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特殊功能面料的領域,特別是一種耐高溫面料。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的面料大多都采用單層結構設計,通過將多種纖維進行混紡編織而成形成一種紗線,再進行編織形成面料。此類面料通常將多種功能性纖維進行混紡,導致形成的面料的各種功能無法有效的進行體現(xiàn)。水泥行業(yè)、煉鋼行業(yè)及消防等經常會在高溫條件下進行作業(yè),久而久之會帶來很多的安全隱患,例如皮膚燙傷、高溫灼傷等等,所以在這種工作環(huán)境中,必須配備專用的耐高溫的服裝,達到保護人體的效果,而這種面料制成的服裝,多數(shù)沒有防水、透濕的功能,且手感比較粗糙,紡織物、紗線或合成纖維是由于其本身的特性,在加工生產和使用過程中因摩擦和感應記憶產生靜電,且靜電難以消除,容易吸附灰塵,在面料上形成污垢,或粘附身體產生不適感;穿脫衣物時靜電釋放產生電火花、針刺感影響穿著的舒適性。提出一種耐高溫面料。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就是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的問題,提出一種耐高溫面阻燃層采用耐火高硅氧玻璃纖維、腈氯綸纖維包芯纖維,耐高溫,阻燃效果好,增加吸水層和防水透濕層,防水、透濕性能好,提高舒適性,抗菌層具有抗感染性,能夠避免滋生細菌。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出了一種耐高溫面料,包括基布層、吸水層、防水透濕層、抗菌層、阻燃層和防護層,所述基布層上表面自下至上依次設有復合有吸水層、防水透濕層、抗菌層、阻燃層和防護層,所述抗菌層與防水透濕層、阻燃層之間設有膠粘層,所述膠粘層內均勻排列耐火管,所述阻燃層的紗線為包芯絲纖維,所述包芯絲纖維包括高硅氧玻璃纖維、腈氯綸纖維,所述腈氯綸纖維纏繞在高硅氧玻璃纖維上。
作為優(yōu)選,所述吸水層為包芯絲纖維織造,所述包芯絲纖維包括超細纖維、芳綸纖維與竹炭纖維,所述超細纖維、芳綸纖維混紡并纏繞在竹炭纖維上。
作為優(yōu)選,所述基布層由經紗、緯紗交叉編織而成,所述經紗為竹木纖維棉線混紡,所述緯紗為腈氯綸纖維,所述經紗的密度為50根/厘米,所述緯紗的密度為47根/厘米。
作為優(yōu)選,所述膠粘層為聚氨酯膠粘劑,所述膠粘層內混合有和活性炭顆粒,所述耐火管為聚氯乙烯樹脂管,所述耐火管的內壁涂有阻燃涂層。
作為優(yōu)選,所述抗菌層由經線、緯線織造而成,所述經線為甲殼素纖維、導電纖維混合紡織,所述緯線為腈氯綸纖維。
作為優(yōu)選,所述防水透濕層為層聚四氟乙烯薄膜。
作為優(yōu)選,所述防護層為聚酯鍍鋁薄膜,所述防護層的厚度為30-35μm。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本發(fā)明提出一種耐高溫面料,阻燃層采用腈氯綸纖維纏繞在高硅氧玻璃纖維上的包芯纖維,具有耐高溫、阻燃的效果,基布層、抗菌層中腈氯綸纖維、吸水層中芳綸纖維均能夠提高面料整體的阻燃性,同時具有類似其它天然纖維一般的柔軟、自然手感;吸水層采用超細纖維包芯纖維,超細纖維單絲是普通纖維的1/20,能夠使織物蓬松柔軟,具有比表面積大和豐富的毛細管效應,可以及時吸收人體排出的汗液;防水透濕層具有防水透氣的性能,膠粘層內混合活性炭顆粒,能夠吸收異味,防護層為陶瓷氧化鋁金屬膜,增加了面料的反射率,使面料具有較好的抗熱,可耐各種化學劑的腐蝕,并且具有極佳的力學性能和抗撕裂性,同時還具有防靜電性能,防水性能,并且有良好的光穩(wěn)定性,可以在較寬的溫度范圍內工作。
本發(fā)明的特征及優(yōu)點將通過實施例結合附圖進行詳細說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一種耐高溫面料的截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閱圖1本發(fā)明一種耐高溫面料,包括基布層1、吸水層2、防水透濕層3、抗菌層4、阻燃層5和防護層6,所述基布層1上表面自下至上依次設有復合有吸水層2、防水透濕層3、抗菌層4、阻燃層5和防護層6,所述抗菌層4與防水透濕層3、阻燃層5之間設有膠粘層,所述膠粘層內均勻排列耐火管,所述阻燃層5的紗線為包芯絲纖維,所述包芯絲纖維包括高硅氧玻璃纖維、腈氯綸纖維,所述腈氯綸纖維纏繞在高硅氧玻璃纖維上。所述吸水層2為包芯絲纖維織造,所述包芯絲纖維包括超細纖維、芳綸纖維與竹炭纖維,所述超細纖維、芳綸纖維混紡并纏繞在竹炭纖維上。所述基布層1由經紗、緯紗交叉編織而成,所述經紗為竹木纖維棉線混紡,所述緯紗為腈氯綸纖維,所述經紗的密度為50根/厘米,所述緯紗的密度為47根/厘米。所述膠粘層為聚氨酯膠粘劑,所述膠粘層內混合有和活性炭顆粒,所述耐火管為聚氯乙烯樹脂管,所述耐火管的內壁涂有阻燃涂層。所述抗菌層4由經線、緯線織造而成,所述經線為甲殼素纖維、導電纖維混合紡織,所述緯線為腈氯綸纖維。所述防水透濕層4為層聚四氟乙烯薄膜。所述防護層6為聚酯鍍鋁薄膜,所述防護層6的厚度為30-35μm。
本發(fā)明工作過程:
本發(fā)明一種耐高溫面料,阻燃層采用腈氯綸纖維纏繞在高硅氧玻璃纖維上的包芯纖維,具有耐高溫、阻燃的效果,基布層、抗菌層中腈氯綸纖維、吸水層中芳綸纖維均能夠提高面料整體的阻燃性,同時具有類似其它天然纖維一般的柔軟、自然手感;吸水層采用超細纖維包芯纖維,超細纖維單絲是普通纖維的1/20,能夠使織物蓬松柔軟,具有比表面積大和豐富的毛細管效應,可以及時吸收人體排出的汗液;防水透濕層具有防水透氣的性能,膠粘層內混合活性炭顆粒,能夠吸收異味,防護層為陶瓷氧化鋁金屬膜,增加了面料的反射率,使面料具有較好的抗熱,可耐各種化學劑的腐蝕,并且具有極佳的力學性能和抗撕裂性,同時還具有防靜電性能,防水性能,并且有良好的光穩(wěn)定性,可以在較寬的溫度范圍內工作。
上述實施例是對本發(fā)明的說明,不是對本發(fā)明的限定,任何對本發(fā)明簡單變換后的方案均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