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環(huán)狀散熱片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散熱片結構,特別是一種應用于電子元件上,用以將其運作時所產生的熱能帶離的環(huán)狀散熱片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的電子元件制造技術都朝向輕、薄、短、小的方向研發(fā),電子設備的結構設計也趨向緊密性,這種方案的研發(fā)會使得單位容積下負載熱量增加,因此必須設計最經濟的成本方案,將熱量有效的迅速傳出,確保電子元件功能的可靠度及壽命,而此種電子元件最常采用的散熱方式是在其上方架設散熱片,使電子元件于執(zhí)行時所產生的熱量傳到散熱片后,通過空氣對流方式將散熱片表面的熱量帶走,達到散熱目的,尤其是對于計算機的中央處理器(CPU)芯片而言,想要提高芯片的處理速度與計算能力、增加芯片的功率,就非常需要以有效的散熱方式來避免過熱現象,由此可知散熱片的設計在電子設備上是很重要的。如圖1所示,即為一種現有的散熱片10,散熱片10具有一用以架設于電子元件上緊密接觸的基板11,該基板11表面向上間隔豎立多個平板狀散熱鰭片12,在各相鄰散熱鰭片12間形成一縱向槽狀流道13。因此,電子元件運作時所產生的熱,可經由該基板11傳導至散熱鰭片12與空氣作熱交換,將熱能帶離電子元件,以維持電子元件正常的運作。但是,散熱片的導熱、導流結構設計是決定散熱效能的兩大要件,這種現有的散熱片10,其平板狀散熱鰭片12的表面積有限,并且多個散熱鰭片12間形成單一方向的槽狀流道,因而導流散熱效果不佳,無法提供良好的散熱效果。
實用新型內容鑒于上述現有的散熱片結構所存在的缺點,本實用新型的所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散熱表面積大、散熱效果好的環(huán)狀散熱片結構。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環(huán)狀散熱片結構,所述環(huán)狀散熱片結構是由一中心圓筒周緣放射狀向外延伸的多個具有彎曲弧度的第一散熱鰭片,在各相鄰的第一散熱鰭片間形成放射狀渦旋流道,且該多個第一散熱鰭片的末端間隔設置銜接片,該銜接片外側接設一環(huán)狀散熱單元,所述環(huán)狀散熱單元是由一環(huán)框往內、外側延伸具有彎曲弧度的多個第二散熱鰭片構成,使得該多個第二散熱鰭片形成環(huán)列狀,且在各相鄰的第二散熱鰭片間形成彎弧狀流道。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環(huán)狀散熱片結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實用新型的環(huán)狀散熱片結構具有放射狀的多個第一散熱鰭片及環(huán)列狀的多個第二散熱鰭片,且該第一散熱鰭片與第二散熱鰭片均具有彎曲弧度,可使散熱片結構具有更多的散熱表面積,因此提升熱轉換效率,達到較佳的散熱效果。2、本實用新型的環(huán)狀散熱片結構具有放射狀渦旋流道及環(huán)列的彎弧狀流道,可使空氣順暢流動,提升散熱效率。
[0009]圖1為現有的散熱片的立體圖。[0010]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環(huán)狀散熱片結構的立體圖。[0011]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環(huán)狀散熱片結構的截面圖。[0012]附圖標記說明[0013]10散熱片11基板[0014]12散熱鰭片13槽狀流道[0015]20散熱片結構21中心圓筒[0016]22第一散熱鰭片23渦旋流道[0017]24銜接片25環(huán)狀散熱單元[0018]251環(huán)框2511固定孔[0019]252第二散熱鰭片253彎弧狀流道具體實施方式
[0020]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0021]如圖2本實用新型的環(huán)狀散熱片結構的立體圖及圖3本實用新型的環(huán)狀散熱片結構的截面圖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環(huán)狀散熱片結構20為一中心圓筒21周緣放射狀向外延伸多個具有彎曲弧度的第一散熱鰭片22,在各相鄰的第一散熱鰭片22間形成漸擴的放射狀渦旋流道23,且該多個第一散熱鰭片22的末端間隔狀設置銜接片24,該銜接片外側接設一與中心圓筒21同圓心的環(huán)狀散熱單元25,所述環(huán)狀散熱單元25是由一環(huán)框251往內、外側延伸多個具有彎曲弧度的第二散熱鰭片252構成,使得該多個第二散熱鰭片252形成環(huán)列狀,也就是多個第二散熱鰭片252排列形成環(huán)狀。該環(huán)框251端面上設有多個固定孔2511, 各相鄰的第二散熱鰭片252間形成具有寬度變化的彎弧狀流道253。[0022]因此,使用時該散熱片結構20架設于電子元件上方,下端面與電子元件緊密接觸,使電子元件運作時所產生的高溫傳導至散熱片結構20的中心圓筒21、第一散熱鰭片 22、環(huán)框251及第二散熱鰭片252與空氣作熱交換,將熱能帶離電子元件,以維持電子元件正常的運作。另外,使用時可利用環(huán)框251的固定孔2511供風扇組設,通過風扇運轉帶動空氣經過散熱片結構20的放射狀渦旋流道23及彎弧狀流道253與傳導至第一、二散熱鰭片22、252的熱量產生熱交換作用,而更快速且有效地排熱。[0023]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散熱片結構20,其具有放射狀的多個第一散熱鰭片22及環(huán)列狀的多個第二散熱鰭片252,且該第一散熱鰭片22與第二散熱鰭片252均具有彎曲弧度,因此可以使散熱片結構20具有更多的散熱表面積,提升熱轉換效率,另外,其具有放射狀渦旋流道23及環(huán)列的彎弧狀流道253,可導引空氣流動更快速且有效地排熱,提升整體的散熱效果。權利要求1.一種環(huán)狀散熱片結構,其特征在于,由一中心圓筒周緣放射狀向外延伸的多個具有彎曲弧度的第一散熱鰭片,在各相鄰的所述第一散熱鰭片間形成放射狀渦旋流道,并且所述多個第一散熱鰭片的末端間隔狀設置銜接片連接,所述銜接片外側接設一環(huán)狀散熱單元,所述環(huán)狀散熱單元由一環(huán)框往內、外側延伸具有彎曲弧度的多個第二散熱鰭片構成,在各相鄰的第二散熱鰭片間形成彎弧狀流道。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環(huán)狀散熱片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環(huán)狀散熱單元的多個第二散熱鰭片為環(huán)列狀。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為一種環(huán)狀散熱片結構,其具有一中心圓筒周緣放射狀延伸具有彎曲弧度的多個第一散熱鰭片,在各相鄰第一散熱鰭片間形成放射狀渦旋流道,以及在該第一散熱鰭片外側接設的一環(huán)狀散熱單元,該環(huán)狀散熱單元是由一環(huán)框往內、外側延伸具有彎曲弧度的多個第二散熱鰭片,在各相鄰的第二散熱鰭片間形成彎弧狀流道;因此,可使該散熱片結構具有更多的散熱表面積,以及可導引空氣流動而更快速且有效地排熱,進而提升整體的散熱效果。
文檔編號H05K7/20GK202262188SQ20112029556
公開日2012年5月30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15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8月15日
發(fā)明者黃德河 申請人:昆山維盛精密五金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