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待機狀態(tài)下觸摸喚醒移動終端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移動終端觸控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待機狀態(tài)下觸摸喚醒移動終端的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智能移動終端的發(fā)展,觸摸屏已全面應用于各類移動終端,并通過觸摸的方式實現(xiàn)了對移動終端各類應用的靈活控制,給用戶帶來了便捷及良好的應用體驗。由于觸摸屏技術在移動終端的普遍應用,目前移動終端上的物理按鍵已變得越來越少,越來越多的移動終端去除了像輸入鍵盤、撥號鍵及掛機鍵等傳統(tǒng)物理按鍵,改用觸摸屏虛擬實現(xiàn)。但對于移動終端的喚醒,現(xiàn)有技術仍是采用物理按鍵的方式,未能結合觸摸屏技術實現(xiàn)觸控喚醒移動終端。由于物理按鍵長期使用過程中的磨損等因素,從而易導致按鍵失靈,給移動終端的使用帶來不便。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待機狀態(tài)下觸摸喚醒移動終端的方法來克服上述缺陷。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待機狀態(tài)下觸摸喚醒移動終端的方法,以實現(xiàn)待機狀態(tài)下觸摸喚醒移動終端,使移動終端擺脫待機喚醒時對物理按鍵的依賴,改善用戶體驗。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待機狀態(tài)下觸摸喚醒移動終端的方法,所述移動通信終端包括觸摸屏、微處理器以及連接所述微處理器的存儲器,所述觸摸屏包括面板及觸控芯片,所述觸控芯片連接所述面板和所述微處理器,具體包括以下步驟(I)所述觸控芯片判斷觸摸事件是否有效;(2)若所述觸摸事件有效,則所述觸控芯片對所述觸控芯片內的寄存器進行賦值并發(fā)送中斷信號至所述微處理器,反之,則進入掃描狀態(tài);(3)所述微處理器接收所述中斷信號并讀取所述寄存器內的值;(4)所述微處理器判斷所述寄存器內的值是否為所述存儲器所存儲的喚醒程序的值;(5)若是,則喚醒所述移動終端,反之,則進入待機狀態(tài)并重復步驟(I)至步驟
(5)。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由于本發(fā)明的待機狀態(tài)下觸摸喚醒移動終端的方法,通過所述觸控芯片判斷觸摸事件是否有效,再對寄存器賦值和發(fā)送中斷信號至微處理器讀取、比對所述寄存器內的值與存儲器所存儲的喚醒程序的值,最后根據(jù)比對結果喚醒所述移動終端,即實現(xiàn)了待機狀態(tài)下觸摸喚醒移動終端的功能,使移動終端擺脫了待機喚醒時對物理按鍵的依賴,改善了用戶體驗,同時,由于僅在觸控芯片判斷觸摸事件有效時通知微處理器比對、喚醒所述移動終端,降低了功耗。具體地,所述掃描狀態(tài)為所述觸控芯片周期性地掃描、檢測所述面板是否有所述觸摸事件輸入的狀態(tài)。具體地,在進行步驟(I)之前包括所述移動終端待機狀態(tài)下由所述觸控芯片周期性地掃描、檢測所述面板是否有所述觸摸事件輸入。所述觸控芯片采用周期性地掃描、檢測的方式,降低了所述觸控芯片的功耗,且可以達到較好的喚醒靈敏度。具體地,在進行“所述觸控芯片周期性地掃描、檢測所述面板是否有所述觸摸事件輸入”之前還包括賦值于所述喚醒程序。較佳地,所述觸摸事件為雙擊所述面板。具體地,所述步驟(I)具體包括(11)判斷所述觸控芯片在任意的時間點是否僅檢測到一個觸摸點;( 12)若是,則記錄兩次點擊所述面板的位置及兩次點擊之間的間隔時間,反之,則進入所述掃描狀態(tài);(13)判斷每次點擊所述面板的持續(xù)時間是否處于第一設定時間內;(14)若是,則判斷本次點擊有效,反之,則判斷本次點擊無效并進入所述掃描狀態(tài);(15)判斷兩次點擊之間的間隔時間是否處于第二設定時間內;( 16)若是,則判斷所述觸摸事件為雙擊所述面板,反之,則進入所述掃描狀態(tài);(17)判斷所述觸控芯片在第三設定時間內是否檢測到觸摸點;( 18)若是,則判斷所述觸摸事件無效并進入所述掃描狀態(tài),反之,則判斷所述觸摸事件有效。在上述步驟(11)至(18)中,加入了所述觸控芯片對所述觸摸事件的觸摸點及觸摸持續(xù)時間的判斷條件,從而有效地達到了防誤觸的效果,也使得觸摸事件是否有效的判斷更為準確。通過以下的描述并結合附圖,本發(fā)明將變得更加清晰,這些附圖用于解釋本發(fā)明的實施例。
