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成品輪裝卸升降支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裝卸支架,具體涉及一種漆包線成品輪的裝卸支架。
背景技術:
在漆包線生產(chǎn)完畢后,要卷入成品輪上,當成品輪卷制過程結束后,要將卷制好的 成品輪卸下,安裝上新的空輪進行卷制,但是在裝卸過程中,由于成品輪重量大,人為裝卸 的話往往勞動繁重,而且對于工人來說,十分不安全。也有采用電葫蘆裝置起吊從而完成成品輪的裝卸過程,但是由于電機起動的不平 穩(wěn)性,容易對卷制成品輪的機器軸造成破壞。
發(fā)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安全省力的完成成品輪的裝卸過程,從而提高生產(chǎn)效率。本實用新型包括連桿組和支架部分、滾輪部分,轉軸一、連接軸一、連接軸二、連 接軸三、連接軸四、連接軸五、連接軸六的兩端各連接于兩套連桿組上,轉軸一與拉桿連接 在一起,轉軸一上設置有軸承連桿組,連桿組下方連接有下連接板,下連接板上設置有轉向 輪,連接軸兩端設置有行走輪,連桿組上方連接有上支架板,上支架板上設置有定位管,拉 桿上設有偏心圓,偏心圓與軸承外圈接觸,軸承在管道構成的軌道內。本使用新型的上支架板上設置有軌道槽。下支架板上設置有軌道槽。轉向輪為萬 向腳輪。本實用新型可以降低工人勞動強度,保護工人生產(chǎn)安全,同時保護卷制漆包線的 機器上的工作軸。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左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包括連桿組3和支架部分,滾輪部分,轉軸一 18、連接軸一 15、連接軸 二 2、連接軸三14、連接軸四5、連接軸五11、連接軸六10、連接軸七7的兩端各連接于兩套 連桿組3上,轉軸一 18與拉桿17連接在一起,轉軸一 18上設置有軸承13,連桿組3下方 連接有下連接板6,下連接板6上設置有轉向輪9,連接軸七7兩端設置有行走輪8,連桿組 3上方連接有上支架板1,上支架板1上設置有定位管16,拉桿上設有偏心圓12,偏心圓12 與軸承13外圈接觸,軸承13在管道5構成的軌道內。本使用新型的上支架板1上設置有軌道槽。下支架板6上設置有軌道槽。轉向輪9為萬向腳輪。當需裝卸成品輪時,將升降裝卸支架移動到成品輪下方,向下壓拉桿17,拉桿17 上偏心圓12轉動,由于偏心圓12與軸承13外圈相切,軸承13外圈沿管道4構成的軌道 行進,軸承13位于轉軸一 18上,軸承13在自身轉動的同時帶動轉軸一 18移動,轉動軸一 18連接連桿組3,帶動連桿組3轉動,從而提升上支架,將成品輪提起一定高度,再拉動拉桿 17,將成品輪自卷制的機器上拉出。裝卸支架帶動卸下的成品輪拉動到合理位置后,可在機 器上安裝新輪進行下一次卷制過程。轉向輪9可控制升降裝卸支架行走過程中的轉向。
權利要求1.一種成品輪裝卸升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裝卸輪支架包括連桿組和支架部分, 滾輪部分,轉軸一(18)、連接軸一(15)、連接軸二(2)、連接軸三(14)、連接軸四(5)、連接軸 五(11)、連接軸六(10)、轉軸七(7)的兩端各連接于兩套連桿組(3)上,其中轉軸一(18)與 拉桿(17)連接在一起,轉軸一(18)上設置有軸承(13),連桿組(3)下方連接有下連接板 (6),下連接板(6)上設置有轉向輪(9),連接軸七(7)兩端設置有行走輪(8),連桿組(3)上 方連接有上支架板,上支架板上設置有定位管,拉桿(17)上設有偏心圓(12),偏心圓(12) 與軸承(13)外圈接觸,軸承(13)在管道(4)構成的軌道內。
2.根據(jù)權利1所述的成品輪裝卸升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架板(1)上設置有軌 道槽。
3.根據(jù)權利1所述的成品輪裝卸升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架板(6)上設置有軌道槽。
4.根據(jù)權利1所述的成品輪裝卸升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向輪(9)為萬向腳輪。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成品輪裝卸支架,主要用于裝卸漆包線成品輪。涉及涉及漆包線成品輪的裝卸領域。本實用新型包括連桿組和支架部分、滾輪部分,轉軸一和七個連接軸的兩端各連接于兩套連桿組上,轉軸一與拉桿連接在一起,轉軸一上設置有軸承連桿組,連桿組下方連接有下連接板,下連接板上設置有轉向輪,連接軸兩端設置有行走輪,連桿組上方連接有上支架板,上支架板上設置有定位管,拉桿上設有偏心圓,偏心圓與軸承外圈接觸,軸承在管道構成的軌道內。本實用新型可以降低工人勞動強度,保護工人生產(chǎn)安全,同時保護卷制漆包線的機器。
文檔編號B66F9/06GK201914895SQ201020655798
公開日2011年8月3日 申請日期2010年12月13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12月13日
發(fā)明者閆建嶺, 閆春山 申請人:鄭州市升達電磁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