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紡織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布料,特別是一種改進的防水印花面料。
背景技術:
面料就是用來制作服裝的材料。作為服裝三要素之一,面料不僅可以詮釋服裝的風格和特性,而且直接左右著服裝的色彩、造型的表現(xiàn)效果?,F(xiàn)今社會面料不僅用于服裝,還大量用在布藝家裝或布藝家具上。
現(xiàn)有市場上的布藝面料普遍存在功能單一,綜合性能差,防水透氣效果低下的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xiàn)有的技術存在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通過多層復合結構,及相配合的排次順序,實現(xiàn)內部彈性支撐,且存氣換氣與防水相結合的改進的防水印花面料。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一種改進的防水印花面料,包括基布層,所述基布層的頂面上貼覆有隔離襯層,所述隔離襯層的頂面上貼覆有彈性棉層,所述彈性棉層的頂面上貼覆有印花層,所述印花層的頂面上貼覆有防水層,所述彈性棉層內均勻分布若干儲氣囊,所述儲氣囊具有內腔室,所述內腔室的頂部設置出氣口,所述內腔室中設置蜂窩狀的支撐格架,所述印花層上均勻設置若干外凸夾層,所述外凸夾層的頂面為印花面,所述外凸夾層具有夾層腔,所述儲氣囊通過出氣口連通所述夾層腔,所述外凸夾層的側部均勻設置若干透氣孔,所述透氣孔的外側設置呈坡體的擋水部,所述擋水部的外側壁形成傾斜狀的導流坡,所述導流坡的底沿處設置導流凹槽,所述防水層為防水劑涂層。
本改進的防水印花面料在使用時,使基布層位于下側或內側,印花層位于上側或外側,在布體受到壓力時,彈性棉層發(fā)生彈性壓縮變形,蜂窩狀的支撐格架被壓扁,由此儲氣囊向外排出空氣;當失去壓力作用后,彈性棉層回彈恢復,蜂窩狀的支撐格架張開復位,由此儲氣囊內吸入空氣。外凸夾層的頂面上設置印花而不影響整體布面的花色。當印花層上接觸水珠時,通過防水劑涂層避免水滲入布體內,水在外凸夾層的邊緣時,水順著擋水部的導流坡匯集入導流凹槽中排出,由此既實現(xiàn)了水體導流排放,又避免水體由外凸夾層側部的透氣孔流入。實現(xiàn)防水和透氣相互不干涉的雙重效果。
在上述的改進的防水印花面料中,所述外凸夾層的側部通過彈性網(wǎng)與所述印花層的本體平面相連接,所述彈性網(wǎng)上的網(wǎng)眼形成所述透氣孔。利用彈性網(wǎng)對外凸夾層的側壁形成一定彈性支撐,以使得透氣孔保持在張開狀態(tài)。
在上述的改進的防水印花面料中,所述基布層的底面上貼附有防滑層,所述防滑層為橡膠層,所述橡膠層由若干防滑紋路組成。防滑紋路可設置成直線紋路、波浪紋路、彎折紋路等多種形狀,防滑紋路之間具有間隙以增大摩擦系數(shù)。
在上述的改進的防水印花面料中,所述基布層與隔離襯層的針織密度比為1﹕2~1﹕3。
在上述的改進的防水印花面料中,所述出氣口與內腔室的直徑比為1﹕3~1﹕4。
在上述的改進的防水印花面料中,所述擋水部為橡膠凸形條。采用橡膠材質以利用其具有一定彈性的特點,同時其能夠起到防止水滲入的作用。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改進的防水印花面料通過多層復合結構,及相配合的排次順序,完成針對性的布藝應用,實現(xiàn)內部彈性支撐,且存氣換氣與防水相結合,實現(xiàn)防水和透氣相互不干涉的雙重效果,另外還保障了整體布面印花,兼?zhèn)渫暾烙^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改進的防水印花面料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防滑紋路;2、基布層;3、隔離襯層;4、彈性棉層;5、儲氣囊;6、支撐格架;7、印花層;8、外凸夾層;9、彈性網(wǎng);10、擋水部;11、導流凹槽;12、防水層。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
如圖1所示,本改進的防水印花面料,包括基布層2,基布層2的頂面上貼覆有隔離襯層3,隔離襯層3的頂面上貼覆有彈性棉層4,彈性棉層4的頂面上貼覆有印花層7,印花層7的頂面上貼覆有防水層12,彈性棉層4內均勻分布若干儲氣囊5,儲氣囊5具有內腔室,內腔室的頂部設置出氣口,內腔室中設置蜂窩狀的支撐格架6,印花層7上均勻設置若干外凸夾層8,外凸夾層8的頂面為印花面,外凸夾層8具有夾層腔,儲氣囊5通過出氣口連通夾層腔,外凸夾層8的側部均勻設置若干透氣孔,透氣孔的外側設置呈坡體的擋水部10,擋水部10的外側壁形成傾斜狀的導流坡,導流坡的底沿處設置導流凹槽11,防水層12為防水劑涂層。
本改進的防水印花面料在使用時,使基布層2位于下側或內側,印花層7位于上側或外側,在布體受到壓力時,彈性棉層4發(fā)生彈性壓縮變形,蜂窩狀的支撐格架6被壓扁,由此儲氣囊5向外排出空氣;當失去壓力作用后,彈性棉層4回彈恢復,蜂窩狀的支撐格架6張開復位,由此儲氣囊5內吸入空氣。外凸夾層8的頂面上設置印花而不影響整體布面的花色。當印花層7上接觸水珠時,通過防水劑涂層避免水滲入布體內,水在外凸夾層8的邊緣時,水順著擋水部10的導流坡匯集入導流凹槽11中排出,由此既實現(xiàn)了水體導流排放,又避免水體由外凸夾層8側部的透氣孔流入。實現(xiàn)防水和透氣相互不干涉的雙重效果。
外凸夾層8的側部通過彈性網(wǎng)9與印花層7的本體平面相連接,彈性網(wǎng)9上的網(wǎng)眼形成透氣孔。利用彈性網(wǎng)9對外凸夾層8的側壁形成一定彈性支撐,以使得透氣孔保持在張開狀態(tài)。
基布層2的底面上貼附有防滑層,防滑層為橡膠層,橡膠層由若干防滑紋路1組成。防滑紋路1可設置成直線紋路、波浪紋路、彎折紋路等多種形狀,防滑紋路1之間具有間隙以增大摩擦系數(shù)。
基布層2與隔離襯層3的針織密度比為1﹕2~1﹕3。
出氣口與內腔室的直徑比為1﹕3~1﹕4。
擋水部10為橡膠凸形條。采用橡膠材質以利用其具有一定彈性的特點,同時其能夠起到防止水滲入的作用。
本改進的防水印花面料通過多層復合結構,及相配合的排次順序,完成針對性的布藝應用,實現(xiàn)內部彈性支撐,且存氣換氣與防水相結合,實現(xiàn)防水和透氣相互不干涉的雙重效果,另外還保障了整體布面印花,兼?zhèn)渫暾烙^性。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精神作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
盡管本文較多地使用了防滑紋路1;基布層2;隔離襯層3;彈性棉層4;儲氣囊5;支撐格架6;印花層7;外凸夾層8;彈性網(wǎng)9;擋水部10;導流凹槽11;防水層12等術語,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術語的可能性。使用這些術語僅僅是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釋本實用新型的本質;把它們解釋成任何一種附加的限制都是與本實用新型精神相違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