圖1為本發(fā)明的待機狀態(tài)下觸摸喚醒移動終端的方法的一實施例的流程圖。圖2為圖1所示步驟S103的具體流程圖。圖3為圖1所示方法所應用的移動通信終端的工作原理框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現(xiàn)在參考附圖描述本發(fā)明的實施例,附圖中類似的元件標號代表類似的元件。如上所述,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待機狀態(tài)下觸摸喚醒移動終端的方法,通過觸控芯片判斷觸摸事件是否有效,再對寄存器賦值和發(fā)送中斷信號至微處理器讀取、比對所述寄存器內的值與所述存儲器所存儲的喚醒程序的值,最后根據(jù)比對結果喚醒所述移動終端,即通過觸摸屏技術實現(xiàn)了待機狀態(tài)下觸控喚醒移動終端的功能,使移動終端擺脫了待機喚醒時對物理按鍵的依賴,改善了用戶體驗。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請參考圖1,本發(fā)明提供了 一種待機狀態(tài)下觸摸喚醒移動終端的方法,該方法適用于如圖3所示的移動通信終端100。如圖3所示,所述移動通信終端100包括觸摸屏20、微處理器22及存儲器24,所述觸摸屏20包括面板201及觸控芯片202,所述觸控芯片202分別連接所述面板201及所述微處理器22,所述微處理器22連接所述存儲器24。需要注意的是,所述移動通信終端100可以是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觸摸設備。具體地,如圖1所示,所述待機狀態(tài)下觸摸喚醒移動終端的方法的一實施例具體步驟如下步驟S101,賦值于喚醒程序;其中,所述賦值是在設置所述移動終端100的喚醒觸摸事件時,將與所述喚醒觸摸事件對應的值賦值于所述喚醒程序并存儲于所述存儲器24中;如設置所述移動終端100的喚醒觸摸事件為雙擊所述面板201,則將與雙擊所述面板201對應的值“A”賦值于喚醒程序并存儲于所述存儲器24中;步驟S102,所述觸控芯片202周期性地掃描、檢測所述面板201是否有所述觸摸事件輸入,所述觸控芯片202周期性地掃描、檢測所述面板201是否有所述觸摸事件輸入所呈現(xiàn)的狀態(tài)定義為掃描狀態(tài),若檢測所述面板201有觸摸事件輸入,則執(zhí)行步驟S103,反之,則重復步驟S102 ;如所述移動終端100待機狀態(tài)下由所述觸控芯片202每隔“0.1秒”掃描一次所述面板201,以檢測是否有觸摸事件輸入,當檢測到雙擊所述面板201的觸摸事件時執(zhí)行步驟S103 ;步驟S103,所述觸控芯片202判斷觸摸事件是否有效,若是,則執(zhí)行步驟S104,反之,則重復步驟S102至步驟S103 ;如所述觸控芯片202判斷雙擊所述面板201的觸摸事件是否有效;步驟S104,所述觸控芯片202對所述觸控芯片202內的寄存器進行賦值并發(fā)送中斷信號至所述微處理器22 ;如所述觸控芯片202對所述觸控芯片202內的寄存器賦值為雙擊所述面板201的觸摸事件對應的值“A”,同時發(fā)送中斷信號至所述微處理器22 ;步驟S105,所述微處理器22接收所述中斷信號并讀取所述寄存器,內的值;如所述微處理器22接收所述中斷信號后被喚醒,讀取到所述寄存器內的值“A” ;步驟S106,所述微處理器22判斷所述寄存器內的值是否為所述存儲器所存儲的喚醒程序的值,若是,則執(zhí)行步驟S107,反之,則執(zhí)行步驟S108進入待機狀態(tài)并重復步驟S102至步驟S106 ;如所述微處理器22判斷所述寄存器內的值“A”是否為所述存儲器24所存儲的喚醒程序的值“A” ;步驟S107,喚醒所述移動終端100。如所述步驟S106中所述微處理器22判斷所述寄存器內的值“A”為所述存儲器24所存儲的喚醒程序的值“A”,于是喚醒所述移動終端 100。具體地,以所述觸摸事件為雙擊所述面板201為例,詳細描述所述步驟S103“所述觸控芯片202判斷所述觸摸事件是否有效”。如圖2所示,所述步驟S103具體步驟如下步驟S1031,判斷所述觸控芯片202在任意的時間點是否僅檢測到一個觸摸點,若是,則執(zhí)行步驟S1032,反之,則進入掃描狀態(tài)、重復步驟S102至步驟S1031 ;步驟S1032,記錄兩次點擊所述面板201的位置及兩次點擊之間的間隔時間;步驟S1033,判斷每次點擊所述面板201的持續(xù)時間是否處于第一設定時間內,若是,則判斷本次點擊有效并執(zhí)行步驟S1034,反之,則判斷本次點擊無效、進入掃描狀態(tài)并重復步驟S102至步驟S1033 ;如判斷每次點擊所述面板201從接觸到所述面板201至離開所述面板201的持續(xù)時間是否處于第一設定時間“0. 5秒”內;步驟S1034,判斷兩次點擊之間的間隔時間是否處于第二設定時間內,若是,則判斷所述觸摸事件為雙擊所述面板201并執(zhí)行步驟S1035,反之,則進入掃描狀態(tài)、重復步驟S102至步驟S1034 ;如判斷第一點擊離開所述面板201到第二點擊接觸到所述面板201的時間是否處于第二設定時間“0. 5秒”內;步驟S1035,判斷所述觸控芯片202在第三設定時間內是否檢測到觸摸點,若是,則進行步驟S1036并重復步驟S102至步驟S1035,反之,進行步驟S1037。如判斷所述觸控芯片202在第三設定時間“I秒”內是否檢測到有第三次點擊所述面板201 ;步驟S1036,所述觸摸事件無效;步驟S1037,所述觸摸事件有效。需要注意的是,所述觸摸事件包括雙擊所述面板201、在所述面板201上形成圓形觸摸軌跡及數(shù)字形觸摸軌跡。