內沒有出現移動的檢測對象,和/或
傳感器檢測范圍內的檢測對象在誤判時間中沒有移動。
在實施中,在LED燈板處于高亮度狀態(tài)的前提下,如果傳感器的檢測范圍內沒有出現移動的檢測對象,表明當前不存在照明需求,此時則將LED燈板的亮度切換為低亮度狀態(tài)。另外,在傳感器中設有定時器,定時器用于確認誤判時間,當在誤判時間內,傳感器的檢測范圍內的檢測對象沒有移動,則同樣表明當前沒有照明需求,將LED燈板的亮度切換為低亮度狀態(tài)。
需要注意的是,為了實現更為人性化的照明,這里的誤判時間需要根據實際使用場景進行調整,具體調節(jié)過程及細節(jié)此處不再贅述。
本發(fā)明提供了燈管電路的功率調節(jié)方法,當傳感器在不同情況下獲取不同的檢測結果,控制電路根據不同的檢測結果產生不同的控制信號,令亮度切換電路將LED燈板在不同的亮度狀態(tài)之間進行切換,在照明的同時達到節(jié)能的效果。同時對LED燈板還設有延遲變暗的機制,從而在節(jié)能的前提下,實現更為人性化的照明。
上述實施例中的各個序號僅僅為了描述,不代表各部件的組裝或使用過程中的先后順序。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發(fā)明,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