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冰敷的醫(yī)療輔助用具,特別涉及一種冰袋固定裝置。
背景技術:
冷敷被稱為冰療,是一種進行冷敷以達到消炎、鎮(zhèn)痛效果的簡便的方法;這是因為在炎癥部位通常會產生淤血,它是血液、體液以及由炎癥引起的刺激物質和發(fā)炎物質在局部積存所致,而通過冷敷,可以使流入局部的血減少,相應地促使局部內的血液和體液流出,從而能夠減輕病人的痛感,阻止病情的進一步發(fā)展;目前,臨床上在四肢及頭頸使用冰袋時不易固定,易滑脫,影響冷敷的效果;為防止冷敷部位凍傷,需另外使用毛巾包裹冰袋,造成諸多不便;在冷敷的過程中產生的水滴,易造成傷口敷料污染,影響療效,整體設計還不夠合理;而且,醫(yī)護人員不能直觀地看到冰袋的實時溫度,不便于其控制冷敷時間和無法及時更換冰袋。
因此,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就需要一種冰袋固定裝置,使冰袋易于固定,有效防止冷敷部位凍傷,避免冷敷的過程中產生的水滴造成傷口敷料污染,保證療效,而且醫(yī)護人員能夠直觀地看到冰袋的實時溫度,便于其控制冷敷時間和及時更換冰袋。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冰袋固定裝置,使冰袋易于固定,有效防止冷敷部位凍傷,避免冷敷的過程中產生的水滴造成傷口敷料污染,保證療效,而且醫(yī)護人員能夠直觀地看到冰袋的實時溫度,便于其控制冷敷時間和及時更換冰袋。
本實用新型的冰袋固定裝置,包括用于放置冰袋的布袋、固定在布袋下表面的氣囊及用于將氣囊固定在人身體上的束縛帶,所述氣囊上設有用于充放氣的氣孔;該裝置還包括溫度探測系統(tǒng),所述溫度探測系統(tǒng)包括依次電聯(lián)接的用于實時監(jiān)測冰袋溫度的溫度傳感器、用于處理溫度信號的處理芯片和用于顯示溫度值的顯示屏。
進一步,所述氣囊的側面設有折疊紋,當所述氣囊被壓縮時,相鄰的折疊紋重疊。
進一步,所述氣孔上連接有一氣管,所述氣管的進氣端連接有氣帽。
進一步,所述氣管與氣帽通過螺紋副相連。
進一步,所述束縛帶至少包括兩條相配合的彈性帶,彈性帶上設有粘扣。
進一步,所述布袋上設有用于放入冰袋的開口,所述開口上設置有拉鏈。
進一步,所述溫度傳感器設在布袋的內腔。
進一步,所述布袋為雙層袋體結構,所述處理芯片設在布袋的雙層袋體之間。
進一步,所述顯示屏設在布袋的上表面。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冰袋固定裝置,通過布袋盛裝冰袋,再通過束縛帶固定在患者身上,冰袋易于固定;通過調節(jié)氣囊里的空氣層厚度,可間接調節(jié)冰敷溫度,有效防止溫度過低的冰塊凍傷冷敷部位;布袋具有吸水性,可吸收部分冷凝水,且氣囊也能將部分冷凝水鎖在其內腔,有效避免冷敷的過程中產生的水滴造成傷口敷料污染,保證療效;通過集成溫度探測系統(tǒng),能夠直觀地讀出冰袋溫度,醫(yī)護人員能夠直觀地看到冰袋的實時溫度,便于其控制冷敷時間和及時更換冰袋。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如圖所示:本實施例的冰袋固定裝置,包括用于放置冰袋的布袋1、固定在布袋1下表面的氣囊2及用于將氣囊2固定在人身體上的束縛帶3,所述氣囊2上設有用于充放氣的氣孔;該裝置還包括溫度探測系統(tǒng),所述溫度探測系統(tǒng)包括依次電聯(lián)接的用于實時監(jiān)測冰袋溫度的溫度傳感器4、用于處理溫度信號的處理芯片(圖中未示出)和用于顯示溫度值的顯示屏5;布袋1具有內腔,使用時冰袋放入該內腔中;布袋1上設有用于放入冰袋的開口,開口上設置有拉鏈6,便于開合,防止冰袋掉落;氣囊2可為橡膠制成,其在充氣后可膨脹,放氣后即收縮;為便于氣囊2的變形,氣囊2的側面可設有折疊紋2a,當所述氣囊2被壓縮時,相鄰的折疊紋2a重疊;氣孔上連接有一氣管7,氣管7的進氣端連接有用于關閉氣管的氣帽8,氣管7與氣帽8優(yōu)選通過螺紋副相連;束縛帶3至少包括兩條相配合的彈性帶,彈性帶上設有粘扣,使用方便、通用性強;溫度傳感器4可設在布袋1的內腔,提高探測的精確度;布袋1可為雙層袋體結構,此時所述處理芯片設在布袋1的雙層袋體之間;顯示屏5設在布袋1的上表面,便于醫(yī)護人員觀察;通過布袋1盛裝冰袋,再通過束縛帶3固定在患者身上,冰袋易于固定;通過調節(jié)氣囊2里的空氣層厚度,可間接調節(jié)冰敷溫度,有效防止溫度過低的冰塊凍傷冷敷部位;布袋1具有吸水性,可吸收部分冷凝水,且氣囊2也能將部分冷凝水鎖在其內腔,有效避免冷敷的過程中產生的水滴造成傷口敷料污染,保證療效;通過集成溫度探測系統(tǒng),能夠直觀地讀出冰袋溫度,醫(yī)護人員能夠直觀地看到冰袋的實時溫度,便于其控制冷敷時間和及時更換冰袋。
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宗旨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