根據(jù)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本發(fā)明待機狀態(tài)下觸摸喚醒移動終端100的方法,通過所述觸控芯片202判斷觸摸事件是否有效,再對寄存器賦值和發(fā)送中斷信號至所述微處理器22讀取、比對寄存器內的值與所述存儲器24所存儲的喚醒程序的值,最后根據(jù)比對結果喚醒所述移動終端100,實現(xiàn)了待機狀態(tài)下觸摸喚醒移動終端100,使移動終端100擺脫了待機喚醒時對物理按鍵的依賴,改善了用戶體驗,同時,由于僅在觸控芯片202判斷觸摸事件有效時通知微處理器22比對、喚醒所述移動終端100,降低了功耗。以上結合最佳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了描述,但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以上揭示的實施例,而應當涵蓋各種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本質進行的修改、等效組合。
權利要求
1.一種待機狀態(tài)下觸摸喚醒移動終端的方法,所述移動通信終端包括觸摸屏、微處理器以及連接所述微處理器的存儲器,所述觸摸屏包括面板及觸控芯片,所述觸控芯片連接所述面板和所述微處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所述觸控芯片判斷觸摸事件是否有效; (2)若所述觸摸事件有效,則所述觸控芯片對所述觸控芯片內的寄存器進行賦值并發(fā)送中斷信號至所述微處理器,反之,則進入掃描狀態(tài); (3)所述微處理器接收所述中斷信號并讀取所述寄存器內的值; (4)所述微處理器判斷所述寄存器內的值是否為所述存儲器所存儲的喚醒程序的值; (5 )若是,則喚醒所述移動終端,反之,則進入待機狀態(tài)并重復步驟(I)至步驟(5 )。
2.如權利要求1所述待機狀態(tài)下觸摸喚醒移動終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掃描狀態(tài)為所述觸控芯片周期性地掃描、檢測所述面板是否有所述觸摸事件輸入的狀態(tài)。
3.如權利要求1所述待機狀態(tài)下觸摸喚醒移動終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進行步驟(I)之前包括 所述觸控芯片周期性地掃描、檢測所述面板是否有所述觸摸事件輸入。
4.如權利要求3所述待機狀態(tài)下觸摸喚醒移動終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進行“所述觸控芯片周期性地掃描、檢測所述面板是否有所述觸摸事件輸入”之前還包括 賦值于所述喚醒程序。
5.如權利要求1所述待機狀態(tài)下觸摸喚醒移動終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觸摸事件為雙擊所述面板。
6.如權利要求5所述待機狀態(tài)下觸摸喚醒移動終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I)具體包括 (11)判斷所述觸控芯片在任意的時間點是否僅檢測到一個觸摸點; (12)若是,則記錄兩次點擊所述面板的位置及兩次點擊之間的間隔時間,反之,則進入所述掃描狀態(tài); (13)判斷每次點擊所述面板的持續(xù)時間是否處于第一設定時間內; (14)若是,則判斷本次點擊有效,反之,則判斷本次點擊無效并進入所述掃描狀態(tài); (15)判斷兩次點擊之間的間隔時間是否處于第二設定時間內; (16)若是,則判斷所述觸摸事件為雙擊所述面板,反之,則進入所述掃描狀態(tài); (17)判斷所述觸控芯片在第三設定時間內是否檢測到觸摸點; (18)若是,則判斷所述觸摸事件無效并進入所述掃描狀態(tài),反之,則判斷所述觸摸事件有效。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待機狀態(tài)下觸摸喚醒移動終端的方法,包括步驟(1)觸控芯片判斷觸摸事件是否有效;(2)若所述觸摸事件有效,則所述觸控芯片對所述觸控芯片內的寄存器進行賦值并發(fā)送中斷信號至微處理器,反之,則進入掃描狀態(tài);(3)所述微處理器接收所述中斷信號并讀取所述寄存器內的值;(4)所述微處理器判斷所述寄存器內的值是否為存儲器所存儲的喚醒程序的值;(5)若是,則喚醒移動終端,反之,則進入待機狀態(tài),實現(xiàn)了待機狀態(tài)下觸摸喚醒移動終端的功能,使移動終端擺脫了待機喚醒時對物理按鍵的依賴,改善了用戶體驗,同時,由于僅在觸控芯片判斷觸摸事件有效時通知微處理器比對、喚醒所述移動終端,降低了功耗。
文檔編號H04M1/725GK102999291SQ20121036174
公開日2013年3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5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9月25日
發(fā)明者竇遼寧 申請人:廣東歐珀移動通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